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研究》

实验报告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作业。合理的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能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它的设计与运用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技术,因而我就现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模式进行研究,在抽样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上,针对现在小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机械重复作业太多,缺乏思维参与,忽视学生的潜能,缺乏自主性的问题,从“算”向“做”转变,因而提出一项新型作业模式——数学探究性作业。数学探究性作业:主要指一种以专题作业形式培养小学生主动作业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在日常的预习、复习或者知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困难,通过个体、合作、尝试活动等方式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出了课堂再找问题,提高数学知识综合运用,培养主动质疑,设疑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国家教育部曾指出过:“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作业”,“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要改进学生的训练方式,构建学生的训练体系,要大力开发习题对于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功能,把非形式推理的开放性问题,课题研究和建模求解等纳入新编习题作业的范围,与原先强调现有知识掌握巩固的习题类型相配合,组成完整的数学训练体系。因此,加强作业问题研究,开展作业改革是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实践。

笔者在抽样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上,发现现在小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内容乏味,机械重复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随意性较大;四是忽视学生潜能,缺乏自主性的问题;五是重视独立完成的作业,忽视合作交流完成的作业。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正是由于教师布置作业只从本意出发,忽略学生心理需求,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抑制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抑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影响,数学作业产生了不少弊端: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没有很好的研究学生心理、理解教材,把全体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让发展水平并不相同的所有学生去完成整齐划一的训练任务,造成有能力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在练习设计的安排上存在着只注重练习的“量”,而忽略

了练习的“质”,在练习目的安排上重视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掌握,忽视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造成作业份量过多、出题过细、答案过死的现象,而使学生常常在被动的状态下做无效或者低效的作业。分析作业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的小学数学作业模式,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选择了《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拟通过探究性作业理论基础的探讨,影响小学生作业无效、低效原因的分析,探索在数学学科内外学习活动中,小学生热爱数学积极情感培养,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数学经验不断积累,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的途径与方法,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有效发展。

【概念界定】“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因而提出一项新型作业模式——探究性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作业。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时必须遵循八大原则:一开放性原则,二层次性原则,三合作性原则,四生活性原则,五情趣性原则,六创新性原则,七生成性原则,八多元性原则。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按各年级各单元知识要点构建了横向模式框架,按数学知识(计算、几何、计量、应用)四大板块分类的纵向模式框架,并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型、实践型、调查型,开放型等作业设计,并建立了探究性作业的评价。笔者通过近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以体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全新的作业模式,它改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究数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标

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探索在探究性作业的学习活动中,小学生热爱数学积极情感培养,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数学经验不断积累,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学习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然后总结经验。

3.经验总结法:结合实践,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概括,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三)研究内容

1.学生参与数学作业主动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实践性作业类型、形式、方法途径的设计与研究。

3.探究性作业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

4.有关探究性作业评价研究。

(四)研究时间与对象

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以本校西磁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跟踪实验,并定

期作好反馈总结工作。

三、研究的结果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

就学生作业练习实际情况,随机班级10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80%以上的家长和教师认为:现在市场上课外辅导书多而杂,针对性不够强,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运用脱节;90%的学生认为:课程多,作业多,形式却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太多,有些作业不太情愿做又没有办法;还有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作业缺乏挑战性。因此,我们认为在探究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如下理论为指导:一任务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任务”是学生的起点到终点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行为倾向的完成活动,是承载学先进目标的最小有意义规模的学习活动的集合。因此,探究性作业过程中,任务主体人、任务目标、任务表达、任务过程和任务环境五个要素要明确,加强学生对作业意图的了解和作业方法与策略指导十分重要。二活动教学理论。活动教学有别于接受性教学,它强调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在思维上的独创性和在活动感受上的愉悦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某些主题进行自我表现探究式学习。在实践性作业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完全按照学科体系来组织的,而是按照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组织的,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单纯的记忆与操练,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调查”、“实验”、“查找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中发展其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构建实施操作框架

1.实施过程的遵循原则

(1)开放性原则——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对探究性作业的内容、结果、形式、

过程作出不同的多种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能力的释放。

(2)层次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

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探究

性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

(3)合作性原则——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尤其是

那些社会调查、数学应用类的探究活动更应如此。

(4)生活性原则——探究性作业问题的来源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

完成探究作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5)情趣性原则——探究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该是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就要问题设计必

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选择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如数学实验、数学谜语等。

(6)创新性原则——支持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质疑求异。

(7)生成性原则——教师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有效

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向纵深发展。

(8)多元性原则——学生选择的课题要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

层面解决问题,探究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好的

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