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特征1、文化传承特征2、非阶梯特征3、群体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主体性与实效性原则3、可受性与选择性原则4、趣味性与教育性原则。
第一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开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我国共颁布了七套体育教学大纲,并且从1992年开始,所颁布的大纲中都对民族传统体育作了专门的说明,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而新出台的《课程标准》与《指导纲要》中的规定,更是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提供了条件。
(2)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项目)
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学校现正在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引入各种类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
(3)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科研逐渐繁荣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一大批体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体育教师注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工作。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少数民族体育作为教育、教学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出现的较多的科研成果。
但是,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和现代体育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为
(1)教育观念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习惯于竞技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其次,在多数教师看来,少数民族体育内容不是一种规定的教学内容,只不过是存
在于民间的一种娱乐游戏,虽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娱乐性强,但引进正规的学校体育课堂,能否具有竞技体育内容的功能,能否有效地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对此存在疑虑。
这是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功能价值了解不足,是导致影响学校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主要原因。
(2)师资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引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我国学校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
如何培养教师是当前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材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目前正式出版的少数民族体育专门教材较少,教师开展教学仅凭自己掌握的项目内容,或者请教民间师傅,了解一些技术动作,没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指导。
教师对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技术、活动形式、器具和规格制造方法都不甚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教育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4)运动器械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历史悠久,并且出自原始人们生活、生存、祈福的需要,所用的有些器具粗大笨重,不规范,既不利于搬运,又有很大的危险性。
另外,又没有专门制造正规器械的生产厂家,自己做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叫木工制作又很难画出规范的图表,这就让教师想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教学而无法付之行动。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具有创作开拓性的工作,结合我国体育教育的宏观目标,其发展应为四个层次: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各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上一层目标是提出下一层目标的依据和指导,上一层目标的实现,又是通过下一层目标实现完成的。
从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目标对教育而言,是相互相成的。
无论哪一层次都要考虑到各民族特色、社会的需求、学生个性特点、学科发展建设等因素,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切实可行的发展,使学生身心健康,体质增强的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健身学”和“健身教育学”课程目标体系,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特殊功能,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社会
需要,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第一目标。
(2)体育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的传递,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保健内容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
(3)重视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4)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打破原来的“整体划一”,朝尊重学生个性的方向发展。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是确定以健身教育为主的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的关键。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建设是培养未来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工程。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科学和合理的目标是一项复杂、又具有创造性的重要意义工程,我们力图在有关专家研究的指导下,为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而努力。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特征
1、文化传承特征
任何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都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
在开始时它与狩猎、御敌、生产方式、生存繁衍、宗教祭祀等群体、民族的社会生活有关。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群体或民族中的多数人所接受,并世代相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们生活具有一定影响的比较普遍的文化现象,并形成了对其发展的肯定性心理倾向。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心理倾向或定势一旦形成,就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极丰富的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趣味性、易传播性和深化文化的功能。
重视和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的内容和功能,广泛开展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培养人们的体育意识,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身体锻炼活动等都大有益处,同时还能起到提高民族的自尊、自信、弘扬和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是本民族文化传递的纽带。
娱乐特征
体育课程内容大多是从各种各样的运动游戏发展变化而来的,而运动游戏自然具有趣味性、娱乐性。
在运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竞争与合作、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给人的情感、情绪以深刻而丰富的影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并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
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悦的情感抒发和渲泄。
由于民族体育的这个特点,使它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次体育活动的举行,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盛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活就是为了生存”,生活环境的改善使人们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而在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匮乏使得各种具有休闲娱乐特性的体育运动逐渐产生了,这些体育运动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如新疆柯尔克孜、锡伯族的“荡秋千”,哈萨克族的“穿麻袋摔跤”,塔塔尔族的“爬杆”等等都是人们完全摆脱生存的需要,并脱离了人们的生产活动,纯粹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产生的。
另外,像白族大型绕山林体育活动,简直成了白族人民展现自己体型美和高超技艺的重要舞台。
