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基础》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网络基础》,选自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章“访问因特网”和网络基础,下面我分七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教材主要介绍IE浏览器的窗口以及利用IE浏览器访问网站的操作,重点介绍了上网浏览、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搜索信息的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本节内容就是完成以上任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相关概念
◆了解计算机的网络连接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网上搜索、IE浏览器、电子邮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连接、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
依据要求,今年新增计算机网络基础部分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
依据: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上网,如何通过恰当的办法让学生对此目标产生情感认同并内化成精神动力是解决这个难点的核心。

二、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教学课件、拨号上网示意图、专线上网示意图、邮件收发示意图对本节进行教学,并结合网络在线测试试题对本节教学进行效果检测。

三、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自学的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1)采用快乐教育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互,要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本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二)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针对本课特点,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每天增加的信息量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着,网络提供了相当大的信息资源。

但是,因网络信息量大,层面复杂。

比如如何运用搜索引擎快速地查找相关资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自由轻松地利用好Internet资源。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起源与发展
引导学生回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趋势,指出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趋势之一。

接着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发展有个初步的了解。

起源与发展:
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创办
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圣大巴巴拉分校\犹他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研究所)的四台计算机
8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并发展了Internet,并建立了NSFNET
进入90年代,商业机构开始取得了对Internet的控制
核心技术:纵观Internetr的起源和发展,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协议和因特网协议]是十分重要和具有开创性的网络协议。

它是Internet必须具备的协议,即连接规则。

我国的Internet:我国于1987年加入Internet,开始实现了拥有Internet的梦想,并于1995年开始商业运营。

强调Internet即因特网,它是以TCP/IP协议为主要通信协议的全球最大的广域网,注意它并不属于某个国家。

2、基本概念
网络:对于这一概念的讲解,让学生联系实际,引导他们认为网络的形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网络创建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教师归纳:将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

域名:为了使用和记忆方便,因特网还采用了域名管理系统,简称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它是由代表一定意义的英文单词的缩写构成,如:。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姓名对域名进行分析,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常用域名后缀edu 教育 com商业 gov政府 net 非商业性 cn中国
IP地址:为了能在网络上准确地找到一台计算机,TCP/IP协议为每个连到Internet上的计
算机分配了一个惟一的用32位二进制数字表示的地址的字,IP地址是计算机必有的地址,为便于管理,将它们分割为四部分并转换为十进制数字,就是我们常说的IP地址。

如:202.96.128.110。

IP地址由四个数字,中间用一个点隔开,组成结构是xxx.xxx.xxx.xxx,xxx是0~255的数字。

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结合我们学过的二进制进行分析,为什么必须是在0~255之间。

同时结合我们自己的联系方式,对IP地址的唯一性进行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法律常识的教育。

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
3、计算机的网络连接
连接到internet的方式有
1、拨号上网:一台电脑,一条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一个ISP帐号
利用《拨号上网示意图》进行演示,让学生对拨号上网必须具备的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强调: 调制解调器(MODEM)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
2、专线上网(DDN数据数字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利用《专线上网示意图》进行演示,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直观的了解.
3、无线上网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类(网络覆盖)
1、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区域不超过10平方公里,如学校及小型企业等。

通过网卡、网线把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局域网。

组成局域网的计算机一般距离较近
2、城域网:以大城市为中心建立的大型网络系统。

3、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横跨国家、地区等的大型网络系统,如因特网。

通过光缆、卫星、电话线等传输媒介将散布在各地的计算机或局域网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广域网
按速度分类:衡量上网速度快慢的单位是bps(比特/秒)
10M网:低速网
100M网:宽带网
1000M网:高速网或称超宽带网
按拓朴结构分类
总线型、星型、树型、混合型(环型和网状型)
5.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哪些活动?查阅图书,网上购物,网上下棋,玩游戏,网上远程医疗,还有网上银行,网上电视等。

互相通信与他人交流查找各种信息其他各种服务。

然后归纳为四个方面:
浏览万维网(WWW)用IE浏览万维网(网页浏览器)
万维网,英文全称为world wide web
WWW,即World Wide Web或简称为Web,译为万维网,它是Internet上提供的一种服务,
除了WWW,Internet还提供Telnet、Ftp、Gopher等服务。

WWW是由无数的网页(Web Pages)组成的,一般网页上都有文字、图片等信息,网页中最重要的信息是超级链接,超级链接的显著特点是当鼠标光标经过它时,光标会变成小手。

每个网站或网页都有一个确定的地址,称为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URL示例 /index.html
http 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
WWW 访问的是万维网
收发电子邮件(E-mail)
OE为了便于接收、发送和管理电子邮件,常常需要一些专门的软件。

收发电子邮件的客户端软件有很多种,考虑到教师教学的方便,教材以IE自带的OutlookExpress软件为例
用户名和服务器地址组成(用户名@服务器名称),@读作at 如:student@
结合邮件收发示意图说明发送电子邮件时,收信人并不一定必须跟你同时在线。

搜索服务(查找资料)
资源共享(网上聊天IRC、传输文件FTP、远程登录TELNET、展示自己、BBS)
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是本节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由具体到一般,由浅入深,层层导入,步步深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五节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起源与发展
Internet◊NSFNET◊起源与发展:ARPANET
核心技术: TCP/Ip [传输协议和因特网协议]
我国的Internet:
二、基础知识:
网络:
域名:常用域名edu教育 com商业 gov政府 net 非商业性 cn中国
IP地址:
三、计算机的网络连接
1、拨号上网:一台电脑,一条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一个ISP帐号
2、专线上网(DDN数据数字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
3、无线上网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类
1、局域网:LAN
2、城域网:
3、广域网:WAN
按速度分类:衡量上网速度快慢的单位是bps(比特/秒)
10M网:低速网
100M网:宽带网
1000M网:高速网或称超宽带网
按拓朴结构分类
总线型、星型、树型、混合型(环型和网状型)
五、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基本功能——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1、浏览万维网(WWW):IE(网页浏览器)
2、收发电子邮件(E-mail):OE 、用户名和服务器地址组成(用户名@服务器名称)
3、搜索服务(查找资料)
4、资源共享(网上聊天、展示自己、远程登录、传输文件、BBS)
六、效果检测
1.基础知识练习
网络在线测试
2.能力培养练习
通过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
七、课后延伸
鉴于这堂课的教学,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对计算机网络的情感功能进行延伸、挖掘,扩大情感功能的“产品线”,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新课程接轨,故提出如下方案:
提供一些参考的活动主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

学习的最终成果一般是作品的形式,如图画作品、电子报刊、个人网站、演示文稿等等。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实施计划
重视学生的表达与展示自己的过程
重视对学习过程和最终作品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