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西亚、⾮洲⽂化学案
时空观念
第3课古代西亚、⾮洲⽂化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
要区域⽂化,理解世界
⽂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
区、各民族对⼈类⽂化
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1.了解古代西亚⽂化、古代埃及⽂化和阿拉
伯⽂化等多姿多彩的地域⽂化,从“家国情
怀”的⾓度理解世界⽂化的多样性。
2.归纳古代西亚⽂化、古代埃及⽂化和阿拉
伯⽂化的代表成就,从“时空观念”和“史
料实证”的⾓度理解西亚北⾮地区对⼈类
⽂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古代西亚⽂化
1.概况: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明的地区之⼀。
2.主要成就
(1)⽂字:楔形⽂字
①出现: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创造。
②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字。
③影响:在西亚流⾏了数千年。
(2)⽂学:《吉尔伽美什》
①地位:是⽬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②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活和⽣命的态度。
美索不达⽶亚西南部苏美尔⼈的古城城名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泥偶雕像⽣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规模宏⼤的王宫,王宫⼤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飞⽜。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汉谟拉⽐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法典
①内容:前⾔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正⽂详细规定了⾂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②作⽤:反映了古巴⽐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埃及⽂化
1.概况:古代埃及地处北⾮的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明绵延约3000年。
2.成就
(1)⽂字:象形⽂字
①组成:由表⾳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②使⽤时间: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直使⽤到公元4世纪。
指1000年的时间跨度
③演变:经历多种变化。
(2)⽂学: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故事。
①神话:包括世界诞⽣和⼈类起源等内容。
②诗歌:⼤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③哲理故事:传达埃及⼈的⼈⽣观和世界观。
④散⽂故事:包含寓⾔和传记等。
(3)建筑艺术受宗教影响较⼤
①把⼤量精⼒和财富⽤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字塔是古埃及法⽼的陵墓
②法⽼们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对神的敬畏。
③祭司们宣扬法⽼是神的化⾝,法⽼则赐予神庙⼤量财富。
指在宗教或祭祀活动中,主持祭典并在祭台上为辅祭或主祭的⼈员
(4)科学和技术
①历法: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②在数学、医学等⽅⾯,埃及⼈也多有建树。
阿拉伯⽂化
1.形成背景
(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了从伊⽐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地区。
(2)阿拉伯⼈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的风俗、语⾔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化。
2.代表成就继承和融合
(1)⽂学
①阿拉伯半岛统⼀之前,各部落经常派⼈到麦加附近举⾏诗歌⽐赛,获胜的诗歌会⽤⾦⽔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体现了统治者的重视
②故事集《天⽅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起。
(2)科学
①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
展为独⽴学科。
②天⽂学:⽩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星轨道的⽅法,证明了发⽣⽇环⾷的可能性。
他的《萨⽐天⽂历表》传⼊欧洲后,对欧洲天⽂学产⽣很⼤影响。
③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部医学百科全书,传⼊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数字: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传⼊欧洲,⾄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
字”。
阿拉伯数字并不是由阿拉伯⼈发明的
阅读教材·想⼀想
1.阅读教材P16“学思之窗”:为什么汉谟拉⽐要宣称⾃⼰是根据神意⽴法?
提⽰:《汉谟拉⽐法典》维护了奴⾪主阶级的利益。
汉谟拉⽐为巩固统治,通过宗教欺骗和奴役⼈民,宣扬君权神授,宣称⾃⼰是根据神意⽴法。
中国历代君主都⾃称“天⼦”,谎称“受命于天”,也是同样的道理。
2.阅读教材P19“思考点”:阿拉伯⽂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了哪些重要影响?
