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一些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一些误区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一些误区
刘玉荣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或能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等,正因为如此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
然而,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教师片面认为只要创设了生活情境,就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因而便走入了这样那样的误区。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只注重情境的花哨,不注重其实效性。
现在有些老师不管是什么样的课,都要加一个情境,但不管创设的情境是否适当,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不是能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而一味的追求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活跃的课堂氛围,或者急于结合生活当中正在发生的热门话题等,很牵强的创设情境。
(案例)我在听一位老师讲《包装的学问》一节课时,由于今年西安正在举办“世园会”,所以,这位老师在开始导课时用了五六分钟介绍有关“世园会”的相关内容。
出示了许多图片,让学生认识长安塔、猜秦岭三宝等,最后才拿出世园会上出售的纪念品包装盒,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包装最节省。
孩子的思维很长时间还停留在与世园会有关的内容上,很难一下子就进入课堂教学问题的探讨中,有个别孩子还在私下议论有关前面图片上的内容。
又如:一位老师给一年级上《认识时分》一课时,上课伊始,老师问学生:“你们班谁跑的最快?”,学生便七嘴八舌的回答某某跑的最快。
老师又问:“你们班谁走的最好?”,学生又是七嘴八舌的回答谁谁走的最好。
于是老师就请了两位学生到前面给大家表演走路,然后问谁走的路程多?用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学生们举手交流自己的看法,5、6分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老师仅仅只是想让学生明白,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走的
快慢不相同。
老师这样的处理还闲不够,有用课件出示了《龟兔赛跑》的场面。
在学生还没有开始观察钟面,出示这样的情境有何意义,学生会向老师预设的环节想吗?表面看起来老师创设的情境很热闹,但实际上有何价值?这样的情境不但不能起到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动机,反而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教师排除那些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无关的、曲折的信息,采取开门见山直接呈现问题的形式,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只重视画面而不顾对象。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将抽象变为具体,让平面生成立体,把静态变成动态,而且生动活泼的动画把学生带入神秘的逼真的世界,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是,有些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注重画面色彩鲜艳亮丽、美观、画面丰富多彩,而不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
如:一位老师给一年级学生上一位数加减时,创设了小动物乐园。
课件上展示了多种动物,让学生根据图上画面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但画面上的小动物,都在不停地活动。
这样的场面,对于本来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可能更多的是集中在画面上,而非对知识的学习,探究上。
多媒体课的运用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不是创设丰富有趣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对教学有利,别抓了芝麻丢了而西瓜。
所以,我们不应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和花哨,而应力求创设适合学生能够年龄特点,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的情境,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
三、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把情境当做一种摆设。
有些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是一种灌输教学知识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如:有些低段的老师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总会引入某小朋友或小动物。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xx,他想考考大家是不是聪明,接下来就是各种类型的习题。
又如:我在听一位老师讲一年级的《表格应用题》时,一开始导课,老师问学生“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热情很高,大声喊:“喜欢!”老师便出示谜
语“像糖不甜,像盐不咸。
冬天满天飞,夏天看不见。
”,聪明的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是雪。
”老师简单的评价了学生很聪明,能够很快找出答案。
紧接着,老师便出示干巴巴的应用题模式,与上面的谜语没有任何联系,学生脸上兴奋、激动的表情在一点点消失,回答问题再没有一开始的激情了。
这样的情境情境形同虚设,只是老师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不但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起不到任何帮助,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这样的情境有何价值可言呢?老师在对教学观念的理解把握、以及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出现了很大反差,将教学情境理解为一种摆设品、点缀物,是课堂的一种外在形式。
教学情境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品甚至累赘。
如果老师教学中能将自己所讲的内容,与所创设的情境相结合,同时能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故事形式或游戏的形式解决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会使学生更加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与积极参与的意识。
同时要注意,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实际情境引入,对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以旧引新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四、把情境等同于新课的导入。
情境设计往往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进行,因而有人误认为,设计情境就是在新课程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媒体、故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老师上课伊始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调动起来,可是,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期待有更好的情境出现时,却只是一味的例题加练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慢慢的减退,越来越没精打采。
就如我上面讲到的那位以谜语导入新课的老师,只是让情境仅仅做了引入课题的作用,而且这一情境还与本节课关联不是很大。
其实,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不仅只在课堂教学伊始,而应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只要有学习活动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
五、情境的创设脱离教材,游离于教材之外。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阐明了教材的作用: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材是专家、教
师、学生对话的文本,教材上的情境也是编者通过深思熟虑、精心编排、精心设计的,既考虑到要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承载知识,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且是通过教育部审查的。
但是,我们有些教师为了出奇、创新,经常把教材丢弃在一边,放着教材上恰当、现成的情境不用,却非要绞尽脑汁、花时间、花精力“创新”,如果把这些精力放在怎样更好的、更合理的利用教材现有的内容、情境,使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弄懂、弄明白岂不更好。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是要掀起一个又一个“热闹”的场面,而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因此,情境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数学本质特征,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使他们更好的感知教材,以达到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
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