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第15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步步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有关“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这些人物的典型意义。

3.练:学习运用言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写一个有关“舍生取义”的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
有关“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5.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
6.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梁斌(1914—1996),当代作家。

原名梁维周。

河北蠡县人。

1935年起在家乡从事革命斗争,同时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

1953年开始创作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旗谱》,1957年底出版第一部,引起强烈反响。

1957年春天起辗转于病榻之上,1962年起病情好转开始工作。

1963年出版“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

“文革”中在受到陷害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创作了长篇小说《翻身记事》。

粉碎“四人帮”后开始修改、创作“红旗谱”第三部《烽烟图》。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

2.相关链接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艺术地概括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特点。

本课《朱老巩护钟》选自小说《红旗谱》的开头部分。

朱老巩护钟只是小说的“楔子”,它和稍后描写的朱老明“对簿公堂”,既表现了农民与地主势不两立的阶级冲突,更揭示了老一代农民的传统斗争方式的局限,即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无论是赤膊上阵,还是进行所谓的合法斗争,中国农民都逃不脱失败的命运。

朱老巩被活活气死后,小虎子姐弟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紧巴。

有一天夜里,两个蒙面人跳进院子,砸开房门,捆住小虎,强奸了姐姐。

为躲避恶霸的残害,小虎子只身下了关东。

他刚走,被恶人奸污的姐姐就跳河自尽了。

小虎子一个人在关东的长白山上挖参,在黑河里打鱼,在海兰泡淘金,辛辛苦苦攒了几个钱,娶妻生子。

30年后,小虎子回到了冀中平原上的锁井镇,决心报30年前的血仇。

这时他名叫朱老忠,带着妻子和儿子大贵、二贵。

少年时的朋友严志和帮他安了家。

严志和是严老祥的儿子,当年严老祥曾和朱老巩一起和冯兰池斗争。

现在冯兰池已60多岁,人称冯老兰,家产比当年更大,仗势欺人,横行乡里。

他拉起民团抢逃兵的车子和白面,逃兵请回一个团,架起大炮,强迫他赔偿5 000块大洋,他却把这笔钱分摊到锁井镇的贫苦百姓头上。

朱老明串联二十八家穷人告状,官司从县里打到北京大理院,但官府偏袒有钱人,冯老兰的儿子冯贵堂又念过大学法科,会打官司,结果穷人输得一塌糊涂。

朱老明赔了5亩地,几乎气瞎了眼,严志和也搭进去一条牛……
锁井镇又掀起的凝聚了上一代人仇恨的斗争,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内涵……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
(1)单音字
①紫黝.黝(yǒu ) ②跳跶.(d ɑ) ③胡髭.
(zī) ④肩胛.(ji ǎ) ⑤锃.亮(zèn ɡ) ⑥红契.
(qì) ⑦滹沱.河(tuó) ⑧骂咧.(liē) ⑨霓.
虹(ní) ⑩釉.子(yòu) ⑪冷嗖.
嗖(sōu ) (2)多音字
①翘⎩⎪⎨⎪⎧ 翘尾巴(qi ào )翘首(qi áo ) ②捋⎩⎪⎨⎪⎧
捋虎须(luō)捋麻绳(lǚ) ③抹⎩⎪⎨⎪⎧ 抹布(m ā)抹黑(mǒ)
抹墙(mò)
(3)辨形组词
①⎩⎪⎨⎪⎧ 釉(釉质)岫(远岫)柚(柚木)
②⎩⎪⎨⎪⎧ 捅(捅破)踊(踊跃)俑(陶俑) ③⎩⎪⎨⎪⎧ 魄(气魄)魂(灵魂)魅(鬼魅)
④⎩⎪⎨⎪⎧ 裆(裤裆)铛(饼铛)档(档案)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②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③血口喷人: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别人。

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⑤青天白日:白天(含强调意)。

⑥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2)近义词辨析
①怂恿·纵容
辨析 二者都与“干坏事”有关。

不同的是:“怂恿”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纵容”指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

