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学历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学历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主题
本课学习主题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本课程将结合地理图册、气象数据等资料,深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理解: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分析、案例讨论等方式,学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评价任务
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过程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参与度,评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及环保意识。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地理图册,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并提出本课学习目标。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重点讲解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该地区受哪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气候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可能受到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气候的重要影响。
五、检测与作业
1. 课堂检测:通过课后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某地区气候特点及其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短文。
六、学后反思
1. 教师反思:总结本课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本课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学历案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个人来说,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空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来说,本学历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通过系统的学习过程、科学的评价任务和有效的反思机制,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提升。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继续保持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学历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主题
本课学习的主题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的深入探究,具体涉及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掌握风带与气候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气候类型和特征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风带形成的基本原理,理解风带分布规律,并能分析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评价任务
1. 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小测验、提问等形式,评价学生对风带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运用能力:通过完成相关练习题,评价学生分析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能力。
3. 学习态度与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与风带之间的关系,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学习(30分钟)
(1)风带的形成原理: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讲解风带形成的基本原理。
(2)风带的分布规律:结合地图,讲解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选择典型地区,分析风带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3. 课堂互动(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风带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调风带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检测与作业
1. 课堂检测: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风带形成与移动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风带对当地气候影响”的调研报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后反思
1.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学生反思: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课学习收获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
1. 教学课件:包含风带形成与移动的动画演示、地图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视频:可观看风带形成与移动的实景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图书资料:提供相关地理书籍和文献,供学生查阅和拓展知识。
4. 教师支持: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疑问。
通过以上这些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高中地理学习是一项复杂而又必要的学习任务,而这一节课正是引导学生探索大气奥秘,开启气候变化认知之门的关键一步。
教师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认知框架,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地理课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学历案(第二课时)”的完整内容。
希望对您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