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周爱春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3年第03期
摘要:笔者以多年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状况,从面向高考数学教学向中等职业类数学教学的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并通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身的数学教学,把“生活即教育、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这三个方面的教育理论应用在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行知教育;生活教育;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32-001
我从事教师工作已有二十几年了,前几年一直在普通中学任教,一切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转,自从调入徽州师范学校后,中师学生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而近几年,由于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高中阶段教育的逐渐普及,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的质量下降,个体差异愈来愈大,数学成绩相差更是悬殊。

像我们这样的中等师范学校,生源情况更糟,我校所招的学生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三年制中专和五年制大专。

三年制中专在我校已不要分数线,且我校的多数学生一般是从高中生中落选下来的,数学学习能力层次不齐,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

上课时,学生出现了看小说、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

询问学生之后,得到的回答是数学枯燥无味,并且对他们毕业以后从事的小学教师工作没有太大的用途,所以没有兴趣学,闻此言,我才觉得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误区。

因此,重新认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把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等理论用在数学教学中。

经过一些探索和教学实践,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现归纳为以下几点粗浅认识,与同仁们商榷: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学内容要源于生活,与生活相联系,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某商店把售价每台为2640元的名牌彩电以九折优惠出售后,仍可获利20%,请你计算一下每台彩电进价多少元?现有人民币1000元,银行存款定期年利各不相同,应选哪种存款方式最好?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社会密切联系,揭示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把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还要重视学生课外数学知识的获得,指
导他们去看一些课外辅导书,如生活中数学、数学典故、数学史话等等,从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数学水平也能不断的提高。

二、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就是让学生教学生,是陶行知先生为推动平民教育而采用的穷人的教育方法,小先生制在今天的教学中仍有重要意义。

在学生学习数学时,有着许多的难处,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重要,初学中职的数学时,有许多初中时没有接触的新内容,很多的内容要他们去理解和体会,且内容相对分散,什么都需要认真领会并掌握,所以一时之间难以把握住数学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数学的学習难度有时出乎他们的想象,以至于渐渐地原先的学习兴趣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厌烦,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产生恐惧感,这样必然会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数学望而生畏。

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小先生”制,几年来采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原因有二:
其一,因为学生来源不一,我们有的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数学几乎是从0开始;也有的数学基础一般,对我们所教的内容有点熟悉;而有的学生在初中对数学情有独钟,成绩较好。

这样在数学教学中,他们的起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其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习题练习,如果教师大小事情都要照顾周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教学做合一”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主,教师教书的方法是“教授法”,即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象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这样教与学就完全地分离开了,最终的结果会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教学的效果也就很不明显了。

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果教师按学生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感触的生活事实,学生就能感悟、领会所学知识。

如数学教学法课上,讨论如何教学“体积”概念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教学“空间”、“物体占空间”、“物体占空间的大小”等概念的,(1)用手摸一摸自己课桌的抽屉,再把书包放进去之后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2)抽屉里只放一本书,你摸一摸,与刚才放一只书包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议一议”,学生会发现书包与书占抽屉空间的大小之别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教学体积单位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可让学生找一些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使学生借助实物表象在比较的过程中,增加了直接经验,又让学生找自己的某一个手指尖,用左右手空对合围、墙角1立方米框架内蹲十几个学生等,使学生有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可建立清晰的体积单位表象,理解了抽象概念,形
成了空间观念,这样从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入手,让学生去摸一摸,蹲一蹲的去“做”,比单纯枯燥地讲理论要好得多。

因此,多年来我一直就比较注重学生在生活中去做,在做中去体会,在做中去理解和巩固,真正达到陶行知思想中的教学做合一。

只有在真正的社会生活中把数学知识用进去,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和使用数学,也只有在“教学做合一”的情况下,数学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才能稳步增长。

近几年来,本人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探索,把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不断的融入到我的数学教学中,全体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均有提高。

上课时看小说、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有了不少的改观,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