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完整体系。
但新时期的会计专业课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改革。
笔者从现行高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其存在问题出发,提出改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标签: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会计专业是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但在提倡“以能力为本位”职教思想的今天,会计专业课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笔者从现行高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其存在问题出发,提出改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以着力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一、现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应用性很强、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的学科,不但要求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等理论问题,而且还必须解决“怎样做”的实际操作问题。
现在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在本科层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些非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增加一些技能课程如点钞、珠算、传票等形成的。
虽然也顾及到技能的培养,但会计课程的设置,仍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市场对他们的要求有些差距。
第一,有些课程的开设超越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范围,且有可能在他们毕业之后派不上用场,如统计学、审计学等。
职校学生大多毕业于初中,年纪小,缺少社会生活经验,经济方面常识知之甚少,且学习能力不强。
有些大学生理解都有难度的课程,职业学校学生就更是勉为其难了。
导致的结果就是课程虽然开设了,但学生学无所获,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同时,如前所述,职业学校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更多地是要从事基础性工作。
课程设置时应该有针对性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保证学科的完整性,为了开设而开设。
第二,课程设置呆板,模式长期不变,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社会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课程都是按照先学基础会计,然后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银行会计,最后进行会计模拟的顺序进行。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这类先理论后实践的理实脱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弊端越来越明显。
实践对理论教学并没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第三,欠缺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以及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认知。
目前,学生在最后一年的实习工作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现在学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均不如以往。
这与近年来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无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对以往那种先在学校里闭门学习、最后一年集中到社会实习的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应该反思,要以课程管理是否适应学生的时代特点来考虑设置的着眼点。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于改革现行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观点。
1.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增删部分课程。
如前文所述,现在的职校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突然从文化课学习转换到专业课学习,有很强的不适应感。
而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和社会经济各方面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会计课程中出现的一些经济类“专业名词”很是陌生,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学好会计所必需的,也是他们以后从事经济财会类工作所需要的。
所以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方面不妨开设一些有关经济基础知识的课程,不求深度,但求广度,且可采用各种上课形式,目的只在于让学生对一些经济常识有所了解,以辅助主干课程教学,并激发起学生对所学领域的兴趣与探究欲。
同时,对于一些晦涩难懂且对于日后工作没有实际作用的课程,尽量少开甚至不开。
2.调整课程顺序及设置,真正做到“理实一体”。
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职业教育应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笔者认为,转变的关键在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以往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使得实践得到的真知没能很好地运用到理论学习上去。
而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理论又难以联系实际,难以运用到实践当中。
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主要思想是:将“财务会计”与“会计模拟”进行重新整合,以一个企业两个月的会计业务为主线,将财务会计的知识穿插其中,并要求学生做出完整的账务处理。
通过这种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对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往只是按书本内容进行介绍,再拿一些实物向学生略作展示,这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接触、掌握知识点的效果是有本质区别的。
3.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课程设置。
业内专家曾对某城市会计就业市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单位对招收会计人才提出需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
《会计法》也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持证上岗成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必要条件。
现在国家取消了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即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规定,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及时考取从业资格证书,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
4.尝试边学习、边实习的分散实习模式。
会计是个实践性很强、且变化性较大的工作。
而职业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走上了教师岗位,并没有会计实务操作经验,对会计实务工作不够了解,平时也很少有机会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只能依赖教科书进行教学。
而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的运用是存在较大差距的,这就导致了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与职业界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到了实习阶段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另外,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尽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即为毕业时的实习就业打下了专业基础,也为今后真正进入社会提前做好了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准备。
鉴于以上两点,职业学校不妨考虑在以往毕业前集中时间实习的基础上,辅以阶段性模拟实习。
每年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实习实践,每次可只求熟悉会计工作的某一个方面,如粘贴、装订凭证、开发票、帮助单位
处理与银行的往来,等等。
让学生切身体验真正的会计工作情景,了解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在以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也让学生在实习中体验工作的不易,从而对社会逐步加深认识,提高适应能力,为日后的正式就业打下基础。
总之,笔者在近几年的会计教学及学生实习工作中明显感觉到,把握职业教育定位是职业学校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要求就是培养上手快、技能强的基础工作人才。
职校会计课程应根据这一要求设置,突出职业教育应有的特点与优势,让职校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