另外,纳西族的赛马、哈尼族的荡秋千、傣族的象形拳,都是以表现选手优美身姿和优美动作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使练习者和观赏者都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
2、非阶梯特征
体育课程内容与一般学科知识课程内容不一样,它没有学科内容之间比较清晰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阶梯性结构,以及明显的从基础到提高的逻辑结构体系。
它是由众多的相互平行的竞技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组成,而且理论知识的素材也很多,这就为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增加了难度。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传统习惯、主客观条件不完全相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别,体育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多元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数十种甚至近百种体育娱乐活动,而每一种同名目的体育娱乐活动,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称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娱乐方式及竞赛规则。
仅以不同名目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统计,少数民族体育就达676项之多。
3、群体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产生以来,都有着传统的延续、继承。
许多优秀项目经过数百年、几千年的精选、提炼,世代传播,魅力无穷,深受群众的喜爱,其活动内容、方式对于本民族来说是公认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男女老少均能参与,同享欢乐,长盛不衰,源久流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类群众性较强的运动形式。
这是因为:其一,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创造、遵从、维护和实践的健身运动形式。
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和丰富,但其基本的特征和健身功能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就使得它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知、接受和参与,并得以广泛传播和长久传承下来,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群众基础。
其二,是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结晶,其健身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从客观上使群众自然而然地去接受它、适应它。
其三,是作为一类各民族自创的“土生土长”的健身运动形式,由于其极具民族特点,并和他们的生活、生产
息息相连,而且其活动方式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对各民族而言又是一种共识的表现形式,因此它最能被各族所接受,成为日常主要的健身内容,成为各民族在节日活动、劳动之余、人群聚会所必不可少的健身形式。
其四是个体的人,无论对于大自然、猛兽或其他群体,都显得十分脆弱。
人们早已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得依靠群体,而传统体育可把存在个别差异的人整合聚集在一起。
共同的民族体育习俗,往往把同一民族、同一地区的群众吸引到一起,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认同感和亲和力,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都具有突出的整合功能。
如景颇族的“目脑纵戈”、傣族泼水节的“嘎光”等活动中,参与者集体行动,整齐划一,增强了群体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而赛马、斗牛、摔跤、龙舟等,多是以村寨为参赛单位,参赛者除了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之外,还要有集体荣誉感。
正是这种特征,使民族体育在各少数民族群体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4、地域特征
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生活在边远山区、高原、海岛或雪域草原,生活环境恶劣,为了生存和繁衍,同时要面临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挑战。
因此,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就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以及足以战胜自然和敌人的强大竞争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体育活动就应运而生。
这些为了生存而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因为其具有竞技与健身的特性而逐渐受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喜欢,因此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渐渐地从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劳动之余的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
一定的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
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民族体育文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域的影响。
因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某一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
各地区少数民族由于受到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斑谰多姿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
而这些项目,又必然是当地人群生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技能。
如江南的竞渡、北国的冰嬉、大漠的赛驼、山地的竞走、草原的骑射、丛林的射弩等,无不保留着不同地理条件下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烙印。
这些形式多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伴随着地方民俗文化的演进沿习至今,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
1、打造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和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
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某一范围内、与同类学校相比、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办学风格。
也就是说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和传统,创造性地贯彻
教育方针,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和风格。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大多相对落后和欠发达。
受此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设施及条件与经济发达城市的学校比较是没有优势的,再看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别人有CBA运动队、射击队、游泳队,还有国家退役运动员,而我们几乎还没有一个标准游泳馆。
因此,必须扬长避短,积极开创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
对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正是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和独特的办学风格之所在。
2、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
人的素质、能力不是均一的,是有着可以区分的个性差异的。
因此,教育必须重视个性化,体现个性化需求。
就体育而言更是如此,每个人的体力、体育基础、体育态度、体育兴趣、锻炼习惯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体育教育在基本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传统习惯、主客观条件不完全相同,兴趣爱好又有差别,体育必然会呈现出多元特色,有的是竞技的,有的是健身的,有的是娱乐的,有的是民俗的,或者兼有之。
每个民族都有数十种甚至近百种体育项目,而每一种同名的体育项目,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和竞赛规则。
仅以不同名目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达676项之多。
这么多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索材和拓展了空间,对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享有参与课程开发与决策的权利,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但由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地认识和研究课程、研究学生、探索社会,并勇于创新、突破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
而对少数民族体育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正是这样的学习过程、创造过程,它使教师的个性化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升华。
4、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能否普及大众和深入人心,关系到民族体育的兴衰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一直以来,高校始终是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的传承地、文化的加工地,更是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翻开历史的画卷:许多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推广和普及正是从高校开
