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千年后,中国人还能读懂诗经,而英国人却读不懂莎士比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三千年后,中国人还能读懂诗经,而英国人却读不懂莎

士比亚?

首先我想请大家扪心自问一个问题:如果遇到一个未经证实的,问外国文化为什么不如中国文化的问题,我们的做法到底是先论证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然后才开始解释,还是不假思索的,就以自己理解的中国文化和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外国文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找各种证据,开始鸿篇巨著呢?

相反,如果遇到一个未经证实的,问中国文化哪里哪里不如外国文化的问题,我们的做法到底是先论证,然后再解释,还是不假思索的就开始认同,并且解释呢?

不幸的是,在这两个问题里,我看到的答案基本是双标的。遇到外国不如中国的问题,往往不去求证这是不是真的,就开始回答(即使理由看起来有理有据),遇到中国不如外国的,那可炸了天了,不找出点儿漏洞,或者不从其他地方找出点儿旁逸斜出的中国某个地方强,那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我们还没有在购买奢侈品、创造力,各个科学成就上找回民族自尊心,就已经开始从这件事情上完全找回民族自尊心了——毕竟,与自己这代人拼命努力,在现在这个世界上赢回外国人相比,挖掘自己祖先的文化比外国人厉害,这种办法难道不是既方便,又快捷,还不用成年累月?——如果说要成年累月,那就是成年累月的挖就是了。

“我祖上比你们强多了!”——这句话是不是这么耳熟?鲁迅的《阿Q正传》的话。

然后我来说说,我在网上查到的关于“英国人读不懂莎士比亚”的类似描述,或者报道。

首先,小子不才,能找到的相关具体报道实在太少,所以以下都是在所找的描述里尽量沾边儿的:

第一个直接在2009年说这条报道(英国人读不懂莎士比亚)是谣言。——当然,这个说法就如同今天一样,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至于是自己查证过的反对,还是情感上接受不了的反对,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个,知乎上的,问题是:“英国人连十八世纪的诗都看不懂”,类似的这种说法是真的吗?——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没有直接的就开始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体系甚至上升到谁优谁劣的地步,基本有三种声音,第一种声音:别说十八世纪,十四世纪的都看得懂——进而列出了十四世纪的语言;第二种声音:取决于具体的内容;第三种声音:直接否认,说这是个伪命题。

第三个地方,可能是最接近题主所谓的英国人读不懂莎士比亚的报道,因为是英文的,我来摘抄几句给大家看看:

But British people understand and like the works of William Shakespea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abroad, a survey has shown.

然而一项研究显示,英国人对莎士比亚作品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比国外的人少得多。

(恩恩,这条大概很接近题主的问题了)

Four in ten Britons claim they do not think Shakes peare’s works are relevant to the modern day, simple enough to grasp or even enjo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for the British Council.

英国文化协会委托开展的这项研究称,四成英国人表示,他们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现代没什么关联,理解起来比较费劲,更谈不上喜爱。

Overall, 76 percent said they liked his plays and sonnets, 69 percent understood them and felt they were still relevant.

总体来看,76%的受访者称自己喜欢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十四行诗,69%的人可以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并感到这些作品依然和时代相通。

好,到这时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是几个事实:第一,英国人不是读不懂,而是因为其作品和现在没什么关联,理解费劲,并且不怎么喜爱——这等于说什么呢?等于在看这几句话:“参差荇菜,左右毛之”,“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这些话,直接看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并且里面说的事情和今天没关联,所以不怎么喜爱。——但不等于看不懂,如果说这种情

形定义为看不懂,那么所谓今天人对诗经,也属于看不懂。——顺便说一句,上面这些话,就是诗经里的。

第二,整个欧洲,还是有76%的受访者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的——注意!喜欢的前提是能看懂,这个逻辑总没问题吧?也就是说,就算不算剩下的因为看懂莎士比亚但是讨厌的人数,至少有7成以上的受访者是能够看懂莎士比亚的。

所以到这个时候,我想问问题主,以及直接能写出答案的各位,如果在百度和知乎上搜都不那么容易搜出来“英国人看不懂莎士比亚”的话,各位是如何认定这个结论,是客观事实呢?

听老师说的?朋友说的?做梦梦到的?还是源于心里那个,“千方百计也要证明中国文化强”的潜意识心理?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我们都轻易会忽略的客观现象:当我们论证一件事情时,(除非是严密的学术著作),我们的大脑工作模式其实是先有观点,然后再根据这个观点调动我们的知识体系及逻辑,继而开始证明这个观点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的逻辑越紧密,他说的东西很可能与客观事实差别越大。典型的案例是:每个朝代,对上一个朝代的几乎所有否定言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你认定了某个东西不好,怎么可能找不到理由?

所以,我有很深的怀疑,包括题主,以及各位答主,看到题目之后,让自己认同这个问题,并愿意为之找理由的那个最初的“潜意识”观点是:不管这个题目是不是真的,但我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并且愿意为证明它而找理由——当然,我也只是怀疑,并不是确认,这点请各位了解。

注意!到现在为止,笔者没有任何一句话,否认“英国人看不懂莎士比亚”这件事情,笔者表示的只是,在没有找到具体的客观报道之前,笔者不能妄下结论。

没错,英语语法体系和汉语语法体系特点非常鲜明,汉语的体系基于汉字的二维表意体系,以及分析语的语言体系,具有平均单字信息熵最高,同样的表达内容汉字效率最高,同时同一个字不同读音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