提⽰:(1)阿拉伯⽂化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发展为世界三⼤宗教之⼀,极⼤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2)阿拉伯⼈继承和融合被征服地区的⽂化遗产,传承了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化。
(3)阿拉伯⼈在⽂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们在东西⽂化交流中的起到了桥梁作⽤。
3.阅读教材P19“历史纵横”:在近代西⽅殖民者⼊侵之前,撒哈拉以南⾮洲的⽂化呈现出什么特征?并举例说明。
提⽰: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西⾮⼈能够制造青铜⼈像和⼯具。
东⾮出现⼀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有贸易往来。
中部和南部⾮洲较多保留了⿊⼈的传统⽂化,如⼤津巴布韦遗址。
4.阅读教材P20“学习拓展”:搜集资料,进⼀步了解这些古⽂字的释读情况。
提⽰:释读上古⽂字是今⼈破译世界上古史的重要⼿段,所以古⽂字的释读⼀直备受重视,相关进展可⽹上搜索。
以甲⾻⽂为例,其发现已有120年,上世纪⼆三⼗年代,“甲⾻四堂”即罗振⽟(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和郭沫若(字⿍堂)是甲⾻学研究的四⼤泰⽃,对考释甲⾻⽂作出很⼤贡献,但时⾄今⽇能被识读的甲⾻⽂字仍旧没有超过2 000字。
安阳中国⽂字博物馆曾重⾦悬赏:释读⼀个甲⾻⽂字,奖励⼗万元。
发掘教材·读⼀读
1.阅读图⽚“⼈⾸飞⽜⽯雕”(见教材P16)
信息解读:“⼈⾸飞⽜”是亚述王宫⼤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
⼀般是⼈头、狮⾝、公⽜蹄的组合,⽣有飞翼。
整个雕塑姿态凛然,⽓宇轩昂,极其威武雄壮,是⼀种王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
2.阅读“那尔迈调⾊板”(见教材P17)
信息解读:那尔迈调⾊板是⼀块盾形⽯板,出⼟于埃及的赫拉康波⾥斯,⾼63厘⽶,两⾯雕刻着纪念国王纳尔迈统治的画⾯。
调⾊板反⾯,纳尔迈头戴⽩冠,右⼿⾼举权标,左⼿抓起跪在地上的敌⼈的头发。
在国王的脚下,还有两名敌⼈正在狼狈逃窜。
调⾊板的正⾯,纳尔迈头戴红冠,和他的随从⼀起巡视
战场。
他们的前⾯,横躺着⼗具被斩⾸的敌⼈的⼫体。
反⾯最下部分,象征着国王的公⽜攻破了设防的城市,正在践踏着企图逃窜的敌⼈。
3.阅读“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式⼤厅想象图”(见教材P17)
信息解读:卡尔纳克神庙是古埃及最⼤、最壮观的神庙,因其主殿供奉着太阳神阿蒙,⼜称阿蒙神庙。
柱式建筑是古代埃及建筑艺术上的重⼤创造,对后来的古希腊建筑也有重⼤影响。
探究⼀古代西亚和北⾮的⽂化
[史论要点]
1.从“历史解释”⾓度认识古代西亚⽂化的特征
(1)虔诚敬畏
①在西亚⽂明中,宗教内容构成其重要部分。
除早期遍布西亚地区的多神崇拜,后来还相继出现⼀神教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神在古代西亚地区的公共⽣活与个⼈⽣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个⼈从出⽣到死,⽆不与神紧紧联系在⼀起。
②西亚各王朝和帝国均建造了众多神庙,定期在神庙⾥举⾏宗教仪式,这是宗教在西亚⽂明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具体表现。
西亚⽂明中所体现出的对神与⼤⾃然的敬畏使得⼈们在⼤⾃然⾯前有所节制,努⼒追求⼈与⾃然的和谐相处。
(2)公正仁爱
①公元前18世纪巴⽐伦国王汉谟拉⽐为保护平民和弱者利益,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法典》,法典中处处体现出“使强不凌弱”的公正仁爱思想。
②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鲁⼠⼆世以“为⼈宽厚仁爱”著称。
他尊重各地风俗,善待被征服地区上层分⼦和普通居民。
还把号称“巴⽐伦之囚”的犹太⼈遣送回国,帮助他们在耶路撒冷圣地重建家园,被歌颂为犹太⼈的“弥赛亚(救世主)”。
