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1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
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
③把0到℃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
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
熔化的条件:
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
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
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
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
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
同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2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较为简单,同学们多看即可,要注意温度计的使用原则。

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2、温度计
(1)温度计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基本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等。

3、摄氏温度
(1)单位符号: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度;
0度和度之间分成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3)读法:-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重点】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2)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
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加速度学习网我的学习也要加速
例:下图中,对温度计的使用错误的是:
分析:图1中,①读数时玻璃泡没有浸在液体内;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平行,而他是斜视,所以错误。

图2中,①温度计碰到了杯底部;②同图一的错误②。

5、温度计的.分类
(1)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量程:-20℃~℃,分度值:1℃,特殊结构:无缩口,用途:测液体温度,使用方法: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2)体温计
量程:35℃~42℃,分度值:0.1℃,特殊结构:有缩口,用途:测体温,使用方法: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使用前要用了甩几下。

(3)寒暑表
量程:-60℃~50℃,分度值:1℃,特殊结构:无缩口,用途:测气温,使用方法: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气体。

三、经验之谈:
本节考得最多的是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注意三条:
1、读数的视线要与液柱上平面平行。

2、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壁,容易损坏仪器。

3、温度计在读数时必须将玻璃泡浸在液体中。

在物理实验中,同学们一定要对仪器的各个部位的名称要叫得出,很多同学考试中知道错在哪儿,却叫不出名字,这样的丢分是非常不
应该的。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3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69米(u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m;1m=10dm;1dm=10cm;
1cm=10mm;1m=10μm;1m=10nm常识:课桌高0。

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二、时间的测量
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
三、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四、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
五、速度
1、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常见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速度单位:m/s;1m/s=3。

6km/h8
2、常识:人步行1.1m/s,自行车5m/s,大型喷气客机km/h,客运火车km/h,光速3x10m/s,声速m/s
六、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是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v固>v液>v气
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例: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计时。

若听到枪声再计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的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15℃)
3、声速的利用:超声测距,计算公式距离s=vt。

4、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聪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赫兹(hz),人的听觉范围:20hz20xxhz。

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xxhz的叫超声波。

2、响度: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三、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做单位来划分声音等级;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叫1℃。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书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
特点:吸热、先共存、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温度不变
特点:固液变软变稀、最后共存、吸热、变为液态温度不温度不变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特点:固液硬、最后成固体。

2、汽化和液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要放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
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体沸腾条件: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速:c=3x10m/s=3x10km/s;
二、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即: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三、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且左右倒置;即:等大、等距、垂直、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入射角大,光路可逆入射角n空气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n折射角空气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o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o水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折射角图1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3、折射的现象:
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海市蜃楼。

④彩虹。

五、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叠加成白色。

颜料的
三原色:红、黄、蓝,叠加成黑色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光心:即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凸透镜能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
叫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u>2fu=2ff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4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
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

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

还要小心别
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加速度学习网我的学习也要加速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

我们一起来看
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
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

我们的曲线起
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

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c。

当温度为79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c 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c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6)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c的冰比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点】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注:凝固也是一个过程,好别铁水变成铁块一样,需要慢慢的冷却,冷却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凝固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注意:在题目中如果看到上面两个图我们要迅速反应哪一种是晶体,哪一种是非晶体。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5)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热传递: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注:热传递必须要有温度差,就像开空调的卧式没有关门,而客
厅的“热空气”就传递到卧式,使得卧式的温度上升。

所以为了节能,我们开空调时要关好门窗,早上要开窗通风。

三、经验之谈:
凝固和融化是互逆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融化吸热,凝固固然就会放热。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凝固图我们要熟悉,在题目中遇到遮掩的图,我们要能正确的从中读取信息。

初中常考的非晶体就俩:蜡、玻璃。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5
第一部分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
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理解: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
9、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
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
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
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
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
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
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
②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③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物距(u)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v)应用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u=2f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2ff2f幻灯机u=f不成像uu放大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