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译文及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鹧鸪天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鹧鸪天译文及赏析篇1
原文: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柳永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鹧鸪天翻译:
夜色温柔,一阵莫名的清风吹散了薄雾。

我看着窗棂和丝帘之外的一轮圆月,一直在思念着你。

离愁别绪,我感到异常忧伤,现在我与你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我担忧你仍对我情意未定,我更知道即使我们能结同心,恐怕也不能终成眷属。

思情切切,意绵绵。

我想化为云儿,伴着万缕情丝,去追随你的步伐。

只是万水千山,连云儿也找不到你归去的路途。

奈何只是因为在前生的时候,爱把一对鸳鸯养在两个笼子里。

鹧鸪天字词解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等。

《乐章集》注“平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九宫谱目》入仙吕引子。

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⑵“吹破”句:此句为倒装,即“入夜风吹破残烟”,意谓入夜后微风吹散了傍晚时的薄雾。

残烟,指烟霭,夜幕降临时的雾气。

⑶轩:长廊上的窗户。

帘栊:闺阁。

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汉王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栊人已荐。


⑷纵得:即便。

⑸脉(mò)脉:情意绵绵,凝视不语得样子。

《古诗十九首·摇摇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⑹忡(chōng)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⑺“碧云”句: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休上人怨别》:“西北秋风至。

楚客心悠哉。

日暮碧云合。

佳人殊未来。

”后以“碧云归去”为别离之语,此指与妻子分别。

碧云,碧空中得云,喻指远方或天边,多用来形容离愁别绪。

⑻曾(zēng)向:怎向,奈何。

鹧鸪天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

然柳永词的最大特点在于写实,以此推之,则此词应为柳永少年离开汴京后思念妻子之作。

鹧鸪天赏析:
词精粹警拔,甘之如饴。

上片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写景清冷空寂,抒情韵悠意远。

“路远人还远”前冠“因惊”,遂得精警拔俗之妙。

所谓“人还远”,即人更远也,即心远也。

与欧阳修“平荒尽出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意想埒。

只是欧词是从闺妇感受言之,柳词则以行人心会出之。

俱可称俊语。

下片妙在后两句,前生有缘爱自可相期,是自己慰语,也是祝祷语,更是期待语,语“愿天下有缘得都成了眷属”词异意同,它使全词拔高了一个音节,可堪细味。

《全宋词》此词调名下唐圭璋括注一行小字曰:“案此首调名原作《瑞这股》,非,今按律改。


个人资料: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
(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鹧鸪天译文及赏析篇2
鹧鸪天
作者: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陌:田野小路。

东邻蚕种已生些-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冈细草鸣黄犊-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斜日寒林点暮鸦-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青旗沽酒有人家-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青旗:卖酒的招牌。

愁风雨-害怕风雨吹打。

春在溪头荠菜花-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以判断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

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
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

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

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物。

鹧鸪天的下半片最难写,由于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

因此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

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

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

“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

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

这是写景的一个诀窍。

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

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

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

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

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

这首词就是这样。

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

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

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

“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

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

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

最著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
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

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了。

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

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

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

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鹧鸪天译文及赏析篇3
原文:
秋后亭皋木叶稀。

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

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
译文
秋天到后水边平地木叶稀落,关塞的大雁在霜前向南迁徙。

早上云雾消散后群山清新挺拔,宿雨来时水面徒然加宽变肥。

我已经老了,很久以前就忘却了机巧功利之心,即使与沙鸥面对面也不会惊飞它。

柳溪父老想必一直在同情我多年来颠沛流离、以至很久都没有享受到垂钓溪南的怡然自得之乐的生活。

注释
亭皋(gāo):水边的平地。

亭,平。

皋,水旁地。

稀:稀疏。

关塞:边疆防守之地。

雁:大雁,一种候鸟。

晓:天亮。

宿雨:昨夜下的雨。

机:机灵。

沙鸥: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

赏析:
王寂生于金,长于金。

然而,金代局势始终动荡不安,这在每一位文人心中抹上浓重的阴影,隐逸就成了许多文人重复歌唱的主题,即使挫折较少的主寂也是如此。

他晚年“自为寿”时曾云:“好赋归欤,收拾个、经卷药炉活计。

”(《洞仙歌》)这首词更是集中地抒写了他归隐山水、忘却尘世的心愿。

鹧鸪天译文及赏析篇4
鹧鸪天·别情
宋代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

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译文
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楼是变得那样的惨白,花朵也开得如此悲愁。

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下,那柳树也显得青青悠悠。

我举起酒杯唱一首《阳关曲》为你送别,伴你过了一程又一程,却终需分离!真希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是好梦又难寻成。

有谁知道我此时的情怀?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泪,而天也在阶前暗暗飘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注释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等。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玉惨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脸。

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莲花楼:饯饮之处。

阳关:即《阳关曲》,古人送别时唱此曲。

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

程: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赏析
这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幕。

《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

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

李将行,胜琼送别,饯钦于莲花楼,唱一幕,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妆君去。

’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

不旬日,聂作一幕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

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

因问之,具以实告。

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

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了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

