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遭受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摘要: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摧残受害者身心健康,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还是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的一大毒瘤,直到20世纪70年
代家庭暴力才被国际社会所重视。
本文从社会性别理论出发,社会性别理论是20
世纪70年代初期女性主义提出的概念,是女性主义学术和理论的核心概念,该
概念强调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两性不平等,可见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对女性反家
庭暴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出了从社会性别理论探讨反家庭暴力问题
的优势,再探讨该理论视角下的反家庭暴力问题的视域建构。
最后结合域外国家
和地区在反家庭暴力领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家庭暴力的情境,为我国解决反家庭暴力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家庭暴力;社会性别;反家庭暴力政策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据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每18秒就有一名女性遭受家暴,2016年3月,
我国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1,这是我国家暴立法的里程碑,我国进入反家庭暴力的法制轨道。
2019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全国民事行政法律
援助服务规范》《全国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等2,为妇女提供更加规范的法
律救助。
尽管如此,与家庭暴力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方面仍然面临着取证难度较大,一些精神暴力、语言暴力等隐形伤害无法取证,处罚力度难以精准界定等问题3。
因此,本文选取社会性别理论为切入点,性别压迫存在于具体的文化语境中,与
话语在种族、阶级、性和地域等范畴所建构的身份形态互相作用4。
(二)概念界定
1.家庭暴力
美国律师协会全国家庭暴力委员会对家庭暴力的界定认为:家庭暴力是亲密伴侣之间的权利控制行为,包括使用身体、心理以及情感、性和经济暴力等方式5。
由此可见,国外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更注重共同生活的事实,暴力行为包括身体、性和精神伤害以及经济和自由限制。
2.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和生理性别或自然性别相对应而产生的,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盖尔·卢宾提出,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理解的解释,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建构的产物,从某种角度而言,社会性别就代表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代表了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差别6。
二、文献综述
(一)家庭暴力的相关研究
家庭暴力一般局限于家庭成员之间,呈现出持续性和反复性的特点7。
佟新探讨了家庭中女方容忍暴力背后的社会机制和文化因素,即男性通过控制和统治女性身体来实现父权统治的传统思想8,这一思想至今影响着国人,在普遍认可的父权制度环境下,女性被迫忍受家庭暴力行为,即使无法忍受,也采用非法律的途径进行调节;家庭经济地位对女性受暴的发生也有影响,经济地位决定了家庭地位,女性由于职场不平等因素及家庭抚育因素,收入通常低于男性,甚至依赖于男性9。
(二)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关研究
社会性别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女权主义运动发展的结果,并成为对这一运动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的核心观念体系,是一种全新的研究两性关系的理论和分析方法10。
个人都有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源于社会建构,社会性别规范人的行为,决定了人的社会角色和行为特征,强调要把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关系置于社会的、历史的背景中去解读,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寻觅到解决问题的办法11。
三、社会性别理论下分析反家庭暴力的优势
(一)更科学地挖掘家庭暴力的根源与实质
社会性别理论主张社会性别不是由生理性别决定的,应淡化生理差异,强调找出影响女性不利地位的社会、政治、文化等结构性原因,以利于发展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从根本上改变性别不平等状况。
因此,我们发现导致我国家庭暴力频繁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
因为社会性别规范对赋予了男性更绝对的权力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从而男性成为施暴者几率更大。
(二)通过改变陈旧错误的性别观念来实现两性平等
社会性别理论使我们看到社会性别是由社会建构出来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是形成男女角色和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而女性受歧视、受压迫的境遇的社会文化根源,是社会的期待,是男权占主导意识的体现。
正因为社会性别这个概念,男女平等有了更深邃的内涵——它打破了男权制思想所认为的男尊女卑性别秩序是普遍存在并且不会改变的迷思12。
四、社会性别理论下分析女性反家庭暴力的视域构建
(一)社会性别理论在女性反家暴政策领域中的功能运用
社会性别理论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进行政策分析,传统法律和政策规范缺乏性别分析方法,对于正义、平等的价值理念是在无性的状态下分析的13。
社会性别理论提示我们:在考察问题时,除了考虑男性立场,还要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全面探查政策制度给男女两性带来的结果和影响。
(二)社会性别视角下家庭暴力政策制定
综合上述对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我们认为社会性别视角下家庭暴力政策制定及分析过程中的要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否注重政策制定过程中男女两性的平等
传统的政策制定容易造成两性形式上平等,而真正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最根
本的是重新构建两性的平等关系,改进目前的构建思维,认识到男女两性在社会
现实、生活期望、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追求两性实质上平等。
第二,是否把女性独立意义上发展的主体,并赋权于女性
目前,我国的政策结构很不平衡,女性在利益表达过程中往往处于失语状态,政策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女性需求以及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长期被忽视,造成女
性群体弱势的恶性循环14。
因此,要从女性这一发展主体的角度出发,体现、维
护女性的话语权,注重对女性的赋权,以实现公平、正义的政策制度。
五、总结与反思
家庭暴力问题的普遍性和危害性需要我们采取行动方案予以解决,否则将危
害受害者的合法权利,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本文在梳理域外在家庭暴力上的成果的基础上,再结合对我国家庭暴力出
现的特殊情境提出的有关反家庭暴力上的建议思考。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女性与男
性是平等的主体,它坚持通过社会性别的视角考量我国现有的政策制度,研究具
体的政策制度对于男性与女性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并试图进行重构调整。
因此,本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对我国现有反家暴制度进行审视,分析对男
女两性造成的影响因素,发现现行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性别盲点,能够为立法和
执法的完善提供更具性别敏感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胜明, 孙礼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立法资料选[M]. 法律出版社, 2001.
[2]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21.
[3]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4]张艳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现状问题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09):167-168.
[5]None. 全国首个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行业标准出台[J]. 质量与标准化, 2019(4):50-50.
[6]马雪松.女性主义因关怀伦理与制度议题而备受关注[J].人民论坛,2019,(35):54-57.
[7]马天泽. 浅谈家庭暴力取证困难的原因之解析及对策建议[J]. 职工法律天地:下, 2017, 000(007):P.251-251.
[8]黄列,家庭暴力:从国际到国内的应对(上)[J].环球法律评论,2002,01:104-114.
[9]刘霓.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期刊.2001.
[10]李旻哲.浅析家庭暴力的特点及成因[J].知识经济,2012(20):40.
1张艳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现状问题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09):167-168.
2 None. 全国首个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行业标准出台[J]. 质量与标准化, 2019(4):50-50.
3马天泽. 浅谈家庭暴力取证困难的原因之解析及对策建议[J]. 职工法律天地:下, 2017, 000(007):P.251-251.
4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21.
5黄列,家庭暴力:从国际到国内的应对(上)[J].环球法律评论,2002,01:104-114.
6刘霓.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期刊.2001
7李旻哲.浅析家庭暴力的特点及成因[J].知识经济,2012(20):40.
8佟新.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中国家庭暴力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15(1):102-111.
9崔轶,洪炜,苏英,刘晓柳.七省市家庭暴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3):360-362.
10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11曾薇.女性刻板印象——关于全国七家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D].南昌大学.2008.
12张进.当代社会变迁中的女性形象——1990年以来《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D]. 广西大学.2012.
13周安平.社会性别与法学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6.
14宋惠芳.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女性公务员的困境与出路[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