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之路、阿根廷之路与国家的兴衰

合集下载

智利的中立与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美洲

智利的中立与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美洲

智利的中立与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美洲智利的中立与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美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美洲成为了各国角逐的焦点之一。

而智利,作为南美洲的一个重要国家,面对着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紧张局势,必须做出关键的外交决策。

本文将探讨智利的中立政策以及该国在战争期间所面临的困境。

一、中立政策的形成当战争爆发时,智利政府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应对各方之间的压力,尤其是由于该国与战争双方之一的纳粹德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然而,智利的中立政策并非一蹴而就,它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逐渐形成。

智利政府透过外交渠道积极寻求与战争双方保持中立,并努力维护国家的利益。

首先,智利在1939年宣布对所有战争双方保持中立,并禁止军火销售。

其次,智利政府与英国和美国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以期在战争中得到这两个大国的支持。

同时,智利也加强了与其他南美洲国家的外交联系,并与巴西、阿根廷等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有助于巩固智利在南美洲内部的地区地位。

二、中立政策背后的困境虽然智利政府坚持中立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遇到困境。

实际上,在战争期间,智利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智利面临着纳粹德国的渗透和压力。

纳粹德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和政治干预来影响智利政府的决策。

德国在智利有广泛的商业利益,并与当地精英阶层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这给智利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使得智利的中立政策受到威胁。

其次,智利政府还面临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压力。

这两个大国希望智利能够断绝与纳粹德国的经济联系,以维护战争阵线的统一。

然而,断绝与德国的经济关系对于智利经济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德国是智利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智利政府在平衡国内经济稳定和国际压力之间面临着巨大困境。

最后,智利在南美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位置也给它带来了压力和困境。

智利地处南美洲的西南端,与周边国家如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存在着一系列的领土争端和海洋争议。

这些争端使得智利在战争期间需要格外谨慎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免卷入地区冲突。

智利简介-精品文档

智利简介-精品文档
自然风光。
旅游须知
气候条件
智利气候多样,根据旅行时间和目的地的不同,需要做好 相应的防晒或保暖措施。
货币与消费
智利的官方货币是比索,大部分地方接受信用卡支付。在 一些小城镇和乡村地区,最好携带现金。
语言沟通
虽然英语在智利不是主要语言,但大部分旅游城市和景点 的旅游从业者都能说英语。提前学习一些基础的西班牙语 词汇有助于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
06
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城市与景点
主要旅游城市
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阿塔卡马等 。
主要景点
复活节岛、智利湖区、智利中部的安 第斯山脉等。
特色旅游活动与体验
参加当地传统节日和活动,如智 利葡萄酒节、阿塔卡马骆驼比赛
等。
体验智利独特的文化和风俗,如 探访原住民社区,了解其传统生
活方式和手工艺品。
参加户外探险活动,如徒步、攀 岩、滑翔伞等,欣赏智利壮丽的
03
最高法院
最高司法机关,负责审理 涉及宪法、国际条约和法 律的案件。最高法院由15 名法官组成,任期12年。
上诉法院
负责审理除最高法院管辖 以外的刑事、民事和行政 案件。每个上诉法院由3 名法官组成,任期9年。
地方法院
负责审理一般案件,每个 地方法院由1名法官组成 ,任期6年。
04
经济状况
总体经济状况
智利简介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地理环境 • 历史背景 • 政治体制 • 经济状况 • 社会文化 • 旅游资源
01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东邻阿根廷,西濒太平洋,南接秘鲁和玻利维亚,北靠秘 鲁和厄瓜多尔。
智利是南美洲最长的国家,国土呈狭长状,从北部的沙漠地带到南部的冰川地带, 跨越了多种地理和气候区域。

阿根廷

阿根廷

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区多冰蚀谷、冰碛湖。

著名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

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银等。

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22%。

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农牧产品出口国。

工业
门类较齐全,主要有钢铁、电力、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核工业发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现拥有3座核电站。

钢产量居拉美前列。

机器制造业具有相当水平,其生产的飞机已打入国际市场。

食品加工业较先进,主要有肉类加工、乳制品、粮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酿酒等行业。

阿是世界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年产量30亿公升。

农业
国土面积的55%是牧场,农牧业发达,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0%。

全国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

阿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和葵花籽等。

近年来,阿根廷已成为南美最大的旅游国家,主要旅游点有巴里洛切风景区、伊瓜苏大瀑布、莫雷诺冰川等。

近年来工业品出口亦有大幅度增长。

进口多为机器设备、工业原料、化学品等。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详解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2023.12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选择性作答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其他试卷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1.2023年9月23日到10月8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举行。

本次亚运会践行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给杭州都市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

材料二:2023年6月15日北京时间9点,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材料三:杭州有“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之称,高科技企业聚集;以其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区域,辐射杭州湾、接轨大上海。

目前正在构建杭州至长三角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市域“三个1小时交通圈”综合性国际交通枢纽城市。

(1)本次亚运会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火种采集,主要采用凹面镜对太阳的聚光作用点燃火炬。

该凹面镜朝向正南方,为了快速点燃圣火,火炬头放置的最佳位置在凹面镜____(选择:A中心偏东B中心偏西)。

推测先民在良渚古城外围修筑水利系统工程主要是为了____(选择:A养殖和发电B防洪和灌溉)。

(2)杭州亚运会会徽中的互联网符号反应杭州城市特色。

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在杭州发展迅速,其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是()①加快了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关联网络的建设②直接决定了杭州向大都市发展的进程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有利于区域产业的平衡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开幕式主火炬燃料首次创新使用绿色零碳甲醇燃料,我国发展零碳甲醇能源可以()①通过捕集和封存CO2,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②降低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优化产业结构③改变富煤少油的资源禀赋,保障能源安全④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资源和环境安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亚运会期间,宾客们欣赏到了钱塘江“八月十八潮”。

