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传统运动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医传统运动养生
——发展篇
一、概述
广场舞可以说是现下最热门的网络话题之一了,反对的人认为广场舞噪声扰民,支持的人认为广场舞不过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一个方式,由广场舞,我联想到了我国的中医传统运动养生。
说到中医传统运动养生,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应该便是太极拳了,太极拳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行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这不但是一种拳技,可以防身自卫,更是一种健身防病的体操。
但是为何这样一种看似有百利而无一害又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方式,却反而不如广场舞那么流行呢?本文便是对于中医传统运动养生发展的一种思考。
二、中医传统运动养生的理论依据
既然谈到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便不得不说它在中医理论中的依据。
众所周知,“治未病”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内经》中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便是治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指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而未病先防的重点便在于养生,即注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致,保持阴平阳秘这几个方面。
所以我认为,与其说中医是一种医学,不如说中医是一门非常先进的养生保健学科,那么中医又是如何通过这几个方面治未病的呢?我认为就是衣、食、住、行这四种途径,“衣”便是顺应四时加减衣物,“食”则是指合理搭配,控制饮食,“住”意在居住环境,陈设是否符合阴阳风水学说,而我们在本文的重点便是最后的这个“行”
字。
“行”,
顾名思义,指行动、出行,而我认为在中医传统运动养生当中,“行”指行为、运动,直白的说就是我们应该通过运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所以总得来说,“衣食住行”共同作用,达到自然之道,调理情志精神,保持阴平阳秘,从而增强体质治未病,延年益寿。
三、中医传统运动养生的发展
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就记载了44个人物的运动场景,他们不仅摆动有各种知识,同时部分人员还拿有器械。
到了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更是发展了运动能够延年益寿的学说,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就是由后汉三国时期华佗创造发明的一种健身体操,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
由于疗效确凿,据说已经发展到十余种流派,有外功,内功和内外结合功。
练五禽戏时要求意守、调息和运动协调配合,意守可以精神宁静,神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和利关节。
经常锻炼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又能活动全身肌肉、筋骨和关节,有明显的健身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之后各种主张运动来保健的学说思想层出不穷。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华民族健身防老方法中最受青睐和行之有效的。
它流行之广、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太极拳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
协调脏腑,它不但是一种拳技,可以防身自卫,更是一种健身防病的体操。
太极拳本身的名字就极富文化的含义,“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圆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两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
其名取之于《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园为本,一招一式均以各种园弧动作组成,观其行,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
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以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
可见用太极哲理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也为太极,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此为太极拳命名的含义。
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
然而,无论那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四、展望中医传统运动养生
人体在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26亿,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就达8600万,分别占我国总人口的10%和7%,按国际通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大国,老龄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健康老龄化”,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颐养天年,健康长寿,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促进四化建设等方面至关重要,也是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国人口基数巨大,经济发展依然处于发展中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从经济角度上讲,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不需空间、器械,自己随时即可进行,十分方便、经济。
因此我认为中医传统运动养生应该是最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养生方式之一。
同时,随着全民养生热潮的来临,民众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及疾病防治,这与中医的“治未病”理论是相当切合的。
而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也同样捧红了一大批养生专家、国医大师,如果可以充分地利用好现在的传播工具、途径,那么一定可以进一步的推广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使之成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所喜爱、所认同的重要的养生方式。
五、总结
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是指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人类初始,狩猎以取牺牲,采摘而得天赐。
运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会发展,私有制出现,而后才有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
运动养生先是迎合了社会上层的需求,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就是现今发现的最早记录。
医学的发展,为运动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发展方向以及必要限制等,使运动养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发展。
流通气血、长养精神、强筋壮骨、滑利关节、坚肤壮肌、聪耳明目、充脏畅腑,从而达到精力旺盛,气血充足,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
运动养生,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
形式灵活多样,且可以自创,只要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