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建筑讲解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位建筑师都基于他们 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元素 的理解,提出独特的设计方案。 它们如同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有 机个体,通过彼此的独立生长 形成复合多元的城市生活系统, 从而成为自然化的城市人造物。
马岩松作品——贵阳花溪城市中心设计(2008)
在这个高密度的城市自然中,自然与人工在融 合中传达出未来建筑的图景——建筑设计从地 形中汲取动态的能量,与周围景观建立起更为 互动的关系。单纯的建筑高度被转换为多层面 的城市活动复合体,形成多向的空间漫游方式。
在MAD建筑事务所的办公空间里放着一个 不大的鱼缸,这鱼缸获得了国际大奖。“我们用 摄像机拍摄鱼的活动,在电脑里分析它们的行为,
发现了它们的一些习惯,并按照它们的生活需要设计了一个鱼缸。但后来我们 想,鱼一定要跟鱼缸有什么关系吗?与忘情于江湖相比,什么样的鱼缸都是对 鱼的限制。人类从住山洞,到住帐篷,现在又住进遍布城市的方盒子一样的建 筑里面,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改善了人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更多地限制了人与自 然的交流和自由的生活。我们在拥有了如此高水平的技术之后,应该思考的是, 如何让人们生活得更开放,如何利用技术,更尊重人的选择,让空间尽可能拥 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限制。”
赢得城市的尊重
在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 的建筑设计方案确定的宣布仪式,市长亲自宣布结果,当地市民和媒体对设计 者的关注如同摇滚明星。而这位明星就是刚刚三十岁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
这是一栋56层的公寓楼,开发商对其进行了国际创新设计大赛。马岩松领 衔的北京MAD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玛丽莲·梦露大厦”,最终击败了进入提名 阶段的另外5家建筑公司方案后脱颖而出。马岩松说,“我从早上开始,就不断 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包括在电台和电视台做现场直播节目”。密西沙加市的 市长还亲自给马岩松写信,感谢他为城市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建筑。
马岩松所属公司MAD事务所简介:
MAD事务所是一家具有创新精神的建筑师事务所,我们关注当代的建筑、景观设 计及相关的城市、文化问题,并希望通过超前的理念为未来的城市提出独特、有 效的设计方案。MAD获得2006年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
MAD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建筑项目,其中包括正在施工中的多 伦多梦露大厦,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358米超高层——中钢国际广场,三亚凤凰 岛的整体规划设和建筑设计项目,北海滨海居住社区,以及在丹麦,香港,迪拜, 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哥斯达黎加等地的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项目。
马岩松作品——贵阳花溪城市中心设计(2008)
贵阳市花溪CBD城市中心 是MAD发起并组织的一次世界 青年建筑师针对高密度城市自 然的集体探索。这片以奇山异 水闻名遐迩的多民族聚居地, 在贵阳市的未来城市规划中被 定义为一个集金融、文化、旅 游观光为一体的新的城市中心。 2008年MAD邀请这十位国际 青年建筑师前往现场展开设计 讨论。
马岩松作品—未来胡同(2008)
马岩松作品——贵阳花溪城市中心设计(2008)
2008年MAD建筑事务所策划并 组织了十一位国际青年建筑师,在 中国贵阳市的花溪CBD城市中心设 计中,展开了一次高密度城市自然 的造城实验。他们是Atelier Manferdini (美国), BIG (丹麦) , Dieguez Fridman (阿根 廷), Emergent / Tom Wiscombe (美国), HLA (中国), JDS (丹麦/比 利时), MAD (中国), MASS Studies (韩国), Rojkind Arquitectos (墨西 哥), SERIE (英国/印度), Sou Fujimoto Architects (日本), 以及 总体规划设计的合作者,上海同济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六工作室。
在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里,有一处非常惹人关注的展品——“哈迪德的未 来家居”。而这正是马岩松在哈迪德事务所里的最后一件作品。马岩松说: “我的老师哈迪德非常希望我们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实现自己的追求。但我 们不仅仅要有艺术上的执着追求,更要看到中国的实际问题。作为中国建筑 师,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对社会的贡献。”
