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摘要: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普遍提高,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中国经济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同样存在着诸多结构性、发展性和体制性的矛盾。

因此,应该把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并把“稳政策、调分配、拉两头、优中间、扩内需、促出口”为导向的18字宏观综合治理方针。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增长,预测,治理建议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普遍提高,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中国经济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根据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预测2010年度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

一、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具体考察我国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可以发现“四个远高于”的现象。

一是政府财政收入增幅远高于居民收入。

我国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上依然处于恶化状态。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9627.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85.02亿元,同比增长34%。

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8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14元,同比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

可以看出,国民财富分配体系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如何让老百姓更多地从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是重工业增加值增幅远高于轻工业和服务业。

我国在经济结构上有重新“重工业化”的趋势。

一季度,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1%、14.1%和10.2%,重工业与后二者之间的增幅差距达8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相适应,同期我国生产钢材 1.86亿吨,增长28.55%;生产粗钢1.58万吨,增长24.52%;生产生铁1.50万吨,增长21.67%;生产水泥3.36亿吨,增长20.25%。

从行业投资来看,煤炭投资增长29.9%,有色金属增长34.5%,非金属矿增长37.2%。

这使得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 3.2%。

可以预期,如果对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加约束,将进一步加剧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压力。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远高于社会消费。

我国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还很不到位。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20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35.1%,同比加快31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74亿元,同比增长17.9%。

尽管消费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但二者间还是相差近8个百分点。

并且,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仍很大。

虽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等消费刺激政策还会延续,但基于耐用品消费的周期性特征等因素,这些政策的效果很可能会递减。

我们认为,市场自发性消费需求受制于收入增长缓慢,短期内可能难有快速增长,未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会出现大幅的增加。

四是国有部门投资增幅远高于非国有部门。

一季度,国有企业投资总额8827.45亿元,同比增长24.4%,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总额12155.85亿元,同比增长21.1%,港、澳、台商企业投资总额1118.23亿元,同比增长11.8%,
外商企业投资总额1332.03亿元,同比增长2.9%,个体经营投资总额112.73亿元,同比增长11.7%。

这种投资的不均衡表现在经济现实中,就是国有企业不仅在石油、钢铁、基础建设等传统垄断领域大举进军,而且还将触角伸到了诸如房地产、贸易等一般竞争性领域,进一步压缩了民营企业的空间。

二、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复苏,中国出口贸易逐步增加。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充足,经济有望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欧美日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其经济复苏速度及进口需求走势将对中国的出口前景将有很大影响。

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复苏及企业投资回暖将进一步带动对中国进口的需求。

2010年中国经济内部环境将继续得到好转。

从供给方面看:资金供给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需求方面来看:一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二是城乡居民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潜力巨大,城镇就业持续扩大将带动内需的增长;三是汽车、通讯器材、计算机、住房及其装修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四是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需求仍然很大,非国有经济投资需求潜力将得到巨大释放;五是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政策层面来看,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

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

(二)部分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2010年,大部分机构表示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且可持续的增长。

国内外机构对于中国经济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根据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47%左右,高于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0.9个百分点。

大部分机构认为,2010年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会不断趋好,刺激政策是稳定且连续的,经济的复苏也是可以持续的。

2010年,中国经济将不再面对“保增长”的压力,不再是“危机经济”,而是重新回到推动可持续增长的战略目标。

综合上述两个影响表明,预测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特点:第一,宏观经济出现高位粘性增长。

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恢复正常水平,与潜在GDP增长率日益接近,全年预计GDP增长率达到9.8%,内需增长动力比较充足。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2010年一季度增长速度为最高,接近11%,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影响这一趋势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2009年基数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基数较低,下半年基数较高;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的效应也将在2010年上半年得到充分的释放,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第三,投资消费结构将得到改善。

2010年政府将继续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加上就业形势好转、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消费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超过17%。

相对于2009年30%以上
的较高增速来说,2010年投资增长幅度将有所降低。

但由于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很大一部分是中长期的基础建设投资,具有较强的惯性,故判断2010年投资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4%以上。

第四,出口对经济增长出现持续的正向拉动。

尽管贸易摩擦有日益激烈的迹象,但是我国的出口环境还是有明显改善。

2010年进出口规模增幅大概在17%至18%之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持续的正拉动。

由于出口退税、出口信贷、财政补贴等财税政策手段,2010年出口将进一步稳定,出口结构有所改善。

第五,物价水平出现温和上涨。

2010年GDP增长率仍在潜在增长率以下,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物价总水平不会大幅回升。

但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再加上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主动调整水价、油价等公共产品价格,也会直接加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

根据本课题组的估算,预计2010年CPI增长4%以内,不会出现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三、2010年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较快,但经济发展仍面临着结构性、发展性和体制性等诸多矛盾。

特别是投资与消费比例不协调,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内外需不平衡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有一定难度。

2010年是我国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既要解决经济稳定增长这个根本问题,又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既要积极扩大就业,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因此,2010年宏观调控的思路大致可以描述为:“稳政策、调分配、拉两头、优中间、扩内需、促出口”为导向的18字宏观综合治理方针第一、稳政策。

中国经济总是陷于大起大落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宏观经济政策大起大落,其根源在于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

政府的过度干预不会造就一个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只会让市场低效,并且滋生寻租和腐败的空间。

保持政策相对稳定的核心就是要减少政府频繁的短期宏观调控,代之以加强长效的市场制度建设,这也是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调分配。

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社会财富“蛋糕”的快速变大,但是国民财富分配格局的不合理程度却日益加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与民的收入差距拉大,二是贫与富的收入差距拉大,三是城与乡的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分配改革必须要谋划长远,但久拖不决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短期内还是应该拿出若干能够起到实效的具体措施。

建议政府下大决心从国企收入分配改革、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等硬骨头入手,促进政府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

第三、拉两头。

首先,我们认为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使粮食供给保持稳定增长,建立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强8亿农民的消费能力,有效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其次,我们认为要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目前,我国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45%左右比重不仅与成熟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都低不少。

第四、优中间。

经济金融危机的一个作用,就是促使我们下决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深层次的结构优化调整。

对中国经济的主体第二产业而言,一要引导和支持工业部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端优势工业产业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方面应注意充分发挥民企的作用。

二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要改变国有垄断行业封闭、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继续扩大民营资本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体系,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让其进入原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促进市场竞争,让生产要素向最有效率的地方集中,以提升整个经济的效益和效率。

由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而形成的竞争和创新文化,促使创新型大企业不断涌现,也正是发达国家保持强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五、扩内需。

可以预期,一直以来支撑中国增长模式的外部需求在未来几年内都将会比较疲软,原因在于主导全球经济消费需求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居民家庭当前都面临着去杠杆化和重建储蓄等重要任务。

因而,当务之急是促进从外需支撑的出口型发展模式向内需支撑的消费型发展模式转变。

第六、促出口。

在社会保障和医疗改革等公共福利政策还处于改革摸索的情况下,经济由出口导向向内需驱动的转变无法一蹴而就。

当前政府应该在扩内需的同时,在促出口方面同样有所作为,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缓解庞大的就业压力。

我们提出以“稳政策、调分配、拉两头、优中间、扩内需、促出口”为导向的18字宏观综合治理方针。

当然,根本的根本还在于加强长效制度建设,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促进政府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从而建立有效政府和有效市场,使之能同时达到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

最后,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迫切需要在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不断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改革突破和发展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