例句 a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怂恿学生上街游行。

b .看着他们越滑越远,你却一味纵容。

②启事·启示
辨析 两词的区别比较明显。

“启事”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启示”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也指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

例句 a .《拾贝》文学社成立了,请社长发一个征稿启事。

b .通过网络这一渠道,不少腐败分子东窗事发,这些事情给我们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

四、速读感知课文
1.本文是如何体现时代背景的?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池“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辫子盘在帽盔上”);②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朱老巩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剥削我们一辈子,压迫我们一辈子”);③护钟斗争后的环境描写(“这天晚上,滹沱河里的水静静地流着……”),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

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典型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反抗精神。

2.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朱老巩和冯兰池之间的斗争始终是贯串课文的线索。

正是斗争本身以及斗争中人物的命运使得全文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小说一开篇的“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也恰如“平地一声雷”,以突兀之笔,把一场迫在眉睫的严峻斗争推到了村民面前,同时也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从而奠定了小说紧张激烈的基调。

在这里,朱老巩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挺身而出,他所维护的是全镇农民的集体利益,这就使得斗争具有了正义的性质。

读者始终关注着朱老巩的成败进退,心情也随着人物的命运的变化而不断起伏。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节也可以说是全书的一个缩影。

一、重点突破
1.结合课文所选内容,试分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

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义愤填膺,揭露冯兰池横行霸道的行为,足显他的正义凛然、疾恶如仇;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反抗和斗争方式;面对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与倔强叛逆;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与冯兰池唇枪舌剑的斗争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笔昧心账;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反顾举刀护钟;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

在朱老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

2.课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朱老巩和严老祥两个农民形象,还刻画了其他哪些农民形象?对这些人物形象应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还写到了老祥大娘、朱全富及从四十八村赶来看热闹助威的人们。

老祥大娘、朱全富为人善良,老实本分,面对冯兰池的霸道,逆来顺受怕惹事。

四十八村的人们来到大柳树林,有瞧热闹的,但更多的是心气不平,来站站脚助助威的。

他们私下的议论,抒发着对冯兰池霸道的不满,可又没勇气站出来跟冯兰池斗。

当“铜钟被砸破,油锤钉着破钟”时,他
们感到“像砸他们的心肝一样疼”。

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只有低下头去,唉声叹气。

(2)这是一群需要有人组织起来斗争的人。

他们对丑恶的现实不满、愤恨却又不知该怎么做。

他们还处在自发不觉悟的斗争阶段。

二、疑点探究
3.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他们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护钟失败的结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一出,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都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除了偷偷落泪外,没有人施以援手。

(2)反映了当时农民面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畏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也正是由于广大民众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色彩。

(3)这样的结局启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三、美点赏析——运用行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
4.本文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说刻画朱老巩、冯兰池等人物形象,不是静态地描写,而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他们的个性,揭示他们矛盾的内在含义。

同时,人物语言也极具特色,充满个性,灵动鲜活。

朱老巩的掷地有声,严老祥的大义凛然,冯兰池的凶恶阴险,严老尚的蛮横无赖,都能从人物的语言上得到展现。

四、随堂写练
5.《朱老巩护钟》中,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同以冯兰池为代表的恶势力进行抗争,结果家破人亡。

他的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

请写一个有关“舍生取义”的片段。

4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赞美舍生取义,因为舍生取义是千百万仁人志士的人生哲理。

它激励着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圣洁,它使一切见利忘义之辈、苟且偷生之徒显得渺小、丑恶。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他们当中有的散钱放粮,仗义疏财,救人于危难之中;有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人于歹徒之手……所有这些,正是“取义”的壮举,我崇敬他们,我要为他们高唱赞歌。

