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单元整合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发展趋势
01
区域综合开发概述
定义与目的
01
02
定义
目的
区域综合开发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综合 开发利用,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国内外典型案例
01
国内案例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深圳经济 特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水资源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区域生活 和工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其 数量和质量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
土地资源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是区域 农业生产的基础,其利用方式和程 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
能源资源
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 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跨区域合作有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
裕。
协同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产业协同
加强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推动 产业集群化发展。
创新协同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享创新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 区域创新能力。
基础设施协同
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为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生态环境现状
包括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 的状况,是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
生态脆弱区
指那些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容 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发生退化的区域, 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
主要生态问题
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 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区域 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 治法》等,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
法律保障。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 为具体、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
策法规。
国际公约与协议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生态环境保护 合作,签署并履行多项国际公约
和协议。
污染防治技术方法及应用案例
01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包括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 技术,以及低氮燃烧、挥发性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单元整合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31
目录
• 区域综合开发概述 •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 区域资源环境基础评价 •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 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型城镇化
目录
• 生态环境保未来区域综合开发与可
01
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
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02
内涵
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 面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
调统一。
03
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 同性原则。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战略
03
国际层面
国家层面
地方层面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包括 减贫、消除饥饿、提高卫生保健水平、促 进教育平等、平等和包容性等方面的全球 目标。
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区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将取得显著成果。
面对全球性问题,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综合开发和 可持续发展进程。
政策建议和思考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绿 色发展、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 展模式,限制高污染、高耗能
以县域为单位,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 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创建活 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
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实践
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提高公众生态文 明意识和素养。
推动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开展绿色生产 、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活动。
07
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 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评估内容
包括资源环境基础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评估,是制定区域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评估方法
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模型等方式进行综 合评估。
评估意义
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可以明确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 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以促进区域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区域可 持续发展。
04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
01
02
03
确定区域主导产业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 基础和市场前景等因素, 确定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 优势的主导产业。
培育龙头企业
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 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行 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 带动主导产业发展。
加强产业链建设
围绕主导产业,加强上下 游产业链建设,形成完整 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 加值。
环境指标
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 、能源消耗等,反映环境质量和资源利 用状况。
综合指标
将经济、社会和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形 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估 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进展。
03
区域资源环境基础评价
自然资源类型及特点
矿产资源
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具 有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跨区域合作背景及意义
01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跨区域合作
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02
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通
过跨区域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整体竞争力。
03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等国家制定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 规划,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和 措施。
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指标
包括GDP、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等, 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社会指标
包括人口增长率、失业率、教育水平、 医疗条件等,反映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人 民生活水平。
05
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型城镇 化
城乡规划布局原则及实施策略
城乡规划布局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 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开 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提高区
域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培育创新人才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 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 层次创新人才。
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 化和产业化,推动创新成果在区域 内广泛应用和推广。
产业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 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 。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学 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 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可 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形成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THANKS
强化组织领导与考核评估
建立跨区域合作领导机制和考核评估 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检查 和绩效评估。
08
总结与展望:未来区域综 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趋势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01
02
03
04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区域开发的推进,生态环 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资源利用不合理
部分地区存在资源过度开发、 浪费和破坏现象,导致资源短
挑战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 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半城镇化”问题 ;如何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 能力;如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等。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06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文化 、体育等方面的公平配置。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及挑战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 承文化的基本原则,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 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市可持续 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 镇化发展潜力。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日 本北海道综合开发、德国鲁尔工
业区改造等。
02
国外案例
影响因素及挑战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与交通 条件、政策环境、科技水平、市 场需求等。
挑战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区域发展不 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 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等。
0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
缺和生态失衡。
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一些 地区发展滞后,制约了整体可
持续发展进程。
社会问题凸显
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等 社会问题对区域综合开发和可
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 科技创新 全球化合作
未来区域开发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 绿色生活方式普及。
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实施策略
强化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科学确定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确保规
划的有效实施。
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 平。重点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
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集群打造
产业链延伸
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合作 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 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 成更长的产业链条。
产业集群打造
依托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 ,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 和产业优势的产业集群, 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加强产业协作
加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协 作和配合,形成紧密的产 业联系和合作机制,实现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生态环境协同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
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构建
制定跨区域合作规划
明确合作目标、合作领域、合作方式 和保障措施,为跨区域合作提供指导 。
加强政策协调与对接
各地区应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推动 政策对接与互联互通,形成政策合力 。
完善市场体系与机制
建立健全跨区域市场体系,推动要素 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营造公平 竞争的市场环境。
有机物治理等。
02
水污染防治技术
包括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饮 用水安全保障等技术,以及黑 臭水体治理、河湖长制等。
03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包括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治 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技术

04
应用案例
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污染防治 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介绍
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
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