始的。
因此,有计划地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把它贯穿于大学体育的教材中,切实有效地开展教育,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互为补充,对青少年一代认识和理解缤纷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民族团结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青少年学生走出校园以后,其良好的和丰富的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可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骨干和指导者,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人,这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育中,体现了传统体育中的一些共同特征,即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等传统文化精神,可以从不同侧面较好地展现出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自信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从而较好地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并为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健身、娱乐身心等作用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有助于全面理解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体现其在高校教育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民族体育的科研与交流。
同时从其广义的教育作用来看,可以增进不同区域民族的团结、增强多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同时,发挥体育教学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教育作用,可以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选择
1、校本化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考虑到地域间差别。
不同地方存在的自然地理课程资源是不一样,各校的经济条件、办学规模、办学风格也有所不同,同时,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可能也有所不同。
因而在具体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上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本校可开发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地域性特点,从而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2、课程化
虽然我国定期举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但是长期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只是包容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婚俗、祭典、歌会、墟场、庆典活动中,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因而,在各级各类学校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加工、改造最终形成具
有民族特色的一门体育课程,更加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需求,使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传承、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优先化
由于体育各种教学具有同一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同一教学手段可以用来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特点,因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最适合学生的应是最好的,因此要优先考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尽可能提高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4、适应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和利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与其他体育教育内容的协调配合。
注意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现实可行性。
体育课程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发展的水平与要求决定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具有鲜明的生活教育色彩,因此,体育课程内容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实际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并能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继续进行体育锻炼而服务。
5、针对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选择是为了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不同的目标应该开发与之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
一般来说,每一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对于特定的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的课程目标就需要开发不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
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本身的多质性,同一的内容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在明确的体育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认真分析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的体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各种学校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通过实践最好的教学形式就是以本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在有一定的参与群体和认识程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可以较好的推动该项目的发展和弘扬。
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和拓展
新的项目,将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不断深人和开展。
2、主体性与实效性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化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依据,以学生需求、兴趣、能力以及体育基础为前提,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转化为发展身体、增强、增进健康的体育教材和手
段。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是为了能够通过运动达到健康这一主要目标,是为了确保体育手段与健康目的之间的一致性。
因此,必须采用增强体育、增进健康的规律、法则和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化处理,使其在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中真正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3、可受性与选择性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应以学生力所能及,可以接受并能产生强烈参与愿望、便于应用与推广为前提。
通过教学化处理,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终身受用,这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一个关键;对那些既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相适应,方法又比较简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直接引进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必非进行改造不可。
安全性是选择的前提,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必须取消那些危险性大、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内容。
4、趣味性与教育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运动的爱好和习惯才会逐渐形成。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要力求突出健身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特点,以保证学生能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得到锻炼,以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
在满足以上指导思想和选取原则的基础上,应发挥出民族传统体育其应有的价值,使其教学效果最大化。
5、发展创新原则
教学中一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创编简单的组合和花样,让学生自己评判新组合的实用性、美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要充分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进行创新,使之符合体育教学特点。
6、经济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