你看,变法失败后的谭嗣同,不逃不避,愿以一腔热血唤醒沉睡的人们,这是何等可歌
可泣的壮举!你看,《红旗谱》里的朱老巩,面对恶霸冯兰池,他无惧无畏,勇于斗争,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你看,《亮剑》里的骑兵连连长,战斗至最后一人,仍不惧死亡,勇敢地发起冲锋,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
正是因为这些有铮铮铁骨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才能自强不息,中国人民才能雪“东亚病夫”之耻!正是因为有这些前仆后继的舍生取义者,中华民族才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山洪
陈忠实
老李年龄不大,才三十冒头,乡下人对公家人都称老某,算是尊敬。

老李从北岸过了河,催收了几个村子电费,后晌又过北岸回县去。

他的自行车后架上装着一袋西瓜,车头上挂着的网袋里装着大蒜、辣椒之类的鲜菜,全是村民顺手馈赠的果蔬。

他在这条线路上跑了几年了,干部和村民都认识他,都热情招呼,都愿意送他一点土特产。

他走过烤热的沙滩,来到水边,水很清,很浅。

他脱了长裤和背心,只穿一件衬裤,扑通一声钻进水里。

猛然间,他听见奇怪的声音,像是从大地里头发泄出来的一种沉闷的嗡隆声,又像是从天边传来的。

初听时并不在意,不大工夫,那嗡隆声愈来愈响,像千军万马驰过荒原,突然变成一种吼声。

他心里顿然感到一种战栗,从水里蹦起来,往上往下一瞧,只见上滩和下滩有几个人如逃命的兔子似的奔跑;再往上一瞅,天哪,一片黄汤,裹着一片浑雾正扑将下来。

他顾不得穿衣,推起车子就跑。

沙滩上软沙如泥,不能骑车,他心急如焚。

眼看着吼声和浑雾越逼越近,一阵冷风直透胸窝。

他撒手扔了车子,甩开双手,没命地奔跑……就在老李奔到离河堤仅有两三米远的时候,黄汤和浑雾把他吞没,裹挟而去。

可是老李没有完。

老李遇着了救命恩人。

头一个发现落水者而且率先跳下河的是三十岁的冷娃。

冷娃在贺家村算得一条水中白条,膀宽腰细,双臂如猿,曾在县上的农民运动会上夺得自由泳冠军。

他一眼瞅见上游漂下一个人头,就扑下水去了。

落水者被拉上岸来,看热闹的村民们一摸鼻子,都丧气了:“死球了!死球了!”
有老者颇富经验,把近旁放牛的孩子唤过来,把落水者扶上牛背,横搭上去,把鼓胀的肚子压在牛背上,让放牛娃牵着黄牛在河堤上转悠。

孩子走着,黄牛也走着。

落水者突然哗啦一声吐出大股大股的黄泥汤来,臭气四溢。

放牛娃直嚷嚷腥臭不堪,仍牵牛走着。

落水者又吐了,这回吐出来的饭食,更是臭气熏人。

放牛娃扔下缰绳跑了。

黄牛一蹿,落水者从牛背上跌下来,竟然哼了一声。

有人嬉笑说,冷娃该上广播上报纸、领舍己救人的奖金了。

老者把落水者翻过身来,那人脸色像敷了一层黑土,忽然眼皮一翻,眼珠转了,旋即又
合上。

这当儿,有人认出落水者是收电费的老李,大喊:“啊呀!怎么把这驴日的救上来了?”
于是,老者停了手。

他已经扒拉到一堆干草干树枝,取出火柴,想燃烧一堆火来烘烘热气。

冷娃顿然变得暗淡无光。

他捞上来一个叫贺家村村民讨厌甚至憎恨的人,连他的英雄行为也失去了光彩。

一群人议论纷纷:“这驴日的今日遭了洪水,真是老天有眼!”
“老天爷可真是有眼哩!看这驴日的坑人坑得太残火了!不容情了!”
冷娃自始至终都没说一句话。

人家说他该上广播登报纸拿奖金的时候,他可只是扬扬自得,现在,他懊丧地听着众人的牢骚,忽然恼了,一把抓住那人的胳膊和脚腕,嗨哟一声吼,把老李举起来,扔到河里去了。

老者慌了:“冷娃你这算弄啥?”
冷娃:“他从哪里来再回哪里去。


老者:“你不救归不救,救了人又把人扔到河里,这等于杀人害命!”
冷娃又慌了,嘴里骂着:“妈的!救也不是,扔也不是!”
冷娃又跳下水去了,把老李拉上来,老李的肚子又圆鼓鼓的,灌满了泥汤浊水。