智利

智利

智利智利,全名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国土狭长,纵贯南北,东邻阿根廷,西隔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当大洋洲的情感之国相隔,北与秘鲁相接,南方划在美洲大陆尽头,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之一。

智利是拉丁美洲最稳定的国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发达国家之一。

智利的自然景观非常壮观,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和气候。

智利大部分地区是被安第斯山脉所覆盖的,这座雄伟的山脉是南美洲最壮丽的自然奇观之一。

安第斯山脉上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国家公园,吸引着大量的登山、徒步爱好者和自然摄影师。

智利还有着壮丽的海岸线,长达4,300多公里。

从北至南,智利的海岸线经过了多个地理区域,包括阿塔卡马沙漠、瓦尔帕莱索和康塞普西翁等。

这些地区的海岸线既有金色的沙滩,也有陡峭的峭壁和壮观的海岬。

海岸线上的城市和港口充满了文化和历史遗迹,是游客们了解智利文化的好地方。

智利还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著称。

在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有世界上最大的铜矿,是全球铜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此外,智利还拥有大量的锂资源,是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国之一。

这些自然资源赋予了智利经济强劲的增长动力,也使智利成为南美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智利的人民以友善和热情好客而闻名。

他们对待游客总是非常友善,并愿意与游客分享他们的文化和传统。

智利的文化包含了西班牙和原住民文化的元素,这种独特的文化融合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作品。

拉帕莱马大学和巴尔巴拉学院等智利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培养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学者。

智利的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一部分。

智利菜肴具有浓厚的西班牙和原住民风味,其特色菜包括培尔莫兰、恩克拉多、马希拉多和昂吉诺等。

这些传统的美食是智利家庭聚餐和庆祝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自然景观和文化魅力,智利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首都圣地亚哥位于智利中部的安第斯山脉之间,是智利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圣地亚哥的市区有着许多历史建筑和博物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智利的历史和文化。

第八章案例分析:阿根廷兴衰之谜

第八章案例分析:阿根廷兴衰之谜

第八章案例解析:案例一:阿根廷由盛转衰之谜19世纪末,阿根廷经济的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因此,至20世纪初,南美洲国家阿根廷不仅以优美的探戈舞姿和彪悍的高乔牛仔闻名于世,而且还因富庶而享誉全球。

当时,阿根廷因出口大量粮食和牛肉而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它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被视作"南美洲的巴黎"。

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当人们形容某人腰缠万贯时,常说"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

1900年,阿根廷的人均GDP分别为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一半,是日本的一倍,略高于芬兰和挪威,略低于于意大利和瑞典。

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高于法国的3485美元和德国的3648美元。

甚至在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然领先于日本,与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大致相等。

然而,一个世纪以后,阿根廷的人均GDP 远不如上述国家(见下表)。

不仅如此,在人类行将告别2001年之际,阿根廷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出现在全球电视上的画面却是马背上的警察、催泪弹释放的烟雾、抗议者的呼叫和被抢商店店主的哭喊。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时间内,阿根廷居然换了5个总统,其中一位总统甚至公开宣布:阿根廷无力偿付其1500多亿美元的外债。

阿根廷因此而成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倒账国。

1998年阿根廷与其他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应该说,阿根廷拥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多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例如,阿根廷的人口只有印度的4%,但土地面积则相当于它的85%。

占全国总面积1/4的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

阿根廷人经常自豪地说,"我们的平原从大西洋起,一犁头耕到安第斯山麓,都不会碰到一块石头。

" 此外,阿根廷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稀有金属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铀矿资源储藏量名列拉美之首,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

阿根廷的历史与传统

阿根廷的历史与传统

阿根廷的历史与传统阿根廷是南美洲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独特传统的国家。

它位于南大西洋和安第斯山脉之间,因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多元文化而备受游客青睐。

本文将探讨阿根廷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

一、历史背景阿根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2万年前的原住民时期。

当时,阿根廷地区的原住民主要是部落社会,生活依赖于狩猎、采集和渔业。

而在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开始探索该地区,并在此建立了殖民地。

西班牙殖民时期对阿根廷的影响巨大,西班牙文化渗透入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该地经历了数百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816年阿根廷独立。

此后,阿根廷国家逐渐形成,并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二、传统文化阿根廷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融合了原住民、西班牙和其他移民群体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阿根廷独特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一些介绍。

1.探戈舞探戈舞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舞蹈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舞蹈之一。

它源于19世纪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贫民窟,融合了西班牙、非洲和原住民的舞蹈元素。

探戈舞以优雅、激情和浪漫著称,经常在社交舞会、酒吧和舞厅上演。

2.阿桑布莱亚音乐阿桑布莱亚音乐是阿根廷民间音乐的代表,通常伴随着吉他和掷弦琴的演奏。

这种音乐形式起源于西班牙供奉圣马丁颂歌,随着移民的到来,它在阿根廷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阿桑布莱亚音乐通常表达了劳动者、农民和移民的生活和情感经历。

