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热门主题预测:美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作文热门主题预测:美育
2020高考作文热门主题预测:美育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1
模拟作文之“美育”发言稿
【原题再现】
生活不能缺少美,“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

可是在现实中,美育却遭遇不少尴尬: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

对此,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再做决策。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中华之美,古来共谈。

我们就是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并获得美的体验。

牙牙学语时,我们含混地吐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我们对美最初的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语文匠点评:论证角度一:美育的外延)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

我们见过青莲居士笔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绝美峭景;我们品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我们听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
培养道德,涵养精神。

(语文匠点评:论证角度二:美玉的作用)犹记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的确,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正遭遇着尴尬的处境。

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

试问,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当历史的接
力棒交到新一代的手中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还应具备蓬勃昂扬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语文匠点评:论证角度:美育遭遇的尴尬处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的突围显得刻不容缓。

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摒弃学习的功利心,让智与美共同助力自己的成长;我真诚的祈愿家长与学校能够摒弃教育的功利心,保护好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好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探索科学的美育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语文匠点评:论证角度四:希望和建议)我们将是民族大任的擎举者,唯有在美的沃土中深耕不辍,才能真正强健我们的筋骨。

我们的强烈担当意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我们的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我们任重道远的担当精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态度。

(收束全文,展望未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2
模拟作文之“美育”倡议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
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样忙,哪有时间欣赏美?”有的说:“考上大学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啊!”也有的说:“人无德不立,只要品德好,就能拥有一切。

”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视美育的现象。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以学习委员“小明”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
一篇“倡议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美育是一种刚需;携美育同行,作追梦新人;美育是眼睛,前途一片明;搞好美育是基础,成长路上你最行。

建议行文结构:文章首先引用名言,反观现实,提出观点;然后从个人层面、国家层面论证美育的重要性,最后发出号召,再现美育的重要性,照应文章开头。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然而,网络“污文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

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不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

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

加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

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

”拥有审美能力,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制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
开出花来。

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

”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

因此,个人的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

加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

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

美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

“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

冯骥才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

”因此,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加强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

同学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让我们加强美育培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

我们要相信: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倡议人:小明
××××年×月×日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3
模拟作文之“美育”议论文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济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马克思)
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蔡元培)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美育是一种刚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立意分析】
第一则材料“真即是美,美即是真”说美和真的关系,也是说美的定义;第二则材料则是说美育的功能;第三则材料,美育促进社会的进步;第四则材料是说美育对个人的作用,塑造人格,形成好的三观。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不可自行命题。

另外命题“美育是一种刚需”也指明了文章的总论点。

文章分论点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是从材料中来。

美育是一种刚需(命题作文)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久别重逢之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典雅含蓄之美;“生命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求真理之美。

而我们要能体会这种美,就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就需要美的教育。

换句话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语文匠点评:引用名句式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语文匠点评:分论点一)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经历了美的教育,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种种美好。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自然万物,无一不美。

东晋的谢安一日在雪际举行家庭聚会,便问子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哥哥的女儿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个女子就是后来著名的女诗人谢道韫。

试想,由漫天白雪而想到春日飞絮,若非经历了美育的熏陶,又怎会如此诗意盎然呢。

因而,我们需要美育,美育可以让我们在未来庸俗的生活中
留一点浪漫想象。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匠点评:分论点二)
与美相对的是丑。

一个人如果能从小接受关于美的教育,那么它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心怀理想和理想主义的人。

相反,一个人如果生长在诸如自私、野蛮、剥夺遍地的环境里,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坏人,给社会的安宁和谐带来隐患。

孟子的母亲就知道学人哭丧是不美的,学人做生意是不优雅的,而学人读书是美的。

所以她在学堂边定居,让孟子学习礼义教化,经历美育的熏陶。

在这种过程中,孟子慢慢成为一个具有高贵人格的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语文匠点评:举例论证)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聚与传播。

(语文匠点评:分论点三)当今社会,相比于“正能量”,人们似乎更加喜欢“毒鸡汤”。

但我仍然要诚恳地说,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育。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我们需要知道,用地沟油是丑,卖假药是丑,给孩子打毒疫苗是丑,官员贪腐是丑;我们需要知道助人为乐是美,恪尽职守是美,为正义呼喊是美,为人民服务是美……有这样一个结论:坏人不觉得自己是坏人。

经过美育,让人得以知是非善恶,真假美丑是当今社会的刚需。

(语文匠点评:正反对比论证,排比)于个人,美育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留恋这个世间的美好。

培养我们健全的人格,有独立的精神;于社会国家,美育能够让社会正气安然,安定祥和。

因而,美育是对人进行的一切关于美好的教育,是一种刚需,于人于己,于国于家。

(语文匠点评: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主流媒体时评范文1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人民时评)
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
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通过美育为青少年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

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

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

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在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美术培训机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美术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

也正因此,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去年教育部又与13个省区市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

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都要更加重视美育,摒弃功利化的美育倾向,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
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

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在民族兴盛、文明赓续的高度看待美育。

也正是因为美育有着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

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

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人民日报》( 2018年09月05日 09 版)
主流媒体时评范文2
新华时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育全民人文情
新华社记者冯源
在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无论是良渚玉器,抑或是仰韶彩陶,那都是先民崇美尚美的绝佳见证。

而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器物、典籍、礼仪、服饰……可谓美不胜收,汇就了中华美学,也为中国美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泱泱大国要有风土之美、文明之美,彬彬君子要有礼仪之美、德行之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实现中国人民的美
好生活。

由此可见,中华美育在当下可有新气象、大作为。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不少不美的事物甚若丑陋的现象。

这些现象有多方面的成因,但是与美育的缺失有很大关联。

“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中华美育自古以来就注重以美养德,提升修养、陶冶情操。

当前的美育既要弘扬传统,又要吸收外来,既要做好艺术教育,更要涵育公众审美修养和人文情怀,让大家都能辨别美丑、明晰善恶。

当美无处不在,当丑无处可走之时,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必然进入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