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挥洒青春向热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贫攻坚,挥洒青春向热土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9年第18期
本刊记者张惠清
一批又一批青年在新时代拓荒精神的引领下,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
奋斗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一个甲子的光阴流逝,最初的垦荒者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垦荒精神,犹如灯塔指引后人砥
砺前行。
随后,在神州大地上,从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到北大荒的开荒拓土,再到新疆兵团
的农垦实践,多年来,一批又一批青年在白手起家、苦干实干中创造业绩,所积淀和培育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人,砥砺着来者。
如今,我们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年轻一代面对优渥的物质资源和生活条件,更不能
丢掉老一辈的精神馈赠。
唯有始终保持“垦荒”、开拓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才能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
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作为党的助手、
后备军,共青团近年来先后启动“青春扶贫行动”“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掀起了广大团
员青年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潮。
2018年,团中央印发《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意见》,以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为统领,实施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形成“全
团一盘棋”的大扶贫格局。
如今,一批又一批青年在新时代拓荒精神的引领下,奋斗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坚定信心
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顽强作战,挥洒青春,
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星火之辉燎贫瘠之原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青年必须要打头阵。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吕荣辉是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青年”。
今年29岁的吕荣辉出生在黄河滩最贫穷的赵厂村,他家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但他的父母认准了“只有上学才
能有出息”的道理,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2010年,吕荣辉考取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农业
科学与工程专业。
毕业两年后,他放弃了原本报酬丰厚的工作,积极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扶贫攻坚”政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返乡发展现代农业的路途,只为实现振兴家乡农业的
创业梦想。
返乡后,吕荣辉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立足当地生产情况,多次下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
在
向多方农业专家求教、咨询后,一份“果蔬种植项目”的返乡创业计划书呈现在大家面前。
创
业初期,吕荣辉也曾面临资金短缺、传统观念阻碍、创业环境差等问题,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自己的梦想,在政府领导的协调、帮助下,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他联合四户农户通过多方筹措,获得了最初的启动资金,随后在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原阳县裕明农牧专业合作社,主营有机
葡萄种植。
作为曾经贫困家庭的儿子,吕荣辉深知农村贫困户生活的不易。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吕荣
辉不仅使自家顺利脱贫,还力所能及地解决了约20名贫困户就业,实现了每人年均增收8000
元以上。
同时,他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流转村民的土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再为村民开辟致富
新路。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吕荣辉表示,2019年将有效解决长期工20余人、短期工50余人
的就业问题,预计每年将为周边群众带来50余万元的务工收入。
“农村需要青年人,大学里学农的人也不少。
可毕业后真正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寥寥无几,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更少之又少。
农村人才队伍应该有新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注入。
我现在
只是做了些自认为该做的事情、正确的事。
”吕荣辉说。
精准扶贫圆返乡之梦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
习中指出,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
主体。
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
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
命运。
“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这是前提。
心中有数才
能工作有方。
如果连谁是贫困人口都不知道,扶贫行动从何处发力呢?”2015年6月18日,
