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策略(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策略(参考)
“双减”政策的出台,深刻地考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要使学生切实消化所学的知识,又要考虑作业量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更要追求有深度、广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数学的自主高效课堂活动是把知识性、趣味性、自主性融于一体,学生比较愿意自主学习和理解,同时还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并达到预期学习效果。下面谈谈小学数学自主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参考。
一、教师认真备课、挖掘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是优化数学思维训练之基。
“教材文本”只是一个知识载体,它呈现给我们的无非是一些静态的文字、数字、符号与图片等元素。如果我们仅仅“照本宣科”,满足于让学生记忆加模仿、机械重复训练,那么学生的学习状态将是“一潭死水”,缺乏灵性与鲜活,学习的收获也一定是非常片面的。
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处理上,只有真正做到“深钻细研”,才能实现“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每一课时的备课,教师都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如何巧妙地创设有价值的、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地把学生注意力吸
引到课堂上来)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同化、顺应的方式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活动与学科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2)重点内容如何突出?难点内容怎样突破?
一般来说,重点内容必须保证在上课3——5分钟之内让学生感知,并且整堂课要紧紧围绕它进行学习、思考、训练、达标。一节课中的难点内容如果过多,要注意适当分散处理;对于过难的问题,可通过“温故知新”法、设置“小台阶”、学生合作探究等办法予以解决。
(3)对课本的例题如何处理?
现阶段,教师强化了学生的预习,在这种情况下,原封不动地出示例题、讲解例题,效果是不大的。最好出一些与例题类似的尝试题或改编一些例题、对例题(或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
(4)设计层次清晰的练习题,注意采用不同形式题目(填空、选择、判断、解答等),努力做到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确把握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贴近儿童实际生活,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与学习、理解与思考、探究与解决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教学内容的量要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来选择。
例如,我们在学习二年级乘法口诀时,学习目标是这样制订的:(1)利用数的连加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2)能运用所学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制定自学提示:(1)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方法数一数、说一说推导的过程。(2)自己完成填一填,举例说明乘法口诀的含义。(3)与生活联系,说说运用乘法口诀的好处。
三、借助小组合作,搭建自主探究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下普遍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而且,学生还可以在小组之间的交流与探究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促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自主探究的平台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比如,有学生提出:我们为什么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任何图形的周长都是用各边的长度相加呢?还有学生提出:周长长的能不能说明这个物体比另外一个物体大?等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高效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四、借助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对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交换律的认识,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1)红红妈妈去超市买雪梨花了15元,买香蕉花了20元,买蔬菜花了25元,请求出红红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列出式子并给出答案。
(2)东东妈妈去超市买苹果花了25元,买香蕉花了20元,买蔬菜花了15元,请求出东东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列出式子给出答案。
由于学生解题的惯性通常会按题意安顺序列出式子,即:第(1)个问题:15+20+25,第(2)个问题:25+20+15,然后引导学生对两个式子以及答案进行对比,进而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五、借助动手操作,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提倡在学中做,在做中掌握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动手实践中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进而,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铺垫工作。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长、宽、高的特征,在授课的时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