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并政发〔2016〕45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正文:
----------------------------------------------------------------------------------------------------------------------------------------------------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并政发〔2016〕4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
现将《太原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太原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22日
太原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市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六大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原则,充分发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加快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
通、绿色生态、社保养老等专项行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强化基础支撑新突破,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培育信息消费新业态,打造公共服务新模式,加快生态文明新步伐。
(二)发展目标
1.到2018年,“互联网+”行动和重点专项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网络访问速率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应用和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3.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互联网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建成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精准农业示范园区、智慧物流园,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重要的增长点,互联网对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4.社会服务更加便捷普惠,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建成一批智慧民生服务、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平台,打造一批健康医疗、养老、教育、旅游等线上线下结合的示范点,公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普惠的服务。
5.到2025年,全市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服务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升互联网应用支撑能力,夯实“互联网+”发展基础
1.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贯彻和持续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工作,加快光纤到户建设,推进打造“全光网城市”。
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宽带发展与普及,推动“宽带乡村”和中小城市(县)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积极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4G网络深度覆盖,实现城市、县城和乡镇的连续覆盖以及农村热点区域的有效覆盖。
加强无线网络建设,持续推动“i-Shanxi”公共场所WLAN建设。
不断优化宽带网络性能,加大共建共享力度,推进提速降费。
(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
2.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广。
积极开展双向进入申报和市级业务审批受理,做好IPTV传输系统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对接,推进融合性业务普及应用。
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不断优化网络性能,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络的信息基础设施作用,全面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服务品质和终端用户体验。
(市经信委、市文化局等部门负责)
3.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鼓励和支持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夯实推进“互联网+”行动的信息产业基础。
落实《山西省信息技术产业三年推进计划》,
重点发展LED、光伏、信息安全、电子设备制造、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服务等七大领域,培育龙头企业,推动相关产品产业化和示范应用,以高新区为中心,形成覆盖我市南部地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
(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
(二)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
1.“互联网+”创业创新。
借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利用城中村改造后的发展空间,协调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结合开发区扩区,协调建设一批可租(售)的标准化厂房。
采取与国内知名创业投资机构、专业化创业服务机构合作共建、委托管理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开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创业辅导、企业孵化。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创业服务资源,依托重点建设在太原高新区的“双创服务中心”组织,建成“线下”创业服务大厅、众创空间、“线上”科技创新资源和创业服务云平台,形成集成果展示、技术转移、企业培训、人才招聘、资本对接、信息交互、创新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创业中枢。
引导和支持创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创业,培育符合青年创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互联网+”和科技服务业等高成长性新业态,打造双创“升级版”。
建设“互联网+技术转移”科技大市场,完善线上与线下、有形与无形以及技术、资本、人才互联互动互补的技术转移服务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运用“互联网+科技资源”,整合现有“一网两库”等13个资源平台等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技创新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为太原地区创新创业提供网络化、社会化共享服务。
(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
2.“互联网+”现代农业。
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加速融合,开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现代种养营销模式,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实施农业信息化示范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全市农业应急指挥平台,在县、乡、村建设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深入开展“12316信息服务”活动,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为农民解决产前、产中、产后问题和日常健康生活等问题,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即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综合信息服务。
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农业产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年均增速10%,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年均增长8%以上;全市县级运营中心全覆盖,主要行政村电商服务全覆盖;推动20个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网上销售;发展100个电子商务为主要营销方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拥有“三品一标”的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升,4G网络全面覆盖县城,乡镇和重点农村,移动宽带人口普及率达70%;在清徐县、阳曲县分别建立1
个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各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5000人次;建立1个市级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县,培育10个电子商务示范村。
(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质监局、市食药监管局、市林业局等部门负责)
3.“互联网+”水务。
互联网与水务工作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优化,互联网技术在水务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壮大,数据布局更加合理。
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城乡数字鸿沟基本消除,形成较为健全的水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水系统监测自动化、资料数据化、模型定量化、决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政策制度标准化。
依托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系统,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水情、雨情等监测信息综合统计、查询融合为一体,在信息平台上直观显示各类站点实时数据。
依托部、省建立的管理平台,为水工程科学规划、水量优化调度分配、水资源高效利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水环境保护和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决策和指导依据。
