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6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2),身世浮沉雨打萍。

(3)俱怀逸兴壮思飞,。

(4)不戚戚于贫贱,。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6)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铁铉家醅(péi)油嘴滑舌龙吟凤哕(huì)
B.藉贯酬和(hé) 引经据典一马当先(dāng)
C.蹲踞招徕(lái) 随机应变囊萤映雪(nǎng)
D. 发怵慰藉(ji) 顾明思义肃然起敬(sù)
3.下列各项分别有一个词语不符合括号内的要求,请找出。

(4分)
(1)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夸夸其谈(褒义词,指说话时引用的材料较多)(2)莫名其妙洞若观火明察秋毫(褒义词,形容对事物的观察很清楚)(3)囊萤映雪班门弄斧悬梁刺股(褒义词,形容苦学、苦读书的典故)(4)呼朋引侣拉帮结派狼狈为奸(贬义词,指坏人互相勾结、干坏事)4.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句子作为下面语段的总结句:()(2分)一年中,有着不同的节日,但总有一样东西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清明时节,无论雨有多大,我们都不会忘了到先人坟前扫墓;中秋月圆,无论夜有多深,我们都不会错过与亲人共赏明月;春节来临,无论路有多远,我们都不会停止回家团圆的脚步。

A.一个又一个节日,其中的亲情是永恒不变的
B.一个又一个节日,亲情是最暖人心的那条线
C.一个又一个节日,亲情这条线是最明显的
D.一个又一个节日,亲情把它们串成了一条线
5. 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3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告诉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面包,那是在告诉我们要齐心协力;,。

6.某班正在举行以“民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也加入他们的几个小组吧。

(1)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分头行动,各负其责。

参照示例,请设计一个小组名称,并用一句话介绍其主要任务。

(3分)
小组一:资料搜集组。

任务:搜集与各地民俗或节日习俗有关的资料。

小组二:论坛讨论组。

任务:就有关民俗或节日习俗开座谈会、辩论赛。

小组三:。

任务:
(2)下面是资料搜集组同学搜集到的少数民族特有的一些节日,如果要把对这些节日的介绍放到同一期黑板报上的同一个栏目。

请你为这个栏目取一个简洁的名字:(不超过5个字)
彝族插花节布依族跳花会白族栽秧会傣族送龙节瑶族歌堂节藏族跳神法会
栏目名:
(3)逢年过节,中国人都喜欢放鞭炮,针对这样的民俗,请你替论坛讨论组的同学设计一个讨论话题,并就此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
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积累及运用(16分)
7.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道我国体育健儿夺得体育竞赛第一名的消息,“获得第一”有许多种说法,如“夺冠”,你能再说出几种来吗?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的开篇词。

(2分)9.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作文,请按要求进行修改。

(8分)
①赵晨同学学习勤奋,却善于动脑子。

他的成绩提高很快,②学习非常刻苦。

早晨,③他总是起得很早,先是到操场跑步,之后就背英语、语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④晚上他认真做数理化作业。

他做题目,从不满足一种做法。

⑤他又不耻下问,遇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所以考试成绩很好。

⑥他还乐于帮助别人,好事做了不少。

⑦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好学、会学的好学生。

(1)文中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句子是句。

应把“”改为“”。

(2)文中重复啰嗦的句子是句,应删掉。

(2分)
(3)文中用语不得体的句子是句。

应把“”改为“”。

(4)文中与中心没有关系的句子是句,应删掉。

(2分)
10.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3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
(一)(19分)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4分)
第①段:
第②段:
2.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2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A处:
B处:
C处: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5.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2分)
6. ☆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 ☆☆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二)江南瓦(15分)
陈志宏
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瓦来自泥土,历经火炼,是土里长出的硬骨,是火中飞出的凤凰。

一片片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遮雨水。

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留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朗月流银。

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

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

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

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

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
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

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丝丝然,飘飘然,升腾一缕轻烟。

如烟如梦,亦似花。

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

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

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恰似性感女人着一袭素白的丝质旗袍。

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

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的滴水,其声势堪比一场中雨了。

岁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尘泛黑。

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

偶尔,有种子在风中摇落于瓦中,抑或从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描,深浅不一。

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深沉如佛。

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形容词——瓦蓝。

江南瓦,没有北方琉璃瓦那种贵族气息,卑微如草芥;更没有琉璃瓦那种流光溢彩,粗糙如土坷。

但它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

只是钢筋水泥,一步一步,把江南瓦逼进历史的暗角。

真担心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狐疑的神情在“百度”里去探寻:什么是瓦?什么叫瓦蓝?那时,谁还会如我般深情地怀念那江南瓦。