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这样定位精准扶贫,
“搞准扶贫对象,一定要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
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在实践中总结出了
‘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看房,就是通过
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看粮,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看劳动力强不强,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通过看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在校生
现状等,估算其发展潜力和教育支出。
‘四看法’实际效果好,在实践中管用,是一个创造,
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摸清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规范化
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
摸清扶贫对象,对扶贫对象规范化管理,周口市西华县叶埠口乡枣岗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王
欢很有心得。
出生于1987年的河南省周口青年王欢原本是青年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在志愿帮扶中和枣岗村“结缘”,通过村委选举当上了村支书。
“枣岗村有村民2216人,年轻人多在外打工,村里有耕地1800亩,林地290亩,低保户
62户,贫困户26户,五保户7户,残疾人46人。
”说起村里情况,王欢如数家珍。
针对村中
劳动力缺乏、创业难的情况,王欢在村里考察许久,想找出一条能让青年返乡在家门口赚钱的
致富路。
考察一段时间后,王欢发现村中曾经大面积养殖过家禽,但因为缺乏相关养殖知识,
村民们的初次尝试打了水漂。
王欢干脆就把这些已有资源利用了起来,整合社会资源、在本地
城区招募金融高管、企业家、畜牧专家等,组成志愿服务队开展“创业课堂”并帮助大家成立“西华县青创蛋鸡养殖合作社”。
渠道有了,可起始基金还没着落。
王欢和当地政府联系了多个银行扶持返乡青年创业,他
甚至自己贷款98万帮村里青年创业。
经过王欢挨个儿劝说,这才有36个年轻人返乡,建立起
了蛋鸡仓储物流中心。
一年的成功让乡亲们都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到养殖行动当中,目前,
枣岗村所在的叶埠口乡已有两百多户参与其中并因此获利。
“我这样做就是想圆他们在家就业
的梦,让梦回家,这样他们也能回家,不用在外漂泊。
”王欢说。
“最美的青春在一线,最美的青春是奉献”,这是云南昭通鲁甸县沿闸村大学生村官孔令
朵的座右铭。
自四年前考录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孔令朵的梦想便驻足在这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里。
在一次下社走访中,孔令朵了解到有村里很多贫困学生。
优等生赵庆柳的父亲患了脑肿瘤
刚去世,陈正义家为了女儿念书去借高利贷,金佳静家是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的单亲家庭,她的
课本上写着“要么死去,要么精彩的活着”……
孔令朵得知后,立刻在网上、朋友圈寻找助学资源,几经辗转后成功和天津的e+家公益机
构对接,对22个贫困学子进行了“一对一”帮扶。
截至目前,已发放助学金额6万余元。
除了沿闸村的22个孩子,如今,大山包镇的28个孩子也成了孔令朵的牵挂。
大山包镇是黑颈鹤的栖息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
2018年1月,为了将爱心资源送到
更为需要的贫困学生手里,孔令朵与e+家公益机构组成了四支队伍,分别走访了大山的四个村落,采集了大山包镇第一批28个贫困学子的基本信息,目前也已经形成资助。
说道具体困难的时候,孔令朵表示,开始有父母认为她是有所图,也有的父母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希望她解决生活的全部困难,甚至不惜去村委吵闹。
但在多次走访联系之后,家
长们也都渐渐理解了面前这个小姑娘,也知道她是真心来帮助自己家庭的。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公益就像萤火虫,一个人的微光是独特的,一群人的力量
却是璀璨的。
孔令朵说,不论何时何地,将会一直践行“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理念,“我
们鲁甸的大学生村官有很多也在做着相同的事。
公益的力量,就像和煦的春风,将会伴随着大
学生村官一路向前,去往柳暗花明的梦想之地。
”
扶贫触网注强劲能量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穷人。
”今天的互联网就是贫困地区脱
贫致富的“万里裘”,它在扶贫攻坚中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
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
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如今,“互联网+扶贫”的方向路径成为了扶贫发展新路径,成功帮扶众多贫困户脱贫。
“第一年试种南瓜就能丰收,当然高兴啦!你看,这个南瓜至少20斤!”2019年9月5日,重庆市梁平区大观镇大兴村显得异常热闹,村民们早早地便来到自家地里开始忙活,收南瓜、选南瓜、运南瓜……大家有说有笑等待着当天的“贵客”上门。
村民口中的“贵客”年龄不大、个头不高,但他却解决了村民们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他便是梁平农村电商人唐俊。
大兴村因地势偏远、产业匮乏,成为了梁平区6个相对贫困村之一,今年,该村大力发展
村集体经济,聚力破解产业难题,引导村民种植了南瓜80亩,预计产量240吨,就在南瓜大量上市之际,唐俊来了。
“自创业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梁平优质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工作,今年我们和大兴村达成
了协议,以高于市场价5分的价格收购他们种植的蜜本南瓜。
”唐俊说,除了上门收购,在南
瓜种植、生长的各个阶段,他们还会为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不仅保证了网销农产品的质量,对农户收成也是一项保障。
主动找上门,收购农户农产品,通过包装、品牌推广,借助网络将梁平优质农产品销往全
国各地,实现自身和农户“双赢”,这一系列做法均源于梁平区狠抓电商扶贫所获成效,而唐
俊正是梁平区的电商扶贫带头人之一。
作为一项电商精准脱贫行动,唐俊的工作还要指导梁平区10个市级贫困村、6个相对贫困
