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原理万能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
一、社会工作概述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
(一)(1)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科学的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更确切的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
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同怜悯、同不考虑受助人的现实需要及接受服务能力的配给式福利也不相同。
可以说,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二)(1)专业社会工作:是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由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根据人们需求而提供的全面的、整体的、有步骤、有方法,以促成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是社会服务工作。
(2)其工作人员系非政府官员,服务组织多是社会团体或民间机构,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一些教育、咨询服务和发展机构开始尝试进行该类服务。
(三)社会工作的性质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一)(1)人类的互助和救助行为,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
就此意义而言,社会工作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
(2)现代社会工作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
1601年,英国女王伊莉莎白颁布“济贫法案”,这是社会工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
此后,社会工作在欧洲大陆和北美的一些国家都有所发展,并出现了专业组织。
到了20世纪,社会工作内容的扩大和社会工作组织与社工人员的剧增,使得社会工作教育逐步成为一项重要事业。
西方国家的一些大学中,已经设立社会工作系或学院,社会工作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
中国的现代社会工作事业,大体上起步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解放后,社会工作的研究和教育一度中止。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工作事业在我国又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
(一)(1)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在生理、心理或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受到损害的人、群体和社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些国家把为全社会成员服务的某些工作也纳入社会工作,这可以看作是社会工作的延伸。
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处于较差的社会地位和缺乏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依靠自身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群体。
(2)社会工作的对象是有困难的个人或人群,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
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他们往往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的地位。
(3)社会弱势群体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社会弱势群体一般说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有困难的群体。
②社会弱势群体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
③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也就是说,弱势群体是一些需要他人帮助、支持甚至是救助的群体。
(4)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那些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应该帮助的人。
“最需要帮助的人” 一方面是由社会所认同的基本道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工作的对象也在扩大,这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的性质由补救性、治疗性向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的方向发展。
对象:贫弱群体——全体国民
性质:补救性、治疗性——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相结合
(二)(1)社会工作领域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社会工作的实施首先取决于工作任务的存在,即社会中的某些人的正常生活出现了问题,然后才是社会工作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反应。
因此,社会的领域是由社会问题的出现和社会工作者对它的认识及有意识的干预确定的。
(2)社会工作领域可以分为理想的和实际的两种。
理想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按照人类理想应该进行干预并对之进行改变的社会问题的发生领域。
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者已经涉入其中的和由于社会工作者在认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而暂时未能进行干预者。
与之对应,我们可以把社会工作者已经涉入其中者成为实际的社会工作领域。
(三)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按此标准,社会工作可以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理论指出,按生理、心理特征人生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心理的或社会的压力,遭遇危机。
按人的成长过程将社会工作分类,可以明确指出,它可以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帮助人们完成不同的人生任务。
按生理特征,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解决困难、从事正常生活的服务活动。
服务对象的困难是社会工作面对的直接任务,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困难大致可分为:
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因身体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问题或挫折而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冲突而家庭关系不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因住房问题影响正常生活等等。
②就业方面的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是当事人,也是社会工作特别关注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权益未能有效保护、退休后的福利、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偏差和失范不但造成对他人和社会的伤害,也不利于个人发展。
包括自我封闭、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社会工作者通过心理辅导和劝导帮助行为人改变陋习,而对犯罪者则通过感化及其他服务使其认识自己行为的危害以改恶从善。
(3)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可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
①救助是救人于危难的活动,舍此,受助者就可能陷入深刻危机,如贫困、无家可归、犯罪、吸毒等。
②帮助是就一般困难而言的,也即一般意义上的服务。
③发展则是在受助人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包括知识的增长、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
4.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社会工作既有利于受助者,又有利于社会,把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当作社会工作的基本着眼点。
其任务是助人,帮助人摆脱困境是它的基本功能。
人们有生存、参与社会和发展几个方面的需求,当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时,社会工作应该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工作领域。
