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大江东去 12 淝水之战名师课件 语文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东晋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 晋 军队的胜利,主要因为:临危不乱,从容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 命 ;主 将有能,指挥若定;得敌情之实,知彼知己;士卒精干,北府兵以一当十; 了 解 天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以智激敌,诱其 自 乱 ,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 当蛇豕②。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
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 ③,庇烝民④,周雅⑤何曾专美。
投鞭可以断流的百万雄师,沉着 镇定,运整个战局于股掌之间,从 而取得“破强敌”的伟大胜利。下 片着重写淝水战役中的“奇伟” 场面。“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 将至”,生动描绘了敌军风声鹤 唳、草木皆兵的丧胆情景,反衬 了晋军出奇制胜,取得历史罕见 的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最后三
1.注字音
加点字
苻.坚 仆射. 姚苌. 张蚝. 龙骧. 谢琰. 游陟. 左衽.
读音 fú yè cháng cì xiāng yǎn zhì rèn
加点字
郧.城 硖.石 勍.敌 怃.然 麾.兵 蹈藉. 壶飧. 豚髀.
读音 yún xiá qíng wǔ huī jí sūn bì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提到,淝水之战,前秦兵马声势浩大,令东晋 朝廷吓破了胆。宰相谢安更是以逃避的姿态来躲避现实。谢玄来找他下命
令,他就说已经有了别的安排。后来再找他,他干脆跑到山里面去游山玩水 了。谢安真的是因为害怕而逃避现实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目标一了解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1.文中写苻坚打算给东晋官员封官并提前造好宅地,这表现了人物怎 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提示:对东晋官员的预封,表现了苻坚十足的“狂妄”。“……可先为起第” 足 见 苻坚自恃国强民众,胜券在握,盲目骄傲轻敌的心理。为下文失败埋下 伏笔。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2.编年史:以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这种体例的优点 是时间概念清晰,即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说:“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 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史通·二体》)但许多重大 历史事件往往跨越数年,事系于年月,就会造成同一史事的材料,分见多处, 材料割裂、零碎,不利于整体的了解。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 删修的《春秋》,而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则是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观点 二
我的 观点
①八公山草木皆兵。洛涧一战,苻坚损兵折将本已伤了锐气,然 而八公山触“木”惊“心”,使他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负自信 开始瓦解,变得更加狂躁。所以,当决战时刻东晋布下圈套,诸将 皆看出不可信,而他却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根本看不出、听 偶 不进,作出急于取胜的错误决定。八公山上草木在特定情况下给 然 苻坚的心理打击直接影响他后面的决策。②风声鹤唳丧胆气。 原 在突然撤退、主帅被杀、晋兵紧逼的非常时刻,恐怖的风声与凄 因 厉的鹤鸣所形成的环境压力,对早已极度惊恐的前秦逃兵来说, 说 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慑,客观上加剧了前秦的败亡。③误导瓦解军 心。苻坚撤兵旨在让晋军过河至半时,猛力扑杀,一举歼之。前 方刚撤,朱序便阵后大喊“秦兵打败了!”在众兵不知真相的关键 时刻,如此误导,牵一发而动全身,立马动摇了秦兵之心,瓦解了 斗志,打乱了全局。这么多的偶然因素同时产生也是偶然的。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3.淝水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这场战争以苻坚 的强盛始,而又以苻坚的失败止。有人认为以前秦强大的军事力量,苻坚的 失败是偶然,也有人认为苻坚的失败是必然的,你认为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 么?是偶然原因还是必然结果?
提示:
苻坚有善良、脆弱的一面。但性格中更突出的是狂妄、专断,不听 重臣的劝谏,不得人心。从苻坚的轻信用人看来,用人之时已经埋下 必 了失败祸根。这是导致战争必然失败的因素:①误用鲜卑族、羌族 观 然 首领慕容垂、姚苌。这些被压迫的异族分子时刻都在伺机反抗,夺 点 结 取苻坚的江山。②任用原东晋梁州刺史朱序为度支尚书。朱序人 一 果 在前秦心在东晋,在淝水决战苻坚“少却”时,故意发布“秦兵打败 说 了”的错误信息,引发秦兵退乱,乘机反抗苻坚。③征用“良家子”即 汉族富裕子弟参战也是一误,一来他们吃不了苦,不善作战;二来他 们不愿与东晋汉人同胞作战。故此,只要有机会便逃,毫无战斗力。
提示:如 果 点评东晋的功劳簿,立下淝水之战首功的非谢玄等人莫属。 但 诸 葛亮式的统帅谢安的功勋也不容置疑。担忧朝廷安危的桓冲,认为“天 下 事 已可知,吾其左衽矣”,用桓冲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做亡国奴了,谢安却 还在“游谈不暇”。作者用众人的“震恐”和桓冲的担忧反衬了谢安的镇定自 若 。 他行事镇定自若,举重若轻,深藏不露,成竹在胸。淝水之战前,“秦兵既 盛 ,都 下震恐”之际,谢安却在下围棋,“游陟,至夜乃还”。
两军在淝水决战,前秦惨败,被歼和逃散的共有 70 多万人,苻坚统一南 北的希望彻底破灭,前秦分裂,两年后苻坚被杀,前秦随之灭亡。淝水之战,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淝水之战发生在安徽寿县,古称寿州、寿阳。淝水,又作肥水。向西北 流者,经 200 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 败孙权于淝水。
12 淝水之战
[赏析]这首咏史词中以历史上有
名的淝水之战借古喻今,颂扬历
史英杰的丰功伟绩,期望自己能
为南宋抗金大业建立功勋。上片
喜迁莺
写淝水之战的地理环境和东晋 方面的运筹准备情况。谢安面对
晋师胜淝上
[宋]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 逾,人谋克壮,索虏①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
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5.分古今 (1)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古义:战乱。今义:比喻旅途劳累) (2)幽、冀之兵至.于.彭城(古义:到达。今义: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的连词) (3)朝廷处.分.已定(古义:处置谋划。今义:多用于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作 出处罚决定) (4)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古义:年轻人。今义:人十岁到十五六岁的阶 段)
今陛下信而用之(表示递进关系)
(5)而
