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名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以史为鉴,扩散核心目标
史学做为一门社会科学,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那就是服务现实。很多人经常把孝文帝的改革与今天的改革开放联在一起,对今天的改革开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但这种观念太陈旧了,老炒冷饭没意思。后下去送课,发现我根本没办法用家乡话完整的上完一节课,从而也让我意识到文化也好,民族也好,在融合的过程也应保存自己的东西,共同发展,后来再进一步改课时,我升华了主题,提出新的观点《求同存异繁荣发展》,而且认为它是我整节课的亮点。
(2)挖掘内在联系,聚焦核心目标
第一次试讲后,科组给我提出两个建意一是核心目标没有起到统领整节课的作用;二是小标题不够醒目,没有体现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联。经过科组同事的提点,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既然确立“民族融合”是这节课的核心目标,那么内容与内容之间,内容与核心目标必然存在内在联系,找出来,串起来,就是整节课的主干线索,清晰明了。所以我把第二部内容的标题设定为《时与俱进,孝文帝改革》。那么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内容经“民族融合”串联起来,民族融合是时代潮流,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推动改革,促进民族的大融合。民族融合起到统领的作用,而标题也让人耳目一新,容易串联起来,简单明了,清晰易懂。
老师: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着手弃旧制,立新规,实行汉化政策
老师:(幻灯片)故事四:从旧制走向新规——汉化政策
老师:演示幻灯片,引导学生从服饰的差异辨别胡服与汉服,从而归纳出措施1、改穿汉服
学生:从袖口、衣领、裤褶、裙摆分辨胡服与汉服
老师:出示材料((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正式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高祖记》)
学生:都有道理
学生:只是一个站在鲜卑族的立场;一个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一个历史事件,评价方法应当一分为二,多角度评价。
老师:但今天我们更多的是正面去肯定孝文帝及其改革,那是因为我们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说孝文帝是一位优秀的改革家,政治家。他的改革是成功。
学生:孝文帝
老师:孝文帝怎么做?
学生:改革
老师:没错
老师:了解孝文帝改革,先来了解这位从雪山下走出来,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老师:(幻灯片)故事二:从雪山下走出来的伟人——孝文帝
学生:孝文帝十分敬佩和仰慕汉文化
老师:受汉文化教育的孝文帝,深知想控制黄河流域就必须融入到汉文化中。
老师:(看课本回答问题)孝文帝首先怎么做,在学习汉文化之前?
学生:386年
老师:定都哪?
学生:平城
老师:其祖先后来统一个黄河流域是哪年?
学生:439年
老师:至此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老师:随着北方的统一,又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北魏面前。(幻灯片)这个从游牧走向朝堂的民族,如何统治以农耕为主的中原地区,怎样才能更好的巩固统治?
老师:这个重担就落在北魏有名的皇帝,哪个?
过渡:那么孝文帝及其改革对今天的中华民族及其发展有什么可借鉴的?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篇章的学习“存同求异,繁荣发展”(幻灯片)
老师:今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多少个为官方语言?
学生:普通语
老师:我们要不要学?
学生:要
老师:为什么?
学生:方便交流
学生:方便统一的国家的经济发展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是有自身的规律,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难点: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推动改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3页,今天我们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请找出标题的关键字。
学生:归纳措施3、与汉人通婚
老师:举白人与黑人通婚后的后代肤色的变化来说明民族差异会越来越小,最后差异消失,民族融合了。
老师:(幻灯片)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学生:内容1、迁都洛阳2、实行汉化政策
老师:(幻灯片)改革前后的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学生:改革后,少数民族过上农耕生活
学生: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鲜卑族服饰均汉化
请回答:
(1)例举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一次中国古代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你知道这场改革的前后,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吗?
语言、服饰、姓氏、婚姻等
教学反思
四、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确立核心目标
选北方的民族汇聚原于我下乡送了一节课,刚好那边学校上到北方的民族汇聚,而且那边条件比较落后,必须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刚开始愁煞我,对着课本苦闷了几天,既然没有课外的资源可以整合利用,那我就充分整合课本资源。在整合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太依赖课本以外的资源,甚至那些资源华而不实,课本资源不要只看表面,初看很凌乱,但只要我们找到他们的内在联系,我们也就明白编书人的意图,我们也就找到了整节课的线索。比如课本第一部分内容“边疆少数民族内迁”配有《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还有《耕耙图》、《扬场图》。把它们内在的东西挖出来就是《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蕴涵着民族汇聚,《耕耙图》《扬场图》蕴涵着民族融合。把整节内容串联起来就是东汉末年,特别是西晋后到隋唐的统一这段时期,民族汇聚直至民族融合就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我给第一部分确立了一个小标题《时代潮流,民族融合》。
学生:鲜卑族、匈奴、羯、羌、氐
老师:内迁到哪?