3.烧烤烧烤在阿根廷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阿根廷人以烹饪牛肉的技艺而自豪,烧烤也成了他们的标志性美食。

烧烤通常是在户外用传统的炭火烤制,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家庭聚会和节庆活动上都能看到烧烤的身影。

4.马球马球是阿根廷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它源于英国殖民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根廷逐渐成为世界马球的重要中心。

马球比赛在乡村俱乐部和专业体育场上定期举行,并吸引着大批观众。

三、阿根廷的文化遗产阿根廷以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些阿根廷的文化遗产的例子。

讲解智利国家

讲解智利国家

-
感谢观赏
THANK YOU
讲解智利国家
讲解智利国家
目 是一个拥有多样化地理 环境的国家。它拥有世 界上最干燥的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同时也 拥有大陆最南端的火地 岛。智利的首都和最大 城市是圣地亚哥,国语 为西班牙语
2
智利的人口多样化, 包括欧洲白人、混 血人种、原住民马 普切人。其中, 52.7%的智利人是白 人,39.3%是混血儿, 8%是马普切人。马 普切人主要居住在 智利南部
讲解智利国家
智利还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与阿根廷和巴西 并列为ABC强国。它拥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和生活质 量,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全球化的、自由的经济环 境。此外,智利的腐败感知较低,相对较低的贫困率 也使得这个国家成为南美洲较为繁荣的国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智利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之一, 从最北端的阿里卡到最南端的火地岛全长4352公里。 这一特点使得智利在地理上非常独特
3
智利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大约1万年前, 当时迁徙的印第安 人定居在智利的肥 沃山谷和沿海地区。 19世纪,智利经历 了一段动荡和内战 后成为独立的共和 国
4
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 源最丰富的国家,也 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 铜最多的国家,因此 享有"铜矿王国"的美 誉。此外,智利境内 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 界旱极,吸引了大量 游客前来探险

智利和阿根廷新自由主义改革与社会转型的成败(一)

智利和阿根廷新自由主义改革与社会转型的成败(一)

智利和阿根廷新自由主义改革与社会转型的成败(一)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进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经历了重大的社会转型,智利和阿根廷是其中两个不同的典型。

智利因结合本国国情而进行的有选择性的改革获得成功,由拉美的“无名小卒”跃升为近10年来拉美发展最快和最稳定的国家;阿根廷则因一味地按“外来处方”进行“最彻底的”改革,反而一度陷入严重的危机,从拉美“最发达的国家”沦落为“无足轻重”的角色。

智利和阿根廷的经验与教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利,阿根廷,新自由主义,社会转型智利和阿根廷是20世纪末拉美国家中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两个不同的典型,两国均奉行了新自由主义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内向的工业化社会向外向的自由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

智利因进行了有选择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政府治理稳妥得当,由拉美的“无名小卒”跃升为近10年来拉美发展最快和最稳定的国家;阿根廷由于进行“最彻底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政府治理有失偏颇,从拉美“最发达的国家”沦落为“无足轻重”的角色。

智利和阿根廷通过新自由主义改革而实现社会转型的经验与教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智利和阿根廷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而实现社会转型的异同智利(从20世纪70年代起)和阿根廷(从90年代起)两国先后放弃长期奉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大刀阔斧地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由此引发国家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和外交策略等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基本实现由封闭的内向的工业化社会向开放的外向的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化。

总体来说,智利和阿根廷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引发的社会转型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一)两国改革与转型的时间不同步智利的转型时期起始于1973年上台的军政府时期,发展于1990年实现民主化进程后的文人政府时期,完成于2000年上台执政的拉戈斯政府。

阿根廷的转型期起始于1989年上台的梅内姆政府,发展于1999年后的德拉鲁阿等多届政府,至今仍在转型过程之中。

显然,智利的转型较阿根廷要早,且较阿根廷要成功。

阿根廷的经济改革及其启示

阿根廷的经济改革及其启示

阿根廷的经济改革及其启示■ 林 华/文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阿根廷经济一直在“改革-危机-改革”的循环中蹒跚前行。

在经历了21世纪初那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之后,阿根廷又进入到新一轮的经济调整过程中。

本文将对30多年来阿根廷的经济改革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找出改革的症结所在。

一.新自由主义改革和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阿根廷深陷经济危机之中。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欧洲共同体禁止进口阿根廷牛肉等原因,使阿根廷出口减少,外汇储备枯竭,财政赤字攀升,通货膨胀失控。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军政府决定效仿智利,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因种种原因改革未能改变阿根廷的经济形势,因此无法继续推行下去。

1983年上台的阿方辛政府力图在控制通货膨胀、压缩公共赤字的前提下,实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开放市场。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调整措施,但仍然没能解决持续多年的高通货膨胀、财政困难等问题,也没有机会进行更深入的经济改革。

在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0.6%,不但低于拉美其他主要国家,也低于地区平均水平。

在此背景下,1989年梅内姆执政后,立刻着手实施大规模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与之前军政府时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经济改革更全面、更彻底。

从广度上看,改革不仅囊括了金融、贸易、财政、货币等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还涵盖了劳工和社保等制度。

从深度上看,改革彻底颠覆了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在金融、贸易等方面实行全面对外开放,并且以大规模、大范围的私有化为主要特征,这是前期改革尝试不曾涉及的内容。

十年的私有化进程使阿根廷所有行业的重要企业几乎全部被外国资本所控制,经济的外国化和跨国公司化特征非常明显。

在外资全面控制和垄断经济的情况下,政府根本无法发挥调控经济的作用。

货币制度的改革是另一项对整个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形势变动起到关键作用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饱受恶性通货膨胀之苦,1989年的消费价格指数高达4924%。