③中国伦理学中最重要的仁爱原则,在犹太伦理中也有所体现。
仁爱在中国⽂化中被理解为爱⼈,没有上帝爱⼦民之意,犹太⽂化中的仁慈有上帝慈爱⼈民、⼈与⼈之间要慈爱两个⽅⾯。
(3)开放包容
①苏美尔⽂明时期,盛⾏多神教⾃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涉。
②巴⽐伦⼈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继承了苏美尔⼈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排斥异族的神。
③亚述帝国时期,所有被征服地区在必须供奉亚述神的同时,也可以继续保留⾃⼰的地⽅神。
可见,在西亚地区,各种宗教都能找到⾃⼰的⽴⾜之地,开放多元的⽂化特征⼗分鲜明。
(4)教育为本
①早在古代巴⽐伦地区,就存在各类学校,如书吏学校、天⽂学校等。
学⽣既来⾃名门望族,也来⾃下层平民家庭。
②受两河流域⽂明的影响,古代波斯贵族在公元前5世纪也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③安息王朝时期,伊朗王公贵族已经具有很⾼的⽂化教育⽔平,其⽂化素养完全不亚于同时期的希腊化时代各国的⽂化素养。
2.从“家国情怀”⾓度认识古代埃及⽂化对世界的影响
作为⼈类⽂明最早的发源地之⼀的古埃及,它以⾃⼰独特的⼈⽣观创造出独特的⽂化。
古代埃及⽂化不仅极⼤地丰富了世界⽂化的宝库,⽽且为后世西⽅⽂化的发端和繁荣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古代埃及⽂化的光辉成就,绝⾮是在孤⽴的环境下取得的,它是在与周边⽂明的交往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养分,从⽽丰富、充实和壮⼤的结果。
这⼀结果⼜促使了古代埃及⽂化的外向辐射与传播。
(1)古埃及作为⽂明中⼼区之⼀,⾸先对它周边地区的⽂化发展起了巨⼤的促进作⽤。
古代埃及⽂化和思想通过腓尼基⼈为媒介传遍了东地中海各国和岛屿。
早在前王朝时期,埃及与腓尼基之间,就有了经济和⽂化的接触。
(2)随着古代埃及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扩张,与东地中海的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的商业⽂化交流不断扩⼤。
商业上的交流,促进了⽂化上的联系。
从拉斯舍姆
拉、盖特奈和美吉索等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遗址所出⼟的雕像、狮⾝⼈⾯像和装饰图案上,都表现出了古代埃及的艺术风格。
(3)古代埃及⽂化除了对地中海各国的影响外,对⾮洲内陆也有很⼤的影响。
古代埃及与⾮洲内地的⽂化联系在史前和有史时期⼀直存在。
法⽼统治下的古代埃及⽂明渗透到邻近各国的⽂化中。
⾸先,古代埃及与西部邻居撒哈拉⼈和利⽐亚⼈早在新⽯器时代时就已发⽣联系。
(4)古代埃及⽂化不仅对周边及⾮洲内陆各国产⽣过巨⼤的辐射作⽤,⽽且对西⽅古典⽂化的形成起了孕育作⽤,并在保存、传播西⽅⽂化遗产、甚⾄世界⽂化遗产⽅⾯都起了重要作⽤。
希腊⽂字是在腓尼基字母的直接影响下发展的,但也可以说是在古代埃及24个象形符号的间接影响下发展的。
古代希腊的许多伟⼤的哲学家、科学家和史学家都曾到过埃及,有的在那⾥学习过,吸收了古代埃及的⽂化成就,并创造了⾃⼰的成果。
(5)古代埃及⼈不仅把⾃⼰的⽂化毫⽆保留地奉献给⼈类,⽽且也善于吸收外界的⽂化成果;它不仅吸收了闪族世界的许多⽂化要素,⽽且也接受了古代希腊⽂化,⽽当古代希腊⽂化趋于没落的时候,亚历⼭⼤城却变成了古代希腊思想和⽂化的中⼼,直到后来它⼜把古代希腊⽂化传播给阿拉伯⼈,阿拉伯⼈⼜把它传到西⽅世界。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古代埃及绝⾮⼀具孤⽴、封闭、沉寂、枯朽的“⽊乃伊”,它不仅横向传播和扩展了其丰富多彩的⽂化,同时也吸收、融合并创新了外来⽂化,⽽且还纵向保存与延续了⼈类⽂化。
正如格利摩所说,“古代埃及是⼈类⽂明重要发祥地之⼀,对世界⽂化的发展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对点训练]
1.(2019·⼭东滨州⾼三期末)两河流域的古巴⽐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
