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建议
陈元旭;王蔚;王楠
【摘要】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can dri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survey business ,personnel and conditions for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capability and level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teams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team construction ,describ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eam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innovation ,propose to build innovation teams of geological survey which i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Discipline Lead ---Resource Optimization---Key Construction---Overall Drive ,and determine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innovative team building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novative team building of geological survey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ropos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加强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能够带动地质调查业务、人才队伍和条件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提高中国地质调查团队科研能力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国内地质调查团队建设的现状,介绍了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的目的与意义,提出按照学科引领---资源优化---重点建设---整体带动的原则建设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并确定了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步骤。

最后分析了现阶段建设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
【年(卷),期】2014(000)0z1
【总页数】5页(P94-98)
【关键词】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作者】陈元旭;王蔚;王楠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河北三河065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3
团队建设对于地质调查单位搞好地质工作举足轻重,加强地质调查团队建设,能够带动地质调查业务、人才队伍和条件建设的协调发展,促进项目顺利完成和科学发展,进而促进地质调查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是获取和整合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是优秀地质人才的创业平台。

加强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团队作战是新时期加快地质科技创新,提高地质调查成果效率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

加强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提高中国地质调查团队科研能力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重要举措。

但是,地质调查创新团队的建设不是一蹴而蹴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 研究现状
团队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团队的定义最早来自企业,是指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日本是最早在企业中引入团队工作模式的国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团队建设在西方得到进一步推广,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
著成效。

乔恩.R.卡曾巴赫(1999)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团队与群体不同,团队是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和有效的交流合作,共同目标和有效合作是团队的本质特征。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目前没有权威的解释,从狭义上讲,可以理解为由科技管理部门或学术部门根据科技项目研制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科技单元;从广义上讲,由学术带头人带领下的群体组成的科研单元,如课题组、研究组、项目(如863、973)组等都可以算作是科技创新团队。

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团队可以界定为是以科技研发为主要内容,由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实践经验互补,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工作人员所组成的研究群体。

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是以地质科技研发为主要内容,以地质调查项目为纽带,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工作人员所组成的研究群体。

在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张宇等(2012)在加强地质调查业务团队建设的思考一文中,界定了地质调查业务团队的内涵,总结了探索业务团队建设的一些有效做法,分析了地质调查业务团队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宫晓英(2011)分析了地质调查单位地调项目团队建设的现状,构建了一套地质调查项目团队建设体系。

刘秋晓,郭巨春(2012)提出以提高队伍野外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主线,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着力加强青年地调科研人才的培养使用,着力打造技术精湛、作风硬朗、能打硬仗的地调科研团队,以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为重点的发展战略。

2 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目的意义和创建原则
2.1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的概念
本文所指的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地质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地质调查科研骨干为主体,地质学科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
稳定从事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2.2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的目的意义
加强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是顺应地质科技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地质调查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地质调查科研整体实力的需要。

1)是顺应地质科技发展形势的需要。

随着地质调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试验技术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地质科学研究趋于专门化、深层次,从事地质调查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活动规模、范围空前扩大,人员分工更细。

同时,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来自矿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也常常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单学科孤立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完成一项综合性的地质科研任务,面对专业化带来的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有限性,地质调查科研人员必须应用集体智慧,采取团队的方式。

2)是加强地质调查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加强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应以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环境为手段,打造一批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主攻方向,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竞争有力的地质科技创新团队,使其发挥群体效能,争取重大科技项目,解决地质领域重大科技问题,产生重大科技成果。

伴随着地质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造就地质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一支掌握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实现地质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3)是地质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地质学科建设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各科研院所地质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研究队伍学术水平的高低,与其拥有的学科门类、学术水平及其数量有着直接的联系。

地质学科建设包括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其他条件建设等,其核心是地质调查人才队伍建设。


个具有明确的学科方向和研究目标,拥有地质学科领军人才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创新活力的团队,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4)是提高地质调查科研整体实力的需要。

中国地质调查局是我国地质调查科技进步的领头羊,是地质调查科研工作的国家队,是国家基础地质信息资料等公益性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协作创新的一种组织形式,对于提高地质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地质调查人才队伍的整体科研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3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的创建原则
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要遵循“竞争择优、重点扶持、统筹协调、分类推进、创新机制、营造环境”的原则,通过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引领、以各局属单位为主的持续建设,加强优势集成与交叉融合,巩固已有强势学科,使其迅速在国内和国际处于领先地位;培育新兴地质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

1)竞争择优、重点扶持。

以地质调查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其他研究方向的力量,突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加大发展力度,使其迅速在国内和国际处于领先的地位。

2)统筹协调、分类推进。

统筹协调地质调查人才、资金、科研平台条件等,重点加强优势集成,促进交叉融合,达到人、财、物的优势集成;分类推进各专业力量,在重点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地学建成一批具有实力和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3)创新机制、营造环境。

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研究确定有效的团队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和健康向上人才成长环境。

3 地质调查优秀创新团队的构建
3.1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类型
总体上说,科技创新团队的类型和规模不拘一格,可以根据学科发展或科研项目需
要实事求是地组织而成。

1)项目任务式团队。

这种类型的团队是因具体的科研项目任务而组合在一起的,它因项目的开始而产生,随项目的结束而解散,具有临时性。

2)学科建设式团队。

这种类型的团队是围绕某一地质学科领域,集合不同研究方向人员,长期、稳定、持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团队。

中国地质调查团队建设重点就应该是这种类型的团队,目的是通过团队的集成优势,争取国家乃至世界重大地质科技项目,解决重大地质科技问题,产生世界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同时带动地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全面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从形成方式看,学科建设式团队又分为三种类型(表1)。

