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郴州市2020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
试题卷共10页,有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
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
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生在答题卡
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命题人:张中生王红陈少飞廖小平审题人:廖小平郑际泉刘瑞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杜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
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材料二:
随着80后及90后成为劳动力迁移主力军,他们沿袭着上一代农民的离土、出村,但是,多数人却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即便回村的农民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也发生重大变化。
“农二代”的经济和社会行为变化,正在引发乡村的一场历史转型,农民与土地的粘度发生变化,乡村的人地关系、农地权利、农业经管制度、农业发展方式、村庄演化、城乡关系等方方面面呈现新的特征,标志着一个与“乡土中国”不同的“城乡中国”的到来,这一阶段呈现出新的表征。
他们保留着农民身份,但已不再务农。
农二代差不多选入劳动年龄就开始离开家乡,他们的初次外出务工平均年龄为21.7岁,与农业和土地的关系疏离,每年平均在外时间达9个月,不像他们的上一辈那样农忙时回家打理农事,他们之中87.3%的人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生产劳动,平均每年花费在农业活动的时间仅0.7个月。
由于人口迁移,尤其是代际变化,农业劳动机会成本上升,农业发展模式发生历史性转折。
一是传统均质小农异质化。
二是在农业授入上机械替代劳动。
三是农地经营制度变迁。
四是农业发展动能发生变化。
2003年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其增速远远超过土地生产率。
五是农业功能与形态发生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增长极其迅速。
(选自刘守英的《“城乡中国”正在取代“乡土中国”》)材料三:
尽管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大潮下,乡村已经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甚至连根植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变身打工者,淹没在进城大军的浪潮中。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是乡土的。
梁庄人向城市进军,这也基本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进程同步。
如梁鸿在书中所言,这51个人实际上是中国2.5亿进城务工农民的缩影。
“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
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
”他们将在外打工称为“讨生活”,找不到精神依托,日常生活异常贫乏。
在外打工的梁庄人,只要村庄里有一个人来到城市,他的亲戚、亲戚的亲戚都会被带来。
每个打工者聚居点,都以老乡为单位聚在一起。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也在以村庄的模式、以传统的社会模式建构一个小环境。
走出来的梁庄人下班之后最开心的事就是找老乡一块喝喝酒,聊聊梁庄里的人和事,梁庄在他们的心里是美好的,但毫无疑问,他们都不愿回去。
对于乡土文化,在《中国在梁庄》一书中,梁鸿试图告诉读者:乡村,并不全然是被改造的,或者有许多东西可以保持和保留。
“从乡村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深层情感,爱、善、淳厚、朴素、亲情等,失去它们,我们将会失去很多很多。
也许正是这顽固的乡村与农民根性的存在,才使得它独特的生命方式和情感方式能够多少得以保留。
“梁鸿说,城市与乡村都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需要一个同样美丽强大的乡村”。
(选择梁鸿的《乡土中国:怀念与背离》)
1.根据材料,下面不属于
...当前乡村变化的一项是(3分)
A.很多农民却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即便回村的农民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B.农二代与农业和土地的关系疏离,不像他们的上一辈那样农忙时回家打理农事,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生产劳动。
C.农业发展模式发生历史性转折,农业功能与形态发生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增长极其迅速。
D.乡村的人地关系、农林权利、农业经营制度、农业发展方式、村庄演化、城乡关系等方方面面呈现新的特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于是就有了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B.在一个熟悉的乡土社会中,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习”出来的礼俗的从心所欲的自由。
C.当前由于农民与土地的粘度发生变化,很多农民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生产劳动,所以“城乡中国”正在取代“乡土中国”。
D.很多农民沿袭着上一代离土、出村,向城市进军,契合了时代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大潮,也基本与工业化进程同步。
3.下列例子中不能
..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广西省一村庄的人彼此很熟悉,与外村的人较陌生.
B.湖南省一村庄奶奶给出国的孙子用红纸裹了一包灶上的泥土带上。
C.河北省一村庄的人口多年来基本是固定的.