阿根廷简介

阿根廷简介

阿根廷简介阿根廷,这个位于南美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从壮丽的安第斯山脉到广阔的潘帕斯草原,从繁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宁静的巴塔哥尼亚,阿根廷的多样性让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深入探索阿根廷的历史、文化、经济、自然景观以及未来展望。

一、历史概览阿根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土著文明。

然而,欧洲的影响在16世纪开始显现,当时西班牙征服者来到这片土地。

经过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阿根廷在19世纪初获得独立。

独立后的阿根廷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经济危机,包括军事独裁统治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然而,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阿根廷逐渐走向稳定和繁荣。

二、文化特色阿根廷的文化深受欧洲,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影响。

同时,土著文化和非洲文化也为阿根廷的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体现在阿根廷的音乐、舞蹈、艺术、文学和电影等各个方面。

例如,探戈舞是阿根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它融合了欧洲舞蹈和非洲音乐的元素。

三、经济发展阿根廷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包括石油、天然气、农产品和矿产等。

这些资源为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阿根廷政府致力于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吸引外国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此外,旅游业也是阿根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探索这个国家的自然和文化宝藏。

四、自然景观阿根廷的自然景观壮丽而多样。

安第斯山脉横贯整个国家,提供了无数徒步和登山的绝佳场所。

伊瓜苏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之一,其壮观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巴塔哥尼亚地区则以其广阔的草原、湖泊和冰川而闻名,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探险体验。

此外,阿根廷还拥有许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阿根廷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阿根廷需要继续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创新发展,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阿根廷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带一路与智利合作

一带一路与智利合作

一带一路与智利合作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更多的国家选择与中国开展合作,其中智利成为了受惠较多的国家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为智利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挑战,双方的合作关系也日益深化。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对智利合作的影响以及未来合作的前景。

一、智利与一带一路的联系智利地处南美洲,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铜矿闻名。

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和进口国,两国在贸易方面有着天然的互补性。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为智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在2019年,中国与智利的贸易额达到了105亿美元,相比于倡议提出前,两国的贸易规模有了大幅增长。

同时,智利还成为了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为智利带来了更多的出口机会,也加强了两国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二、智利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智利作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参与国,在实践中扮演了多重角色。

首先,智利是一个作为合作伙伴的国家,与中国在各个层面开展合作。

双边贸易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智利的出口产品不仅限于矿产品,还有水果、葡萄酒等农产品,在中国市场备受青睐。

此外,智利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合作项目提升本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

其次,智利还是一个作为枢纽的国家,连接南美洲和中国。

当中国进一步深化与南美洲国家的合作时,智利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对南美洲市场延伸的重要枢纽。

智利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为中国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通道和渠道,促进两地的贸易与投资。

三、智利受益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为智利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其中包括:1.市场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智利创造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倡议推动了更多的中国游客前往智利旅游,为智利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同时,中国市场对智利的农产品需求增长迅猛,给智利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智利这样的开放经济体系中,这一倡议为提升其基础设施水平提供了良机。

备战新高考2022年地理微专题04: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解析版)

备战新高考2022年地理微专题04: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解析版)

微专题04: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高考真题回顾·例1】(2009·全国文综Ⅱ卷)读图,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6分)【解析】该题考查区域判读。

从经纬网坐标图中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西北海岸,进而可根据上述总体定位,结合已学区域相关知识进行分析、阐述;该地从纬度位置讲,地处低纬;从海陆位置讲,西临太平洋;从相对位置讲,五南美洲西北部;【参考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高考真题回顾·例2】(2010·上海)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6分)【解析】判读该图可知,从相对位置角度讲,该地位于非洲东北部;从纬度位置讲,该地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讲,该地濒临红海;从半球位置讲,该地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参考答案】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位于热带;东濒红海;地处非洲东北部。

【高考真题回顾·例3】(2013高考题四川卷)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8分)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解析】描述甲国的地理位置特征,可分别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和邻国位置等角度进行描述。

从半球位置讲,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从纬度位置讲,该国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从海陆位置讲,该国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从相对位置讲,该国地处北美洲南部;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至于该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多角度展开分析;【参考答案】甲国的地理位置特征:①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2分);②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2分);③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④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2分)。

甲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位于低纬,热带,热量条件充足;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业;靠近北美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邻国众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

阿根廷经济危机历史分析

阿根廷经济危机历史分析

阿根廷经济危机历史分析阿根廷是南美洲的一个国家,曾经历过多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对该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阿根廷历史上的经济危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一、1980年代的经济危机1980年代,阿根廷面临着巨大的债务问题,高通胀和经济衰退困扰着这个国家。

由于外债问题的日益严重,阿根廷政府被迫实行紧缩政策,大规模削减开支和提高利率,导致了失业率的飙升和社会动荡的加剧。

此外,政府的不良管理和腐败行为也加剧了危机的发展。

二、2001年的经济危机2001年,阿根廷再次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该国的外债问题再次恶化,政府无法履行其债务偿还的承诺。

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金融和经济问题,包括失业率急剧上升、货币贬值和社会不稳定。

最终,阿根廷政府宣布实行债务违约,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三、经济危机的原因阿根廷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多个原因。

首先,外部因素是一个主要因素。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阿根廷的经济情况。

其次,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不善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政府的腐败行为、财政赤字和不合理的财政政策导致了经济状况的恶化。

