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光伏装备制造业是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的上游产业,其形成、集聚和扩散过程对经济绿色化、能源低碳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产业体系完善程度等方面均居全球前列。
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光伏原材料的加工,即硅料、多晶硅、单晶硅等;中游为光伏部件生产供应环节,下游则主要集中在光伏装机领域。
下图示意中国光伏装备制造业空间布局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光伏装备制造业综合导向型模式布局在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 劳动力素质高
B. 产业基础完善
C. 生产原料充足
D. 政府政策支持
2. 影响东部地区光伏装备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扩张的主要因素是( )
①环境保护②生产规模③市场份额④产业转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西部地区积极布局光伏装备制造业对区域发展的直接影响是(
)
.
A.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B. 提升城镇化水平
C. 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D. 防止技术人才流失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中心城市产业基础完善,具备发展光伏装备制造业综合导向型模式的良好条件,有利于相关产业的配套和协同发展;劳动力素质高、政府政策支持并非主要原因,生产原料充足也不是中心城市的突出优势。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东部地区市场份额逐渐饱和,产业转型需求增加,促使其向中西部地区扩张以寻找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③④正确;环境保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生产规模本身是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①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西部地区积极布局光伏装备制造业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A正确;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是间接影响,对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不是直接影响,且也不一定能防止技术人才流失,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政策法规等。
职住比是指某一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
该比值可以表示地区就业和居住之间的平衡状态。
研究认为,发育成熟的大都市区以老城中心为原点,按照半径5km、15km、30km,可划分为四个圈层。
下图分别示意四大都市区不同圈层职住比变化、国际大都市区分圈层职住组织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四大都市区第一圈层职住比反映出( )
A. 居住高度集聚,就业供给较少
B. 就业高度集聚,居住供给较多
C. 就业高度分散,居住供给较少
D. 就业高度集聚,居住供给较少
5. 四大都市区中,通过培育外围次中心能显著降低对中心城区就业岗位依赖的是( )
A. 伦敦
B. 纽约
C. 东京
D. 巴黎
6. 巴黎圈层职住组织模式产生的影响是( )
A. 居民上下班通勤时间长
B. 公共交通通勤分担率低
C. 城市职住分离现象较弱
D. 公共交通建设投资较少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四大都市区第一圈层职住比高,说明就业岗位数量相对居民就业人口数量多,即就业高度集聚,而职住比比值高意味着居住人口相对较少,即居住供给较少,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纽约第三、四圈层职住比比较高,说明其外围次中心就业岗位较多,通过培育外围次中心能显著降低对中心城区就业岗位的依赖,B 正确;伦敦、东京、巴黎在外围职住比的数值低于纽约,ACD 错误。
故选B 。
【6题详解】
巴黎的职住组织模式中,各圈层职住比较为均衡,说明城市职住分离现象较弱,C 正确;这种模式一般居民上下班通勤时间较短;也可能公共交通通勤分担率较高,但不能说明公共交通建设投资较少,ABD 错误。
故选C 。
【点睛】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尉犁—且末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连接尉犁县和且末县,总体呈南北走向,起点、终点路段分布在农耕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季多大风、沙暴和浮尘天气,夏季高温干燥,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冬季少雪干冷。
下图示意尉犁—且末沙漠公路风沙防治体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的的
7. 尉犁—且末沙漠公路北段采用折线形沙障防沙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向多变
B. 沙丘移动较快
C. 合成输沙量大
D. 植被稀少
8. 尉犁—且末沙漠公路防护带东侧较西侧宽,该防沙体系布局主要考虑()
①公路走向②主导风向③输沙量④农耕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在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易遭遇风沙威胁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7. A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风向多变,采用折线形沙障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方向的风力,起到更好的防风沙效果,A正确;沙丘移动较快不是采用折线形沙障的主要原因,B错误;合成输沙量大不是采用折线形沙障的主要决定因素,C错误;植被稀少与采用折线形沙障的形式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A。
【8题详解】