与商务有关的条⽂⼏乎占《汉谟拉⽐法典》总条数的⼀半。
由此得出()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伦相关法律条⽂的制定
B.《汉谟拉⽐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伦的法律争端
C.政府、神庙和私⼈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的制定
D.《汉谟拉⽐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国王的命令
解析根据“商业繁荣”“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乎占
《汉谟拉⽐法典》总条数的⼀半”可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伦《汉谟拉⽐法典》等相关法律条⽂的制定,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汉谟拉⽐法典》的实施效果,⽆法体现是否有效解决法律争端,排除B项;政府、神庙和私⼈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商业活动需要法律的规范,他们对商务法律条⽂的制定是间接性的作⽤,排除C项;材料反映商业繁荣推动了《汉谟拉⽐法典》的制定,⽽⾮国王的命令,排除D项。
答案 A
2.在法⽼的陵墓⾥,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符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种古⽼⽂字。
这⼀古⽼⽂字可能是()
A.甲⾻⽂
B.象形⽂字
C.字母⽂字
D.楔形⽂字
解析古埃及⼈不仅把象形⽂字写在莎草纸上,也刻写在神庙和墓室墙壁以及其他载体上。
答案 B
探究⼆阿拉伯⽂化
[史论要点]
1.从“历史解释”⾓度认识阿拉伯⽂化的特点
(1)多民族性
阿拉伯帝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外,还有埃及⼈、印度⼈、波斯⼈、西班⽛⼈、叙利亚⼈,等等。
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产⽃争和阶级⽃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化。
可以说,阿拉伯⽂化是各族⼈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2)学习和创新相结合
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化发达较早的地区。
阿拉伯⼈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化的影响,⽽且⼜吸收希腊、印度⽂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化,为⼈类⽂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3)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化的灵魂
没有7世纪伊斯兰教的诞⽣,就没有统⼀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因此就没有阿拉伯⽂化的问世。
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的旗帜,同时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化进步的旗帜。
2.从“家国情怀”⾓度认识阿拉伯⽂化对世界⽂明的作⽤
(1)保存并传播了西⽅古典⽂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部分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
西欧⼈后来主要是通过阿拉伯⽂译本才⼜重新认识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化成就的。
