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阅读活动误区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画书阅读活动误区解析
图画书阅读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图画书阅读活动在幼儿园受到极大注重。在实践中,教师持续挖掘图画书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不过,在设计和组织图画书阅读活动时,教师也存有诸多误区,这直接影响了图画书阅读活动的效果。本文拟对这些误区实行解析。
一、对图画书阅读活动的目标不明确
早在1998年,美国儿童语言教育专家斯诺(Snow)教授指出:儿童在3~8岁期间,需要奠定的是基本阅读水平以及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根据这些目标来审视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在活动目标的设计方面存有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有两点。
1.过于重视认知和机械识记,无视观察、感受、体验、理解与创造
很多教师把图画书当作幼儿获得知识、开拓视野的载体和工具,他们非常重视让幼儿通过阅读图画书获得显性知识,扩充知识总量,而常常无视让幼儿细致地观察画面,静心地感受语言韵味,仔细地品味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以及创造性地表达。
如图画书《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没有明显的情节,从头到尾都是一只老鼠在没完没了地向小男孩提出要求,它从吃饼干开始,接着要了牛奶、麦管等,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可笑的是,最后它的要求又回到了吃一块饼干上。这本书的内容轻松、幽默、活泼、有趣,深受幼儿喜爱。某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目标:(1)阅读画面,理解并熟悉事情发生的前后关系。(2)回忆和想象图书中循环往复的事件,并能够完整复述。(3)学习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阅读结果。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该阅读活动完全变成了教师考察幼儿记忆、协助幼儿积累知识的工
具,幼儿不可能从阅读材料的画面和语言中充分感受作品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风格,也无法体验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创造性活动。鉴于此,我建议将活动目标调整为:(1)通过看看、讲讲,理解给老鼠吃饼干后发生的一系列情节,感受作品循环往复的幽默风格,产生阅读的兴趣。(2)根据事件发生的前后关系,大胆想象和预测老鼠看到冰箱以后的部分情节,并能用完整、连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回忆和想象生活中循环往复的事件,并据此实行故事创编和绘画活动,初步学习自制图画书。以上目标不但涉及认知层面,更重视结合作品的特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观察、感受、体验、理解并实行创造性的表现,充分表达了图画书阅读活动的价值。
2.过于笼统、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很多教师设计的图画书阅读活动目标过于简单、笼统,似乎适用于任何阅读活动,缺乏针对性,无法操作和检测。比方,德国沃尔夫·埃尔布鲁赫的《不想飞的鹰》以学者三次放飞鹰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从鹰的主人坚持认为“这是一只鸡”和学者坚持认为“这是一只鹰,因为它有一颗鹰的心”的不同评价并打赌做试验开始,学者不怕失败和嘲笑,三次放飞鹰:“鹰,你是一只鹰。你属于天空,不属于地面,展开翅膀飞吧!”最终这只“不想飞的鹰”终于在学者的坚持、鼓励、信任和协助下展翅高飞。对此,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及表达的意思。(2)欣赏故事独特的画面。(3)学会准确阅读图书的方法。这样的目标过于简单、笼统,既不针对图画书的内容,也没有充分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并让幼儿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必然导致教师在活动实施中缺乏明确的目标,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倘若仔细分析该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书中学者和鹰的主人对鹰的不同评价代表着两种观点,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者三次反复的鼓励和坚持使鹰找回了自我,重新回到了属于它的天空,这说明坚持、鼓励、信任和他人的肯定性评价对于一个人理解自我和评价自我非常重要。所以,我认为能够设计以下既有针对性又具可操作性的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独特的画面,分析和比照学者和鹰的主人对鹰的不同评价。(2)从学者三次重复的语句中感受和
理解坚持、鼓励、信任的重要性,并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鼓励、安慰、协助同伴。(3)依据画面中的场景和人物的肢体语言,理解并预测情节的发展。以上目标具体而细致,能从图画书中抽取真正的意义,并引导幼儿使用到生活中,真正发挥图画书阅读活动的价值。
二、对图画书的选择不合理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图画书阅读活动的价值取向有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把认知、社会性方面的教育功能放在首位,而是比较注重幼儿在审美、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当然,面对琳琅满目的图画书,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到底怎样的图画书才适合幼儿阅读?据理解,很多教师在选择图画书时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不顾幼儿的理解水平,有的片面理解图画书的审美功能,有的在选择外国儿童读物时不顾国情和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等等。我认为教师在选择图画书时应考虑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
首先应考虑年龄适宜性,顺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审美心理,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全书只有39个字,是一个几乎只用图画讲故事的成功范例。有的教师认为这本书语言简单,句子短小,有“走过”“绕过”“跨过”“钻过”等动词,能够协助托小班孩子学习词汇和句子,便把它选作托小班孩子的阅读材料,其实这是不适宜的。英国的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中指出,这本书的经典之处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该书实际上包含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述的萝丝平淡无奇的散步故事,一个是用图画描绘的狐狸追逐母鸡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假如教师仅仅让幼儿去读文字,那就完全失去了作者本来想要达到的喜剧效果。无论是感受、理解母鸡的从容散步,还是倒霉的狐狸的持续碰壁、失败,都要求幼儿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判断水平,再加上要用准确、连接的语言完整讲述故事,年龄小的幼儿显然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因而这个故事更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其次是考虑个体适宜性。幼儿阅读图画书既是在建构文本意义,也是
在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这两个过程是有机统一的。所以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时,是将阅读内容与自我经验的反思和提升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在选择图画书时应该考虑通过协助幼儿整合和反思已有经验,实现幼儿自我精神世界的升华。教师要针对幼儿个体的特点选择相对应的图画书,如针对缺乏自信的幼儿,可选择《我就是喜欢我》等;针对挑食、偏食等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幼儿,可选择《多多什么都爱吃》等。
第三是考虑文化适宜性。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有时国外的图画书所要传递的经验和思想与国内的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异。如日本的图画书《我家是动物园》反映的日本家庭的亲子关系、父母和祖辈的不同教养态度与我国的家庭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又如,在阅读英国图画书《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时,有的幼儿认为书中的哥哥说谎骗妹妹不好,同时该书的绘画和文字歪七扭八,看上去非常杂乱。这种前卫、反叛的作品在国外被贴上后现代主义标签,备受孩子们的推崇,但与我国的文化传统以及诚实的品德教育不相一致,很多幼儿不太喜欢。所以,教师在选择图画书时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不能搞“拿来主义”。
三、对图画书阅读重点把握不当
图画书作为教师和幼儿互动的载体,需要双方在阅读过程中对图像传递的意义加以诠释和解读。为此,教师必须自己读懂画面和文字,把握图画书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或思想脉络,并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协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要传递的重要价值。不过,当前教师存有对图画书阅读重点把握不当的问题。
1.是读画面还是读文字
幼儿阅读图画书主要是依靠画面而不是文字。即使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幼儿仍然能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及其细节实行大胆想象,使故事内容丰富和饱满起来。但据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在解读图画书时比较注重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而较少注重画面内容及其细节所表达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