主导风向和输沙量是影响防沙体系布局的重要因素,东侧较宽可以更好地抵御来自主导风向的风沙和较大输沙量,②③正确;公路走向不是主要考虑因素,①错误;农耕区在起点和终点路段,与防护带东西侧宽窄关系不大,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题详解】
春季多大风、沙暴和浮尘天气,风沙活动频繁,在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易遭遇风沙威胁,A正确;夏季虽然高温干燥,但风沙天气相对较少,B错误;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但风沙威胁不如春季严重,C错误;冬季少雪干冷,风沙活动相对较少,D 错误。
故选A。
【点睛】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因此起沙风频率高时,沙尘天气较多;为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沙障的走向应该与最大风频或者最大风速的方向相互垂直,才能
起到最好的防风效果。
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节理裂隙入渗时,会对裂隙壁面产生渗流潜蚀作用。
在渗流潜蚀作用下,黄土裂隙会演化成一种特殊的地貌——黄土潜蚀洞穴,洞穴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这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共同作用的复杂水土耦合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裂隙性黄土潜蚀洞穴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影响黄土裂隙洞穴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物理风化和流水沉积
B. 生物风化和冻土冻融
C. 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
D. 流水溶蚀和流水沉积
11. 随着裂隙的扩大,流水对裂隙壁面的侵蚀强度( )
A. 逐渐增强
B. 逐渐减弱
C. 先增强,后减弱
D. 先减弱,后增强
12. ③过程中,裂隙底部出现凹槽的主要原因是( )
A 黄土吸水饱和,负重增加导致崩塌 B. 裂隙底部积水,地下径流发生侧蚀
C. 底层黄土较软,抗流水侵蚀能力差
D. 进水口水量大,对底层黄土冲刷强【答案】10. C
11. C 12. B
【解析】
【10题详解】根据图文资料可知,黄土裂隙洞穴发育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的共同作用,C 正确;黄土裂隙洞穴与流水沉积无关,A 错误;黄土高原的冻融不明显,与黄土裂隙洞穴发育无关,B 错误;黄土可溶性小,黄土裂隙洞穴形成与流水溶蚀无关,D 错误;故选C 。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随着裂隙的扩大,水量无明显变化,裂隙壁在一开始形成时受到流水的侵蚀较强;随着裂隙的增大,流水对裂隙壁的侵蚀会减弱,故流水对裂隙壁面的侵蚀强度先增强后减弱,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12题详解】
③过程还未形成崩塌,A 错误;裂隙底部积水后,形成地下径流,发生侧蚀会侵蚀裂隙底部出现凹槽,
B
.
正确;黄土层较软,会发生很多种可能情况,不是凹槽形成的主要原因,C错误;进水口水量大,对入口的侵蚀大,入口处没有明显变大,说明进口水量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黄土高原黄土分布广泛,性质是黄土颜色棕黄、性质疏松、质地较为均匀、多属粉砂壤土至粉沙粘壤土。
海风锋是指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过程中遇到陆地上比较热的空气层而形成的锋面。
在合适的天气形势和环流背景下,海风锋会引发沿海地区雷暴、大风天气。
2021年5月28日,海风锋使辽东湾北部出现较大范围的雷暴、大风天气。
锢囚锋是指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特殊锋面。
下图示意辽东湾北部海风锋与阵风锋正面碰撞形成雷暴大风的侧面视角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新生强对流的主要成因是()
A. 受两侧冷气团挤压,暖气团垂直上升速度快
B. 海风锋移动快,暖气团沿锋面快速爬升
C. 海陆气压梯度力大,海陆之间大气对流旺盛
D. 冷风锋加大高低层温差,大气对流旺盛
14. 近地面形成锢囚锋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风锋主动追赶阵风锋,与阵风锋迎面相遇后合并
B. 海风锋与阵风锋势力相当,在近地面长时间对峙
C. 阵风锋南下势力减弱,与海风锋迎面相遇后合并
D. 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冷气团势力增强后发生对峙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两个冷锋相遇,使暖气团被快速抬升,造成强对流天气,A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陆地来的阵风锋势力更强,移动速度更快,且图示新生强对流的形成与锢囚锋的形成有关系,不是单一锋面形成的,B错误;海陆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会引起海陆间大气的水平运动,而不是引起强对流,C错误;
图示新生强对流的形成是锢囚锋造成的,与冷风锋加大高低层的温差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锢囚锋是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形成的,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时形成的特殊锋面,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阵风锋移动速度快,且两个锋面是迎面运动,A错误;图示信息显示阵风锋占据了近地面位置,说明阵风锋势力强,B错误;阵风锋南下势力逐渐减弱,与来自海洋的海风锋相遇合并形成了锢囚锋,C正确;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是由来自高纬度的阵风锋影响造成的,是更冷气团占据近地面,而不是冷气团势力增强后发生的对峙,D错误。
故选C。
【点睛】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
我国常见的是锋面受山脉阻挡所形成的地形锢囚;或冷锋追上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锢囚。
它们迫使冷锋前的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
贞丰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5~17℃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1400mm之间,喀斯特洞穴发育强烈。