(2)阿拉伯⼈⾜迹遍布亚、欧、⾮三⼤洲,成为东西⽅⽂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把古代印度、中国⽂化成就介绍到西⽅,⽐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药等重⼤发明带给了欧洲;⼜把阿拉伯的天⽂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国家。
阿拉伯⼈把亚⾥⼠多德的主要著作译成阿拉伯⽂,如《物理学》、《伦理学》、《⼯具论》等,还翻译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数学家欧⼏⾥得的《⼏何原本》,以及阿基⽶德等多⼈的作品。
(3)阿拉伯⼈不但善于吸收其他⽂化,⽽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成就。
[对点训练]
1.关于阿拉伯⽂化成就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夜谭》在中国⼴泛传播
B.《医典》传⼊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曾经是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对埃及产⽣重要影响
D.《萨⽐天⽂历表》对欧洲天⽂学产⽣重要影响
答案 C
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说过:“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明正经历着它的黄⾦时代”,“当欧洲⽂艺复兴时期的伟⼈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能眼光看到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巨⼈的肩膀上”。
对尼克松的话
理解正确的是()
A.⽂艺复兴弘扬了阿拉伯⽂化
B.阿拉伯⽂化使欧洲⾛出中世纪的蒙昧状态
C.⽂艺复兴发端于阿拉伯帝国
D.阿拉伯⼈翻译了古希腊罗马⽂化典籍,为⽂艺复兴提供了精神⾷粮
解析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三⼤洲,阿拉伯⼈继承和融合了被征服地区的⽂化遗产,翻译了古希腊罗马⽂化典籍,为⽂艺复兴提供了精神⾷粮。
答案 D
【典例1】古代两河流域⽂明延续三千余年,时间上⼤致可分为苏美尔⽂明和巴⽐伦—亚述⽂明两个阶段。
下列⽂化成就产⽣于巴⽐伦—亚述⽂明阶段的是( ) 随着公元前18世纪巴⽐伦第⼀王朝的建⽴,苏美尔⽂明消亡
A.楔形⽂字苏美尔⼈创造的迄今所知最早的⽂字
B.《吉尔伽美什约产⽣于公元前26世纪
C.泥偶雕像苏美尔⼈的泥偶雕像⽣动有趣
D.《汉谟拉⽐法典古巴⽐伦国王汉谟拉⽐主持制定
明⽴意从“时空观念”⾓度考查古代西亚⽂化的代表成就。
抓关键根据题⼲信息“产⽣于巴⽐伦—亚述⽂明阶段”,可确定选项D,《汉谟拉⽐法典》制定于古巴⽐伦国王汉谟拉⽐时期。
排⼲扰根据题⼲信息“⼤致可分为苏美尔⽂明和巴⽐伦—亚述⽂明两个阶段”,可将苏美尔⼈的代表成就楔形⽂字、《吉尔伽美什》、泥偶雕像予以排除。
答案 D
【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法典的引⾔与结语部分的叙述,可以看到汉谟拉⽐⽆不时时在假借神的意志,⽽强调个⼈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马克思指出:“社会上占统治
地位
借助神权维护王权
的那部分⼈的利益,总是要把现状作为法律加以神圣化,并且要把习惯和传统对现状造成的各种限制,⽤法律固定下来。
”
材料⼆在法典的结语中,汉谟拉⽐⾃信地讲:“我的话是仔细选择的”,“吃官司受了冤枉的⼈,让他到我这公正的王的像前,让他读我的碑⽂,让他倾听我
法典维护了公平公正
的宝贵的话,让我的⽯碑给他答案,让他找到与他的官司有关的案⼦,让他放⼼”。
材料三“倘⾃由民之⼦打与之同等的⾃由民之⼦,则应赔银⼀名那”。
(第203条)
“倘⾃由民之奴⾪打⾃由民之⼦之颊,则应割其⼀⽿”。
(第205条)
(1)根据材料⼀指出“法典”体现了什么思想,汉谟拉⽐制定“法典”的⽬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法典”体现了什么宝贵精神?
(3)你认为材料⼆与材料三的内容是否冲突,为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法典”的局限性有哪些?