(选自《散文》杂志2009第2期,有改动)
1.请你筛选文中描写江南瓦的有关信息,填入下面的横线中。

(4分)
答:外观与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瓦上草和苔藓
2.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①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

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文末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的忧思?②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担忧的?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6.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9.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10、语言品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一句是写溪身的,若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换成“曲曲折折”好不好?为什么?(2分)
1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青树翠蔓。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以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⑤明灭可见。

()⑥乃记之而去。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近岸,卷石底以出译: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③往来翕忽。

译:13.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朝人,著名的_____________ 家。

他因为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__________。

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14.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小石潭的全貌:()
(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
(2)潭上的景物:()1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佁.然不动寂寥.()无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
18. 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
五、写作(50分)
1.、请以“家乡风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以介绍家乡风俗为主;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超过600字。

2、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

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

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拟,不少于600字。

3、请以“流泪之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眼光。

有的眼光出自关爱、呵护、同情、爱慕、尊敬;有的眼光出自嫉妒、鄙薄、讥讽、嘲笑;有的眼光给你信任、鼓励、赞美;有的眼光使你灰心、失落、怅惘……你在生活中接受着形形色色的眼光。

请以“眼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与眼光有关的经历,也可以对眼光进行评说,表达你的真实感受。

题目自拟。

5、题目:做人,从________开始(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1)铜雀春深锁二乔(2)山河破碎风飘絮(3)欲上青天览明月(4)不汲汲于富贵(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 C 3.(1)夸夸其谈(2)莫明其妙(3)班门弄斧(4)呼朋引侣
4. D(和前文“但总有一样东西把它们串成一条线”呼应)
5.略
6.(1)示例:板报宣传组;编辑出版介绍各地民俗的黑板报。

(2)示例:缤纷节日(3)示例:逢年过节该不该放鞭炮?(1分)看法示例:①我认为逢年过节可以放鞭炮。

这样可以营造一种热闹隆重的气氛,而且这也是我们重要的民俗,对于家人之间的和谐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②我认为逢年过节不应该放鞭炮。

放鞭炮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二会污染环境。

当然,有时还会造成伤害事故。

二、7.折冠名列榜首登上冠军宝座8、三国演义9.(1)①“却”改为“并”。

(2)②(3)⑤“不耻下问”改为“虚心请教”。

(4)⑥10.示例: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三.(一)1①家乡鸭蛋的名声。

②家乡鸭蛋的特色。

2.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3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淡淡的幽默。

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4.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5.清代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
6.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7.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二)江南瓦
1.屋瓦风雨声檐下滴雨瓦上日光烟影屋瓦积雪消融(各1分,意思对即可)
2.①骈散交替,整齐而又有变化,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1分)语言别致,雅俗共赏,突出屋瓦的功效。

(1分)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檐下滴雨因风而动的美感,(1分)表现了作者对檐下滴雨的喜爱。

(1分)3(3分)对比。

(1分)将江南瓦与琉璃瓦对比,突出江南瓦“卑微”“粗糙”的特点,反衬它“卑微”中的崇高,“粗糙”中的伟大。

(1分)强调它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更深入地揭示作者对江南瓦钟情的原因。

(1分)(意思对即可)
4.①含蓄地表达了对在以“钢筋水泥”等为标记的现代城市文明的逼迫下,以“瓦”“瓦蓝”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日渐消亡的忧思。

(2分,意思对即可)
②示例:这种担忧没有必要。

(1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
文明的冲击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必然。

(2分)示例二:这种担忧有必要。

(1分)传统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不能以牺牲它为代价来发展现代文明,应该加以大力保护,使其与现代文明和谐并存,共同发展。

(2分)
四、1.略 2.C 3、略
4、游览的先后顺序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5.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6.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7.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写出什么事物的哪些特征,展现怎样的环境;体现作者情感、心理 9、D 10、不好。

“斗折蛇行”运用了比喻,用北斗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形象而生动。

11.①翠绿的茎蔓②大约表示数量的③向西步行④因为停留⑤忽明忽暗⑥于是、就离开12.①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指好像水都没有。

③(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3.《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文学家《永州八记》韩愈唐宋八大家14.(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不可知其源。

1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16.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7. huáng quán chíyíliáo xīsuìcī
18. 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③潭中景物小潭源流④六⑤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