以加快推动水务全面工作为重点,不断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环境,积极拓展互联网和水务工作及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融合,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市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4.“互联网+”工业制造。
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引导工业企业实现生产全流程互联网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改造升级,加快抢占信用、物流、安全、大数据分析等工业互联网入口,推动产业形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变革,推进智能制造、制造服务化,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发展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企业品牌,形成工业互联网先发优势。
加快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开放共享,催生在线研发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协同制造等新业态。
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探索建设智能工厂。
加快工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产业发展智能化,打造智慧工业园区。
(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部门负责)
5.“互联网+”智慧能源。
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建设覆盖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的智能电网监控管理体系。
加快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建立重点用电企业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完善发电调度和交易系统。
“十三五”末,中环内配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智能表覆盖率达到100%。
大力推进分布式能源和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发展,促进“源—网—荷”协调互动,实现传统配电网向智能电网转型升级。
完善各类监测监控系统、工业视频、矿山调度等系统,全面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
加快地理信息、物联网、井下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应用。
推进我市煤炭监管信息平台的建设,创新煤炭监管方式,提升煤炭行业现代化监管水平。
”(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市煤炭工业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
6.“互联网+”便捷交通。
加强智慧交通行业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交通管理跨部门信息共享,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服务性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鼓励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面向公众的便民服务平台,
推进城市智能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公交一卡通联网。
加快交通动态信息感知网络建设,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枢纽、桥梁、河道的实时感知,对客运、货运的动态监管和智能调度,创新多种类交通信息采集手段,建设动静态一体化交通诱导系统。
大力推进一站式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公交智能查询,优化交通运行管理模式,开发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完善人行横道智能检测系统,鼓励和支持以市场为主体开展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畅行率。
(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7.“互联网+”高效物流。
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
鼓励重点物流园区和骨干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鼓励现有仓储和转运设施信息化改造,推广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建设。
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提升仓储运管水平和作业效率。
鼓励企业、园区建设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对接物流相关环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大力扶持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壮大“互联网+高效物流”队伍,率先在智慧物流、智能装备、物流云平台、城乡共同配送和电子商务物流等方面打造现代物流业升级版。
(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
8.“互联网+”快递。
构建一体化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扶持快递企业立足于“服务民生、服务三农”,依托快递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优势,融合社会商流资源,努力打造四流融合的城乡一体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信息平台+供应链金融+共同配送+020便利生活”的运营模式。
构建“线上线下、四流融合、城乡一体”的城乡现代快递服务体系。
整合供应链上游生产商、供货商和下游零售商、便民服务站等资源,建设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三级运营体系,搭建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打造供应链整合和跨界经营的基础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鼓励快递企业协同配合,实现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解决城市和乡村配送“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难题。
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瓶颈。
依托电商平台,逐步开展农产品批发、农产品直销、农业产业化等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
积极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引导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品牌农产品经营企业和种养植大户开设电商平台旗舰店,开展“网上农产品直销”和“时令农产品预订”,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培育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牌。
与社区020便利店对接,发展农产品“网订店取”业务,提升农产品网上销售客户体验度和服务水平。
(市邮政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9.“互联网+”国土资源。
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数据的基础性作用,借助互联网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加速提升国土资源“互联网+”发展水平,增强国土资源行业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构筑新优势和新动能。
深入挖掘国土资源数据的巨大潜能,大力拓展“互联网+”与国土资源行业数据深度融合。
着力深化行业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数据优势,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引领传统国土资
源管理方式与服务方式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共享思维,引导支持国土资源大数据产业发展,以政府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着力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建立市场化应用机制,深化国土资源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形成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国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产品体系。
(市国土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10.“互联网+”环境保护。
大力发展智慧环保,加快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环保领域的应用。
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源的智能化远程监控。
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化监测设备,实现城六区、三县一市、开发区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实现太原辖区内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
建设太原市环境保护数据中心。
通过资源整合建立环境数据共享机制,拓宽数据获取渠道,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实现环境管理资源智能共享,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
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区域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向公众的环境信息在线查询和定期发布;建设环境监管一体化平台,以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通过信息化手段,整体推进建设项目管理、实验室管理、总量减排、排污许可、投诉信访、核与辐射、固废监管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升环境监管全面信息化水平,规范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管理,实现环境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
建立全市环保系统协同办公机制,提升环保监测管理协同能力。