表1 学科建设式团队类型团队类型定义自然形成式团队在某一学科领域经过长期
合作,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群体行政组合式团队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围
绕某一学科领域,经过有机整合或科学组织而形成的研究群体整体引进式团队从单
位外整建制引进,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和良好研究基础的团队
3.2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特征和基本要素
一个合适的学术带头人,对于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团队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一个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目标,为团队成员提供前进的动力,及时对团队及其成员实施有效的评价;规范的创新机制和良好的创新文化,对于团队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成败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基础平台条件、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科学的激励和评价考核体系等因素也将对团队的建设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1)有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带头人。

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带头人或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除了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思想,并已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外,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方能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

2)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

团队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
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地质调查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地质调查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优势领域,开展国际地学领域前沿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3)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

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

4)有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术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

5)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

和谐的文化氛围,能促进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个体具有的积极探索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淡泊名利的协作精神,良好的合作能力等,是良好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

6)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支撑。

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平台,有完备的仪器设备条件,有以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等为创新平台的支撑条件。

3.3 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
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立足中国地质调查局现实、统筹规划,合理配置项目、人才、条件保障等各方的资源,大致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如图1所示。

图1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步骤
1)要大力宣传《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

各级领导和全体科技人员要充分认识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视。

2)要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

3)研究制定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在地调局学科布局、人才队伍、科技资源和平台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
提出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同时制定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措施,措施要切合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

4)以地质调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地质调查项目为纽带,合理配置项目、人才、资金、平台条件等资源,组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地质科技创新团队。

5)制定目标任务。

团队目标任务应包括学科发展规划、承担任务要求、学术成果目标、团队成员的职责任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计划等。

6)制定规章制度和具体办法。

各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应建立适合团队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利于团队的协作、交流与沟通,利于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利于团队整体效能的发挥。

7)在各局属单位重点建设的基础上,局将遴选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积极策划、精心培育重大成果,逐步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创新研究群体。

4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4.1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学科调整和重组,以及围绕学科建设实施的“人才工程”,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科研团队,产生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球资源垄断加剧,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进一步凸显。

地质调查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领衔式人物少。

一个好的领军人物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团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地质科技成就。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人才队伍中,应该拥有不少这样的领军人物,但整体来看,数量仍然偏少,急需加大力度培养大批
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将帅级科学家。

二是研究力量分散、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对团队建设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些项目组从事着比较类似的重复性研究工作,各立山头,相互间的交流不多,更谈不上团队合作。

三是学术梯队结构不尽合理,有些后继乏人。

受20世纪90年代地质低估的影响,地质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一些老专家退出一线研究工作后,后继乏人,缺乏新的有能力的带头人,成员之间难于团结在一起,从而丧失了已有的学科优势,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形成。

四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稳定性跨学科团队少。

地质调查团队稳定性差,短期行为较重,难以获得重大创新性成果。

4.2 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建设具体措施
1)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

各局属单位要有相当比例项目经费用于支持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并通过多渠道争取经费,加大对创新团队的经费支持力度。

2)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以项目促成果。

鼓励和支持团队成员通过竞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国家和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鼓励开展横向联合和协同攻关,通过各类地质科技项目的实施,培育和积极申报重大科技成果。

3)营造环境,建实研究平台。

统筹各类资金,加强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野外观测台站等的建设,在实验室条件、仪器设备、野外装备等方面,为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提供广阔的平台。

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国外先进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团队成员到国外知名大学、地质科研机构等从事研修活动,在高层次平台条件下,努力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

4)统筹协调,广纳贤才,搭建梯队。

积极培养和引进团队领军型人才,鼓励参加各类学术团体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支持引进国内外具有领衔水平的人才担任创新团队的首席科学家或具有创新才能的科研骨干;打破部门、单
位界限,支持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组建创新团队和聘任团队成员;各单位对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及骨干人员在专家推荐、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才引进、辅助人员配备、研究生培养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

5)积极争取政策,创新机制。

团队首席科学家可根据学科发展和创新团队梯队建设的需要,在局人才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领导下,公开招聘骨干人才、调整人员组成;根据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团队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6)营造氛围,科学评价,加强激励。

积极营造鼓励人才事业成长氛围,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劳动、等的人文环境。

注重发挥个人和团队整体效能,建立以品德、知识和能力为要素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以团队的整体效能发挥为考核主体,以团队成员履行岗位职责为考核依据,促进团结协作;进一步完善地质科技成果奖励办法,激发团队积极创新。

7)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依托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检查监督;局机关各部门,要在局党组和局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部门职责分工,主动配合、积极支持、统筹协调、热情服务,共同推进“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实施;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要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单位的建设,并做好组织推荐、重点扶持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局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单位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职责任,并在年度考核工作中具体落实。

总之,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通过该项工程的建设,必将强有力地推动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必将造就一批地质科技领军人才、地质调查战略科学家、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地质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一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地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努力使中国地质调查局跻身世界一流地调局,实现我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陈元旭,郑晗,吕晓岚.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
济,2013(2):62-66.
[2] 张宇,王文.加强地质调查业务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2,21(2):15-18.
[3] 宫晓英.JY地质调查单位地调项目团队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4] 刘秋晓,郭巨春,兰海.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在地质大调查中淬炼地调科研英才[J].中国地质教育,2012(4):19-22.
[5] 汪萍,徐小林.江苏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
学版,2011(3):124-132.
[6] (美)乔恩.R.卡曾巴赫.团队的智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 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 Jon R.Katzenbach,Douglas K.Smith.The Wisdom ofTeams[M].McKinsey& Company,Inc,1999:78-130.
[9] 胡立华.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团队建设——以JNNR通信系统创业团队为例[J].济南:山东大
学,2006.
[10] 付亚和,许灭林.绩效管理[M].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6-245.
[11]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R].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