村发展农村电商,采取“产销对接、以销带产”的方式,通过协调解决最初一公里物流等难题,引导贫困地区产品线上销售,带动贫困户增收。
此外,梁平区还开展了各乡镇电商带头人孵化
培训,组织电商专家采取下村入组的方式,深入村里对电商带头人开展“面对面授课”电商技
能培训,进一步提升电商带头人的电商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资源,为周边村民、贫困户等服务,让农产品上行的难题不再难。
此外,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兴起,直播逐渐成为了新时代的热捧。
2018年3月,在由共青团
湖南省委、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扶贫办主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湖南映客互娱网络信
息有限公司承办的“青春扶贫录”启动仪式上,湖南省扶贫优秀青年赵文、何娟等通过直播平
台进行扶贫直播,半小时内吸引40余万人观看。
赵文在湖南是资深的养殖户了。
身为“80后”的他出生在农村,2009年大学毕业后便选择回到家乡从事养殖业,经过不断摸索,目前已经成
为当地有名的养猪致富达人,拥有两个占地200余亩的生产基地,年出栏土猪约3000头。
他养的优质猪肉走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餐桌,并且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从源头到食用终端的全程
可追溯。
对于帮助老乡致富这件事,赵文有着自己的判断和看法,他认为当地的贫困户主要瓶颈在
于技术和市场风险。
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销售标准的猪,赵文团队建立了系统化的养殖模式,
并从技术上指导养殖户,实现科学合理养殖,不断完善真扶贫、扶真贫的可行路径。
赵文提供
给贫困户的猪并不是小猪仔,而是已经长到100多斤的猪,“这样可以降低养殖风险”。
赵文
还给出了每斤8元的保底收购价,如果市场价格超过8元,他就多出5毛钱。
自2016年起,赵文已经带领当地3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科学养猪之路。
和赵文一样,很多青年扶贫达人也在“青春扶贫录”的平台上,用网络直播这种青年喜欢
的方式传授扶贫技能、销售扶贫产品、推介美丽景点、讲述扶贫故事。
同时,每一名主播对接
一个贫困村,培养一名贫困户成为脱贫带头人,用青春的智慧与汗水在三湘大地浇灌出丰硕的
成果,让扶贫工作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青年助力网络扶贫树立青春扶贫新榜样,打造青春扶贫新力量,为社会扶贫注入强劲力量。
互联网与脱贫攻坚的结合,为“精准扶贫”插上了一双科技的翅膀,从武陵山区飞向乌蒙山区、从吕梁山区飞向大别山区……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贫困人口的数量不断在减少,脱贫攻坚的
脚步日益在加快。
脱贫攻坚唤青春力量
新时代呼唤青年力量,社会扶贫需要青年加入。
张丞俊如是一位“90后”,养殖小龙虾前,她是一名地道的文艺青年,5岁开始学习舞蹈,17岁进入甘肃省歌舞剧院,在舞台艺术中悠游
自在。
如今,她成立了岳阳洞庭旺旺生态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穿着冲锋衣和雨鞋、戴着
工作手套的“龙虾妹妹”,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注解新时代农民的青春风采。
“舞蹈梦是我的
第一个梦想,已经基本实现。
我现在的梦想是趁着自己还年轻,靠着自己的能力真真切切地带
动父老乡亲有尊严地脱贫。
”
在未来,张丞俊如计划邀请专家共同研究发展循环农业,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讲
好湖南“鱼米之乡”的故事,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90后”大学生村官向伟艺,是张家界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总支副书记,当了3年多的村官,通过他的努力,让一些村民改变了对村支两委的看法,增强了凝聚力,产业开始兴起来。
他说,基层呼唤年轻人,社会扶贫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无限发展空间。
从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两年时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阶段。
深度贫困地区虽然贫困人口不多,但脱贫能力较差,贫困发生率高,资源禀赋较薄弱,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越是到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越不能松懈,越要有攻城拔寨、越沟迈壑的勇毅和笃行。
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发扬新时代“拓荒精神”,将青春奉献给了原本贫瘠的地方,用奋斗与热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时代青年正在用青春与奉献点燃每一寸脱贫待兴的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人的干劲有多足,中国前进的脚步就有多稳健。
民族复兴的语境中,消除贫困是应有之义,时代新人正是这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的年轻人。
因放心不下建档立卡贫困户未完善的资料,贵州省铜仁市扶贫一线干部戴红蓉,取消了原本获批的病假重返扶贫一线,倒在了扶贫途中;云南昭通市共产党员王文贵,在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核查茶产业、烤烟产业的返程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因公殉职……多少青年将时间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将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他们的精神,化为脱贫攻坚路上的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脱贫的征程,也照亮了这个时代的天空。
青年生于斯长于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唯有把自己深深嵌在国家成长的年轮里,方能在奋斗中成小我、利大家。
新时代的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不计得失的赤子心肠,也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一起迈入全面小康,一起实现民族复兴。
责任编辑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