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
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古诗赏析篇1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译文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赏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

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经典古诗赏析篇2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诗鉴赏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诗人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此处“匈奴”借汉时的匈奴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

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既表明了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暗示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正义之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

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

《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代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

“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

“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两句的大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都城,彼此心里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赴之地。

一个“横”字,表明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勾勒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

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

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

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任务艰巨。

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

此处运用的典故,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返。

诗人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有气壮山河之势。

经典古诗赏析篇3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陈子昂
忽闻天上将,
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
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
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
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
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
犹是一书生。

陈子昂诗鉴赏
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唱和之作。

有位将军再度出塞,姓陆的县令写诗赠别,诗人遵循该诗原韵,运用描写、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热烈颂扬了将军的爱国精神。

全诗洋溢着慷慨豪迈、昂扬向上的乐观情调,体现了初盛唐之交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同时,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勇。

为下文写他再次驰骋疆场的壮举作了铺垫。

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以“始返”与“还向”相呼应,
简洁流畅地表现了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不息。

他刚从遥远的“楼兰国”(古代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若羌县一带)返回,现在又要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朔方城”(故址在今内蒙杭锦旗西北)。

但是为了安邦御敌,这个以赫赫战功赢得天将之称的将军急国家之所急,不贪图安逸享乐,品德多么高尚!
“黄金装战马”以下六句,是设想将军再度出塞后的战斗生活,诗中没有表现军旅的艰辛,也没有渲染战斗的激烈悲壮,而是突出表现了将军的指挥才能,刻划了一个威仪堂堂、谙熟六韬,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统帅形象。

他骑着黄金装饰的战马,挥动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调集威武神勇的士兵,排列成象星空一样壮观神秘的军阵,又借山川之便巧妙地安置了营寨。

接着,诗人又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暗示征战的必胜。

嘹亮的号角声和军旗上闪耀的春色透露,全军士气十分高昂,大捷在望。

将军的神武,也借这两句氛围描写得到了渲染烘托。

在这六句中,诗人分别使用了“装”、“集”、“开”、“列”、“吹”、“耀”六个动词,把战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画角、军旗、晚风、春色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英勇雄壮、声势震天的军阵场景,大大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末二句:“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借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寇立功,封定远侯的事例,肯定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建立名垂青史的功业。

诗人先用反诘词“宁知”领起,于后又以“犹是释疑”,避免了平铺直叙,表达了对将军的殷切期望。

经典古诗赏析篇4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注释]
①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忆柳曲》、《一江春水》等。

[赏析]
这是写思妇念远的伤情词。

一阕写秋天的思念。

开头将思妇盼归的思情淡淡提起。

栏杆外,天如水,“昨夜”还“倚”,天天倚栏夜望,“将明月比佳期”,月圆几度,伊人不归,引出下句“罗衣着破”.“衣破”、“香在”,不忘前情。

离人薄情早已放弃初衷。

“谁教”句足见思妇怨恨之深。

整个春天被这种愁情困扰,坐在宝筝前,全无心思拨弄琴弦,只有眼眶涌出两行清泪,在脉脉诉说哀情而已。

经典古诗赏析篇5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

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7)齐州:中州,即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8)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译文
月亮因为天色不明朗而愁苦、哭泣。

半开高楼的墙壁上在月亮的斜照下变得惨白。

那月上仙女所乘车的轮子因沾染了露水而显得雾蒙蒙的。

我和那佩戴着鸾配的仙子在月宫中相逢。

看着海中三座神山的沧海桑田,在天上也不过只有白驹过隙般短暂。

遥望整个神州大地的九州,与之相比大海就像一杯水一样。

赏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

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

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

《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

九州二句妙有千古。

”《唐诗快》评价说:“命题奇创。

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

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

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

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
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

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

“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它原来有一段典故。

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

“齐州”指中国。

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

“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

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

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

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

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经典古诗赏析篇6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译文
小花园里没有了黄鹂动听的叫声,只有蝴蝶飞来飞去。

