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中考之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二章第二、三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①消化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消化酶,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②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能直接被吸收;食物纤维不能被消化;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③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1)小肠长,内壁形成小肠绒毛,可扩大小肠内表面积;(2)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能对食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彻底的消化。
④吸收是指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酶能使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本身并不发生变化,这一点与无机催化剂相似。
(2)酶的特点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不稳定性:高温、低温以及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也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
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酶的作用
酶具有多样性,高效性及专一性等作用特点.对于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必不可少的。
新陈代谢过程极其复杂,包括生物体内全部的化学反应。
生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通常都是十分复杂的,它们之所以能在生物体内温和的条件下迅速地进行,原因就是生物体内具有各种各样的酶。
3.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过程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除了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外,其他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溶于水的有机物小分子,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必须在各种消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完成,它们的具体途径为:
(2)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①口腔中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口腔可以使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②酸性的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③小肠中的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和胆汁,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分别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它可以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极细小的微粒,从而增加脂肪与各种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便于脂肪的消化。
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4.人体的呼吸作用
(1)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①气体交换的概念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②人体呼吸作用的概念
人体内不断地氧化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不断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
因此人体必须不断地吸收外界的氧气,及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人体与外界进行的这种气体交换过程,叫做呼吸。
③完整的呼吸过程
肺的换气(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交换)一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间的交换一气体在血液里的运
输一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通过这一过程,氧到达组织内供细胞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被排出体外。
(2)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通过呼吸作用,当含氧低的静脉血流经肺泡的毛细血管后,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中的氧大部分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
当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细胞中氧的浓度比动脉血中的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动脉血中的高。
于是,血液中的氧迅速与血红蛋白分离,通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细胞里,而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里,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后,流经组织细胞的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
5.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
(1)人体内尿的生成过程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人体内肾小球的作用类似于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
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原尿中除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及浓度都与血浆基本一致。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等。
由此可见,肾小管的重吸收是有选择的。
原尿经过重吸收后,剩下的废物,如尿素、尿酸以及一部分水、无机盐等成为尿液。
(2)人体排尿的作用
人体通过尿的排出,不但起到排泄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人每日应适量喝水。
6.人体的血液循环
(1)心脏
①心脏的结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枢纽,主要由心肌构成,内部被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
左右两部分又被瓣膜分隔成上下两个腔。
因此心脏分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问,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
②瓣膜的特点
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
③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叫做一个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包括心缩期和心舒期,首先是两心房同时收缩,然后舒张。
在心房开始舒张时,心室同时收缩,然后心室舒张,接着,心房又开始收缩,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
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特点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
体各处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
位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
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液流
速慢
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
脉
分布很广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
度很慢
(3)人体的血液循环
①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哈维于1616年公布了他的发现,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理论。
在书中,哈维用大量实验材料论证了血液的循环运动。
他特别强调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40种不同动物的解剖观察,证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②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样的血液循环叫做体循环。
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把氧和养料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因此,从左心室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整个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血液循环叫做肺循环。
在肺循环中,从右心房进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跟肺泡里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内,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中,跟血红蛋白结合,于是,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左心室。
7.与血液有关的知识
(1)骨髓造血的功能
成年人的各种血细胞均源于骨髓,有些甚至大量储存在骨髓中,并有规律地释放到血液循环中。
在正常情况下,成人骨髓造血只限于红骨髓,但在异常情况下要求造血增加时,已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髓之所以具有造血功能是因为在骨髓中存在一种造血干细胞。
(2)人体ABO血型与输血
①人体ABO血型
人类的血型系统有多种,发现最早并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是ABO血型系统。
血液的红细胞上存在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液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同时,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②输血
输血的时候,主要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
按照这一原理就可以推断出ABO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如下表(“+”表示有凝集反应,“一”表示无凝集反应):
献血者的红细
胞
受血者的血清(含凝集素的情况)
(含凝集原情况) 0型(抗A、抗B) A型(抗B) B型(抗
A)
AB型(无)
0型(无)
A型(A)
B型(B)
AB型(A、B) 一
十
十
十
一
一
十
十
一
十
一
十
但是异型之间输血不能输得太多太快,否则输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3)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
当身体出现某些疾病时,常会引起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
因此,在看病时做个血常规的检查,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身体中的某些疾病。
学会看验血单,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血液的一些常规指标,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某些常见疾病进行自我诊断。
第三节: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
1.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1)相关慨念
①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②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能景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③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④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2)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舒变化的特点
新陈代谢中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下所示。
2.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
(1)自养型和异养型
根据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新陈代谢可以分为白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①自养型
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的来源,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型。
②异养型
人和动物不能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而只能依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摄人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
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型。
(2)需氧型和厌氧型
根据生物体在异化作川过氍叫,对氧的需求情况,新陈代谢可以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基本类型。
①需氧型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
②厌氧型
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和某些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