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考试重点考点归纳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四章第三、四节考点
4.3 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
4.3.1 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应当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三个层次:
①董事会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②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及时了解市场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银行具别足
够的人力、物力以及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③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各职能部门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相关职能被恰当分离,以避免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
4.3.2 市场风险监测
1. 市场风险报告的内容和种类
市场风险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全部或部分内容:
① 按业务、部门、地区和风险类别分别统计的市场风险头寸;
② 按业务、部门、地区和风险类别分别计量的市场风险水平;
③ 对市场风险头寸和市场风险水平的结构分析;
④ 盈亏情况;
⑤ 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及程序的变更情况;
⑥ 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
⑦ 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包括对超限额情况的处理;
⑧ 事后检验和压力测试情况;
⑨ 内部和外部审计情况
⑩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分配情况
对改进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以及市场风险应急方案的建议;
市场风险管理的其他情况。
从国外的市场风险管理实践看,市场风险报告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
① 投资组合报告
② 风险分解“热点”报告
③ 最佳投资组合组织报告
④ 最佳风险规避策略报告
2. 市场风险报告的路径和频度
①在正常市场条件下,通常每周向高级管理层报告一次;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实时报告,但主要通过信息系统直接传递。
②后台和前台所需的头寸报告,应当每日提供,并完好打印、存档、保管。
③风险值和风险限额报告必须在每日交易结束之后尽快完成。
④应高级管理层或决策部门的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有能力随时提供各种满足特定需要的风险分析报告,以辅助决策。
4.3.3 市场风险控制
1. 限额管理
常用的市场风险限额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和止损限额等。
①交易限额是指对总交易头寸或净交易头寸设定的限额。
②风险限额是指对采用一定的计量方法所获得的市场风险规模设置限额,例如对采用模型法计量得出的风险价值设定的风险价值限额,对期权性头寸设定的期权性头寸限额等。
③止损限额是指所允许的最大损失额。
2. 市场风险对冲
4.4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配置
4.4.1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的计算与配置
巴塞尔委员会在1996年的《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中,对市场风险内部模型主要提出了以下定量要求:置信水平采用99%的单尾置信区间;持有期为10个营业日;市场风险要素价格的历史观测期至少为1年;至少每3个月更新一次数据。
在此基础上,计量市场风险监管资本的公式为:
市场风险监管资本=(附加因子+最低乘数因子3)×VaR
同时,《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要求采用内部模型计算市场风险资本的银行对模型进行事后检验,以检验并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4.2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二章考点
第2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
2.1.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1.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商业银行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是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其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
2.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做法
(1)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公司治理原则
OECD认为,公司治理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
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治理结构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治理结构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2)巴塞尔委员会的公司治理准则
①董事会成员应称职,清楚理解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有能力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事务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董事会应核准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督其在全行的传达贯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价值准则应当禁止外部交易和内部往来活动的所有和贿赂行为。
③有效的董事会应清楚界定自身和高级管理层的权力及主要责任,并在全行实行问责制。
④董事会应确保对高级管理层是否执行董事会政策实施适当的监督。
高级管理层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部门,为防治内部人控制,董事会必须对其实行有效监督。
⑤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单位及内部控制部门的作用。
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的有效性会保证董
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职能的实现。
⑥董事会应确保薪酬政策及其做法与商业银行的公司文化、长期目标和战略、控制环境相一致。
⑦商业银行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这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转的积极表现,否则,商业银行将很难把握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是否对其行为和表现负责。
⑧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了解商业银行的运营架构,包括在低透明度国家或在透明度不高的架构下开展业务(了解商业银行的架构)。
(3)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要求
①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
②明确股东、董事、监视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力、义务;
③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④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⑤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2.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1.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系统。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保障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还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同时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会极大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1)目标
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的贯彻执行
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2)要素
内部控制环境
风险识别与评估
内部控制措施
信息交流与反馈
监督、评价与纠正
(3)主要原则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必须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
2.1.3 商业银行风险文化
1.定义和内涵
