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对张秉 贵这一人物进行刻画,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使人物形象 丰满生动。如文中那个绷着脸的顾客说“不买,难道不能看看吗”,不善 的语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她心中的怒气,而此时的张秉贵仍然和颜悦 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他的细心耐心由此可见一斑。
4.文中写张秉贵怠慢顾客的事例,是否有损人物形象?为什么?
【分析】否。 张秉贵是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是全国人民的榜样。但榜样人物不 是天生的,是有其成长过程的。人物的思想性只有通过矛盾斗争才能 表现出来。所以,这样写一能显其真实性,二能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 人物的思想成长过程。
5.用诗结尾有什么好处?
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实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获得了主 人翁和当家做主的地位,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报效国家的劳动热情。为恢复发展国民经 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0 年,党和政府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 了形式多样的劳模评选运动。1950 年 9 月 25 日至 10 月2 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 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 “一抓准”的张秉贵作为商业系统的先进代 表,1957 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各 行各业都需要劳动者恢复生产,市场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商业服务领域仍存在比较多 的矛盾,营业员和顾客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1977 年,由时任《北京日报》工商部 副主任的刘虎山主持,由林为民、刘广和等同志集体采写张秉贵的事迹,写成了《心 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篇新闻作品,刊载在 1977 年12 月 24 日的《北京日报》 上,供全国人民学习。
6.有人说,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诞生于中国 20 世纪八十年代前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 计划经济年代;现在我们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物资充足的市场经济时代。时代不同了,我 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再坚持贯彻和弘扬这种“一团火”精神了。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说 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赞成这种观点。张秉贵生活的年代,是中国经济、社会都比较困难的时期, 物资匮乏,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者恢复生产,市场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商业服务领域仍存 在比较多的矛盾。时代需要像张秉贵那样的“一团火”精神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化解 一些社会矛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一团火”的精神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有着积 极作用的。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时广泛存在的供求关系矛盾或类似的矛盾已经 不存在了,因此,这种精神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基础;再者说,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 变化,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像张秉贵主动询问别人“您有什么急事吗?”,或像他那 样对“气呼呼”的女顾客的跟随介绍商品一类的过度热情服务,有可能是现代很多人无法 接受的。
内容小结
一、易错字音 ①亲昵( nì ) ③兵痞( pǐ )
②秤( chèng )盘 ④渗( shèn )满
( xuē )削减 ⑤削
( xiāo)削铅笔
( bàng)过磅 ⑥磅
( páng)气势磅礴
二、易混字形 ① (aǐ) 和( 蔼 )
( aǐ )雾( 霭 ) (xiāo)( 销 )声匿迹 ② ( xiāo)( 消 )失
2.张秉贵是全文的主体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业务水平高。他动作迅速,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②服务热情周到。看到带孩子的顾客,他会帮着哄孩子;看到着急赶车的 顾客,他会为其开“绿灯”,还不忘征求前面顾客的意见。 ③耐心细致,为他人着想。有顾客心情不好,他会耐心询问,还会想法开 导对方。 ④敬业爱岗。他从早到晚每一分钟都全力以赴,在柜台里眼、耳、口、手、 脚、脑 6 部“机器”同时开动;下班后,有时却连上楼都要扶着墙。 ⑤受人尊敬和爱戴。人们赞扬他,厨房大师傅给他搬凳子,学生给他写信, 青年农民为他写诗。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题目解说
“一团火”精神是对张秉贵服务精神的生动概括。作为售货员的张 秉贵认为,售货员就要胸中有一团火,有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 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用自己胸中的“一团火”,温暖了广大顾客 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题目正是对这一坚定信念 的最生动形象的概括。
好处: “心有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秉贵接待顾客时有饱满的 工作热情;“温暖众人心”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这一标题句式整齐, 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文中的对比虽然不多,但恰到好处,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①张秉贵工作态度的前后变化,刚到百货大楼时,认为只要为商店多 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报答了党的恩情,因此他比较注意抓 大号买卖,后来则意识到售货员应该多为人民服务。
典型事例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例。 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便于直接描述人物在工作或生活中的表现,反映 人物表现的情感态度、性格品质、精神追求等人物形象的本质。典型事例 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例。具有“以一 当十”的作用。新闻写作中恰当地选用典型事例,是揭示事物本质、突出 人物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比如本文所选的这些典型事例,虽然有详有略, 但都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张秉贵的性格、思想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态度。
【分析】从内容上看,摄取几个不同的场景,能形象地展示张秉贵为人 民服务的具体情形,让人们对张秉贵的热情服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从结构上看,张秉贵此时的服务情形只是无数次服务人民的一部分,自 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张秉贵始终热情服务的事迹的介绍。
