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新思考
难点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决定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一座见证了时代变迁的小房子。

(展示图片)小房子面前不断掠过的是象征时代变迁的交通工具。

骑马的人,马车、汽车、有轨电车。

伫立在山岗上的小房子目睹了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

那么工业化是如何推动的,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新发明推动工业时代进程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师:投影展示材料
英国非常早的成了民族国家,封建制的很多经济和政治特点也消失了。

资本主义组织迅速蔓延,受到的阻力微乎其微。

在英国的排他态度既不重要也不持久;经济发展也异乎寻常的快;很明显,这些变化多数是进步的。

因此,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毫无疑义的。

——里格利(英)《延续、偶然与变迁:英国工业革命的特质》展示问题:
探究1.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毫无疑义的”?(结合三幅图片,留出2分钟讨论)
师生总结如下:
1.制度保障: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社会环境自由稳定。

2.资金充足:资本的原始积累。

3.3.劳动力丰富:大量自由劳动力。

4.市场广阔: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师:正如许倬(zhuó)云《现代文明的成坏》“这些经济条件,使得近代文明中科学和工业这两根支柱,能够稳固地维持数百年”。

下面我们来看科学和工业结合下,产生了哪些伟大的发明?
生回答:新技术革新首先在新兴行业纺织行业,珍妮纺纱机提高了效率,蒸汽机,蒸汽汽船,蒸汽机车等。

师:展示手工工场和工厂图片
杰里.本特利说“工厂使集中成为必然,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

可以看出工厂作为新的组织形式,具备哪些优点?
生:(学生总结出比手工工场更集中、规模更大、更专业,效益也更高)。

师:瓦特用了30年时间改良了蒸汽机,有学者指出“蒸汽机带动静止的机器或活动的车辆,是人类开拓能源的重要转折点”蒸汽机将动力、原料、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赋予了它一个形象是什么?
生:“工业城市之母”。

师:展示马车和火车的对比图片
杰里.本特利指出“发明开启了工业化进程,造就了铁路轮船,后者因为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交通运输业的变革对工业时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把发明创造的推动作用一起梳理为:
师: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英国的机器大生产取代了什么?到1840年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我们称之为?
师展示: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师,大家看图片,能看出哪个细节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烟囱)维多利亚很多时代时代有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描述烟囱的桥段。

1820年,世界上最高的烟囱在北爱尔兰,高度30米;到1889年超过138米,同样在英国境内。

英国作家威廉.布莱克的作品《扫烟囱的人》,讲述一个小男孩成为童工,含辛茹苦的生活。

师:烟囱也变得越来越多,说明工业革命在以后的几十年内在地域范围的扩展展示地图
师: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突破,市场进一步扩大,这就刺激新的发明应运而生。

相比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有哪些?
生:(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探究2.对比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留出2分钟)
生:总结出动力、科技含量、生产组织、规模的新特点。

师:垄断组织和大企业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特征,大家能举出当时的企业吗?在哪两个国家表现最显著?
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不仅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其深刻影响还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部分。

二、新改变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师:吴于廑指出“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世界市场是指商品、资本、人才、劳务、科技等在世界范围广泛流通。

探究3.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各大洲的商品。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19世纪末的经济培养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海外建设铁路、电厂和银行。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师生总结出:
第一阶段:16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就像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

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当今世界市场区别(可以讲)
区别:前者是特定的历史阶段,主导国为欧美,手段包含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掠夺。

师: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结合刚才的知识,同学们对这个时代有哪些认识?
生总结:
三、新思考引领世界文明前行
视角一“现代化史观”
年份指数年份指数
1850年 9 1880年 27
1860年 13 1890年 41
1870年 20 1900年 59
生:1.生产力快速发展,2.城市化进程
加快。

视角二“社会史观”
开始于18世纪的工业化及其所带来的
人均收入增长造成了一种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消费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的愿望。

消费变成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成为个人身份和社会区别的来源。

——杰里.本特利(美)《新全球史》生:1.促进民众消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有钱人生活的品位发展为豪奢与浮华。

引发出一个重要的现象:许多关心文化问题的人物,讨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如俄国托尔斯泰的人道精神,就是因为眼看着经济发展后,有了如此严重的贫富悬殊,社会已经分裂,他才提出回归朴素,公平,而不浪费的简单社会。

梁启超先生在《欧游心影录》中指出,欧洲正在迅速转变。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生:2.引发了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及面对问题的人文关怀
视角三“生态史观”
就环境变化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纪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

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将消失。

——麦克尼尔(美)《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2月5日到9日发生在伦敦的严重大气污染事件,造成1.2万人死亡。

这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生: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工业文明作为主宰人类生活近300年的主流文明,深深影响了现代文明进程。