风险文化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是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
风险文化一般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其中风险管理理念是精神核心。
2.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
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风险管理战略应该纳入商业银行整体战略之中,并服务于业务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应该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不了解或无把握控制风险的业务,应该采取审慎态度。
3.风险文化的培植
首先,风险文化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终身事业
其次,商业银行应向全体员工广泛宣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等内容,使之成为商业银行和员工一致的价值观。
最后,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和实施绩效考核,将风险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
2.1.4 商业银行管理战略
1.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管理战略是商业银行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状况以及同业
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方案。
2.基本内容
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分为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的内容。
战略目标可以分解为战略愿景、阶段性战略目标和主要发展指标等细项。
战略目标决定了实现路径。
一旦战略目标发生改变,必须相应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
3.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
2.2.1 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董事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承担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责任,确保商业银行有效识别、计算、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
董事会通常指派专门委员会(通常为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
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可以由商业银行内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士担任,也可由外部专家/顾问担任。
风险管理总监应当是商业银行董事会成员,同时担任商业银行副总裁或以上职务。
2.2.2 监事会
监事会是我国商业银行所特有的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从事商业银行内部尽职监督、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监督等监察工作。
在风险管理领域,监事会应当加强与董事会及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相关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
2.2.3 高级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商业银行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
高级管理层的支持与承诺是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石。
2.2.4 风险管理部门
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固守两个基本准则: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具备高度独立性,以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部门不具有或只具有非常有限的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
时间操作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既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互为支持,但绝不能混为一谈。
1.风险管理部门结构
(1)集中型的风险管理部门
从全球金融风险管理实践看,集中型风险管理部门包括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风险监控、数量分析、价格确认、模型创建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技术支持。
更加适用于规模庞大,资金、技术、人力资源雄厚的大中小商业银行。
(2)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
在某些情况下,商业银行不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因此可以考虑将数据分析、技术支持、价格确认等风险管理职能外包给专业服务供应商。
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的缺点是,难以绝对控制商业银行的敏感信息,无法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的市场定价能力。
2.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首先,风险管理部门履行的一个非常具体但却至关重要职责是监控各种金融产品和所有业务部门的风险限额。
商业银行的每日风险状况报告和每日收益/损失表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最重要的两份报告。
其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核准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
最后,风险管理部门独特的地位使其可以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整齐风险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3.风险管理所需的专业技能
集中性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技能。
(1)风险监控和分析能力
(2)数量分析能力
(3)价格核准能力
(4)模型创建能力
(5)系统开发/集成能力
2.2.5 其他风险控制部门
1.财务控制部门
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控制部门通常采取每日参照市场定价的方法,及时捕捉市场价格/价值的变化,因此所提供的数据最为真实、准确,这无疑使财务控制部门处在有效风险管理的最前端。
2.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可以从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个主要阶段,审核商业银行粉线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发现/报告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应对方案并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风险管理部门可以为内部审计部门提供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和记录。
3.法律/合规部门
法律/合规部门应当独立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
法律/合规部门应当有效识别、评估和监测商业银行潜在的法律风险及各项违规操作,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出咨询建议和报告。
4.外部风险监督机构
监管机构不断强化从质量和数量方面综合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定期提供整体风险报告。
外部审计机构也开始在年度审计报告中提供风险管理评估报告。
随着公众风险意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构/个人投资者、客户开始重新审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部门承担了风险识别、风险计算、风险监测的重要职责,而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风险控制/管理决策的最终责任。
2.3.1 风险识别
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
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它是指采用类
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一列举,并联系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此外,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有:
①专家调查列举法
②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③情景分析法
④分解分析法
⑤失误树分析方法
2.3.2 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量化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