四、经济危机的影响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对该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失业率的上升导致了社会动荡和贫困问题的加剧。

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和收入来源,生活条件恶化。

其次,货币贬值导致了物价的飙升,购买力下降,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此外,经济危机还对阿根廷的信用和国际形象造成了重大损害,影响了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

五、防范经济危机的措施为了防范类似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阿根廷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监管,打击腐败行为,提高财政透明度。

其次,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政府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降低对农业和原材料的依赖,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

六、结论阿根廷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给该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些危机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外部因素和政府管理不善等。

进口替代战略案例

进口替代战略案例

进口替代战略案例:阿根廷由盛转衰之谜19世纪末,阿根廷经济的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因此,至20世纪初,南美洲国家阿根廷不仅以优美的探戈舞姿和彪悍的高乔牛仔闻名于世,而且还因富庶而享誉全球。

当时,阿根廷因出口大量粮食和牛肉而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它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被视作"南美洲的巴黎"。

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当人们形容某人腰缠万贯时,常说"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

1900年,阿根廷的人均GDP分别为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一半,是日本的一倍,略高于芬兰和挪威,略低于于意大利和瑞典。

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高于法国的3485美元和德国的3648美元。

甚至在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然领先于日本,与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大致相等。

然而,一个世纪以后,阿根廷的人均GDP 远不如上述国家(见下表)。

不仅如此,在人类行将告别2001年之际,阿根廷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出现在全球电视上的画面却是马背上的警察、催泪弹释放的烟雾、抗议者的呼叫和被抢商店店主的哭喊。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时间内,阿根廷居然换了5个总统,其中一位总统甚至公开宣布:阿根廷无力偿付其1500多亿美元的外债。

阿根廷因此而成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倒账国。

1998年阿根廷与其他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应该说,阿根廷拥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多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例如,阿根廷的人口只有印度的4%,但土地面积则相当于它的85%。

占全国总面积1/4的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

阿根廷人经常自豪地说,"我们的平原从大西洋起,一犁头耕到安第斯山麓,都不会碰到一块石头。

" 此外,阿根廷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稀有金属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铀矿资源储藏量名列拉美之首,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

《阿根廷智利》课件

《阿根廷智利》课件
阿根廷的探戈文化
01
02
03
探戈音乐
探戈音乐是阿根廷独有的 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节 奏和旋律闻名于世。
探戈舞蹈
探戈舞蹈是阿根廷的国粹 之一,以其激情四溢的舞 姿和精湛的技巧吸引着世 界各地的观众。
探戈服饰
探戈服饰也是阿根廷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 的服装和配饰展现了阿根 廷的时尚和审美。
智利的葡萄酒文化
智利葡萄酒的历史
智利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 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智利已 经成为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国
之一。
智利葡萄酒的特点
智利葡萄酒以其醇厚的口感、浓郁 的果香和优雅的品质而著名,尤其 以赤霞珠和卡本内苏维翁等品种最 为出色。
智利葡萄酒产业
智利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酿造技 术,如今已经成为智利经济的重要 支柱之一。
人口与民族
阿根廷人口约4500万,主要民族为西班牙和意大利移民的后 裔。
智利人口约1800万,主要民族为西班牙和印第安人混血的后 裔。
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
阿根廷实行总统制,政局较为稳定, 但经济上存在一些问题,如高通货膨 胀、外债问题等。
智利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政治稳定 ,经济较为发达,是南美洲最富有的 国家之一。
03 阿根廷和智利的旅游资源
阿根廷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
总结词
阿根廷的自然风光壮丽,名胜古迹丰富,是旅游者向往的胜地。
详细描述
阿根廷拥有壮观的安第斯山脉、迷人的大草原、神秘的冰川和湖泊等自然景观,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同时,阿根廷还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如伊 瓜苏瀑布、马丘比丘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阿根廷智利》PPT 课件
目录

阿根廷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衰落的原因

阿根廷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衰落的原因

阿根廷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衰落的原因折翅的潘帕斯雄鹰——阿根廷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衰落的原因一、军政权实施的新自由主义改革(1976-1983)1976年军事政变后,马丁内斯·德奥斯任军政府经济部长。

他任职期间(1976-1981年),在军政府提出的“国家改组进程”纲领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被经济史学家称为正统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他在任初期采取的主要调整措施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私人银行的支持下,实施稳定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削减财政赤字,平衡国际收支。