这里是被贬的妃子们住得地方,今年的春天转眼即逝,可是在这春光烂漫的日子里,皇帝却一次也没有来过呢。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中描写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心理。

虽然对于怨妇,史上多有微词,但妇女们温柔婉约的风姿,在任何时候都是使人怜惜的。

花朵招蜂引蝶,本是常理,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妃嫔们被贬入冷宫,降临在她们头上的是长年失去丈夫的日子。

空有花容月貌,但没人欣赏。

原本凭借容貌受到宠爱的妃子尤其凄凉吧,看到蝴蝶飞舞在花丛中,心底自然更加苦闷。

但那时的宫廷就是一个大笼子,有钥匙的不过是皇帝一人罢了。

封建社会里娶姬妾的多是有钱的人,或者是有地位的人。

妇女嫁入这样的家庭除去丈夫的威严,她们同时还要受正室的压迫。

处得好的也许不是没有,但地位的低下却是约定俗成的。

就算进入了最富贵的人家——皇帝家,皇后之外的妃子也要忍受这种折磨。

因此宫中妇女间的争斗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结果惨烈的不计其数。

长门宫这种专门关押皇帝弃妇的所在,里面住的便是“思君恩”的失宠妃嫔,甚至风光一时的废后。

关于长门,这里用的是典故。

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贬长门宫居住,于是之后就用以代指失宠宫妃居住的内宫。

令狐楚的诗风讲究“明丽宛畅,中节合律”,“充分体现了中唐雅正诗派的审美追求和主导风格”(《千家诗》对令狐楚的评价)。

这首诗,就充分体现他的这种风格。

经典古诗赏析篇7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

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经典古诗赏析篇8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经典古诗赏析篇9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赏析
《端午日赐衣》出自《全唐诗》。

这是诗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遗时所作。

诗人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实际上是描写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

在《吴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于罗兮轻霏霏”,谢庄诗“叠雪翻琼藻”都是表现了衣服材料的良好。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是说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这首诗整体语言风趣,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在端午节终于可以做官的心情。

经典古诗赏析篇10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解
1、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2、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里借以自喻。

译文
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
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
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
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
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象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
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会?!
赏析
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

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经典古诗赏析篇11
《秋夜曲》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作品赏析
此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写初秋月夜少妇的怨情。

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

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暗示
了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的丈夫。

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

结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

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

一经点破,怨情便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惋惜之情。

经典古诗赏析篇12
包佶《再过金陵》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①江山:犹言山川、江河。

②一任:任凭。

赏析
七绝《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

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

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诗人再过金陵,面对六朝残破的景象,涌起江山故国之思。

那西落的夕阳,其实也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的象征。

“一任斜阳伴客愁”,面对夕阳,无数诗人以自己的诗作营构出凄清晚照中的诗词世界。

特别最后两句是说,山川、江河依旧,它们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谁主沉浮,也不管过往凭吊之客人发出的感叹与悲愁,依然任凭斜阳西照。

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后江山依旧,政事日非的现实,喻以古鉴今,发出深深的感慨,语调凄凉,心事沉重。

斜光照临,日薄西山,处于社会的动荡或家业不幸中的人们,更易因以而产生江山己尽、家国衰败的情怀。

面对破碎江山,且又斜阳一片,江山不知愁苦,空怀一腔热血,深感悲情万千。

经典古诗赏析篇13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舒亶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惜别词。

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这首词从送别写起。

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

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

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

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

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

去住若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见别离之极度苦人。

西江潮欲平的好处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辽阔场景。

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进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渐渐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

经典古诗赏析篇14
《杂诗》
作者: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解】:
1、著:吹入。

2、等是:等于。

3、杜鹃:鸟名,即子规。

【韵译】: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
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这是为什么呵,我却有家归去不得?
杜鹃呵,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评析】: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

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
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

诗的节奏独特,首
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

句写六朝往事
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
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经典古诗赏析篇15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解】: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锦: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4、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韵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评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

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

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

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

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