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表示修饰关系) 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表示承接关系)
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表示转折关系) 卿其勉之(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语气)
(6)其
吾其左衽矣(句中语气词,表示猜测语气) 又分兵断其归津(人称代词,他们的)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指示代词,那些) 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向)
紊,既明写东晋方面的地利、人
和,又暗写前秦由长驱直入到仓
皇溃败的全过程,显示出词人高
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 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琊王司马睿于公元 317 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 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 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 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 373 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 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 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秦建元 十九年(晋太元八年)七月,秦王苻坚自恃国强兵众,不听群臣劝谏,调集 90 万 大军分三路攻晋。
(1)兵 民每十丁遣一兵(士兵)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军队)
(2)去
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离开) 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距离)
(3)却 谢安固却之(推辞) 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后退)
(4)众 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军队) 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人多)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6.明句式 (1)非汝,谁与(吾)成之(省略句) (2)(谢玄)问计于谢安,安夷然(介词结构后置句) (3)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判断句) (4)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判断句) (5)此不祥之征也(判断句) (6)琰,安之子也(判断句) (7)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之)为敌(省略句) (8)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被动句) (9)马倒,为晋兵所杀(被动句)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目标二了解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1.文章开头部分为什么在战争的双方中选取前秦作为重点来写呢? 提示:选 取前秦作为重点来写,通过揭示前秦出兵东晋的盲目性,道出了 这 场 战争胜负的必然趋势。 2.对于战争,作者详写了战前双方的谋划过程,略写了战争本身。这样的 详略处理合理吗? 提示:合 理 。一篇优秀的史传文,不应仅仅满足于叙述事件的始末,而应 力 求 从中揭示出事件的本质。战前的谋划已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而且,对战 争 本 身的描写,已在详写战前谋划中得到了体现。 3.文中最后也写到了战争中的偶然因素,有什么作用? 提示:本文在叙写战争的过程时,并不忽略表现战争中的一些偶然因素。 如 苻 坚登寿阳城,“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逃散的前秦军队“闻风 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这种必然中辅以偶然的写法,使文章生 动多 姿。
2.识通假 (1)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已”通“以”) (2)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闲”通“娴”,熟习) (3)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阙”通“缺”) (4)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陈”通“阵”,军队的行列,军阵)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解多义 朝廷处分已定众五万屯于洛涧(在)
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给)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辨活用 (1)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名词用作动词,侵犯) (2)栅.淮以遏东兵(名词用作动词,设栅栏) (3)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队) (4)使不得上.(名词用作动词,上岸) (5)时方与客围.棋.(名词用作动词,下围棋) (6)若败.其前锋(使动用法,使……败) (7)欲不战以老.秦师(使动用法,使……疲惫) (8)击成,大破.之(使动用法,使……被攻破) (9)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白天、晚上,在荒草中,在野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学巨著,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按时间先后顺 序叙写史事。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 本书自《周纪》讫《五代纪》,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3)到后周 世宗显德六年(959)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事实。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人骂北朝人为索 虏。②蛇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残害者。 ③晋祚,东晋的皇位。④烝民,众多的百姓。 ⑤周雅,指周宣王命大臣征西戎、伐猃狁, 使周室中兴。
句赞美淝水战役的胜利,使晋朝 得以延存,广大民众得到庇护。 此词结构谨严,语言刚劲,风格沉 雄,是咏史词中的佳作。词人对 于战争的描写,层层推进,有条不
2.苻坚要封姚苌为龙骧将军,窦冲反对,苻坚“默然”。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 明 他不想听从别人的劝告,从而采取“默然”的态度,这是由他骄 矜 的 态度决定的。 3.你如何看待谢安出游山墅、围棋赌墅的做法? 提示:谢 安 围棋赌墅,外示镇定。正因如此,才稳定住了东晋君臣上下的 心 ,而 北府兵的士气也十分高涨。这对当时来说,是最正确的做法了。 4.“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表现了什么? 提示:这 表 现了苻坚的轻敌心理。且孤军深入,是战略指挥上的重大失 误 ,从 而埋下失败的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