改变汇率政策,实施货币贬值。

削减公共开支,冻结工资,以减少公共部门赤字。

争取国外资助(融资和直接投资),以扩大国内投资。

在经济危机得到初步控制后,他采取了以下重大经济改革措施:实行经济开放,开放国内市场,降低进口关税,鼓励进口。

改革宏观经济结构,中止对工业出口的补贴。

国有服务业转由省级经营,取消联邦分税制给各省的补贴。

改革金融体制,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

为此,实行利率自由化,批准建立新的银行和金融机构。

国家为私营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提供担保。

1978年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允许比索逐月贬值。

实行高利率,国家保证购买美元的自由。

马丁内斯·德奥斯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和发展本国工业,但没有达到这个目的。

高利率和自由买卖美元的制度,有利于投机资金的流动,而不利于产业发展,所以外资进入阿根廷后,没有投向生产领域,而是流入金融体系。

大量拥入的外国资金,形成的庞大投机资金,给国家金融带来巨大冲击。

在金融业暂时兴旺的同时,进口的开放,使本国工业生产部门受到严重冲击,生产下降,就业减少,大批企业倒闭。

民族工业陷入严重衰退。

冻结工资的政策导致1977年工资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下降30%。

国内地区经济持续恶化。

逃税严重,财政入不敷出。

有专家评论甚至指出,阿根廷又回到了100年前的农牧业出口经济的时代。

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政府不得不推迟汇率改革,导致比索高估。

阿根廷的独立战争从西班牙殖民地到独立共和国

阿根廷的独立战争从西班牙殖民地到独立共和国

阿根廷的独立战争从西班牙殖民地到独立共和国阿根廷的独立战争是南美洲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斗争,它将阿根廷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这场战争始于1806年和1807年的英国入侵,而后又在1810年发生了阿根廷革命,最终在1816年正式宣布独立。

本文将探讨阿根廷的独立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1. 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阿根廷在15世纪末,西班牙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殖民国,在其殖民帝国的辖区内包括了南美洲大陆。

阿根廷地区成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而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阿根廷社会分为三个阶层:欧洲白人移民、土著人和非洲奴隶。

这样的等级制度和严格的殖民经济掠夺剥削导致了阿根廷社会的不满和抵抗情绪的产生。

2. 英国入侵引发的反抗在19世纪初,拥有全球海上霸权的英国企图通过入侵阿根廷来打击西班牙殖民统治,迫使其割让领土。

1806年和1807年,英军两次入侵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虽然占领了一段时间,但是遭到了阿根廷当地人的勇敢抵抗。

这两次英国入侵加剧了阿根廷人民对殖民统治的愤慨,成为后来独立战争的一次诱因。

3. 阿根廷革命1810年,阿根廷发生了一场重要的政治动荡 - 阿根廷革命。

这场革命的导火索是法国入侵西班牙,使得西班牙统治者暴露了他们的软弱。

阿根廷的领导人趁机宣布自治,组建了一个自己的政府,推翻了殖民政权。

革命后,阿根廷形成了一个由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为中心的不稳定地区,各个省份和城市纷纷加入独立战争。

1816年,阿根廷共和国正式宣告独立。

4. 独立战争的胜利与挑战阿根廷的独立战争在多个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最有名的是圣胡安战役和萨尔多内战役。

这两场战役不仅显示了阿根廷人民的斗志和决心,也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战争的过程中,阿根廷也面临了一系列挑战。

内部的分歧和争斗导致了各省份间的冲突,外部的敌人威胁如巴西帝国以及西班牙军队也对阿根廷的独立构成了威胁。

5. 独立战争的影响阿根廷的独立战争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历史轨迹,也对整个南美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拉美独立战争的国家解放与建立

拉美独立战争的国家解放与建立

拉美独立战争的国家解放与建立拉美独立战争是指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欧洲殖民地追求独立的一系列革命与战争。

这一时期,一些激进的拉美领导人和知识分子,受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国家解放与建立民主制度的理念。

拉美独立战争的背后是个体国家的解放与建立,它对拉美民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拉美独立战争中,一些英勇的民族英雄崛起,成为了拉美国家的象征。

西门·玻利瓦尔、何塞·德·圣马丁和图库曼·博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努力,为拉美各国树立了独立的旗帜。

其中,玻利瓦尔被誉为拉丁美洲的解放者,他领导的解放运动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国争取到了独立。

圣马丁是阿根廷和智利的独立斗士,他的军队通过巧妙的战术和战略,成功驱逐了西班牙殖民者,开创了南美洲的解放之路。

而博利瓦尔则在玻利维亚、巴拿马等国为拉美独立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些英雄们不仅为各自国家争取了独立,也为整个拉丁美洲开辟了通往自由与民主的道路。

拉美独立战争的国家解放直接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建立。

在旧殖民统治下,拉美地区一直受到严格的政治和经济控制。

殖民者与地主通过榨取农民和劳动者的利益,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然而,独立战争改变了这一现状。

拉美独立后,一些国家积极推动立宪政体建设,试图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合理的社会秩序。

例如,墨西哥在1824年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成为拉美第一个民主国家。

此后,阿根廷、智利等国也相继颁布了宪法,为拉美国家的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石。

然而,拉美独立战争后的新国家建立并没有一帆风顺。

由于历史、种族、社会等各种原因,相对较小的拉美国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政治上,一些国家在独立后不久就陷入内战和政治危机。

社会上,广大农民和劳动者依然被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加大。

经济上,殖民地的衰落使得许多国家陷入了贫困和经济困境。

面对这些问题,拉美国家不得不在国家建设上进行探索和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利之路、阿根廷之路与国家的兴衰作者:李硕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上,阿根廷不敌德国获得亚军,又上演了一出“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我为什么要说又?因为阿根廷近一百年来一直在哭泣。

阿根廷作为一个非常奇葩的国家,受到了经济学家和政治学者的广泛关注。

因为它是白人国家里唯一未遭共产主义荼毒的欠发达国家,也是二十世纪经济排位下跌最严重的国家。

一战前,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达到世界前5,超过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

1930年之后,阿根廷发生过7次政变,政治动荡,经济下滑,财政崩溃,恶性通胀这几个恶魔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直持续到现在,最近阿根廷刚刚发生国债违约,其总统不但毫无歉意,还怒斥债权人贪婪。

