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一章旅游环境条件区位条件

一、综合概况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水利名城。早在2200百多年前,秦国尚未统一全国之前,就已派蜀郡太守李冰在这里“凿离堆”,创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市因此而得名。东汉末年,张陵在青城山传道,形成道教的重要教派――天师道,使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唐朝为防御从西北而来的吐蕃的骚扰,在这里修筑了“川西锁钥”玉垒关。北宋初年,茶农王小波、李顺在泰安乡首举起“均贫富”的义旗,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都江堰建市前,有过灌口(汉)、永康军(宋)、灌县(明)等名称、历来隶属成都府。新中国成立后,属温江专区。1983年,地、市合并,属成都市。1988年3月,撤县并市,都江堰市正式成立。到1999年底,都江堰市共有12个镇、16个乡、1个工业区,332个村,人口总数58.04万,居成都市第七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农业化富农村”的发展思路,实现了都江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目前,都江堰市已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地理区位

都江堰市位于:东经103°25ˊ42″-103°47ˊ、北纬30°44ˊ54″-31°22ˊ09″之间,居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幅员面积: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8.4公里,总面积1211.19平方公里,居成都第四位(见图1--1)。都江堰地处岷山上游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岷江穿越群山峡谷,直泻成都平原,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天府之源”的美誉。

三、交通区位

都江堰市域东距成都48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成都至松潘、成都至金川的交通要道,有松茂古道和“小西路”之称。20世纪初通车的成都至灌县的马路,是全省建成的第一条公路。境内现有高等级国道和铁路直达成都,2000年7月成灌高速公路通车后,距成都市仅39公里,只需20分钟就可到达,到双流国际机场也只需30多分钟。213国道通过都江堰市,西北可达九寨沟、黄龙、雪山草地,是成都―九寨沟川西北和成都--卧龙--四姑娘山川西黄金旅游通道的枢纽。

四、经济区位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岷山、龙门山山地经济区的接合地带,既有平原经济的富庶,又有山区经济的贫瘠和经济作物的多样性特征,因此,除了盛产粮食作物外,还盛产药材、花果等贵重的经济作物。在历史上,它的经济区位与它历史、文化地位同等重要。它曾是汉人与藏、羌、回族经济交往的口岸地。都江堰市由于旅游资源丰富,依托中心城市成都近,交通便捷,以旅游经济为特色的郊区经济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江堰旅游业起步早,是全国第一批优秀

旅游城市,是我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高地。2000年成都市神州世纪游活动在都江堰举行,拉开了迎接新世纪的序幕。都江堰作为国家旅游局在全国精心挑选的11个庆典城市会场,是西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青城山-都江堰2000年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西部大开发中,经国家首先批准上马的紫坪铺水库工程,为都江堰市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五、文化区位

都江堰市在人文地理上,位于成都平原的边缘,西北与青藏高原接壤,历史上是汉羌民族交往的通道和走廊,是西蜀文化与羌藏文化的交汇区。1994年1月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含量重,地位显著。境内茫城遗址距今4500年,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史前遗址,是中华文明多中心起源和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化起源中心的文物见证。都江堰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50年的悠久历史,其资格比长城还古老,是我国列入16个建筑“世界之最”的一项水利工程。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独树一帜,是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型,是世界迄今仅存的一项“生态工程”,在水文化宝库中堪称首屈一指的稀世奇宝。青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天师道的祖山和祖庭,在宗教文化中,尤其在道教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二节自然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为龙门山构造带的中南段,属华夏

构造体系。位于扬子板块最西边缘和青藏板块最东边缘的结合部,跨成都平原与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状,素有“五山二丘三分坝”之说。境内最高峰为虹口乡光光山顶,海拔4582米;最低处为南端沿江乡清凉村,海拔592米,相对高差3900米。

二、山脉水系

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河西诸山(旧称西岷)属于邛崃山脉。河东龙门诸山,以光光山最高,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的西干支脉,由彭州――汶川县延伸至市境内。河西诸山属于邛崃山脉的东支,山脉自崇州鹿顶山而来,到都江堰市泰安乡三合顶分为两支:一支沿北东方向延伸为熊耳山、莹华山、赵公山;另一支朝南东向延伸。赵公山原名大面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其东麓群山如翠浪,以石定江为界,其北边自上而下依次有:莹华山、老君山、张家山、三台山、南华山、斗底山、大小牛心山、卧牛山、凤凰山等;其南边有由赵公山而来的支脉,经棋盘石、歧山庙的主峰延伸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城三十六峰(其最高处为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海拔1260米),再由天仓山金鞭岩、笔架山至马家岭进入崇州境。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岷江及其在市境内的支流等常年性自然河;都江堰灌溉渠等人工河;山溪等季节性自然河。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公里,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的龙溪、麻溪、白沙等乡,全长17

公里;岷江经渠首一分为二,外江为正流,今称金马河,经市境进入温江、崇州,全长30公里。都江堰的灌溉河,属人工开凿河道,通过内江引水入闸,呈扇形进入市区。市区仰天窝跨越四江之上,这四条江均系人工河,自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这些人工河穿越市境,分别灌注入新都、郫县、温江,最后汇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

三、气候环境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气温在10°C-22°C之间,平均气温15.2°C,年均无霜期269天,以候均温划分四季,春、夏、秋季各为85天、93天、77天。都江堰城区面积19.93平方公里,经四川省绿化委员会考核,绿化覆盖率31.58%,通过验收,并获得“实现全面绿化县(市)”称号。全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53.7% ,居全成都市第一。青城山-都江堰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大气环境总均值良好,经环保测定,1997年都江堰旅游景区噪声平均值为49.4-58.89分贝,城区53.4分贝,交通沿线66.2分贝,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良好,1996年1997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降水无酸雨。降尘年均值为11.52吨/平方公里·月。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地面水环境质量指标达国家三级,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达100%。

四、动物植物

都江堰市地处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峡谷这一世界生物多样性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