中考 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这个世界需要你
①千年前,你曾奋笔疾书,犯颜直谏;你曾啸聚竹林,诗酒弹唱;你曾周游列国,风尘仆仆;你也曾对月题诗,笔力峥嵘。

而如今,我在茫茫人海中踮足眺望,却望不到你峨冠博带的身影,为什么看不到一个正心诚意、上下求索的读书人?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②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为真理而读书,就会勇敢无畏、坚韧执着。

像那被烈火焚身的“异教徒”布鲁诺,宁可以身殉道也绝不放弃“日心说”,像那率领船队穿越好望角的麦哲伦,用生命为人类走出一条新路;像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面对柏拉图这样的巨擘也敢于说“不”而放弃了对真理追求的读书,就免不了被凡尘中的物欲干扰、诱惑,丧失做人的底线,陷在“名利”的染缸里不能自拔,失去了铮铮傲骨,迷失了人生方向,活得自私又狭隘,粗俗又劣质。

③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啊!可是现如今大批的人为金钱、为名利而忙碌在书山文海中,没有梦想的读书人,是多么悲哀啊!“伪读书人”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工资低,就匆忙地移开脚步,不肯为知识造一个梦想的外壳,他们也终究会被梦想抛弃。

“大衣哥”朱之文,用浑厚的男中音,从破败的小屋,一路唱到“星光大道”的周冠军。

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凝神静思读乐谱的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一个有梦想的读书人呢?梦想似飞鸟,读书恰似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让梦想载着丰硕的知识在浩瀚的苍穹中自由翱翔。

④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

“内圣外王”是读书的境界,或许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加强自身的修养,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却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

商鞅市门立木的诚信可以从书中读到;钱伟长的赤子之心可以从书中读到;郭明义当代雷锋的精神,更能够从书中读到。

不仅如此,太史公毁身扬志、挥笔疾书的身影,史铁生生死煎熬、大笔如椽的身姿更能让我们在品读唏嘘中了悟生命的坚韧。

温家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

”我想,他强调的就是修身吧。

⑤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啊!如余秋雨一般用千百年的梦想踏出一条文化苦旅,如李敖一般用犀利的笔调勾勒出一副铮铮傲骨,如刘墉、毕淑敏一样,将生命打磨得玉润珠圆。

⑥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
(选文有改动)(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选文②段的论证思路。

(3)选文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名言中最适合充当选文④段论据的一项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B.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C.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

——雨果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5)结合选文谈谈,要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你现在该如何努力。

【答案】(1)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2)首先,提出观点“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接着,列举了布鲁诺、麦哲伦、亚里士多德为真理读书而勇敢无畏、坚韧执着的事例,证明了这一观点,最后,从反面论述了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读书的危害。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梦想对读书的重要意义,证明了分论点“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4)C
(5)作为中学生,我现在应该怀揣梦想,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勤奋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让人生更有价值。

【解析】【分析】(1)逐段分析所写的内容,第①段用一个排比句写历史上到处是你的身影,接着写现如今却不见你的身影,从而引出: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第②段论证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第③段论证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第④段论述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第五段强调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啊!最后一段再次强调: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故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2)结合本段内容分析,看本段先写什么,后些什么,最后写什么。

本段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之后就进行论证,论证时首先列举列举了布鲁诺、麦哲伦、亚里士多德为真理读书而勇敢无畏、坚韧执着的事例从正面证明观点,然后从反面论述了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读书的危害。

(3)结合句意分析,这句话把梦想比作飞鸟,把读书比作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因此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梦想对读书的重要意义,证明了分论点“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注意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4)因为第④段的论点是: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

也就是说本段是从修养方面论述读书的重要性的,而ABD都是说明书的实用性,只要C说明书对灵魂方面的作用。

故选C。

(5)此文中三个方面论述读书的,分别是为真理、为梦想、为修养,答题时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当然还要联系到自己。

故答案为:⑴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⑵首先,提出观点“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接着,列举了布鲁诺、麦哲伦、亚里士多德为真理读书而勇敢无畏、坚韧执着的事例,证明了这一观点,最后,从反面论述了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读书的危害。

⑶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梦想对读书的重要意义,证明了分论点“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⑷ C;
⑸作为中学生,我现在应该怀揣梦想,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勤奋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让人生更有价值。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

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

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或文尾。

答题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⑵本题考查把握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

答题技巧:①要明确论点;②要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③要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的语言。

⑶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

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

做题时要深入分析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

⑷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道理论据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分析题目中所给的名言警句的具体内容,判断其是否能证明论点,如果能证明论点,就能充当这一论点的道理论据,反之则不能。

⑸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拙诚”赢“百巧”
郝启荣
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

”现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俗奸滑,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

《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

文侯说:“不可。

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

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

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周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对个人来说,诚信重千钧,因拙诚赢得的公信力与感召力,不仅能感染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③与拙诚对应的是“百巧”。

