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贞观之治讲课比赛教案
《贞观之治》讲课比赛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唐太宗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图片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2、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材料和历史故事的分析来突破教学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内容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的统治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他们在理性分析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引导。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板书设计】
贞观之治
1、原因:(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2)唐太宗贤明的治国政策——尤以任贤纳谏彪炳千古
2、内容: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
政治上:任贤纳谏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民族政策上:对内安抚怀柔,对外积极开放
3、影响: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贞观长歌》片断。
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电视剧《贞观长歌》的片段,结合这个片段和自身的知识积累,哪位同学来谈一下“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学生活动
师:在同学们眼中的唐太宗是一位。
的君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太宗其人”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次子,善骑射,喜好读书文史,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为其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
于公元626年7月2日通过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夺得政权,走上皇帝之位,励精图治,成就了彪炳千古的治世佳话“贞观之治”。
教师总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贞观之治局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贞观之治
1、采用多媒体图片进行辅助,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师:“贞观之治”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又为什么称作“贞观之治”呢?
学生活动
师:“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措施,促使唐朝出现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治世局面。
因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师:诚然,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辉煌的一页,那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得以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两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1)人君要以民为本,爱民如子
(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b、唐太宗贤明的治国政策
(1)任贤纳谏
(2)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3) 轻徭薄赋、疏缓刑罚,文德治国。
(4)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5)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6)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通过课件展示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图片,解释“房谋杜断”的含义,并升华出房玄龄和杜如晦在贞观之治中的作用。
师:你知道“房谋杜断”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
师:“房谋杜断”是中国古代代政治实践中的一段佳话,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谋划国家大事,为唐朝治世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为学生讲述一至二个魏征直谏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加深印象,
增强趣味性。
师: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贞观时代最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的敢于冒死直谏和唐太宗的从善如流可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佳话。
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发生在这对贤明君臣之间的两个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还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
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篇二:精品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文成公主入藏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唐朝早期的情况,贞观之治和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
②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从成因和结果去思考分析历史问题,逐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③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其政策是非常进步的。
是学生认识到这些思想及政策对于唐朝的繁荣以及中华民族的融合,起了重要作用,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代替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教师可通过对第1课最后一个子目的内容复习提问,让学生讲述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②引导学生寻找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异同,逐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点。
③本课教材有些与历史地理相关的知识点,可结合《地图册》中《唐朝前期疆域及边疆各族分布图》讲解,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以他的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二、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唐太宗的功绩和文成公主进藏
难点: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贞观之治”对于唐朝的重要影响。
二是如何正确地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起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同学们并不陌生,通过影视剧我们对他了解很多,那与他相关的影视剧有哪些呢?
生:《秦王李世民》、《贞观长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隋唐英雄传》、《大唐
飞歌》、《隋唐演义》??
师:想一想: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和真实的一样吗?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了解历史上的李世民是怎么的一位君王。
[板书]第2课“贞观之治”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唐朝的建立
问题:唐朝是怎样建立的?建立者是谁?时间是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教师总结]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
公元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即唐高祖。
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过渡: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是谁?(生:李世民)那他是怎么当上皇位的?(生:通过玄武门
之变)
[板书]二、“贞观之治”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玄武门之变是怎么一回事?
生:玄武门之变――626年,由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
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师:高祖窦皇后四长子――李建成(太子;589-626年)
次子李世民秦王 598-649
三子李玄霸早夭
四子李元吉齐王 603-626
背景:在双方的较量中,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略占优势,因此,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
时间: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
人物: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
经过:李世民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共谋削弱他的力量,他与亲信策划,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
结果:李世民即位
师: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生:①武门之变是皇室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②但是从历史的影响来看,应该持肯定的态度;③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正确的选择。
师: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
所以,他继位以后,励
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生: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史称“贞观之治”。
师: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生: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
(3)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4)唐太宗还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重用的主要人物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师:原因: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隋二世而亡:1)﹑奢华浪费,劳民伤财。
2)﹑生活腐化,荒淫无道。
3)﹑战争太多,耗费国力。
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加上下属大臣们
的通力协作,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他以隋亡为鉴,经常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③勤于政事,任用贤才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贞观时期,人才济济,著名的将相,如房玄龄、杜如
晦、魏征、李靖等。
知人善任——
旧日幕僚
房玄龄
杜如晦出身贵族出身贫寒少数民族敌对势力李靖秦叔宝魏征尉迟敬德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
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
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
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不问贵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杜如晦(585~630),唐代名相。
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史。
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朝新建不久。
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
每在太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
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
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故有“房谋杜断”之说。
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④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
他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将其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师: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板书]三、文成公主入藏
师:1.吐蕃简介(1)吐蕃人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2)他们生活的地区在哪里?