第⼀步审设问·定⽅向
审读关键审读通则
引导词引导词:第(1)(2)(3)(4)问中,“根据材料”“综合以上材料”说明答案来⾃材料。
提⽰词第(1)问,指出——简要说明;第(2)问,概括——总结归纳;第(3)(4)问,认为——理解认识。
限制词第(1)(2)(4)问,内容限定——《汉谟拉⽐法典》。
核⼼词第(1)(2)问,内容;第(3)问,原因;第(4)问,局限性。
第⼆步读材料·提信息
第(1)问,根据“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那部分⼈的利益,总是要把现状作为法律加以神圣化”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宣扬君权神授。
第(2)(3)问,根据对法典内容的理解作答。
第(4)问,《汉谟拉⽐法典》是古巴⽐伦王国留给⼈类的宝贵遗产,照亮了⼈类法制之路,它宣扬公平公正,在法制史上有重要意义。
但是,距今近4000年的《汉谟拉⽐法典》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可从宣扬君权神授、维护统治者利益等⾓度作答。
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
(1)君权神授;巩固统治或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2)公平、公正、抑强扶弱等。
(3)冲突;材料⼆宣称公平公正,材料三则表明⾃由民和奴⾪完全是不平等的。
(4)以“君权神授”迷惑⼈民,维护奴⾪主阶级利益;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以及⼈与⼈之间的不平等。
A组基础过关题
1.2001年,“⽂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在伊拉克举⾏,两河流域的⼈们为其祖先发明⼈类历史上最早的⽂字之⼀⽽深感⾃豪。
这种⽂字是()
A.象形⽂字
B.印章⽂字
C.楔形⽂字
D.甲⾻⽂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楔形⽂字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创造。
答案 C
2.关于苏美尔⼈创造的⽂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字
B.发明的泥偶雕像⽣动有趣
C.创作史诗《吉尔迦美什》
D.制作莎草纸
答案 D
3.下⾯是⼀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明地图,其中,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法典的国家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从“时空观念”的⾓度考查《汉谟拉⽐法典》。
答案 B
4.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对此理解正确的⼀项是()
A.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化
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范围
C.古代埃及⼈民把尼罗河治理的很好
D.开凿尼罗河是古代埃及⽂化的代表成就
解析地理环境是⽂化的基础和前提,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化。
答案 A
5.下列古代⽂化成就,不属于埃及的是()
A.使⽤象形⽂字
B.创造出丰富的⽂学作品
C.建造卡尔纳克神庙
D.发明“阿拉伯数字”
答案 D
6.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们认为修建⾦字塔的是奴⾪。
古埃及学家哈⽡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
哈⽡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墓旁
边。
因此他认为建造⾦字塔的不是奴⾪⽽是平民。
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C.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
D.考古发现可以在⼀定程度上弥补⽂献的不⾜
解析据材料可知,考古发现让⼈们对希罗多德《历史》的记载产⽣了质疑,故可得出考古发现可以在⼀定程度上弥补⽂献的不⾜这⼀结论。
答案 D
7.西⽅有⼀句谚语“中国⼈的头,阿拉伯⼈的⼝,法兰克⼈的⼿”,据此可知在东西⽅⽂化交流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的是()
A.中国⼈
B.阿拉伯⼈
C.法兰克⼈
D.罗马⼈
解析根据题中“阿拉伯⼈的⼝”及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在东西⽂化的交流过程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
答案 B
8.脍炙⼈⼝的民间故事⾟巴达航海、阿⾥巴巴和四⼗⼤盗、阿拉丁神灯等,均出⾃于()
A.《⼀千零⼀夜》
B.《伊⾥亚特》
C.《荷马史诗》
D.《吉尔伽美什》
解析《天⽅夜谭》⼜名《⼀千零⼀夜》,阿拉丁神灯等民间故事均出⾃于此。
答案 A
9.阿拉伯⼈在⽂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成就不包括()
A.⼴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作品
B.将中国的造纸术传⼊欧洲
C.将印度的数字传⼊欧洲
