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风格的定义: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 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此定义 的要点是: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3.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4、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是风格的审美效应。
(2)其次,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区别开 来。
作家的创作个性固然与日常个性兼而有之,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以 后者为基础的,但两者也不完全是一回事。有的作家可能存在较多的一 致性, 而另一些作家则可能存在较多的反差,这跟他们为了适应各自的创作需要, 在多大程度上于艺术中发展起一些习性,而在生活中又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原 有的习性有关。文学史上不乏作家与生活习性、精神气质的个别特征与他的 创作性质存在一定差异的 事实。 马图林是一个神父,留传给我们的 有《夏娃》、《美尔莫特》和《贝尔特拉 姆》等作品;他自命风流,殷勤体贴,尊敬妇女;这个在其作品中专门描写灾 祸的人,每到夜晚,就 变成了巴结献媚妇女的人,就变成了花花公子。 布瓦洛也是这样, 他的柔和文雅的谈话跟他那种大胆诗句的讽剌精神是不相 称 的,类似这种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个性有很大差别的例子,可谓 不胜枚举。
威克纳格则从西方的体裁分类法出发,认 为史诗和戏剧诗人是在实际存在的 现实形式中去构成观念,感性 的和生动的想象是基本的因素,他们的风格属 于想象的风格; 散文,无论是教诲文或记叙文,属于教导的形式,宜于采取智力的风格。 抒情诗人从自己的情绪中提取材料来体现自己的观念,表现内 心的冲动和激 情,属于情绪的感染风格。 显然,他认为史诗和戏 剧、散文、抒情诗这些不同的文学种类有不同的风格 要求。 至于悲 剧、喜剧和正剧,更是与风格直接相关的文学种类,悲剧要求表现 崇高 悲壮的风格,喜剧长于表现幽默滑稽的风格,正剧宜于表现严肃庄重的风格。 西方的古典主义、浪搜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等,既是各个历史时期的 文艺思潮、流派,也是不同的风格类型,因 为它们无论在题材内容、创作原 则、表现方法、语言运用、美学追求 等等方面,都大相径庭,具有各自鲜明 的特色。
(2)代表人物: A.刘勰较早地从有机整体性的角度指出风格是作家的内在个性与外在形式的结合。 《文心雕龙· 体性》
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感于外物而以文辞形于外的结果,作者的创作个性和思想 感情都是内在隐含的,只有通过文辞形式才得以外化显露。
B.在西方,一部分具有辩证思想观点的理论家都倾向于从主客体统一,内容形式统 一的观点来理解风格,而反对不顾表现对象和文体规定性一味张扬个性,认为那不 是风格而只是作风。 a:真正的风格应是适应‚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如果作者只顾表现 自己而不顾描写对象,这不是什么独创性,而是作风‛。
b.歌德,把艺术分成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即单纯的模仿,作风和风格。认为唯有风 格才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他指出:‚单纯的模仿以宁静的存在和物我 交融作为基础 ,作风是以灵巧而精力充沛的气质去攫取现象,风格则是奠基于最深 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而这种事物的本性应该是我们可以在 看得见触得到的形体中认识到的。‛
N.H.皮尔逊指出, 文学的各种类别“可被视为惯例性的规则,这些规则强制着 作家去 遵守它,反过来又为作家所强制‛ 。时代、民族、地域所拥有的人文 传统,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地域的作家, 便他们的 作品异中有同,具有某种共同的风格特色。由此可见,风 格并不是由创作个 性单方面组成和决定的,因此两者不应混为一 谈。 瑞士文艺理论家沃尔夫冈•凯塞尔:‚盛行的风格规 律、公共的嗜好、代表性 的模范、世代、时代等等,它们统统对创造 作品的作家发生影响,正如选择 的类别本身巳经对他们发生影响 —样。它们抓住了作家,把他们带到这里来, 对他施加暴力。”
拜伦在 生活中从来不妥协,不顾什么法律,却终于在创作上服从最愚蠢的 法律, 即“整一‛律。歌德对此是这样评价的:‚拜伦通过遵守三 整一律来约束自己, 对于他那种放荡不羁的性格来说,倒是很适宜 的。假如他懂得怎样接受道德 方面的约束,那多好!他不懂得这 —层,这就是致他死命的原因。可以很恰 当地说,毁灭拜伦的是他 自己的放荡不羁的性格,歌德对拜伦为人处世等方 面的日常个 性和人格缺陷还提出了种种批评,却对他的创作个性和成就给予 充分的肯定但是他在创作方面总是成功的。
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微记或指纹,它是一种具有特征性 的文学审美现 象,在创作过程中即已发生,最终凝结为文学作品的一 种与众不同的审美属 性,从而成为人们辨识不同作家的标记。它是 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 志,又是文体成熟的标志。文学风格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以及文 学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 等领域的关系,乃至涉及传统和外来文学的影响 和革新等诸多问题。
B.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他在《修辞学》一书中,详细讨论了体现风格的 语言表达问题,如妥贴恰当,节奏,隐喻等,在《诗学》中,他同样只从修辞学的意义上探 讨悲剧的风格。
亚里士多德从外部形式和修辞学角度理解风格的观点在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出了风 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说法。 C.17世纪的英国学者,作家德莱顿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而风格如这外衣的独特款式。 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在《给某位后来任圣职的青年绅士的信》中说:风格就是 ‚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 这种说法19世纪就遭到批评,人们认为语言和思想是无法分割的。
D.瑞士著名美学家海因里希· 沃尔夫林把艺术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即风格的不 同最终归结为气质,性格等主观条件的不同。他有这样一段文字:四个画家 一同外出画风景,都决定要画的于自然不失毫厘,但成功的四幅画却截然不 同,就如四个画家有截然不同的个性那样,述者由此得出结论,根本不存在 什么客观的视觉,人们对形形色色的领悟总是因气质而异的。 E、在西方,而后在中国,都广为流传过一句名言:‚风格即人‛。出自18世 纪法国博物学家,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这是诸种理论中的第四种,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读 者在长期的阀 读过程中,对某些作家作品的特征心领神会,深有体 悟,所以能举一反三, 很快地辨认出来,并用几个字就可高度概括,一 经流传,就成为某些作家作 品的风格命名或风格描述。
