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病毒的基本性状(2)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重点
(1)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2)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3) 病毒感染的类型。
3.难点:
(1)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2) 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3) 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教学媒体选用、板书、互动设计等):
讲授内容和时间分配
南华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22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2)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
授课时间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及传播途径;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种类,潜伏感染和慢 发病毒感染的特点。
(2) 熟悉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及病毒与肿瘤的关系;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3)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分类;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1. 主要知识点
(1)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3) 病毒的分类。 (4)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5)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6) 病毒感染的类型。 (7) 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抑制作用。 (7)病毒与肿瘤的关系(5min)。 (8) 病毒感染的类型(5min):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媒体选用
采用具体的举例和多媒体、彩色投影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
板书设计
(1)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3)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 (4)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5) 病毒感染的类型。 (6) 抗病毒免疫。 (7)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与有无病毒血症、病毒血清型别的多少及病毒表面抗原是否易发生变异有关。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 血液传播、性传播、节肢动物传播。病毒通过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形成包涵体、细胞凋亡、基因 整合与转化对宿主细胞产生致病作用;通过抗体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引起Ⅱ型、Ⅲ型和Ⅳ型 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病毒感染的类型包括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持续 性感染有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创伤感染、接触感染、血液传播、性传播、节肢动物传播)。 (5)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15min):杀细胞型效应、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细胞表面
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6)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0min):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免疫
(1)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30min):基因突变(条件致死性突变株、缺陷型干扰突变株、宿主范围突变 株、耐药突变株)、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互补与加强作用、表 型混合与核壳转移)
(2)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0min):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3) 病毒的分类(5min):类病毒、卫星病毒、朊粒。 (4)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10min):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教学小结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条件致死性突变株、缺陷型干扰突变株、宿主范围突变株、耐药突 变株)、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互补与加强作用、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 多种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可灭活病毒。亚病毒是一类比病毒更小的非寻常病毒的致病因子,包括类病毒、 卫星病毒和朊粒等。
复习思考及作业题
(1)简述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的方式。 (2)简述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及途径。 (3)简述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发生的变化。 (4)简述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1)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2)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3) 病毒感染的类型。
3.难点:
(1)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2) 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3) 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教学媒体选用、板书、互动设计等):
讲授内容和时间分配
南华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22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2)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
授课时间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及传播途径;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种类,潜伏感染和慢 发病毒感染的特点。
(2) 熟悉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及病毒与肿瘤的关系;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3)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分类;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1. 主要知识点
(1)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3) 病毒的分类。 (4)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5)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6) 病毒感染的类型。 (7) 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抑制作用。 (7)病毒与肿瘤的关系(5min)。 (8) 病毒感染的类型(5min):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媒体选用
采用具体的举例和多媒体、彩色投影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
板书设计
(1)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3)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 (4)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5) 病毒感染的类型。 (6) 抗病毒免疫。 (7)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与有无病毒血症、病毒血清型别的多少及病毒表面抗原是否易发生变异有关。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 血液传播、性传播、节肢动物传播。病毒通过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形成包涵体、细胞凋亡、基因 整合与转化对宿主细胞产生致病作用;通过抗体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引起Ⅱ型、Ⅲ型和Ⅳ型 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病毒感染的类型包括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持续 性感染有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创伤感染、接触感染、血液传播、性传播、节肢动物传播)。 (5)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15min):杀细胞型效应、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细胞表面
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6)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0min):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免疫
(1)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30min):基因突变(条件致死性突变株、缺陷型干扰突变株、宿主范围突变 株、耐药突变株)、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互补与加强作用、表 型混合与核壳转移)
(2)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0min):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3) 病毒的分类(5min):类病毒、卫星病毒、朊粒。 (4)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10min):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教学小结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条件致死性突变株、缺陷型干扰突变株、宿主范围突变株、耐药突 变株)、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互补与加强作用、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 多种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可灭活病毒。亚病毒是一类比病毒更小的非寻常病毒的致病因子,包括类病毒、 卫星病毒和朊粒等。
复习思考及作业题
(1)简述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的方式。 (2)简述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及途径。 (3)简述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发生的变化。 (4)简述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