那些伟大的发明让我们可以坐拥天地,尽享便捷。

可是我们对工业革命充满凌云壮志的自豪的背后,同时也要审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和困惑。

经济危机
引发的全球困局,科技挂帅下的文化危机感,环境和资源的严重破坏,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尽可能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现代主流文明也才能和谐的推进。

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必修二)
【学情分析】
1.从知识角度上说,本课有的优势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就学习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知识,具有相应的基础,本节的重要发明学生也都有形象的了解。

2.本课容量比较大,有四个栏目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进行整合,有所侧重。

应该结合课标的要求对学生渗透高中历史对能力和历史素养的要求。

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的内容都是非常必要的。

引导学生综合的认识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3.关于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现有的基础,进行合作探究,在这堂课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补充了马汉的《海权论》、许倬云的《文明的成坏》、《寂静的春天》等丰富的史料知识和生动情境,相信学生对此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1.工业革命的讲述,其过程应该说还是比较通顺。

整堂课环节流畅,主干知识的讲述环环相扣,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学生和我都有不错的收获。

2.学生的状态非常好,能自主探究、团结协作探究、能大胆质疑,体现了非常好的协作精神,展示了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

3.在三维目标的体现中,很好完成了任务,对历史知识的原委、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历史知识的高度都进行了不错的处理。

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必修二)
【教材分析】
本课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本单元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和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一方面为本课的两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本条件,同时前两课的内容又是本课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的两个环节。

启下:本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的落脚点,从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的影响入手,逐级展开。

本课不仅在本单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整个三册必修中,本课还是联系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和必修III思想文明发展历程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既要联系本单元前两课的内容又要联系必修I的内容,还要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

本课对工业文明的进程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这对梳理出主干知识、进行高度和大历史观的整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1.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表明( )
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
C.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
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析能力。

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原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生产的商品远远的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 )
A.东方从属西方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答案】B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最能体现其客观上的积极性。

3.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观念的淡化 B.手工工场的发展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垄断组织的出现
【答案】C
【解析】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度的确立,欧洲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4.2010年5月1日,全球的目光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世界文明的新成果。

就1851 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契合实际的是( )
A.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
B.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答案】B
【解析】1851 年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这是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主要原因。

5.时间:1827年;地点: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纺织厂;人物:贝蒂·哈里斯;年龄:23岁;工种:纺织工;工作状况:早五点起床,步行上班,6点到18点进行工作;工作内容:看护纺织机;婚姻状况:已婚;子女数量:2个,请表姐照顾。

材料中记叙的哈里斯的状况说明( )
A.工业化早期所有的纺织工都像哈里斯一样悲惨
B.工业化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C.工业化造成贫富分化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D.在工业革命早期,女性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准确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题关键之处有二:一是其“工种和工作状况”,二是“子女数量”。

6.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口,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D
【解析】“1789~1848年”属于工业革命时期,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7.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830年”可知,当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而这正是1790年以来“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的根本原因。

课后探究问题:
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

......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

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视角二“太阳下的新事物”
就环境变化的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界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

.......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

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将消失。

——麦克尼尔(美)《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2.根据以上史料概括影响20世纪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视角三“着眼于未来”
1945年以来,惊人的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后果——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这种付出高额代价的增长将不可能长期持续,而且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历史研究》(2013.3)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成果汇总参考:
(1)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2)工业革命的进行(2分)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创造清洁的能源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1.历史课的特点和价值就是真实,构建返璞归真的课堂不仅能让师生在细致平实中感受出课堂的历史真实感,也能达到精神境界的成长体验。

这是我讲这节课的出发点和目标。

2.在处理内容上寓论于史,而不是直接说教。

这对学生历史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很关键。

这也是我教学中的重点思考的问题。

3.关于史料教学问题:如果仅仅是惟史料而史料,不考虑材料的类型、内涵、效度而只是粗糙的使用,这实在是不可取的。

史料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史料的选择、甄别、分析和运用,体验还原与重构历史的过程与方法。

史料教学有两种做法:通过材料,说明结论;运用史料,经过严密地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自然,后者更见教师研读史料、广泛阅读的功底,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真实效度的提高。

4.我听过的,我忘记了;我看过的,我记住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

在自己动手对材料进行整理、筛选、甄别、验证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即收获了新知也历练了自己。

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必修二)
课程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
1.掌握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成就、主要特点
2.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推动作用
3. 多元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的视角使学生形成对工业革命的理性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成果,在此基础上,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巨大变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对工业革命背景过程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及思维能力;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提高学生比较判断与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史学观点;通过世界市场的形成,让学生懂得大国崛起中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掠夺。

运用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的视角使学生形成对工业革命的理性思考,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保护环境理念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