3.从张秉贵热情、周到、理智地招待不讲理的顾客这一事例中,我们 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张秉贵? 【分析】态度和蔼可亲,热情又不失分寸;善于观察,待人讲究方式 方法;有耐心,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相同点:都形容人多杂乱。 不同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侧重于人多;“川流不 息”指(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深入探究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是本文一大特色。文章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 来表现张秉贵的形象?简要说说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好处。
本文主要写了张秉贵的8件事:① 接待抱着小孩的女顾客;② 照顾赶车 却排在队尾的顾客;③ 开解绷着脸、不讲道理的女顾客;④ 女儿得了重病 仍满脸笑容地接待顾客;⑤ 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忽略了只买两块桃酥的农民 顾客;⑥ 在为面带病容的顾客精心挑选糕点被感激与自己在旧社会被国民党 兵痞打骂的对比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觉悟;⑦ 通过参观糖果厂等多种渠道丰 富自己的商品知识,提高服务技能;⑧ 在自己到东风市场饭馆吃夜宵厨房大 师傅送凳子事件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
线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 开,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贯穿全文。作品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 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 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证明, 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 气暴、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 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 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分析】用诗结尾,不仅高度概括了主旨,也把全文的情感推向高潮。 同时,诗歌的语言更具文学性,可以增强感染力。“我”的心中升起“一 团火”,一来点题,二来也足见张秉贵的“一团火”已有燎原之势。
结构图解
主题归纳
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事例,通过对张秉贵工作场景的描写, 对张秉贵思想品质形成过程的介绍与分析,以及对张秉贵劳动精神 产生的影响的记述,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劳动模范形象,生动真 实地传达和歌颂了张秉贵燃烧自己、温暖众人的“一团火”精神。
三、课内词语
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亲昵: 十分亲密。 和颜悦色: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全神贯注: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座无虚席: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洋溢: (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感人肺腑: 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四、近义词语
1.传颂/ 传诵 相同点:都有“辗转传布”之意。 不同点:“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对象一般是人。“传诵”指辗转传布 诵读或称道,对象一般为诗文或名字等。
②将张秉贵在旧社会挨过打的故事与他在新社会所受到的尊敬进行对 比,既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突出了本文的主旨——一心为别人 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敬。
③将张秉贵工作时的状态和下班后支持不住的状态进行对比。这样写 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展现了人物工作时的投入,饱含赞美之情。
5.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课文探究
1.梳理课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分析】第一部分(1 ~ 14),选取典型事例,写张秉贵为顾客服 务立场、提升技能 等“一团火”品格形成的过程。 第三部分(18 ~ 20),写张秉贵“一团火”精神品格的影响。
2.文章在开头描写张秉贵热情服务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用《心有 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的好处。
句子:① 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 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②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 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③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 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④ 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 佛升起了一团火。
观点二:反对这种观点。这种“一团火”精神应该坚持贯彻和大力弘 扬。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一心 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主动、 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些都是优秀的职业品质,这些品质不管在 什么时候,不管在哪个行业中,都是闪光点,都能帮助职场人获得认可。 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凡事都讲究利益至上,我们更应该贯彻发扬 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 作贡献,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今天更应该坚持贯彻 和大力弘扬这种“一团火”精神。
②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写了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 现在一样,他也是经过一番变化才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 样描写人物显得更真实可感。
③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文中多处写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 看法,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立体。
④以张秉贵的事迹为主体,写了多个事例。这些事例为我们生 动地展现了张秉贵的为人、他的精神以及他是如何用心中的一团火 去温暖众人心的。这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读者,也一次又 一次地证明了人物的难能可贵之处,人在事中,事中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