(二)救难的功能。
危难是一个人因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而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把这项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
(三)解困的功能。
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工作者对其提供的帮助,我们可视为解困。
由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及其对受助者的尊重、保密等承诺,所以它解决有关个人困境,特别是其不希望他人知晓的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发展的功能。
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达致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
发展不但发生于人们尚未遇到困难而进行预防性增能之时,也发生于遇到困难但靠自身能力的增强而难以克服之时。
(五)复原的功能。
社会工作能够减少、消除导致社会功能失常的一些因素,使之逐步恢复正常,使案主乃至社会问题得以减少,使受到损害的社会功能得到恢复。
复原功能是指恢复收到损害的社会功能,对已产生的问题进行事后补救,消除产生问题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恢复其原先功能或产生新的替代功能,以取得正常的社会生活。
(六)提供与配置资源的功能。
(1)一是社会工作设置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通过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服务的计划与发送等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调解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二是社会工作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为困难人群、弱势群体所用。
具体细分为:
①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协调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为弱势群体成员所用。
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案主所面临的困难的性质和状况,向他们提供可资利用的福利资源的信息,并具体帮助他们了解申请社会救助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如通过向特困者介绍如何申请和领取困难救济,使其从社会中获得必需的生存资源。
②社会工作者积极为社会弱势人群争取资源,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
社会工作者应当通过自己的工作,促使国家和政府积极修正、调整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之有利于弱势人群;应当积极动员并争取来自社会的、社区的、民间组织的、慈善机构的、富裕阶层的等各种力量关心弱势群体,增加物质、资金和设施的投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七)预防的功能。
社会工作预防的功能是指社会工作不仅要解决社会问题,更要采取措施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
一般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来实现:
①预警,即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预先警报。
社会变迁加剧,人际关系疏离变得不可避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两极分化可能发生,这些都是可预期的。
②应变,即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预防问题的发生。
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开展工作:一是强化个人或群体的功能,提高他们对面临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思想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资源积累。
二是强化社会支持体系,健全和强化社会福利体系与社会工作的主任体系,形成社会支持网络,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有效的因应。
(八)稳定社会的功能。
社会工作主张通过疏导的方式来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扮演调和及疏导者的角色,其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对社会贫者、弱者施以援助,协调、化解各阶层之间的矛盾,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创造了条件,既方便了案主,同时也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
(九)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宏观层面。
它是社会工作在制度层面的实现过程,即通过制订社会政策、组织社会资源、开展公共教育、实施公共福利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社会进步的目的。
它是社会工作功能实现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
第二,微观层面。
它是社会工作在实务层面的实现过程,也是社会工作提供直接服务的实务模式,即通过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跟进服务等环节,帮助那些面对生活困难和问题的个人、家庭、社区,激发潜能,解决问题。
它是社会工作功能实现的过程模式,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1.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观念是社会工作价值的灵魂,产生于宗教、社会改革和福利运动的社会福利观念反映了对人的关怀,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历史和现实观点,是社会工作价值变化的向标。
(一)广义的福利是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资源,它们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支持,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帮助。
狭义的福利是指为社会中最不能自助者(弱势群体)提供的、满足其最基本生存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此类福利是应急性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社会福利的功能
(1)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和再分配公民的收入
(2)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和谐
(3)社会福利本身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它可以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4)在出现社会问题时,社会服务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补偿
(5)通过社会服务可以促进个人和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
(6)社会服务可以当作是一种社会投资 (吉登斯)
(7)社会福利可以增强社会中的利他主义的助人要素。
2.社会福利制度
(一)社会福利制度是指一整套目的在于改善公民生活素质的福利理念、资源、机构等构成的社会系统,它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一样,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社会中也具有自身的结构与内容并发挥着特定的功能,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是满足社会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福祉,而一个国家社会福利的内容与特征不仅受到社会价值的影响,也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主要构成要素:资源,组织,人力,服务对象,外在制度和环境系统社会福利制度是位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而设置的专门制度,它必须透过社会服务体系来实现上述目的,社会工作专业则正好充当了社会服务传递体系的角色,发挥着满足社会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并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社会福利的分类:(二分法)
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
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三分法):剩余性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社会服务),财政福利(通过税收渠道安排的相关福利津贴和待遇)以及职业福利(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津贴和服务)