学生:黄河流域
学生:中原地区
老师:长期生活在这是哪个民族?
学生:汉族
老师:这些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一起,这就是我们开头说的民族汇聚。
老师:汇聚一起的各民族由于文化的不同。比如这些少数民族以什么为生?
学生:放牧
老师:我们称之为游牧民族
老师:那汉族又以什么为生?
二、小结
第一篇章“时代潮流,民族融合”
1、五胡内迁
2、民族汇聚
3、民族融合
第二篇章“与时俱进,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
2、孝文帝改革及内容
3、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4、如何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
第三篇章“求同存异,繁荣发展”
三、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课题名称
北方的民族汇聚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所属章节:第四单元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设计思路
首先点题民族融合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接着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推动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最后以史为鉴,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应当是求同存异,繁荣发展。
老师:少数民族融入到汉人生活中
学生:汉人吃上少数民族食品
学生:汉人改变席地而坐的习惯
老师:汉文化吸收新因素,变得更丰富
学生:归纳改革的意义1、促进民族的大融合;2、丰富了汉文化,推动汉文化的发展
老师:孝文帝改革在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但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评价?
老师:(幻灯片)“究竟谁说得对”(1、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最终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2、也有人说: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生:汇聚
老师:也就是说北方各民族汇聚在同一地域内生活,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民族矛盾、民族差异会逐渐消失,文化趋向同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民族融合
过渡:中国历史上从东汉末年到隋唐的重新统一这段时期是民族融合的黄金时代。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篇章的学习——时代潮流以,民族融合(幻灯片)。
老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人113页“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图(引导学生识图,因为学历史也要学会读图)。西晋时,有哪些少数民族内迁?
学生:农耕
老师:我们称之为农耕民族
老师:这两种不同文化的民族在时间长河里不断的磨合,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幻灯片出现《穿裤褶的南朝乐队》、穿上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内的《采桑图》、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注: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找出民族汇聚后的变化。少数民族穿上汉人的服装,学会农耕;汉人穿上胡人的服装,吃上胡食。从而说明从东汉以后,特别西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民族融合是时代潮流。
学生:归纳措施2、学汉语,禁鲜卑语
老师:指出民族差异在减少(为民族融合做铺垫),同时指出时间长了鲜卑语就会消失(为孝文帝改革的不足做铺垫)
老师:出示图表
学生:归纳措施3、改汉姓
老师:为活跃气氛,老师可以找出班里面姓刘的同学,让其他同学猜猜他们有没有鲜卑族血统。
老师:出示材料(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族、汉族互为姻亲。)
学生:也有利民族融合
老师:所以在统一的国家里,统一语言,民族融合就是时代潮流,各民族想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对中华民族而言,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吸收国内外各族人民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开放。
老师:但我们能不能像孝文帝一样禁用民族语言?
学生:不能,要吸取教训
老师:所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应当求同存异,促进各族的繁荣发展。
过渡:而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顺应朝代潮流,与时俱进,推动改革,加速民族大融合。
学生:孝文帝
老师: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的学习“与时俱进,孝文帝改革”
老师:了解孝文帝及其改革,先来了解他的民族及国家
老师:(幻灯片)从游牧走向朝堂——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
老师:孝文帝是哪个民族?
学生:鲜卑族
老师:他的祖先哪年建立北魏?
学生:迁都洛阳
老师:(幻灯片)故事三:从小屋搬进大房——迁都洛阳
老师:引导学生读幻灯片的图及分析材料,归纳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
学生:平城偏北,不利于统治中原(读图获得)
学生:平城自然环境恶劣,比较贫瘠(分析材料)
老师:洛阳(东周、东汉、西晋)自古就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良好的统治根基及文化底蕴,有利于学习汉文化,巩固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