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11地下森林的断想 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地下森林断想
【导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

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

翳潭花似织。

绿岭竹成圃。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袅袅(niǎo) 鼎(dǐnɡ)盛万籁(lài)俱寂
啾啾(jiū) 嶙峋(lín xún) 瘠(jí)薄
沉湎(miǎn) 徘徊(pái huái) 窥(kuī)测
愤懑(mèn) 孱(chán)弱
(2)词义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弱:软弱无能。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愤懑:气愤,抑郁不平。

2.作者名片
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

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3.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正值文革结束后不久,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将感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大背景结合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正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什么是地下森林?
【交流点拨】地下森林就是长在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里的森林。

就是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中又黑森森不见阳光的森林。

就是长在死火山口的森林。

2.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交流点拨】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3.大家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令你最感动的是哪部分内容?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段文字。

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崛起的。

生命的伟大力量就是在这艰辛的历程中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

让我们一起回顾地下森林艰辛的成长历程,感受生命的最强音。

4.课文标题“地下森林断想”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断想”是片段感想的意思。

标题的意思就是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想象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过程。

合作探究深悟文本
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1.作者想象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交流点拨】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交流点拨】煎熬与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霜冻。

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将种子撒入峡谷,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

3.文章所写的“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是什么?
【交流点拨】坚韧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4.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5.“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读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交流点拨】①不要怕命运中的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②生活不是永远平静的、和平的、顺利的,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痛苦。

③一颗优秀的种子,即使在贫瘠的土地里也能生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所以人在困难和痛苦时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坚韧的毅力和耐性,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置之死地而后生。

步骤四赏析语言写法探究
(一)赏析语言
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交流点拨】用三个词来描绘森林,虽然简练,但很形象,葱葱郁郁的地下森林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开来。

后面的两个比喻句很美、很对称。

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
3.“联”,即联系时代背景。

不少文章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内容的深刻含义。

可以采用“通过描绘歌颂(批判)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式来归纳。

3.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

【交流点拨】这些叠字用得都非常精致、工整、流畅,显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

(二)写法探究
1.本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的?
【交流点拨】①本文几乎全是叙述的语句,同时又几乎全是抒情的语句,我们分辨不清楚。

我想它们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才会有这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②仔细分辨每一部分,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部分近于抒情,用主观感受表达观览地下森林的心情。

第二部分以描写为主,但强烈的感情如暗流涌动。

第三部分直接抒情,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地下森林的赞叹和讴歌。

③文章多处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2.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交流点拨】作者有意暂且不表,想来是突出地下森林的黑暗、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描写这种经历之后顺势再现森林的壮观景象,劫后余生,庆幸之至,作者写来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作者赞美地下森林,赞美给峡谷以土的风,给峡谷以种子的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还有滋润了峡谷的洁净的山泉……自然生命之歌的雄健旋律合唱出来。

张抗抗是一个喜欢思辨、善于分析的作家,即便是对地下森林的感受,都写得如此深沉,表达了她对人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及对她们那一代人的审视。

2.拓展延伸
欣赏诗歌《地下森林》,说说它与本课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地下森林
杨炼
逃不走的落叶早已习惯危险的预感/四周耸立的绝壁,正午时的幽暗/沿着小径,一万年前的那次暴风雨/还在绿色苔藓上反潮/铃兰花旁若无人,跳着舞/开进狰狞的岩石瀑布里/一群巨大的鸟/收拢强有力的黑色羽毛/浑圆深邃的山谷/千万吨针叶形的寂静/在聆听树根下那口血红的钟/在监视,流尽叶脉的潮湿的火/让蜜蜂繁忙的芳香的火/化身为雨滴、小溪、浆果和松鼠的火/那颗暴躁的心在哪儿跳动/那灼热之手怎样伸向生命/抓住一座绿色的小岛/把远古信仰从每个黎明唤醒/天空,缩成头上一圈蓝光刺眼的年轮/即使葬身于这一种或那一种火/炸裂松塔的火,雕刻着通红石头的火/一万年后仍将有这片森林,这种静/比大地还低/无数松子的小心脏依偎着泉水/比天还高/它生长,在太阳上冶炼金子
【交流点拨】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强调主观感受对外界事物的溶解作用,强调主观性、自我性,带有强烈的心理色彩,把感性浸泡过的形象,组合成新鲜的意象,而忽略客观真实,由此产生浓郁的诗意。

【附:板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
咏物坚忍顽强
沉着谦逊
乐观豪迈
无私奉献咏人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