社会福利的功能:
社会福利通过资源分配与再分配来改善公民的收入分布,从而减轻公民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
通过资金与社会服务,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有积极作用
不仅会改善弱势人群的生活素质,提升社会总体的文明程度,而且社会福利本身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的过程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改善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二)当代中国福利制度的发展
(1)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和单位办社会福利转向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等多方共同举办的责任共担模式。
(2)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的责任归属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在现行的社会福利机制框架里扮演着核心的作用。
(3)同居民需要相关的社区服务已经逐步发展成社会化的模式
(4)专业社会工作已经开始进入社会福利服务的范围,社会工作职业化已初现端倪。
3.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价值体系
(一)巴勒特认为:价值是指被认为好的或应当追求的东西,是一种主观判断。
社会工作所朝向的目的或追求的目的,便是社会工作价值。
西坡林认为:社会工作的价值是一种与理想的目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有益于人群的最终状态相关的态度。
社会工作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二)现代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1)现代社会工作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认为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人的尊严以及人人平等,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任何人都无权破坏这些准则;
(2)现代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应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对于社会中产生和存在的某种不健全和缺陷,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予以干预。
(三)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四)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从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社会工作是与价值密切相连的一种职业或事业。
不过,最初的社会工作所秉持的价值基础是怜悯,而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价值与社会工作总体关系看,价值是社会工作存在和定义的重要基础,它确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
从价值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看,价值构成一个理想的社会工作者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全部。
高登斯坦把社会工作者称为“价值注满的个人”。
从价值与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关系看,价值对社会工作方法、技术、技巧的选择与运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 A 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也就是社会基本价值或一般价值,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
* B 社会工作自身的价值体系,指社会工作者奉行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与理念,是社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标志
C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即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
4.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自身所应具有的伦理价值以及在处理与案主、同事、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
专业伦理一般也称为职业道德,是从
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二)社会工作的伦理准则:(1)社会工作者应当以人为本,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高度的专业责任感;(2)社会工作者应当以平等、接纳和不批评的态度对待案主;(3)社会工作者应当以平等、接纳和不批评的态度对待案主;(4)保守秘密;(5)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同事和合作者,与他们协同工作
2.特点
从实施范围看,专业伦理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中间。
从内容上看,专业伦理与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人们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从表现形式上看,专业伦理比较具体、多样,有较大的实用性。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功能
它成为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指针或行为准则,规范该专业人员的言行。
它使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能凭借其专业伦理维护专业的原则、权威。
它作为一种标准,能借以评判该专业的实施效果。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及地位
(一)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理论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提示方法
2、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1)社会工作实务的多变性、具体性、并不排斥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理论对于社会工作无用或用处不大的传统存在两个错误:
A 过分夸大了社会工作所处理对象与问题的个性、特殊性、变异性。
B 对“理论概括”做了不当的理解,实际上“理论概括”有高低程度
不同。
(2)、个人经验和理论知识是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的。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性质和原因。
*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的工作目标。
3、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
2.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一)一、社会学的社会福利理论
* 1、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2、冲突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1、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就出现了一种从功能主义出发的社会福利理论,被称为“社会行政观点的社会福利理论”。
这一理论把社会福利视为解决社会失调或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以维持社会的整合和秩序。
帕森斯创立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体系及后来学者对其进行的修正补充,为社会福利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完善的理论框架。
持新功能主义观点的社会学者将社会福利视为政府的一种积极的干预措施。
政府透过社会福利服务来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乃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功能必要性”,是为了达成社会体系的整合功能。
帕森斯、默顿、斯梅尔瑟等对政府透过社会福利干预解决社会问题都持相当支持的态度。
2、冲突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一些学者尝试用于社会福利研究。
冲突模型的社会福利理论将福利国家的一个主要功能视为维持社会秩序,减少社会冲突与紧张。
他们指出了俾斯麦推行的社会政策的虚伪性。
同时认为,福利国家的另一功能在于增加资本社会经济上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