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竹石》古诗三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石
【清】郑燮 xiè
新课导入 竹子给新 课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导 入
合作 探究
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提示:可从竹的习性、生存环境、自然 特点、外形、用途等方面思考。
( (120) )2 竹它成四季片生常长青,,中不空惧寒外直冷,,很很谦坚虚强;; (3)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 (4)它扎根很深,打牢基础,脚踏实地; (5)可做生活用具、建筑材料、运输工 具,实用价值高。
表达了诗人对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 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坚 强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
总结写法
01 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竹子吗?
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 人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 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02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竹石》中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借 赞美竹子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 随风倒,表达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 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思考探究二
本课三首诗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表达效果?
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既然咏物,都要实写物之形态、 色泽等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同时 又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 似”。三首诗都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手法。
表达效果:借助外界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好恶爱憎的 情感或内心志向,能把主旨表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 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 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 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 《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 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乾隆六年(1741年)春, 因科举及第考中进士的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 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力求简肃,视排衙喝 道之类的礼仪为桎梏。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他常不坐 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 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到乡下察访。即便夜间去查巡,也仅 差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因为他常常微 服“陇上闲眠看耦耕”,以致“几回大府来相问”,竟找 不到他的人影子。
你从“还坚劲”中的“还”字里读出了什么?
无论风如何打击,竹总能咬定青山,任他风吹 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一个“还”字,作者赞 美之情顿出。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一句写竹的豪迈。 东西南北风,写的不仅是风向的不同,也是季节的 变换。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无论季节如何变换, 竹都傲然挺立,坚韧刚劲。
“任”字写出姿态之豪迈,“尔”字透出对东南西 北风的蔑视。
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 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 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 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 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 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画非常讲究“意境”, 往往画中题诗,诗画互补, 使意境更加深远。
读一读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疏通诗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仍坚劲,任凭你刮 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竹 坚韧不拔
咏物诗
咬定 立根 坚劲 任尔
人 刚正不阿
在作者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 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中 的竹就是作者高尚人格的写照。作者描写扎根
在石缝中的竹子坚韧挺拔,借竹坚韧坚贞的傲 气,表现的是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令人击节。
《竹石》一诗主要是写“竹”,为什么题目不是“竹” 而是“竹石”?
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调署潍县,在潍县 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 鸿遍野。他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灾情,请求赈济; 一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招收远近饥民赴工 就食,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 孺耄耋充饥。同时,责令囤积居奇者迅速将积粟按 通常价格卖给饥民。他自己也节衣缩食,为饥民捐 出官俸。在最危急之时,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放粮。
思考探究一
诗中描绘的马、石灰、竹各具有怎样的品质,诗人借这些 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马诗》中骏马渴望驰骋沙场,这与诗人李贺的渴 望为国立功的愿望相同。《石灰吟》中的石灰,甘 愿经受磨难甚至粉骨碎身,只为能成就清白,造福 人间,这与作者于谦不畏强权、不惧打压,甘愿用 生命来维护为官为人之清白的高尚品格相同。《竹 石》中的竹不惧歪风、傲然独立,这与作者刚正不 阿、铁骨铮铮的傲气相同。
任凭。 你。
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
诗意: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还 是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 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课后第二题)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暗喻 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精读古诗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根扎 拟人
本来扎根。
得结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刚毅的性格。 环境恶劣时不畏艰难。 这两句诗描写了竹子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阅读《竹石》,很多人只关注了“竹”,而轻易忽视了 “石”。的确,本诗描写的主体是“竹”,因为最能表现 本诗主旨的诗句,即诗歌三、四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西南北风”的描写对象的确是“竹”。但“竹”之所 以能“坚劲”,除自身的柔韧之外,还得益于能“咬定青 山”,尤其是“立根破岩”。离开“破岩”,“竹”恐怕 早在东西南北风的“磨”“击”中荡然无存了。诗中的竹 和石是患难与共的兄弟,“石”的坚定成就了“竹”的坚 韧,二者缺一不可。
“扬州八怪”,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 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 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 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 的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 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 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郑 板 桥 书 法 欣 赏
郑 板 桥 墨 竹 图 欣 赏
知识链接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初读古诗
竹石
xiè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g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自由读诗,把古诗 读正确、读流利。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根须
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咬”字好在哪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一个“咬”字,把竹子拟人化,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 定的信念。
“千”“万”是虚指,写出 竹子坚韧从容的神态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韧,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青山不放松
全景图
这一句把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展现出来。“咬” 字将竹子拟人化,“定”写出竹子目标之明确, “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青山是竹之依靠,明写竹坚定不移,暗写青山 于竹之重要。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立根破岩 局部
咬定青山 整体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和“击”,写出加害者手段之残忍, “千”和“万”突出加害者用心之险恶,大有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
诗人简介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
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 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 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 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 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知识链接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 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 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竹石
郑燮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借助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意。 2、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 的特点。 3、把握诗歌所咏事物特点,结合诗人生平,理解是个 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郑燮(1693年-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 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 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 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