”这一段记载,叙述了聂胜琼创作这首幕的全过程。

聂胜琼虽然是京师名妓,见到人非常多,但感情却非常真诚和专一。

幕的上阕写离别,下阕既写临别之情,又写别后思念之情,实了虚写结合,现实了想象融合为一。

起句以送别入题,“玉惨花愁出凤城”,“玉”了“花”喻作者自己,“惨”了“愁”表现送别的愁苦,显示她凄凉的内心世界。

凤城指京都,她送别李之问时,情意绵绵,愁思满怀,显示了她不忍分别的真挚情感。

莲花楼是送别的地方,楼下青青的柳色,正了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了相应:“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眼前的青青柳色了悲哀的离别之了一起颤动着离人的心弦。

何况“一唱《阳关》后”,心中的人儿马上就要起程了。

“别个人人”意谓送别那个人,“人人”指李之问,“第五程”极言路程之远。

在唱完一了《阳关》之后,就一程又一程地远远离开了她。

离别是痛苦的,但别后更苦;幕的下阕,叙写别后思念的心情。

相见时难,别也难,但作者别后希望在梦里依稀可见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难以成梦。

“寻好梦,梦难成”句,写相恋之深,思念之切。

幕人把客观环凄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离人凄苦,“况谁知我此时情”一句,道出了幕人在雨夜之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了痛苦的相思之情。

接下去,“枕前泪共帘前雨,
隔个窗儿滴到明”两句,画面感人而意凄凄静深沉,显示了幕人独特的个性,也突现了幕的独特的美。

“帘前雨”了“枕前泪”相衬,以无情的雨声烘染相思的泪滴,窗内窗外,共同滴到天明。

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动,温庭筠《更漏子》一幕的下阕,曾这样描写过雨声:“梧桐树,三更下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而万俟咏的《长相思·雨》也写到:“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跟温庭筠幕相类似,都写雨声对内心情感的触动。

然相比之下,聂胜琼这首幕对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绘,更显得深刻细腻。

它把人的主体活动了雨夜的客体环凄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枕前泪”了“帘前雨”这两幅画面相联相叠,而“隔个窗儿”更见新颖,突出了幕人的独特之处,也更深化了离别之苦,因为这里所刻画的“滴到明”,不仅是“帘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泪”。

后来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幕时,“喜其语句清健”。

她欣赏作者的艺术才华,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决定,“出妆奁资夫取归”,让聂胜琼能遂所愿。

宋时的歌妓得以从良成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当美满的归宿了。

能得到这样结果的人并不是很多的。

聂胜琼这位“名倡”注重自己的前途。

这首幕和它的故事,了乐婉同施酒监唱和的《卜算子》幕所反映的感情来比较,结局的喜剧和悲剧性质虽然不同,但对于理解当时歌妓的命运和她们的心理,具有同样的价值。

鹧鸪天译文及赏析篇5
原文: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红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
译文
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

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

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

桂花色淡香浓,应
属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

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

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

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⑶“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

“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赏析:
赏析二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

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

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

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

令人爱慕不已。

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

“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

“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为第二层议论。

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

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

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

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

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陈与义在《清平乐·木犀》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

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

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赏析一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

“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

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
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

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

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

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

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

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

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

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

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

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

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

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
“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

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鹧鸪天译文及赏析篇6
原文:
当日佳期鹊误传。

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

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

咫尺凉蟾亦未圆。

译文
由于当初鹊鸟误传了相会的日子,牛郎和织岸至今仍是愁苦情已的神仙。

鹊桥在天上的银河岸边形成,人则在轻歌曼舞之中。

七夕时欢娱一夜,之后却分别一年。

离别多而欢娱少又能拿上天怎么样?或是心知此次相会情长久,眼前的月亮也没有圆满。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佳期:原谓与佳人相约会,后通称欢聚之日。

鹊误传:神话传说,织岸自归牛郎,两情缠绻,到岸废织,男荒耕。

天帝怒,责令织岸归河东,使情得与牛部相会。

后悔,令鹊传信,许二人七日得会一次。

惟鹊误传为一年之七夕,使二人尝尽相思之苦。

织岸后知鹊误传,恨极,而髡鹊。

鹊知己失言,故于七夕,群集河汉架梁以知织岸。

断肠仙:特指天上的牛郎和织岸。

汉渚(zhǔ):天上的银河岸边。

汉,河汉,星河,银河,天空中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光带。

渚,洲渚,水中小块土地,此处指岸边。

莺歌凤舞:比喻轻歌曼舞。

经年:经过一年。

奈何:怎么,怎么办。

情知:心知。

无长计:情长久。

咫(zhǐ),八寸。

咫尺,形容距离之近。

凉蟾(chán):月亮,这里指七夕的新月。

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指代月亮。

赏析:
在广东陆安(海丰)一带的民间传说中,牛郎和织女本为天上的神仙,婚后两人过于相爱以致荒废了工作,天帝愤怒,命乌鸦前去传话,但乌鸦笨嘴拙舌,误传作两人须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

大概于某年七夕时,词人以此传说为切入点来吟咏七夕,借以抒发对不合情理之悲剧的无可奈何之情,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鹧鸪天译文及赏析篇7
原文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翻译/译文
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
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

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
注释
①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

②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

③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