这种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愚笨,时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李康在《运命论》中专为巧伪的滑头画过群像:“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

”投机取巧之人,多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苦心钻营,处心积虑谋求私利。

《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但他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

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④现实中,坚守拙诚,殊为不易。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动上还是喜巧厌拙、外诚内滑。

有的当“两面人”,把忠诚喊得山响,表态时信誓旦旦,暗地里却腐化堕落,直至身陷囹圄;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虚多实少、阳奉阴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兵法”太多、“机谋”太深、过度“包装”,其本质上是
诚信不足,缺乏实干与担当精神。

其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

⑤没有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地基不稳,事业的巅峰也只能昙花一现。

做人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

讲诚信,向来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

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

”杨善洲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退休第三天就走进大山,绿了荒岭,也造就了一片精神绿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至简,与其热衷搞花活、玩心计,不如静心干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诚、愚公移山的韧劲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⑥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讲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个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2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第⑤段,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当代的事实论据。

(不超过35个字)
【答案】(1)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或“以‘拙诚’赢‘百巧’”)(意近即可得分)
(2)通过引用和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拙诚;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通过魏文侯守信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为人,贵在朴讷诚笃(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的观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4)示例:黄大发动员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来换”,绝壁中凿通一道“天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

论点的提出有以下几种方式:标题表明论点,开篇提出论点,结尾归纳论点。

从本文来看,作者在文中一直围绕着标题“以‘拙诚’赢‘百巧’”展开论述,结尾以“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扣题作结。

(2)此题考查理解议论文引论作用的能力。

议论文的引论或援引故事、或叙述现象、或引用名言、或列举数字,无论哪一种方式,一般是引出话题(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当论据支撑中心论点。

(3)此题考查考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解答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模式“论证方法+通用作用+语境作用”去组织答案。

(4)此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积累能力。

难度较大。

解答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解第⑤段所阐述的观点,然后选择事例,不过要注意是“当代”的。

概括的时候,要符合“对象+事件”的模式要求。

故答案为:⑴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或“以‘拙诚’赢‘百巧’”)(意近即可得分);
⑵通过引用和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拙诚;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⑶举例论证;通过魏文侯守信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为人,贵在朴讷诚笃(守诚,是
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的观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⑷示例:黄大发动员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来换”,绝壁中凿通一道“天渠”。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

通读本文,结合文章标题、首尾和文章内容;
⑵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这段论证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全文的行文思路进行分析,可以从结构严谨的角度解答;
⑶解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还有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等。

根据具体内容判断。

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⑷本题考查判断论据和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观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补充倒立论据时,要引用权威性的名言警句,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②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

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

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

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

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

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③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

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

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实践中极易陷入这一泥潭却不自知这一点。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准则,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

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

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④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

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

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

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

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

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⑤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加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

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

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

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⑥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

”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

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复兴后的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引领其他文明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

B.中国近代改良者虽然明白不能复制外来文明,但在实践中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

C.中华文明复兴要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所以新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D.中华文明只有存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才能复兴,而“梦回唐朝”的复古并不可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段提出文章中心观点,再对传承、创新和引领展开论述。

B.第五段论述了现今的主导文明已经不益于人类发展而中华文明将会优越和高级的观点。

C.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以近代改良者的事例论证了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

D.文章针对性强,既有对现实中的复古和全盘西化的批判,也有对文明复兴的展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B.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C.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博大的格局和世界眼光,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D.罗素认为中华民族始终没能力没条件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

【答案】(1)D
(2)B
(3)D
【解析】【分析】⑴ A根据“ 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可知“复兴后的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引领其他文明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

B根据“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准则,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可知“中国近代改良者虽然明白不能复制外来文明,但在实践中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分析理解错误。

C根据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可知“中华文明复兴要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所以新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故选D。

⑵ACD分析正确。

B第五段论述了“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加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的观点,而不是论证现今的主导文明已经不益于人类发展而中华文明将会优越和高级的观点。

⑶ABC说法正确。

D根据“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可知“罗素认为中华民族始终没能力没条件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

故答案为:⑴D
⑵B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⑵本题考查阅读议论文多方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中心论点,然后再此基础上梳理论证的过程,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比对,从而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4.现代文阅读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

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

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

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
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虚伪的自嘲。

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

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的心归。

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

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份淡然之美。

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

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

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1)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其作用是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3)试分析文章第五段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

【答案】(1)用唐朝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开篇,引出文章论述的中心话题;作为道理论据,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其阅读兴趣。

(2)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3)运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既有道理论证的严谨又有比喻论证的通俗易懂,从而论证了“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有力,浅显易懂,引人深思。

(4)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深化中心论点。

(5)示例:刘禹锡因为有了淡泊之心,身居简陋之室,才会有"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的轻松快乐。

【解析】【分析】(1)本文的标题"淡泊之心自高远"即为中心论点。

开头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结合后文“高僧淡泊名利的思....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从其内容来看,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