马岩松作品—未来胡同(2008)
历史是北京的财富,但如果 不了解历史就等于什么也没有。 北京的胡同是所有旅游者的天堂, 但却是住在那里的没有淋浴和卫 生间的北京人的地狱。现在他们 正在逐渐被放逐到城市边缘,而 富有的人可以占领他们的土地然 后建设钢筋混凝土的四合院。我 们希望世代拥有这块土地的人们 可以在那里快乐的生活,我们有 可能拆掉一些旧房子,也有可能 在老城区中新建一些更符合当代 生活的建筑,但他们会在尺度和 空间上与其他的老房子相得益彰, 给各自以生命。2050年的胡同在 乎人的生活,而不仅是在乎传统 的形式。
在这里,绿色技术不再是以单纯的节能为 目的,而是作为建筑师寻求如何更为有效和舒 适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手段。建筑是自然 的人造延续——城市摆脱了被效率和利益所分 割管理的“工业化高密度”,更接近于自然的 有机、整体和复杂性。这次集体城市实验产生 了一种新的城市类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造复合体,人们被鼓励有选择地体验城市与自 然,发现新的感受力。 高密度城市自然支持复杂的共存,独立的体验。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城市实验室。 并不存在理想化的城市现实,但每一种新的城 市形态都在现存的问题和面向未来的探索中引 发新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次被提前的关于城 市未来的实验,无论成败,都会对中国式造城 形成帮助。
对于马岩松和他的事务所,取得的成功是长期的积累和追求;同样,要 在国内得到在国际上一样的认可,要打破过去的很多制式,也要不断努力, 让中国的市场对建筑有更新的理解。
马岩松作品——未来胡同2050(2008) 马岩松作品——贵阳花溪城市中心设计(2008) 马岩松作品——The Absolute Towers
在工业时代的建筑里,空间被人为划分成各 种功能,吃饭、睡觉、会客。人被建筑所统治着, 人们必须要服从于一个规则,而不是随心所欲和 不断创造自己的空间。马岩松说,我们始终坚持 的创作精神,就是要让人成为主体,建筑只能成 为人活动的舞台和背景。“鱼需要鱼缸吗?”
什么样的空间才是最适合人需求的呢?”马 岩松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着这些带有哲 学性的建筑问题。他们的理念已经超脱于建筑。
创造自由与新生
如果说一部分建筑是附会某种形式,“玛丽莲·梦露大厦”则是建筑带给人 无限遐思。马岩松说:“‘玛丽莲·梦露大厦’不是我们定的名字,而是当地一 家著名媒体上的评论家这么叫起来的。他们认为,这大厦看起来与可以和玛丽 莲·梦露婀娜的姿态媲美。而建筑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品,不是要刻意造型,而是 真实地反映人性、自然,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丰富的心理活动。这 栋建筑有人说像玛丽莲·梦露,也有人说像流动的音乐,但都给人美的感 受。”“我们所有的作品,都反对机器带给人的压迫感,也反对技术第一低成 本复制的建筑,人需要从工业时代的紧张与压迫中解放出来,寻找平等、开放 的空间,建筑要满足的功能性,在新的世纪里,应该延伸到人的精神世界,给 人的生活创造更大的自由、更多的可能。”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建筑师都在为市场的信心而忧虑,中国成了国际建筑师的 试验场,国内的重大标志性项目的设计权纷纷被国外设计师获得,甚至有的项目 在招标中竟规定,国内设计单位必须和国外设计机构组成联合体,才能参与投标。 在国内设计界理性反思并不断找回市场地位的同时,年轻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和 他的国际团队一起,开始在国际建筑舞台上崭露头角。
马岩松作品—未来胡同(2008)
北京的2050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2008年的奥运会已经 成为北京的梦想和希望。随着2008的临近 和梦想的实现,我们必须考虑,2008年以 后北京是什么样的,北京长期的目标和想 象力在哪里。 北京城从来就不可能与政治脱离关系。北 京几乎所有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几个现代 社会的发展阶段突击建设的,建国十周年 的十大建筑,改革开放,亚运会,奥运会, 这些建筑有可能改变城市么?我们说的城 市不仅仅是形象,而是每天生活在这个城 市中的人的生活。 我们希望可以引领人们去思考一下这个城 市的未来,建立更长远的信心和梦想,这 不仅仅是一幅美丽或丑陋的画面而已,这 也许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更了解历史和 当今的世界。那时候我们会相信这一切都 会实现,在并不遥远的未来---2050。
冰冻三尺之寒
无论是因纽约世贸大厦重建方案“浮游之岛”而成名于纽约,还是获得 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际竞赛一等奖、上海现代艺术公园(S-MAP)概念 设计竞赛一等奖,包括最近获得的广州生物岛广场国际设计竞赛的胜利和 “玛丽莲·梦露大厦”设计权的获得,马岩松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坚持着同样 的设计思想。
