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之《老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之《老子》
一、挖空训练
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
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
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
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
二、文化常识选择题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
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 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
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
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 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
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太子洗马,洗,通假于“先”,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是规谏
太子的官职。
例如晋代的李密,唐朝的魏征等。
B.“ 服阙” 指古人在朝中为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回家守孝服丧三年,待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C.“ 践阼”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称皇帝“即位”“ 登基” 为“ 践阼” ,后来封侯也可以使用。
D.国子生又称国学生,也包括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
国子生主要是官员的子弟,他们多
数会参加科举入仕,也有被直接授予官职的。
三、作文素材积累
与反思,忧患意识,探索,真实有关的句子
1、不存在没有真实的人生,真实恐怕就是指人生本身吧。
——卡夫卡
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3、人之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的路,总想走别人的路。
——托马斯伯恩哈德
4、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洪应明《菜根谭》
5、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一个人倘若不为自己思考,那就从未思考过。
——三毛
7、丧钟在为谁敲, 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 它正为你哀悼。
——约翰·多恩
8、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
——阿西莫夫
9、人要想本真地存在,就必须本真地理解和面对死亡。
——海德格尔
10、当泪的潮涌渐渐退远,理想的岛屿就会浮现。
——顾城
11、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黑塞
1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4
13、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因此我们乐此不倦。
——博尔赫斯
5
14、一个人的品格不应由他的特殊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的日常行为来衡量。
——爱默生
15、太多时候,生活中的美好会伪装糟粕来到你身边,我们只有借助失败的积累,才能彰显出成功。
——安德鲁林赛
16、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荣格
与发现美,读书,专心有关的句子
1、凌晨四点钟,见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
2、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卡夫卡
3、我们不会停止阅读,即使每本书总有读完的时候,如同我们不会停止生活,即使死亡必然来临。
——罗贝托波拉尼奥
4、少时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说苑》
5、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袁枚《随园诗话》
6、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黄庭坚
与诚信,真诚,道德,明理有关的句子:
1、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三毛
2、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章炳麟
3、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4、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历磨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
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傅雷
答案:
一、挖空训练
6
三十辐共一轂(车轮的中心位置,与辐相接),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和泥)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门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企(踮起脚跟)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显露)者不明,自是(正确)者不彰。
自伐(自我夸耀)者无功,自矜(自我夸耀)者不长(长久)。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通“形”,
形体),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为,做)也。
(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圣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刚强)。
知足者富,强行(勉强
而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持守),其未兆易谋(谋划),其脆易泮(通“判”,分离),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细小的枝桠);九层之台,起于累(通“蔂”,土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接近)成而败之。
慎(谨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弥补、补救)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
二、文化常识
1.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
最年长的儿子。
2.C“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3.C“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
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4.C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5.A 古代男子 20 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 18 岁.
6.D 无“肱股之臣”
7.D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
7
8.C(践祚不指封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