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地理 海洋风暴潮灾害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风暴潮灾害基本常识
风暴潮及其特点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

由于剧
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
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
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
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由风暴潮和天文潮叠加引起
的沿岸涨水造成的灾害,或由风暴潮、天文潮、
风浪、涌浪相互叠加结合引起的沿岸涨水造成的灾害,通称为风暴潮灾害。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热带气旋)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目前,全球平均每年出现台风约80个,其中有1/3能造成台风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
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
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

风暴潮灾害的轻重,除受
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
外,还要看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海
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
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呈喇叭口形状、
海底地势平缓、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受的风暴潮灾害相对来讲要严重些。

如 8923和 9216号台风风暴潮。

1992年 8月 28日至9月1日,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非常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害。

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
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

风暴潮、巨浪、大风、大雨的综合影响,使南自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省沿海的近万公里的海岸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

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4人,毁坏海堤1170公里,受灾农田万公顷,成灾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

8007
号台风风暴潮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时正逢天文潮平潮,由于出现了米的特高风暴潮位,仍造成了严重风暴潮灾害。

依国内外风暴潮专家的意见,一般把风暴潮灾害划分为四个等级,即特大潮灾、严重潮灾、较大潮灾和轻度潮灾。

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区域
据统计,在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多发区附近,极易受大风的影响,产生风暴潮。

具体来讲,全球热带气旋多发区有8个,其中突出的有西北和东北太平洋、北太平洋、孟加拉湾、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等。

而温带气旋多发区,大都分布在北纬20°以北的海域,在北纬20°以南一般不会出现。

风暴潮的危害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
风暴潮造成的。

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11月13日发生了一
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

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
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
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
在发出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该风暴潮仍然夺去了
13万人的生命。

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一
带地区,遭受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伊势湾一带
沿岸水位猛增,最大风暴增水曾达米,最高潮位达米,造成5180人死亡,伤亡合计7万余人,受灾人口达150万,直接经济损失852亿日元(当年价)。

美国也是一个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卡米尔
-Camille”飓风风暴潮曾引起了米的风暴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位的风暴潮记录。

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又不止一次地从海洋里夺回被淹没的土地。

这些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荷兰全部国土的3/4。

荷兰、英国、原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美国东北部海岸和中国的渤海,都是温带风暴潮的易发区域。

我国是世界上两类风暴潮灾害都非常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从南到北所有沿岸均无幸免。

据统计,汉代至公元1946年的二千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特大潮灾576次,一次潮灾的死亡人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及至十万之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多次遭到风暴潮的袭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956年第12号(Wanda)强台风引起的特大风暴潮,使浙江省淹没农田40万亩,死亡人数4629人;1969年第3号(Viola)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街道漫水米,牛田洋
大堤被冲垮。

在当地政府及
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
人丧生。

但较1922年同一地
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
人数减少了98%;1964年4
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温带气
旋风暴潮,使海水涌入陆地20至30公里,造成了1949年以来渤海沿岸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黄河入海口受潮水顶托,浸溢为患,加重了灾情,莱州湾地区及黄河口一带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另一次是1969年4月23日,同一地区的温带风暴潮使无棣至昌邑、莱州的沿海一带海水内侵达30至40公里。

青岛沿海地区是巨浪、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频发的地区。

据统计,自建国以来,青岛沿海地区出现风暴潮及巨浪灾害近20次,平均3年一次,特别是自80年代以来,风暴潮及巨浪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大,致灾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如8509号台风和9216号强热带风暴袭击青岛时,青岛近海波高分别达到8米和6米,最高潮位分别达到米和米,经济损失分别达5亿元和3亿元。

9711号强热带风暴袭击青岛市,近海海浪达6米,最高潮位高米,创建国以来青岛潮位极值,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海岸带开发的迅猛发展,沿海人口密度及海洋产业产值的剧增,濒海城乡工农业的发展和沿海基础设施大量增加,承灾体日趋庞大,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急剧增长的趋势,风暴潮正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
大制约因素。

风暴潮灾害的防御措施
防御风暴潮灾害的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在可能遭受风暴潮灾的沿海地区修筑防潮工程。

目前,沿海地区已相继修建了一些沿海、沿江堤坝和挡潮闸,在防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福建省先后建成了保护千亩以上的江海堤坝383处,堤总长1875公里。

保护人口万,土地301万亩,国防设施16处,交通干线44条,城镇31个,工矿企业3393个,效益十分明显。

又如,1974年第13号台风风暴潮后,上海市将黄浦江岸的防洪墙加高到米,仅以8厘米的超高
程,拒1981年第14号台风风暴潮于城区外,使上海
免遭潮灾。

正在修建的黄浦江防洪墙能防御百年一遇
的风暴潮灾害。

非工程措施主要是指监测预报和紧急疏散计划
等。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风暴潮监测预报系统,负
责风暴潮的监测和预报警报的发布。

防潮指挥部门依据预报警报实施恰当的防潮指挥,必要时按照疏散计划确定的路线将人员和贵重的物质财产转移到预先确定的“避难所”。

这些减轻风暴潮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在减灾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风暴潮容易冲毁海塘堤防、涵闸、码头、护岸等设施,甚至可能直接冲走附近人员,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防范风暴潮灾害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撤离危险堤塘。

目前各级政府都建立了风暴潮灾害的应急预案,在风暴潮来临前及时预警预报,沿海地区从事塘外养殖群众和处于危险堤塘内的群众要在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