生:藏族青藏高原
师:2.吐蕃统一(1)吐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什么时候?
(2)完成统一的首领叫什么?
(3)吐蕃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生:七世纪前期松赞干布逻些(今拉萨)
师:3.唐蕃和亲(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
(2)唐太宗如何对待松赞干布的求亲?
(3)文成公主入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影响)?
生:(1)仰慕中原王朝的文化
(2)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
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教师小结]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带去各种工匠,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唐太宗在位期间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同时也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和少数民族搞好关系,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即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
1、626年,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年间627-649年)
2、出现的原因:
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勤于政事,任用贤才
④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3、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三、文成公主入藏
7世纪初,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派大臣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带去各种工匠、物资、技术、书籍。
意义是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教学反思
篇三:贞观之治的课堂教学设计
贞观之治(历史)
钟祥市洋梓中学尹先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略,了解他们
对唐朝的贡献。
能准确陈述贞观之治的内容: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3、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注重发展生产,人才使用,政绩突出。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2、正确分辨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3、塑造唐太宗的艺术形象,检验学生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活动中对唐太宗的开明胸怀产生认同感,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看反映武则天的影视剧或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
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2、引导学生通过塑造“唐太宗”艺术形象,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迁移知识,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4、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可采用搜集有关资料、课前观看影视剧、课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
通过开展“设计唐太宗艺术形象”课堂活动,突出“贞观之治”,突破评价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形成自己的的判断。
教学策略和方法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基本知识。
采用自学互论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思路设计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
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图片简易含图片的演示文稿教学过程
1
2
3
4
篇四: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罗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知道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
了解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关于唐太宗或武则天的材料,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到在治理国家时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符合历史发展归来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和武则天
2、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
三、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图片、相关材料
四、教学方法
故事讲述法、情境导入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词中提到的“唐宗”指的是谁?他在我国历史上有怎样的作为?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二课,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根据自主学习问题,标出重点内容,并将有疑问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合作探究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问题:
1、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
2、了解“玄武门之变”的过程及结果。
3、唐太宗采取的统治措施;“贞观之治”及表现。
4、武则天统治的特点及表现。
(学生课上交流,分明四组,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回答,老师给与一定的指导) (三)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讨论,根据课本内容和材料进行讨论,每组派一个人发言,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
(1)贞观之治
材料一:课本相关内容
材料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
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唐太宗
材料四: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材料五:“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唐太宗
材料六:展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历史人物的图片。
问题探究:
1、什么是“贞观之治”?
2、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从政治、经济、用人三方面回答)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身上有哪些品质?
4、材料五中“以人为镜”的“镜子”指的是材料六中的哪一历史人物?你们知道那些有关此人的故事?(派一名学生代表讲述魏征的故事)
总结: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轻徭薄赋、完善科举、选拔人才、知人善任、重视纳谏,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朝走向鼎盛奠定了基础,他统治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
讨论评价: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如何评价唐太宗?
总结: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年代中进行评价。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从伦理道德角度评价,而是应看他的历史活动的影响。
也许在道德上唐太宗李世民应受谴责,因为他为了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又使得他不能去“仁慈”。
唐太宗以他的远见卓识、宽广的政治胸怀、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
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
他功不可没,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2)女皇武则天
教师: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她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根据你已有的关于武则天的知识,说说武则天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学生:回答,可以不用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虽然武则天在她统治期间,任用酷吏、独断专行、大兴寺庙,但在她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唐朝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为唐朝走向鼎盛奠定了基础,作出了贡献,那么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总结。
教师:展示《无字碑》的图片,你知道无字碑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帝王的墓碑有什么不同吗?它有什么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无字碑。
武则天为自己设无字碑的目的是:她的功过由后人评说。
作业:请同学们通过学习武则天的内容思考,如果由你来为武则天的无字碑撰写碑文,你会写什么?
六、小结
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有效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为唐朝进入全盛
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值得肯定的统治者。
七、教学巩固
1、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_ 。
3、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篇五: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唐太宗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图片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2、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材料和历史故事的分析来突破教学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