大型底栖动物是指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底,且个体大于0.5mm的无脊椎动物群,是洞穴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图示意贞丰县喀斯特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贞丰县喀斯特洞穴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总体上喜()
A. 深水、黑暗环境
B. 浅水、有光环境
C. 深水、弱光环境
D. 浅水、弱光环境
16. 贞丰县喀斯特洞穴中的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较平水期少的主要原因是丰水期()
A. 汇入洞穴的有机物少,洞穴内营养物质较少
B. 洞穴内径流速度过快,底栖动物流失量较大
C. 洞穴内获得的光照强,导致洞穴内水温过高
D. 受地表径流的干扰大,洞穴内水环境变化大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平水期和有光带的地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会比较多,因此推测贞丰县喀斯特洞穴中的大
型底栖动物总体上喜浅水、有光的环境,B正确,选项A、C、D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丰水期,下渗的地表径流会比较多,对洞内的水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存,D正确;丰水期,洞穴内的径流速度会加快,洞穴内的营养物质也可能被冲走,但这并非物种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因为洞穴中的底栖动物主要依赖洞穴内的有机物为生,而不是从外界汇入,A错误;虽然流速会变快名单不至于会冲走大型底栖动物,B错误;丰水期,洞穴内获得的光照会比较弱,导致洞穴内水温会较低,C错误。
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不仅局限于地表,还涉及到地下水的运移和水质的变化。
地下水通过溶洞、裂隙和流水等方式向地表或临近地表流出,形成地下河流、喷泉和洞窟景观。
这些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通常较快,水质较好,适宜作为饮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等。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冰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年际、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海冰能够隔绝海—气热量的直接交换,是影响高纬度海洋能量收支的关键因素。
海冰的反照率较高,尤其是新雪覆盖的海冰,其反照率超过0.85。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海冰面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增加趋势,而且空间差异较大。
罗斯海海冰的增加尤为显著,其次是威德尔海和印度洋扇区,而别林斯高晋海一阿蒙森海和太平洋扇区海冰面积减少。
下图示意南极及其附近6个海域的空间分布。
(1)指出南极附近海域中海冰反照率较高的两个海域,并说明原因。
(2)说明南极附近海域海冰增加对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
(3)分析罗斯海海域海冰面积增加的原因。
【答案】(1)罗斯海和威德尔海。
原因:这两个海域海冰分布较为广泛,新雪覆盖较多,海冰的面积和厚度较大,所以反照率较高。
(2)海冰增加会使海—气热量交换减少,导致海洋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减少,使大气温度降低;同时海冰增
加会使海面蒸发减弱,大气水汽含量减少,可能影响降水等。
的
(3)该海域低温环境有利于海冰形成和维持;极地环流等海洋动力条件使海冰更容易在此聚集;该海域的海洋环境相对稳定,利于海冰的积累;局部的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也可能有利于海冰的生成和增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极附近海域中海冰为材料,考查海—气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海冰的反照率较高,尤其是新雪覆盖的海冰,其反照率超过0.85。
而威德尔海和罗斯海的海冰面积较大,且新雪覆盖较多,因此这两个海域的海冰反照率较高。
【小问2详解】
海冰能够隔绝海—气热量的直接交换,减少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
当海冰增加时,这种隔热作用会更强,导致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少。
在太阳辐射不变的情况下,近海面大气和海洋的温度会下降,海洋的蒸发失热也会减少,大气的水汽含量降低,大气相对湿度降低,这些变化会影响海—气相互作用。
【小问3详解】
罗斯海本身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低温为海冰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持续的低温使得海冰能够稳定存在,且新冰的形成也较为容易。
海洋中的环流系统可能会将其他区域的海冰带到罗斯海,或者影响海水的流动和热量分布,使得罗斯海的海冰更容易聚集和积累,而不是被迅速带走或融化。
该海域的海洋环境相对稳定,较少受到强烈的海洋波动或水流变化的影响,这有助于海冰在该区域逐渐堆积和增厚,而不会轻易被破坏或分散。
局部的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可能导致冷空气在该海域停留时间较长,或者带来更多的降雪,为海冰的加厚和范围扩大创造有利条件。
这些局部的大气环流和气象因素与该海域自身的地理特点等相互作用,共同促使海冰面积增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数字化包括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数字化,涵盖全产业链。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省土地面积第二大县。
当地海拔高,气候寒冷,长期以来农作物品种较单一,农业数字化基础薄弱。
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果蔬种植,打造出“极地果蔬”农产品品牌,农牧产品销往国内多地。