如今的阿根廷人均GDP已经跌到第75位。

并且有一直下跌的趋势。

不但如此,阿根廷的财政健康状况,国际竞争力,经济活力都处于一种糟糕的病人状态。

整个国家前景堪忧,预计还要继续哭下去。

我老一直强调种族禀赋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阿根廷是一个98%的人口都是白人的国家,比几乎所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要白。

而且识字率达到100%,42.3%会讲英语,人民受教育程度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你们可能想不到,阿根廷出过5个诺贝尔奖得主,其中三个是自然科学奖,两个和平奖,这个成就没有优质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达不到的。

此外阿根廷的自然禀赋那也是极好的!更加奇葩的是,阿根廷的交通运输事业也十分发达,早在19世纪中叶,伴随着工业革命,阿根廷就开始修建铁路系统,在其巅峰年代,阿根廷拥有铁路里程47000公里,是全世界铁路网最密集的国家之一,而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本来就是优良的港口。

对外贸易曾是阿根廷的立国之本。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交通对于阿根廷也不是短板。

我列举以上数据,是因为20世纪的所谓“发展经济学家”经常把国家的失败归因于自然禀赋过低或者教育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从而给政府揽权制造借口和机会,认为政府兴建学校和修路可以解决国家发展缓慢的问题。

而阿根廷在自然禀赋方面是天然高富帅,教育和交通也是模范国家,人口素质也并不逊色,以至于有经济学家戏谑:世界上有三种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阿根廷。

而仅仅与阿根廷一山之隔的智利,各方面的禀赋都远不如阿根廷,首先智利人口只有30%是白人,5%印第安人,65%混血人。

狭长的国家在农业方面也没有阿根廷粮仓肉库的气概,矿产也只有铜和磷酸盐可以开发,基本没什么能源,各方面的发展起步都比阿根廷晚,在阿根廷最鼎盛的时期,智利只不过是“安第斯山那头的穷邻居”。

但如今智利却成了南美最闪耀的新星,所有的经济指标都超过阿根廷,更为重要的是,智利政治稳定,民主制度恢复以来就一直非常有秩序,各方公平竞争、愿赌服输,政府廉洁高效居于南美之冠,超越法国奥地利,法治和产权制度完善,司法非常独立,经济自由度连续多年杀入前十,是OECD唯一南美成员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也被各种机构看好是南美投资兴业的最佳去处。

预计智利会在2020年左右正式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在南美拔得头筹。

也是欧洲以外,二战以后,出现的第五个发达国家。

(之前四个是韩国,台湾,新加坡,以色列)智利和阿根廷发展的差距只能被归因于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别。

在这两个国家的对比中,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屌丝逆袭、高富帅堕落的故事。

这更说明了政治经济体制的决定性因素远胜原始禀赋。

很多从网青年通过学习Shuoism,知道智利奇迹的幕后推手,皮大将军。

但仅仅一山之隔的阿根廷反复政变却没有出现皮大将军这种力挽狂澜的人物,反倒出现一个加尔铁里,为了赢得民意维持政权去跟大英干仗,结果被大英揍趴之后被迫通电下野,国家又一次陷入动荡。

成功是一系列成功因素的叠加,而失败,只要众多要素中有一条失败就会出现。

现代化在欧美以外极少发生,二战之后只出现四个现代化国家,绝大多数后发国家仍然在贫困和动荡中挣扎也就不足为奇了。

树大者根必深,我们知道英美的现代化根植于盎格鲁萨克逊的自由传统,日本的自发现代化也离不开明治维新之前与西欧和英格兰类似的复杂精细的封建社会结构。

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粗略地分为自发现代化和后发现代化两种。

普通法和封建自由是自发现代化的推进剂。

我们要想了解美国的本质,就必须从发生学的角度回顾她的历史。

同样作为前殖民地,北美移植了英国的普通法系统,十三个殖民地并非同时建立,而是有先来后到,互不隶属,长期实践自我管理,各自制定类似于宪法的法条。

大英帝国本身并没有绝对君主,所以也不能像西班牙那样把整块大陆的统治权置于王权绝对统治之下,早在17世纪,清教徒怀着躲避迫害的目的开辟了新英格兰,清教徒极其重视乡村自治和社区建设,每辟一村庄或城镇必在中心建造教堂和学校,这种习惯作为传统被写进1780年代的土地丈量和所有法案中,1785年以及1787年的法案着重强调了宗教和公共教育对于民主制度的重要性,而南部弗吉尼亚的传统则强调一旦土地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划拨给村镇,则村镇有权自由处置,并鼓励个人占有无主土地。

美国的土地法兼顾了南北的特色,保障了产权的同时也促进了基层民主和自治。

而1804年的土地法把购买土地的最小量由640英亩降低到320英亩,鼓励了个人和家庭购买土地,而不是种植园主和投机者。

1862年的土地法案为了吸引移民,更加强调了机会均等。

任何年满21岁的一家之主,只要在160英亩土地上建起一栋房子,耕作5年,再交18美金的手续费就能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在美国完备而又相对平等的土地制度下,大量的西北欧(英国,德意志,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农民移民美国,这些农民主要信仰新教,具有当时比较先进的农耕技术。

这就是著名的西进运动。

泛日耳曼武装开拓团在土地法的引诱下,在宪法第二修正案的保护下,将自由和自治的种子由马萨诸塞和弗吉尼亚扩散到太平洋沿岸。

美国从东部沿岸一隅逐渐地向西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新移民很好地保持了体制的连续性,美国的生长就如同培养皿中的一块菌落或者溶液中的一块晶体,清教徒和立法者遗留的美德纯粹而剔透。