D.江西省一村庄村民之间借钱不打借条。
4.请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具体特征。
(4分)
5.请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是乡土的”的原因。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刘姨的口罩
朱权
刘姚祖籍湖北,十年前,一场变故让她孑然一身留在了客城。
她是环卫所临时工,为了生计,还在小区做钟点工。
原本,刘姨想春节回一趟久别的老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计划。
看着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消息,刘姨内心焦急又难过。
对于疾病、灾难与死亡,她在十年前就已撕心裂肺地感受过,那种情景,十年来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
她仿佛已身处湖北一个空旷的街角,身迹有人在呼救,而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他将要窒息却无能为力……
当人们不断传播着城区所有药店的口罩售罄的信息时,刘姨的鼻粱上还挂着戴了两天的一次性口罩。
此时,刘姨是不缺口罩的,没有疫情之前,她每月在环卫所领取的30个口罩,几乎都省下过半,加上前些日子在一医药公司搞卫生时,老板送了她一大盒。
刘姨心里在盘算,自己留在出租屋里的口罩少说也有三百多个,按照现时的价格,至少能卖一千多元,这可是一个月的收入呢!长年的体力劳累,使刘姨的日子过得节俭与精打细算。
其实,刘姨几年前就开始在工作时戴口罩了,确切地说,这一习惯是从她为吴医生做家政开始的。
记得第一天到吴医生家做家政时,刘姨就被吴医生要求戴口罩,按照吴医生的意思,“戴口罩做清洁时能防尘防菌,比较卫生和安全”。
而在刘姨看来,戴口罩虽然呼吸不畅,但可以不与人说话,工作时会更加专心致志,也就是所谓的“少说话多做事”。
因为“少说话多做事”,小区里越来越多人请刘姨搞卫生,有公务员、私企老板、教师、公司白领、房产中介等。
刘姨将所有口罩摊在桌子上数了两遍,好家伙,每一个都有独立包装,一共326个。
刘姨一边琢磨着怎么卖口罩,一边用力捏紧鼻梁上的口草金属条,呼吸有点急促,手心一直冒汗……
忽然,手机铃声响起!是吴医生来电。
“刘姨!我下午要去湖北医院帮忙,这个月工资先付给你,你近期不用来家里搞卫生。
对了,我留了个口罩在门卫处,你自己去取,外出记得要戴口罩……”
放下手机,刘姨觉得眼睛一热,眼泪顺着口罩直往下滴落,耳根被口罩的松紧带勒得发烫。
一瞬间,刘姨就作了决定,要将300个口罩给吴医生,湖北疫区医院比自己更加需要这些口罩。
余下的26个,刘姨想留给身边需要的人。
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刘姨给雇主们打电话,她想问问他们需要口罩吗?公务员张姐在统计社区外来人员,陈老板在筹集复产的物资,王老师在准备网课,李经理正用视频安慰在河南接受隔离观察的女友……他们都没有及时接听刘姨的电话。
倒是房东叶女士的手机短信发了过来:刘姨,这两个月免收房租,祝安康!
在医院停车场,几十位医生与护士整装待发,好不容易,刘姨才找到吴医生,并将300只口罩交到她手
里。
两辆满载医护人员的大巴车稳稳地开出,此时此刻,出征湖北的人们与送行的人们,都整齐如一地着口罩,口罩之上,一双双眼睛,是那么明亮,那么清澈,那么温暖!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交代刘姨的身份,客居他乡十年的环卫所临时工刘姨,孑然一身,为了生计,在小区做钟点工,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
B.十年来客居他乡的艰难生活,刘姨回想起来,内心焦急又难过,那些撕心裂肺地感受过的情景,一直在她眼前挥之不去。
C.刘姨几年前就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了,这习惯让她更加专心致志地工作,“少说话多做事”,小区里请她搞卫生的人越来越多。
D.刘姨听到所有药店口罩售罄的消息,想到自己节省下来的三百多个口罩,至少能卖一千多元,这个价钱让她激动不已。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口罩”为线索展开情节,围绕“口罩”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展现疫情期间刘姨周围人的表现,行文自然紧凑。
B.小说塑造形象既有正面描写,又结合侧面描写,人物相互映衬,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又展现了英雄群像,时代烙印鲜明。
C.小说善于通过对比来展现人间真情,文中写房东叶女士给刘姨发来免收两个月房租的手机短信,让人读来感人至深。
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平易朴实,口语通俗,清新自然;长句与短句交错,整句与散句结合,极具节奏感,极富感染力。
8.简要概括刘姨的性格特点。
(4分)
9.小说结尾写出征湖北,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现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述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茂中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越长城之限限:界限
B.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占据
C.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
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B.知府,古代地方官名。
宋代派京官统治一府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清两代为府级最高行政长官的正式名称。
C.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五更或五鼓。
从晚上六时开始起更,每更就是一个时辰。
D.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地方,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1段介绍泰山的位置,勾勒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描摹出泰山的概貌,为下文介绍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铺垫。
B.文章第2段写登泰山的经过,重点写的是登山的艰难和登上山顶之后所见的雄浑开阔,目的是突出泰山的高峻。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由远景拉成近景。
高耸的山峰竟然小得像樗蒲,以比喻的手法,反衬作者站得高。
D.文章善于取舍,叙事简洁明快。
全文不足600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第3段描写观日出情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日出前后的景象特征。
(3分)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4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选自《赤壁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②兮,行与子逝③兮。
注:①选自《诗经·魏风》②泄泄,和乐的样子。
③逝:回。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采桑养蚕的工作多由女子承担。
她们在采桑之中,收工之时,都要唱着歌儿,这首诗就是她们在收工前所唱的一首歌。
B.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一幅清新的劳动图景,抒写了采桑人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C.这首诗不仅写了桑园之大,桑树之多和女子们采桑归来时的悠闲快乐的情景,还具体描写了采桑的劳动,宛然一幅怡然悦目的图画。