明代李东阳记载: ‚费侍郎廷言尝问作诗,予曰试取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 代格调, 十不失一,乃为有得。’费殊不信。一目,与乔编修维翰观新颁中秘 书,予适至,费即掩卷问曰:‘请问此何代诗也?予取一篇,辄曰:唐 诗也。 又问s:‘何人?”予曰:‘须看两首。”看毕曰:非白乐天乎?”于 是三人大笑, 启卷视之,盖《长庆集》印本不传久矣。‛ 明代后七子中的谢榛所说:‚作诗替如江南诸郡造酒, 皆以曲米为料,酿成则 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 也,此苏州酒也,此镇江酒也, 此金华酒也。’其美虽同,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谢榛《四溟 诗话》 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指出:‚这里我们所碰到的是 风格的信息问题。它是艺术 交际的关键和焦点,在这一焦点上集结 着从艺术家经由作品到达读者、观众 和听众的一切纽带。在这一焦 点上,作家的创作过程开始产生实际的作品, 然后进人艺术欣赏过 程。‛
D.20世纪语言学家依然持有这种观点。 瑞士语言学家巴依认为,风格是‚给予一个已决定的意义加添的选择的附加 物‛。这里所说的‚附加物‛也就是‚思想的外衣‛的特别款式。有些语言 学家认为,语言结构不同造成风格不同,而传达的信息几乎相同。 E、美国学者阿伯拉姆在给风格下定义时指出:‚风格是散文或诗歌的语言表 达方式,即一个说话者或作家如何表达他要说的话。‛
(3)评价: 从主体角度来考察,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 只看到内心表现的一面,忽视外在表达的一面,对风格的理解同样会陷入泥 沼。
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1)理论内涵: 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观点来理解风格, 防止顾此失彼,强调有机整体性,是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解释。
(2)代表人物 A.西汉司马迁根据‚诗言志‛的观点评价《离骚》的风格,认为它文约辞微, 意旨深远,与作者屈原高洁的志向密切相关。 B.扬雄提出‚文如其人‛ C.魏晋南北朝,曹丕以‚气‛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轻浊有体,不 可力强而致。‛‚气‛在当时是一个流行的概念,指人的气质,气度,襟怀, 才性。曹丕把‚气‛与‚体‛相联,以文气论文体和风格,品评当时的作家 作品。风格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汉魏,起初称为‚体‛但不是用来品文,而是 品人,即评价人的体貌,德性和行为特点。 司马迁的‚志‛,扬雄的‚情‛,曹丕的‚气‛,都是作为风格的内在根据 提出来的,涉及作家的禀赋和创作个性的方方面面,只是他们分别从一个侧 面来强调人格志向,审美情趣,个性气质对文学风格的决定作用。而刘勰则 把三者整合丰富,以专论的形式充分阐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对文学风格的形 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罗马时代的朗加纳斯早已指出:‚实际上只有后代的赞许才 可以确定作品的 真正价值。不管一个作家在生前怎样轰动一时, 受过多少赞扬,我们不能因 此就可以裉准确的断定他的作品是优 秀的。一些假光彩,风格的新奇,一种 时的耍花枪式的表现方 式,都可以使一些作品行时;等到下一个世纪,人们 也许要睁开眼 睛,鄙视曾经博得赞赏的东西,而真正优秀的作品一般是具有 独 特风格的作品,也是能够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读者持久 的审美 享受的作品。
日 常个性一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一部分缘自后天生存环境中的习得;创 作个性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 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 征。它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越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 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 方式,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日 常个性是自在的;创作 个性是有为有待的,为了实现而有待于形式化。如用 一句话来区 分,那么可以这样表述: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 人 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对此现代心理学家们如弗洛伊德、容格等 人已做了 大量研究。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开华 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 品格。
所以,一方面,它是 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 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它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我 们又可以凭借作品所呈现的风貌来判断作家的创作个性,正因为 如此,风格 是"因内符外‛的产物,并成为作家‚内心生活的准确 标志”。
客观因素对构成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如题材本身所蕴含的社会的、伦理的、 美学的意义和悲剧或喜剧的色彩,会影响作品的风格。体裁对风格的影响则 更为明显。
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 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1)理论内涵: 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 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
(2)代表人物:
A.在东方,14世纪印度的毗首那他认为,风格只是连缀词句的特殊形式(《文镜》)反对8世 纪的伐摩那的‚风格是诗的灵魂‛(《诗庄严经》)的说法。
Hale Waihona Puke (二)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 (1)首先,应 该把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区别开来。
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 概念,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 面结合之前,它只 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 艺术情 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施诸创作实践并与客观方 面相 结合,便成为文学凤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评价: 由于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因此从外部来研究风格是十分必 要的。然而,尽从外部研究又是不够的,把风格仅仅归结为形式更是片面的。 文学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刻复杂的内在根源,风格的呈现也是由内及外的。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1)理论内涵: 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 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