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 落 的 结 构 和 演 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 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 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 活得更好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
竞争
同一培养液中大小 两种草履虫;牛与 羊;水稻和稗草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 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 不同步性变化
羊和草;狼和羊
方 法 技 巧
(4)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5)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 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 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辨明群落演替的三个易误点
观察下列图示,完成下列有关群落空间结构的问题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 类型: A图: 垂直结构 。 B图: 水平结构 。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 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A图:植物分层: 光照 ;动物分层: 。 B图: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的差异、 光照强度 的不 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3)下图所示的现象是 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 结构现象? 不是 。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 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
(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1)群落内部因素,如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
(2)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人 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 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 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演替是“不可逆”的。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 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 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 为发展的顶点。
二 种间关系
类型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互 利 共 生
特点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 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 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 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 性变化
举例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 菌;大豆与根瘤菌; 人和大肠杆菌;白 蚁与鞭毛虫等 菟丝子与大豆;噬 菌体与被侵染的细 菌
1.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 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 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A
2.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 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1.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 ②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
2.全面理解影响群落的主要因素
易错警示 几种难辨别的种间关系
(1)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 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 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 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 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 属于种内斗争。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 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 获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 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 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同生物 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1)互利共生曲线: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2)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 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坐标曲线中捕食 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 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竞争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一 种生物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零。 (4)生存斗争与竞争。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 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 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代表生存 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1.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D
)
2.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 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 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来自百度文库
B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C.甲、乙、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 种内斗争加剧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