D.这首诗内容简短朴素,语言明白如话,富有民歌风味,但又言浅意深,触及了普通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一面,自然的生活气息浓厚。
16.本诗无一“乐”字,却处处透露了“桑者”的欢乐,结合文本分析诗歌是如何艺术地表现“桑者”之乐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飄摇的悲凉之景,“”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a)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b)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囯家主席亲自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c)形象(d)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在中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北大国,自古到今流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到了当代,农民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e)吃饭的事情最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的印象。
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f)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事例。
18.依次填入下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签署出生耿耿于怀故事经典
B.签署出身刻骨铭心往事经典
C.签订出身耿耿于怀故事典型
D.签订出生刻骨铭心往事典型
19.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a-f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修改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句子表达正确,上下文衔接更连贯。
(4分)
21.根据下面材料的关键信息,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4分)
北京时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12时3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鉏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
专家表示,此次交会对接是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道实施,受制于月地返回窗口、热控、能源等约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要精确预测两个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飞行的位置和速度,达到交会对接所需的精度,对地面测控系统和导航控制技术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进入交会对接过程的近程自主控制阶段,只能由航天器上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智能自主完成,技术难度很大。
22.艾青写于1954年的《礁石》是人们特别喜爱的一首小诗。
请品读该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被喜爱的原因。
(150字左右)(6分)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11月26日,有网友发帖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内一宿管阿姨感恩节当天要送学生糖果,感谢同学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一名学生欲举报阿姨公开宣传西方节日,搞“过洋节”活动。
此事一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有人说阿姨崇洋媚外,不懂历史;有人说阿姨是一片好心,反受指责;有人说学生知识渊博,旗帜鲜明;有人说学生上纲上线,恩将仇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回应:经调查了解,公寓阿姨派发糖果是出于好心,学生留言提醒阿姨也是出于善意。
学校不提倡有宗教色彩的“洋节"进校园,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班上计划召开主题班会就此事展开讨论。
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参加讨论,要求观点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以恰当的方法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郴州市2020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D(“农林权利”应该为“农地权利”。
)
2.D(A项,“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于是就有了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
存在。
”,材料一原文“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
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因此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
的说法是错误的。
B项“从心所欲的自由”错,原文是“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C项的“城乡中国”正在取代“乡土中国的”原因不充分。
)
3.C(文章说的是“人口的不流动”,不意味着人口固定不变,其实人口整体上是在增加,不变是特
例。
)
4.参考答案:①靠土地谋生。
②聚村而居。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
)③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
是孤立、隔膜。
④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⑤“熟悉”的社会。
⑥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⑦得
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⑧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
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评分细则:4分。
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
5.参考答案:①他们虽然已不再务农,但保留着农民身份。
②他们将在外打工称为“讨生活”,找不到精神依托,日常生活异常贫乏,心灵依旧属于农村。
③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也在以村庄的模式、以传统的社会模式建构一个小环境。
④一个民族的深层情感,爱、善、淳厚、朴素、亲情等以及乡村与农民根性独特的生命方式和情感
方式始终保留着。
⑤对美丽强大的乡村的期盼。
评分细则:6分。
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答对4点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