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5月1日正式实施,大额存款不再保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款保险制度5月1日正式实施,大额存款不再保险
(2015-03-31 19:22:45)
转载▼
标签:
股票
财经
杂谈
存款保险制度5月1日正式实施,大额存款不再保险
destiny.. 2015-03-31 17:49 中国宣布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将存款保险赔付上限设定在50万元人民币。

国务院今天发布公告称,《存款保险条例》已经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今天早些时候,路透就曾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存款保险条例》将于近日正式公布,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称,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根据条例,存款保险制度适用于国内所有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被保险存款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中国实施存款保险制度,被看成是为利率自由化改革打基础。

因为一旦实施利率自由化,银行将失去内置利率利润,从而会让储户存款面临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于储户来说心理冲击远大于实际冲击,如果有超过50万的大额存款,那么分几个银行存就可以避免不能全部赔付的规定。

关键是此举表明,银行不再是无限责任的,不具备国家担保,银行存款是要自但风险的。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将改变中国人重储蓄轻投资的理财习惯。

将分流更多的资金到股市、债券市场。

而银行的揽储成本将大大增加,尤其中小银行。

不仅如此,银行还增加了负担,这对银行业绝对是利空。

如果存款保险制度被人别有用心的解读,或者干脆解释为银行倒闭就不陪钱了,很有可能造成一场小型金融危机,普通百姓更愿意相信谣言而非政府公告。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可能造成中小银行出现挤兑,甚至破产。

为什么要实施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并非无限责任机构,只有国家才是无限责任机构,只有国债才是国家信用担保的。

商业银行中的存款相当于一笔投资,既然是投资,那就有风险。

商业银行是有可能破产的,商业银行不可能全部兑现储户存款。

在中国,银行的存款是有国家信用做隐形担保的,无论遭遇多大的风险,存款的本金都是没有风险的。

这就是中外金融差别最大的地方,这即是为什么2008年至今,美国、德国国债都出现过真实的负利率的原因,资金是以出让利息的代价,换取本金的安全。

即便可能面临债务货币化的风险,但至少国债到期之后财政该可以兑付。

在大风险面前,美国的银行随时可能破产,破产之后其存款人并不能得到无限责任保护。

按照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只有单个账户25万美元以下才可以完全兑付。

25万美元以上的按比例兑付。

这样,对于美国的大资金来说,存款是一项有本金风险的“风险资产”。

这和中国银行体系以及中国存款人传统理解的存款无本金风险,完全不同。

这种不同,决定了危机状态下银行是存款流出,而中国在危机状态或资产价格向下时,银行体系是出现存款回流;在正常状态下,大资金为了规避银行的破产风险,也不会将资金放在银行,而是大量投入债券市场。

这是欧美发达市场债券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发达的重要根源。

假设中国存款保险的无限责任赔付为50万元人民币,如果你有10亿元人民币,在风险面前,银行体系将提供不了这笔资金的本金保障。

你想到的,只会是逃离银行,很显然,购买国债会是一个比存放银行更有本金保障的渠道。

为什么要搞存款保险制度,答案很简单,为了房地产泡沫不再被吹大,为了削减通货膨胀压力,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我们都知道,中国房地产泡沫都是货币超发造成的,为什么会货币超发?很简单,银行存款太多,银行利率非市场化。

银行一直在中国金融体系里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银行资产的扩张具有很强的货币乘数效应,银行业的大发展,导致中国陷入一种不可持续的货币发行机制。

即便当前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货币乘数依然在4以上。

这种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将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推高到超过110万亿元的高位,并推高中国M2/GDP比例高达210%。

2013年前3季度GDP为386762亿,M2在2013年9月底为1077400亿,比值达279%。

而1978年只有24%。

如果按照这种增长继续上升,到2018年中国将拥有一个300万亿元人民币的M2,拥有一个350%的M2/GDP比率,这对通胀的压力将是灾难性的。

即便是房地产吸收了大约50%的货币超发,政府投资基础设施与贷款黑洞吸收了30%的货币超发,即使10%的货币超发涌进流通领域,那么2020年中午的工作餐可能是1000元一份,照这个通货膨胀速度下去,即便是很牛的公务员,你那点可怜的养老金将来估计坐个地铁都坐不起,别说吃饭了。

为了遏制这种风险,必须将存款,尤其是大额存款赶出银行,让它们进入股市或债市,直接融资。

当然,现在通货膨胀没有那么厉害,不过存款保险制度的另一个作用是防范商业银行制造大量呆账坏账,防范金融风险。

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商业银行犯的错误全部由中央政府埋单,那么一旦危机爆发,政府就很危险了,政府除了加印钞票外别无它法,这就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存款保险制度将极大地减轻政府面临的风险。

银行业制造的金融风险是政府非常担心的,目前银行业风光无限,暴利且稳定,是中国最舒服的行业。

银行业的暴利是以未来的金融风险为代价的。

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一是资产规模爆冲,二是贷款无节制地发放。

2002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只有大约20万亿,2013年4月底膨胀到138万亿。

银行资产的膨胀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超发,一个是商业银行信贷的发放。

就是因为以上两条,中国金融体系发放的M2已经超过100万亿,这最能说明为何商业银行资产如此膨胀。

央行发行基础货币是因为渐进升值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央行为了控制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只有把贸易顺差和进入境内的热钱使用人民币统统购买,这是纯粹的印钞,因此投放了巨额的人民币,这些就是基础货币,又叫高能货币,货币乘数超过4的。

商业银行拿上这些基础货币后,要去挣钱盈利,还没有能力通过其他中间业务挣钱,那就只能拼命放贷,又加上中国行政性控制的巨大利差,导致放贷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谁放的多谁就挣钱多。

所以前几年我们看到的图景是,央行一再的和商业银行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央行惧怕信贷投放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就通过发行央票或者定向票据,或者打电话窗口指导,甚至召开行长会议进行约谈等等方式,但是商业银行不为所动,比如,中行作为一个国际业务为特色的银行竟然在2009年的新增信贷达到全国第一,为何?答案只有两个字,挣钱。

中国的银行业在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方面风险彻底失控,吹起了两个大泡沫,这两个大泡沫是中国宏观经济的两大毒瘤,到现在还在时刻折磨着宏观调控者的神经,进一步的投资拉动基本无从谈起。

最近中国出现资金热,经济冷的现象,人们问钱去哪里了,结果发现,银行的钱被借去归还银行利息至少占10%,更大一部分被用来填补以前贷款留下来的黑洞。

中国目前的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负担为中国GDP规模的205%左右,按照里昂证券中国内地及香港策略研究部主管张耀昌在中国投资论坛上的预计,2015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上涨到245%,那么偿债比为超过30%,其中有16%为利息,剩下的是本金。

在这个水平上,信贷增长并没带来真实GDP的增长,一点都不奇怪。

实体经济与金融严重背离,实体经济被金融业抽血抽到快死亡,实体经济死亡,金融业也迟早会爆发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