D.将欧洲的科学知识传⼊中国
解析中古时期欧洲在科技⽅⾯很落后,基本没有先进科技的输出。
答案 D
B组能⼒提升题
10.⽂字可以记录历史、书写⽂书,是⼈类进⼊⽂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古代苏美尔⼈发明了楔形⽂字,流⾏数千年。
其适⽤范围不包括()
A.埃及⼈
B.阿卡德⼈
C.巴⽐伦⼈
D.波斯⼈
答案 A
11.《汉谟拉⽐法典》详尽规定了⾂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
这体现了该法典的特征是()
A.内容的⼴泛性
B.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
C.主要维护奴⾪主贵族的利益
D.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
答案 C
12.古代埃及⼈书写象形⽂字时使⽤的最普遍的材料是()
A.⽯板
B.⽊⽚
C.陶⽚
D.莎草纸
解析根据教材内容可知,莎草是尼罗河的⼀种特产植物,从埃及⽂明发端起,埃及⼈就⽤莎草制作纸张。
答案 D
13.神庙是古代埃及⽂化的代表成就,通过考察研究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的社会状况()
①建筑技术②宗教信仰③⽂学创作④法律制度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据教材内容可知,神庙和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有关,但是和古代埃及的⽂学创作、法律制度⽆关。
答案 B
14.《⼀千零⼀夜》的故事主要来⾃以下哪些国家和地区()
①中国②埃及③波斯④两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千零⼀夜》包含着来⾃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等地的民间故事,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起,也反映了阿拉伯⽂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答案 C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类的精神⽓质往往取决于⽣命的早期,⽂明的特性也往往取决于⽂明的初期阶段,古代西亚⽂明概莫能外。
古代西亚⽂明发源于三⼤洲⼗字路⼝和古代世界体系的枢纽地带,即⼩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地区。
由于民族迁徙流动频繁,使得古代西亚⽂明呈现出形态多样的特征。
在西亚两河流域地区除了最早出现的以乌尔城为核⼼的苏美尔⽂明,还依时间轴次第出现了阿卡德⽂明、巴⽐伦⽂明、亚述⽂明、新巴⽐伦⽂明,这些⽂明形态基本上都是沿着两河流域⾃南向北传播⾄巴⽐伦和亚述地区,并影响到北⾮的埃及。
——王健、罗爱玲《西亚⽂明与亚洲其他⽂明的交流互鉴》材料⼆上古西亚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包括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德⼈、库提⼈、阿摩利⼈、加喜特⼈、迦勒底⼈、胡⾥安⼈、乌拉尔图⼈、阿拉⽶⼈,伊朗⾼原的埃兰⼈、⽶底⼈、波斯⼈,安纳托利亚的赫梯⼈、哈提⼈、鲁维⼈,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埃勃拉⼈、乌加⾥特⼈、腓尼基⼈、犹太⼈,以及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
各民族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
其中,民族融合是上古西亚⽂明发展的主流,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丰富多样的西亚⽂明不断向前发展。
——刘昌⽟《上古西亚⽂明的交流互鉴》
材料三最早的⽂明多是⼤河⽂明,⼤河为⼈类先祖们提供了交往的便利,正是频繁的交往,包括交换、掠夺、征服与战争,还有通婚、结盟等,为⽂明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为了⽣存的需要以及⽣存得更好,他们总是吸取来⾃四⾯⼋⽅的新鲜事物,产⽣出新的思想,因⽽改变⽣活的⽅式。
⽂明是在交往中形成的,没有交往就不会有⽂明。
这让我们知道,⽂明在它⽣成的那个时候,⼀定是多种思想和多种⽣活状态相互冲击的结果,多样性正是⽂明产⽣的必要条件。
——钱乘旦《多样的⽂明,创造世界共同的未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西亚⽂化“⽂明的特性”的内容和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古代西亚为何成为⽂明的发祥地。
答案(1)内容:形态多样或多元⽂化。
形成原因:地处东西⽅贸易和⽂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古代世界体系的枢纽地带;民族迁徙流动频繁;民族成分复杂;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和交流互鉴;外来⼊侵频繁等。
(2)⼤河流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河流域地势平坦、⼤河本⾝也为⼈类先祖们提供了交往的便利;古代西亚⽂化多元,便于吸收新鲜事物,产⽣新的思想和⽣活⽅式;古代西亚地处欧亚⾮三洲交汇处,是东西⽅⽂化交流与融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