经济地位的平等带来政治地位的平等,从而很好地避免了民主的阶级斗争弊端,美国自打立国就是Property Owning Democracy。

美国变成了全是土豪的世界。

人人有土地,人人可持枪,社区乡镇自办学校自立教堂,城镇自我管理,塑造了美国的基层政治生态,更塑造了美国人的自我认知和意识形态,也就是我老提到过的Collective Consciousness,也就是自信,自立,自强的主人翁意识。

打土豪分田地这种观念几乎不存在,因为大家都是土豪。

新大陆的丰饶与盎格鲁萨克逊的习惯法创造了美国这个生而自由成长也自由的国家。

山巅之城就是美国人普遍存在这种主人翁意识经过宗教渲染的表述。

这个国家必将接受天命而成为秩序的创造者。

相比之下,由西班牙人殖民的南美洲则陷入了玻利瓦尔诅咒。

南美的解放者们崇拜美国建国群贤,实际上南美的独立运动本身就是受到美国独立激励和启发。

他们无比渴望在另一个亚美利加另一个哥伦比亚复制北边的理想国。

但彼时西班牙绝对君主的“神圣统治”已笼罩南美近300年。

土地和矿产已经被皇亲国戚富商巨贾瓜分殆尽。

新移民在旧大陆是无产者,在新大陆仍旧是无产者。

无恒产着无恒心。

美国民主的微观机制在南美得不到落实。

阿根廷的土地拥有者拥有大片的土地,以至于他们自己是不可能去耕作的,必须雇佣农业工人,而且这些人并不热爱土地,如果可能,他们一定会搬到布宜诺斯艾丽斯去,他们的儿子会跨洋去伊顿接受教育,而不是什么乡村教会学校。

阿根廷是一个缺少土豪的世界。

阿根廷的精英们并没有忽略制度的建设,恰恰相反,他们时刻以美国为榜样,精心设计了宪法和选举制度,民主始终是他们脑海中神圣的理想。

但优良制度其实是无法设计的。

When time is good, everything is good. 只有当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虽然世界杯输给了德国,但阿根廷仍然是南美足球的一支传统劲旅。

而阿根廷足球正是由足球发源地英国移民传入。

没错,英国移民。

提到英阿关系,多数人都会被福克兰群岛战争一叶障目,仅仅联想到两国交恶史。

但实际上,用支那的话讲,就是英阿友谊源远流长。

阿根廷独立战争就是大英帝国帮着打的,大英帝国不但最早承认阿根廷独立,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还在欧洲迫使西班牙承认阿根廷独立。

当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扩展大英帝国海外贸易,打破西班牙绝对君主对于阿根廷贸易的垄断。

19世纪初,就有英国商人长居阿根廷,阿根廷独立之后,两国签署贸易协定,阿根廷遂融入大英帝国主导的世界体系,当时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

随着两国贸易关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英国资本进入阿根廷。

1851年,第一节世博会在伦敦水晶宫召开,这昭示着一个时代在全球范围内拉开序幕。

1855年,阿根廷修建了第一条铁路,此后的铁路大发展大部分都由英资主导。

潘帕斯草原沉睡千年的丰腴被铁与火的大动脉唤醒,粮仓肉库渐成型。

随着远洋航运和冷冻技术的发展,阿根廷的牛肉得以供应全欧洲的餐桌。

与此同时,欧洲的移民也不断涌入阿根廷。

所有的生产要素通过投资,移民和贸易得到了最优化配置。

人力,资本和资源的碰撞如同氢气遇到氧气,由此产生的爆炸性增长将阿根廷推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如果回到1910年,如果你是一个西西里的青年,在巴勒莫的港口,你必定会因为如何抉择去纽约还是去布宜诺斯艾丽斯而犯难,最后可能要靠掷硬币来决定。

而英国人,把哈罗德百货公司开到了布宜诺斯艾丽斯,伦敦之外,只此一家。

可见当年南美小巴黎富庶繁华。

整个19世纪都有英国移民陆续来到阿根廷,他们中有大地主,靠牲畜和小麦发财,也有铁路工程师,有银行家也有传教士,甚至有些家庭由于长子继承制就直接把二儿子送到阿根廷去闯天涯。

英阿关系紧密到什么程度呢?当时阿根廷被称作The informal Empire 编外(大英)帝国。

英国海外投资有10%流向阿根廷,阿根廷外资则有39%来自英国。

可惜,英国人只带来了足球和哈罗德百货公司,带来了铁路和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带来普通法和州权。

英国人只带来了现代化的表象并没有带来现代化的内核,青春期的营养难以克服先天基因的不足。

潮水终会褪去。

1914年,在遥远的萨拉热窝一声枪响之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结束了。

大英帝国和她主导的全球体系寿终正寝。

虽然四年后英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但她能维持的也仅仅是姿态。

大西洋彼岸,盛筵还在继续,但宪制危机已经不可避免。

阿根廷是主权国家,但英国及其利益在其宪制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在它独立战争时期就已经确立了。

阿根廷的任何政治家,在施政过程中都不能不考虑大英帝国的利益,正如他不能不考虑民意。

大英帝国的垮塌意味着维护现有秩序的主要力量消失。

如果阿根廷出现动乱,英国已经无力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名跨海平魔。

美利坚人民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识与独立战争胜利的历史想像和基督教的救世情结充分结合,完成了共同体的成人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