(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11.“互联网+”金融。
深入贯彻落实省《关于促进金融振兴的实施意见》(并发〔2015〕7号),积极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发挥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等金融交易服务平台在我市设立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股权交易中心作用,支持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交易产品和金融服务,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推动公交“一卡通”应用。
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引导其通过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市金融办、市住建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等部门负责)
12.“互联网+”电子商务。
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重点扶持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跨境电子商务和同城电商等领域实现较大突破。
建设以产业集群、商品市场、商业联盟、旅游景点、特色商贸街区、公共物流配送等实体为依托的商品销售和服务类020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消费商业模式,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发展。
鼓励龙头生产企业创新网络营销模式,将现有服务网点改造升级为线上线下服务中心。
引导传统零售企业建设网上商城、线上线下体验中心等,发展集电子商务、电话订购、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同城购物模式。
在房屋中介、房地产营销、票务、家政等细分市场领域,加快建设一批线上线下专业服务平台。
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推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
引导大型龙头电商和快递企业布局农村市场,利用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网络,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体系。
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开展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加快推进冷链仓储、农副产品标准化等建设。
(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13.“互联网+”政务服务。
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民政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加快民政网上办事系统建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优抚安置、基层政权等民生服务实现网络办理,民生保障更加精准高效,健康养老更加智能,公共服务协同多元,各类业务数据进一步融合,主要民政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初见成效。
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民政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民政工作效率质量、工作监管水平、工作决策水平、协同办公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14.“互联网+”卫生计生。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建成卫生计生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医疗卫生计生信息共享,建设市、县两级管理中心,提供业务管理、信息监测、决策分析支撑。
加强卫生信息地方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两大体系建设,构建四个基础数据库,即: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全员人口数据库、卫生计生业务资源数据库,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械管理、综合管理六项业务中的深入应用。
为全市人民提供“一网(12320健康网络)、一线(12320卫生计生热线)、一机(手机健康App)、一卡(就医“一卡通”)”优质、快捷、智能卫生计生服务。
(市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15.“互联网+”教育。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三通两平台”工程,实现市、县(社区)、乡三级学校全部达到信息化硬件建设标准,县(市、区)、校三级教育网络实现高速互联,教育城域网覆盖率达到100%;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丰富,能够对全市教育教学、管理、政务提供云服务;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核心业务融合创新,实现教育全过程信息化。
(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16.“互联网+”社保养老。
加快推进和完善全市金保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服务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在社会保障、居民健康、惠民待遇、金融及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
加快推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推进太原市就业信息与周边地区联网。
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本地农民网上创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建立涉农电商产业园,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农民与企业、市场和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对接。
加快创新“互联网+社保、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快建设完善太原市养老保险服务业务网上办公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参保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
记、申报、缴费、资格认证、待遇核定、待遇领取等全业务办理和个人社保权益记录查询等在网上一站式办理。
加快建设医保互联网自动结算系统,采用基本医疗保险的审核规则和标准,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职工大额和居民大病医疗费用进行计算机自动审核。
依托现有大型连锁药店探索移动互联网购药平台试点,努力在全市实现掌上购药服务。
(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17.“互联网+”旅游。
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游客服务、景区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企业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
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在服务、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加强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整合,建设全市旅游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咨询体系,完善旅游行业监管,提升景区经营公司、旅行社、旅游酒店等企业现代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完成高等级旅游景区最大客流承载量测算。
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需求,促进旅游进入触摸、定制、互动智慧网络时代。
(市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18.“互联网+”平安城市。
利用“互联网+N”技术,实现政府职能部门信息数据及“互联网+”重点任务各类信息数据与公安专网安全对接,实时传输各类政府信息及企事业单位相关信息数据,保证公安“警务云”大数据为社会治安稳定提供及时信息支撑。
建设社会资源数据采集平台,实现各类社会数据实时采集入库,保证重点治安场所、公共视频场所等基础信息、从业人员、交易信息实时采集到公安大数库中。
完善公安便民服务平台,拓展为民服务职能范围和新的工作举措。
建设互联网信息获取平台,提高网上信息服务公安工作的能力。
建设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障平台,实现网站信息、管理信息、用户信息等及时备案。
建设视频天网工作平台,提高视频系统、电子围栏系统、无线WIFI系统、车辆定位系统等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共建共用现有视频工程网络资源、电力资源、传输资源等基础设施。
(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三)完善“互联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安全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进一步完善组织实施机制。
强化统筹协调,将推进“互联网+”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成立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
制定出台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将太原打造成为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高地和服务高地。
积极探索互联网经济发展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严格管理”原则有效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互联网创新发展领域,培育壮大信息产业新兴业态发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
2.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建设信息监控、密码保护、容灾备份等基础设施,加快构建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安全为重点的多层次安全体系,提高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共享、个人隐私等领域数据安全保护能力。
出台公共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制度和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标准与实施细则,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