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的,而开发一系列准确的、能够在未来一定时间限度内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的数量模型,任务相当艰巨。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承担的所有风险。
2.3.3 风险监测
①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②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2.3.4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①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
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符合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的要求,并在成本/收益基础上保持有效性;
③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按照国际最佳实践,在日常风险管理操作中,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可以采取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到达高级管理层的三级管理方式。
2.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信息在各业务单元的流动不完全是单向循环,其过程具有多向交互式、智能化的特点。
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当能够及时整合各种风险类别的信息和数据,提供卓越的风险分析功能,具有很强的备份和恢复能力。
2.4.1 数据收集
(1)风险信息/数据的种类
①内部数据:一般通过商业银行内部的业务数据仓库获得。
②外部数据: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所获得的数据
国内市场行情和信息数据
外部评级数据
行业统计分析数据
外部损失数据
(2)风险信息的特征及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
①精确性
②及时性
③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
交易系统的数据信息可能没有记录系统那样精确,需要特别留意。
区分系统“真实的”和交易人员“假设的”分析操作。
信息系统需要设计远程数据的传输和储存结构。
2.4.2 数据处理
(1)处理输入数据/信息
①中间计量数据。
中间计量数据应该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一般采用三维存储方式,例如时间、情景、金融工具。
②组合结果数据。
组合结果数据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目标存储到风险数据仓库中,以便业务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终端获取。
(2)信息储存操作
信息储存系统应当结合以下能力:
①增添最初没有预计到的产品特性(新产品风险技术改进);
②以特定的投资组合方式集中并计量风险;
③重新定义投资组合,以及如何将不同的产品组合在一起。
2.4.3 信息传递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
先进的企业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采用B/S结构,操作人员通过IE方式实现远程登录,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有相关的风险信息。
发布风险分析信息/报告分为两个步骤:
①预览
②发布
2.4.4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①针对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等,设置不同的进入级别;
②为每个系统用户设置独特的识别标志,并定期更换登录密码或磁卡;
③对每次系统登录或使用提供详细笔记,以便为意外事件提供证据;
④设置严格的网络安全/加密系统,防止外部非法入侵;
⑤随时进行数据信息备份和存档,定期进行检测并形成文件记录;
⑥设置灾难恢复以及应急操作程序;
⑦建立错误承受程序,以便发生技术困难时,仍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完整性。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六章第三节考点
第6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增加资产的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数量。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因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状况对商业银行运营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①增进市场信心,向市场表明商业银行是安全的并有能力偿还借款;
②确保银行有能力实现贷款承诺,稳固客户关系;
③避免商业银行的资产廉价出售;
④降低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所需支付的风险溢价。
6.1 流动性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
①资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可以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情况下出售,即无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背景知识:流动性资产
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超额准备金,可在二级市场随时抛售的国债、债券、票据和其他证券类资产,短期内到期的拆放/存放同业款项、贷款、贴现、回购、证券类资产和其他应收款,其他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产按流动性高低分为四类:
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
其他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
商业银行可出售的贷款组合;
流动性最差的资产。
②负债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需要的资金。
筹资能力越强,筹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由于零售客户和公司/机构客户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敏感度有差别,因此负债流动性应当从零售和公司/机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背景知识:流动性负债
流动性负债主要包括:活期存款、短期内到期的拆放/存放同业款项、中央银行借款、定期存款、发行的票据和债券、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其他短期内应支付的负债。
6.1.1 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是指,在未来特定时段内,到期资产数量(现
金流入)与到期负债数量(现金流出)的构成状况。
最常见的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情况时,商业银行将大量短期借款(负债)用于长期贷款(资产),即“借短贷长”,因此有可能因到期支付困难而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
通常认为商业银行正常范围内的“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结构特点所引致的持有期缺口,是一种正常的、可控性强的流动性风险。
背景知识:国际最佳操作实践
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定的法定流动资产比率为25%.除此之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建议商业银行将一级流动资产(可在7天内变现的流动资产)比率维持在15%以上,并保持7日内的负错配金额不超过总负债的10%,1个月内的负错配金额不超过总负债的20%。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因为任何利率波动都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产生波动。
外部市场因素的变化同样会影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在实践操作中,商业银行通常选择在真正需要资金的时候借入资金,而不是长期在总资产中保存相当规模的流动性资产,因为流动性资产回报率很低,所以借入流动性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潜在收益。
此外,借入资金还有助于保持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构成的稳定性。
6.1.2 币种结构
对于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多币种的资产与负债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复杂程度。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对其经常使用的主要币种的流动性状况进行计量、监测和控制。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日常外币储蓄和/或国际支付的需要,持有“一揽子”外币资产组合并获得无风险收益率。
6.1.3 分布结构
商业银行应当尽量降低其资金来源(例如存款)和使用(例如贷款)的同质性,形成合理的来源和使用分布结构,以获得稳定的、多样化的现金流量,降低流动性风险。
同理,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例如贷款发放)同样应当注意贷款对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