老者又唤来放牛娃。

放牛娃牵来黄牛。

老李又被驮上黄牛背,转悠,又吐,又是臭腥熏人。

“叫驴日的吐!把这几年吃咱喝咱的昧心食全吐光吐净!”
老李躺在河堤边的草地上,挣扎着睁开眼,双臂撑住地面,口齿不清地说:“乡党爷们……我不是人……”
“你是……电霸王!”“你是电老虎!”“你是电——狼!”
老李趴在地上,呜呜地哭。

老者此时动了恻隐之心,划着火柴,点燃了柴草,烤着那瑟瑟抖索的老李,说:“老李哇,你以往做事也太绝情哇!那年我们正打麦子,你断了电,打麦机当下不转了。

而今家家户户都要轮流打麦,你欺侮的是全贺家村农人……”
“把驴日的扔到水里去!”
说时迟、那时快,冷娃拉住老李的双手,旁个青年抓住老李的双脚,从草地上提将起来,叫声一二,老李又回到河水里去了。

众人在岸上哗笑,看老李在水里没死没活地乱扑乱打乱刨。

冷娃又跃下水去,把老李拉上来。

老李又灌满一肚子水,又被驮上牛背,又把黄汤吐出来,又是在草地上挣扎呻吟翻白眼。

小伙子们又哄闹起来:“把驴日的再撂到河里灌一肚子黄汤!”
老者这回急了:“难道说日后不用电了吗?”
老者这一句话,一下子把在场的人镇住了。

好几位村民蹲下身来拢火,给老李烘烤,有几位帮老李擦干净身上脸上的泥污。

有人抱怨冷娃不该三番五次把人扔到水里瞎折腾……
冷娃突然往地上啐了一口,冷冷地说:“我准备用牛碾麦子用石磨磨面用煤油点灯,豁出来不用电了,看他还能把我坑死?”说着唾着,转身走了。

老李已浑身绵软。

他听见了这些人的全部议论,也感觉到了关心和救助。

忙乱的手和热气的人,然而心里却十分冷寂。

这些人还是怕他才……(摘编自《陈忠实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相对于那些不过博取一时眼球而不假思索的大话、空话、套话,莫言等人的一本正经
....更值得推崇。

B.那伙人一到关键时刻,什么出卖亲友,血口喷人
....,没有做不出来的事。

C.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剥削我们一辈子,压迫我们一辈子。

他们是在洋钱堆上长起
来的,咱是脱掉毛的光屁股鸡,势不俱生
....。

D.名人的博客书扎堆出版,实在让人有些费解,并且,出版博客书也有节外生枝
....之嫌。

答案 B
解析B项血口喷人: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别人。

使用正确。

A项一本正经:形容很规范,很庄重。

有时含讽刺意味,此处应用“郑重其事”。

C项势不俱生:两个强者对抗,不能都活命。

用在本句中对象不当,用词过重,应用“势不两立”。

D项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此处应用“多此一举”。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朱老巩是庄稼人出身,跳跶过拳脚,轰过脚车,扛了一辈子长工的人。

B.立在千里堤上一望,一棵棵树林,一簇簇村庄。

C.河风飘着白色的芦花吹过来,扑棱棱地飘落,吹得大杨树上的叶子红了黄了。

D.小虎子两只手抹着眼泪,他想不到父亲披星星戴月亮地做了一辈子长工,最后落到这步田地上!
答案 D
解析A项“扛了一辈子长工的人”不通,应去掉“的人”。

B项“一棵棵树林”量词使用不当,应把“棵棵”改为“片片”。

C项“扑棱棱地飘落”是描写杨树叶的,不是描写芦花的,应把这句移到最后。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祠堂是宗族祭祖联宗、议决宗族事务、办理红白喜事、上灯修谱、表彰功德、惩戒罪恶等精神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它集祭祖、管理、行使族权于一身,神圣而庄严,集中体现着
人们的精神要求。