现代农业园区在当地农业数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濯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是甘孜州首个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是理塘县农牧业集聚区域和重要的农产品集中产出地。
下图示意理塘地理位置。
(1)评价理塘发展数字化农业的条件。
(2)从消费者角度,分析理塘县发展农业数字化的必然性。
(3)简述濯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理塘农业数字化产生的影响。
【答案】(1)有利条件:高原地区,光照强、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时间长,品质优良;土地面积大,农作物种植用地充足;位于川、滇、藏交通枢纽,农产品运输便利。
不利条件:早期农作物品种单一;距离东部消费市场远;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数字化农业基础设施匮乏。
(2)消费者注重农产品的绿色健康、品牌品质,要求追溯绿色有机食品来源,公开生产过程和处理流程;农产品销售端数字化,将传统交易的烦琐流程简化,为消费群体购买优质农产品带来更多便利;数字化农业通过分析农产品在市场的销量,可精准匹配消费者的需求。
(3)带动农业数字化设施的建设;增强数字化农业企业集聚效应;拓展农业数字化空间网络。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四川省理塘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农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
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
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可以结合材料,从当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
通、生产成本、利润等)两方面进行分析,注意评价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条件说明。
当地位于青藏高原
东南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光照较强,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高。
同时由于当地气温较低,农作物
生长周期较长,可以实现农产品的错峰上市,提高竞争力。
位于川、滇、藏交通枢纽位置,农产品运输便利;理塘县土地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土地成本较低,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
理塘县工业发展落后,且人
口较少,生态环境优良,利于生产天然有机产品。
不利条件:理塘县地处西南偏远地区,早期农作物品种
单一;且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理塘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发展数字农业的基础设施匮乏,是发展
农业数字化的阻碍条件。
【小问2详解】
从消费者的角度要考虑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的农产品,消费者消费方式的改变,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等方面。
由于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农产品的绿色健康、品牌品质等,同时也更加注重农产品的来源;数字农业可以公开生产过程和处理流程,满足消费者追溯农产品来源的需求;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网购逐渐取代线下购买,农产品销售端的数字化可以简化消费者购买流程,为消费者购买优质农产品提供便利;数字农业的发展可以使通过分析农产品的市场销量精准匹配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种植农产品的种类,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小问3详解】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加强农业数字设施的建设,改善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将数字农业企业集聚在园区可以增强企业集聚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同时可以拓展农业数字化空间网络,为农业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业数字化建设。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农业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农业碳排放总量是指在农业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农地流转能通过降低农业化学化水平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
下图示意2008-202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总量。
(1)2008-202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在2015年出现明显转折,试推测其原因。
(3)农地流转能通过降低农业化学化水平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请解释这一调查发现的正确性。
【答案】(1)我国农业技术的持续改进,农业产量提高;农业产业链延长,产品价值提升;实施严格的农业碳排放政策,农业碳排放总量下降等。
(2)2015年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农业污染治理政策,加强了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采用了环保、低碳生产技术;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减少高碳排放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低碳排放农作物的种植;降低了农业化学物投入,减少了农业碳排放等。
(3)促进农业生产者采用环保、低碳的农业生产技术,替代传统的化学防治和高碳肥料,从而降低农业化学化水平,减少农业碳排放;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业生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提高土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