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没有情境参与的常规高中地理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欠佳,而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课堂,将教学内容融入情境之中,设计课堂活动,丰富教学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活力课堂。
一、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一所普通高中的地理教师,面对的主要是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都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基础薄弱,对地理常识了解很少,若整节课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多会出现溜号、犯困等现象,因此如何提高课堂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教学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比如组织游戏、实验、活动、角色扮演等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寓教于乐;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和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创设不同教学情境,活跃地理课堂氛围,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力值,实现高效
教学。
二、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活力值
(一)创设游戏情境,焕发课堂生机
根据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应用于课堂的游戏情境,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1.设计趣味游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趣味游戏的运用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讲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省会、简称”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猜地名游戏,并与小组加分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萤火虫点灯——昆明,千里戈壁——长沙,四季开花——长春等,学生对猜谜游戏兴致非常高,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
教师还可以设计拼图游戏,利用多媒体设计省会拼图,各小组同学比拼,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拼完中国省区图。
类似这些充满乐趣与竞争的游戏,都可以引入到地理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敢于挑战的勇气和勇于竞争的意识。
2.设计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些地理问题可以通过不同身份,不同角度,辩证的去分析与探讨,讲授这类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学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在讲解“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这节课时,首先教师罗列出若干个工厂供学生选择,如水果罐头加工厂、服装加工厂、家具厂、电子组装厂等,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现在同学们不再是学生的身份了,可以选择成为某一个工厂的老板,作为老板要为该工厂的布局做个全面的考虑和选择,你会将工厂布局在哪里?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对于当老板这件事很感兴趣,还互相推荐适合其他同学的角色,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能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出发,比较贴近生活,能有理有据。
3.寓讲于“演”,提高教学形象性
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不能永远都是被动的观众,教师要学会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才华,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表现,展示自我。
例如在讲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这一内容时,由于地球运动一直是文科生最难理解的内容之一,教师一般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手段让学生理解。
教师还可以利用真人表演的方式解决这一抽象内容,教师选择两个同学,一个扮演太阳,一个扮演地球,扮演太阳的同学手中拿着一个手电筒,代表太阳发出的光束,扮演地球的同学始终倾斜着身体围绕着太阳转动,表演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太阳光束(代表太阳直射点)都照在了地球的什么部位?有没有变化?这样一个热闹的表演活动,没有一个同学溜号,都把目光投在了表演
者身上,并仔细观察,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下有更为深入的探索,结合课程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拓展思维,在思考中学会创新,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结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灵活性和探究性,教师可以设计贴近生活、有深度、有探究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微专题——水坝建设的影响”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吉林松花江雾凇的景观图和丰满水电站及松花江下游河段示意图,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是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
根据材料,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松花江上游丰满水电站对吉林雾凇形成的影响。
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可以4-6人为一组讨论完成,从气候角度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认知冲突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你遇到一件和你常规认知相反的事件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问一句为什么呢?当学生有了这种认知的冲突,便产
生要解除此冲突的求知动机。
例如在讲解“影响下渗的因素”这一专题时,学生的已有认知是: 当降水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大时,下渗量就增大。
但是在某一区域连续几天同样强度的降水中,发现下渗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是为什么?这一冲突性问题一提出,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顺势可引导学生全面的分析影响下渗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假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如今高考试题背景材料的新颖性,设问方式的创新性,都在时刻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出假设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形成。
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携带太平洋的水汽深入我国大陆,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
这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假设问题:“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这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呢?”类似这种假设性问题的提出,都能引导学生的积极反馈和热烈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1.视频动态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心理学家曾验证过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主要来源于视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
和教学内容,恰当地借助动画、影视、短视频等视听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讲授“中国地理——新疆”时,班级中没有学生去过新疆,没有人能亲身感受它的气候,亲眼看到它的地表景观,教师可以根据讲授的内容,穿插播放《航拍中国——新疆》的片段,让地理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地理知识也可以是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2.歌曲环绕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加入音乐的成份,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不仅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当讲到“我国的河流——长江”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聆听《长江之歌》,“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一首歌曲不仅能让学生在旋律和歌词中感受长江的气势,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将歌词改编成地理知识点的流行歌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为平淡的课堂添一点色彩。
3.图片静态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地理图片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图片的内容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如政区图、地形图、降水图、景观图等,教师可结合讲授内容,选择知识性或趣味性的图片来创
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讲授“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1月份海南岛热带风光图,一幅是1月份东北冰雪大世界景观图,由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景观差异,然后展示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分析两地的气温差异及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利用不同类型的地理图片,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理性分析能力。
三、结语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趣味性和活力值,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