祠堂的建筑以宗族观念为基石,承载着一个宗族全部的历史情感、生活理想。

所以,________________。

A.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也就被人们赋予祠堂建筑本身
B.人们也就把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赋予祠堂建筑本身
C.祠堂建筑本身也就被人们赋予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
D.人们也就把祠堂建筑本身赋予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
答案 C
解析从前文看,语段表述的主题是“祠堂”,介绍了祠堂的作用和祠堂体现的意义等,由此判断空缺的内容表述的主体还应该是“祠堂”;同时,从选项给出的内容分析,涉及的内容有“人们”“祠堂”“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如果表述主体为“祠堂”的话,用被动句是最为合适的。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或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①__________________;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所谓的③________________就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答案(示例)①居无定所②种地的人③“土气”
5.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过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三次听取全体人大代表意见,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违反相关条文规定的垃圾处置单位,“未保持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影响生活垃圾及时处置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针对个人违反该条例相关条文的情况,可处以人民币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对快递企业“使用电子运单和环保箱(袋)、环保胶带等环保包装”提出要求,进行规范。

条例还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餐饮服务场所设置节俭消费标识,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规定各类主体的法律责任,明确各行业具体做法。

二、阅读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神圣的天空飞翔(节选)
曾剑
风凛凛
雪飘飘
风雪中巡逻在边防前哨
铁脚走千里
汗水洗战袍……
这是夏士连到六连后,听的第一首歌。

那时,班长把新兵集合在一起,教他们唱这首歌。

这歌旋律美,词也写得好。

它讲述着戍边战士驻守边防的故事,也唱出了为国戍边的骄傲和自豪。

不久,夏士连跟随班长,参加巡逻。

这是他当兵后第一次执行任务。

穿上厚厚的棉衣、沉重的大头鞋,整个人像一只大笨熊,心却跳得欢。

班长提醒他系好鞋带,然后出发。

路是崎岖的。

大雪封山,连队被阻隔在另一个世界,路的一头是闭塞的边关哨所。

有一段路叫十八弯。

弯弯转转,一边是山,一边是湖,稍不小心,就会滑下崖去,跌进湖里,要么在冰上摔死,要么被砸进冰窟,再也起不来。

滴水成冰,路滑,就是有经验的老兵,当地的老猎人,对这段路也充满了恐惧,称它为“死人湾”。

月弯弯
星闪闪
战士执勤在祖国边关
钢枪手中握
何惧冰雪寒……
夏士连跟着班长,走在巡逻的路上,班长不时哼起这首歌。

兴凯湖面吹来的风,刀子般切割着他的脸。

头顶的太阳,如冰雕般没有一丝暖意。

这时候,是不宜唱歌的,冷风灌进肚子里,全身都冷。

无疑,班长是在给他们鼓舞士气。

一行七人,夏士连走在最后。

开始时他感到路还好走,心想,这巡逻也没歌里唱得那么邪乎,不就是走路吗?无非就是穿得多一点,走在雪地上,就当背沙袋跑步练体能。

上了松阿察河的堤坝,一切都变了,每行一步,都那么难。

被风吹散的雪堆积在凹处,以为是平地,一脚踏上去,没了膝盖,拔出来,鞋里全是雪。

夏士连学着老兵的样子,把裤脚掖进鞋子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两个多小时,腿肚子就开始酸软,迈的步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吃力,完全变成了一个小脚老太太。

累了,不能停下来休息,棉衣罩着的冷汗成冰。

浑身酸疼,雪地又坐不得。

望着眼前老兵们的背影,夏士连不知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巡逻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一想到自己也将这么没完没了地走下去,心里就犯怵,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班长似乎察觉了他的困难,压下步子,队伍的前进速度稍稍慢下来。

夏士连不好意思拖后腿,把牙咬得酸痛,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