但在国内,市场认识他们还需要个过程。他们最近几年里,完成了六七 十个方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开始建设。马岩松说:“对于我们,更重要 的是传播我们的理念,建筑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求,这是必然的未来。中 国最重要的传统是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这是决定我们的民族一直在不断发展 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建筑的创造,重要的不是形式,更不是仿照,而是用 最有效率的付出,实现最大的意义。我们的建筑绝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 异,而是要创造未来。”
——马岩松
XXX XX
XXX
1975年出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北京建 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后赴美留学至美国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和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曾获得2006年 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和2001年美国建 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曾经在伦敦的扎 哈.哈迪德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 2004年回国成立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并任教 于中央美术学院,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纽 约建筑联盟举办讲座。作品包括曾在2002年引 起国内外建筑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浮游之 岛”--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方案,作品被中 国国家美术馆馆藏;及最近在加拿大多伦多 ABSOLUTE超高层国际竞赛中中标的“梦露 大厦”设计(2009年建成),成为历史上首位在 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
马岩松作品——贵阳花溪城市中心设计(2008)
在过去的15年时间内,中国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房屋建设面积近100亿 平方米。中国在未来二十年里还要再建设200到400座新城。快速的经济发 展和日益膨胀的城市需求,导致我们在高速的低级复制之中生产出大量高 密度城市,他们空洞、拥挤、缺乏灵魂。中国的新兴城市不应该再继续拷 贝上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天际线。曼哈顿、芝加哥不应该在15年的中国造 城运动之后继续成为我们未来城市的偶像。那么什么是城市的未来?当城 市远离旧的住宅机器,新时代的技术进入我们的现实世界时,我们应该如 何理解新的中国高密度城市?当郊区转换为新的城市中心时,如何让人们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存在?我们如何在中国特殊的经济力量、 社会环境和全球化背景下,以东方的自然体验和现代科技为基础,开展新 的造城实验?
其他作品还包括,上海现代艺术公园(S-MAP) 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广 州生物岛太阳系广场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作品(2008年建成),“Net+Bar”概念设 计竞赛一等奖作品。艺术装置作品“鱼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国国家美术馆 和中华世纪坛展出。今年九月,马岩松将作为最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参展第十届威 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玛丽莲梦露大厦(2009年) 马岩松作品——厦门博物馆(2008年) 马岩松作品——V Hotel Interior(2008年) 马岩松作品——Fake Hills 假山(2008年) 马岩松作品——广州俱乐部(2007年) 马岩松作品——丹麦大帐蓬(2007年) 马岩松作品——Tokyo Island, the WORLD(2007年) 马岩松作品——KBH Kunsthal Copenhagen(2007年) 马岩松作品——三亚凤凰岛(2007年) 马岩松作品——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年) 马岩松作品——天津中钢国际广场(2007年) 马岩松作品——上海现代艺术公园 马岩松作品——红螺会所 马岩松作品——广州双塔(2004) 马岩松作品——浮游之岛(2002) 马岩松作品——广州太阳广场 马岩松作品——北京绿轴 马岩松作品——鱼缸 马岩松作品——墨冰 马岩松作品——Net+B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