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土地资源学2014(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构成要素) (2014)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构成要素
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主要有: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政策与法规、 资源与环境政策等; 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与 生产力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 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 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
本章主要介绍人地关系及其发展、经济与土地资源、 制度与土地资源以及文化与土地资源等内容。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三)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理念 协调的观点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基本概念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和不同的领域虽有不 同的理解(这源于人类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但它是一种新 型的发展方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它既不单指经济、社会的 发展,也不单指生态持续发展,而是指自然—经济—社会人 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 社会持续是目标,它不仅代表更高目标的效率和更公平的理 想,而且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活 跃在现代文明社会体系中,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起 着引导、规范、塑造和升华的巨大作用。
6
一、人类文明与土地资源 (三)工业文明时代,工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17世纪中叶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农业机械,以不可更 新资源为原料的化肥,以及新的植物育种技术,大大提高了 农作物的单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人类进入新的工业文明 时代。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人类日益无度地畸 形索取、消耗自然资源和随意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物。于是, 环境恶化、资源的短缺和耗竭也就成为必然。同时更严重的 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相继产生,对人类生态安全和部 分地区文明的发展形成威胁。
12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二)近代系统的人地关系理论 6.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核心思想是否定人类社会 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单方面强调人地关系的社会属性, 并把它绝对化,否定环境对人类社会有重大作用的自然属性。 认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各自按自 身的规律发展。 7.环境感知论 核心思想是依据人们对该环境的解释、判 断和选择,从而选择不同的环境进行利用、改造的决策。
14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三)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理念 发展到现代,人地关系的演变已由古代朴素主义人地关系思 想以及近代系统的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到现代以协调理论为主 导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理念。 协调论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思想,它是由众多科学家的提 倡而逐步深化和被公认的。《联合国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 出:“如果不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不控制人口,不通过 一项新的环境法,则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将继续恶化”。1972 年和1979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资源、环境、人口相互关 系座谈会上,与会者主张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同自然 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
15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三)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理念 • 人们协调人地关系与适应环境不同,适应环境,多少带 有被动的意思,而现在强调协调人地关系则带有主动的 意思,反映人们对环境的积极作用。 • 人不同于其它生物,人类不但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还有 改造环境的能力。由于组成人地关系的诸成分中,常因 某一个或某些成分的变化而破坏了协调,所以要尽快建 立新的协调关系,以促进人地系统的正常运转。因而协 调人地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协调,同时必须考虑不同层次 、不同区域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人地关系的协调。协调 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它表明在人 与自然和谐关系问题上,人类的认识已从被动跃到主动 。

13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二)近代系统的人地关系理论 8.文化决定论 核心思想是人对地的影响和利用程度取决 于文化发展的程度,人类的文化可以改变自然。 9.“天人合一”观 核心思想是天人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 关系。“天人合一”的人地观认为人与自然处于一个整体中, 天人关系是有自然规律联系的,人与环境之间不是对立而是 统一的。
3
中国人口分布格局
一、人类文明与土地资源
(一)原始文明时代,狩猎、采樵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早期的狩猎者和采樵者从自然环境中获取食物和其他资源, 至此,源于自然界的人类开始了与自然界的分离。由于人数 不多,用以改变环境的力量有限,并大有自由迁移的余地, 故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很小而且是局部的。 后期的狩猎者和采樵者对土地资源环境产生了稍大的影响。 人类能够使用火改变环境,但仍需适应自然求得生存,人类 处于原始、野蛮阶段。
9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二)近代系统的人地关系理论 近代人地关系的理论出现于工业社会时期和二战前后,随着 对人地关系思想认识的深化,人地关系理论逐渐形成并发展 成熟。近代人地关系理论形成主要经历了两个理论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第二个阶段主要包括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文化景观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和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天人合一” 观。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三)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人与地的互惠共生,这与协 调论追求的人地之间的协调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在协调人 地关系中强调人的积极作用,这与协调论强调人在人地关系 中积极作用的一面是完全一致的。 人地关系论的观点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 论”—“生态论”等,一直至协调论,正在逐渐逼近真理。 但要正确认识如此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人地关系,我们还必 须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在社会实践中协调好人地关系。
11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二)近代系统的人地关系理论 3.适应论 又称调整论,其思想核心为人类需要主动地、 不断地适应环境对人类的限制,而这种适应与生物遗传上的 适应不同,它是通过文化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适应。 4.生态论 又称人类生态论。其思想核心为人是中心命题, 应该注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其它现象只有当它涉及人 和他们的反应时才给予说明。 5.文化景观论 (文化景观)的核心思想是人类通过其特 有的文化,在其长期活动的地域内,一定会创造出一种适应 环境的地表特征,即文化景观。
10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二)近代系统的人地关系理论 1.地理环境决定论 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 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人 通过主观能动性对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变化都会作用出主动的 响应和适应,从而促进人地关系有序发展。 2.可能论 又称人地相关论和或然论,其思想核心为人地 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具有选择 力,能改变和调节自然环境,并预见人类改变自然愈甚则两 者之间的关系愈密切。
8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古代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出现于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时期,属 于人地关系思想萌芽时期,该时期人地关系还没有形成系统 的理论总结,是一种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在古代人地关系 的认识中,中国有以“天命论”为基础的神怪论和不可知论, 也有以“人定胜天,天定胜人”为代表的朴素的人地相关思 想。西方既有以埃拉托色尼等为代表的把“地球作为人类家 乡”的观点,也有“神的干预”和“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
三、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和热量 人类活动向大气层排放出各种废气和热量,可对大气的组分、 地—气系统的热平衡和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 随人类活动规模和强度的增加而日益增强,其中以CO2等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最为瞩目, 其影响范围已呈从区域向全球扩展之势。全球CO2增加的 主要原因一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废气排放 量大;另一个是人类大面积毁坏森林和草原,引起植物光合 作用固定的CO2量的减少与地表植被破坏裸露后土壤CO2 释放量的增加。大气CO2的增加与其他温室气体一起,使 大气温室效应增强,气温有增高的趋势。
2
第一节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
一、人类文明与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概念是相对于人类需求而言的,其不同时 期的利用方式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关于人 的需求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认为 人的欲望或需求可以分为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社会需求、尊重感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五个层次。 土地资源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自然 资源之一。人类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以个人需 求为基础,但是必须放在由个人组成的社会这个层次 中统筹考虑与配置,以保障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推进 人类文明发展。
7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人地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地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人地关系论中,出现过两 个极端。 一是人被看作和其它生物一样完全受控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中, 环境是人的中心,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只是从环境到人的线 性作用,而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完全被掩盖在环境的压力下; 二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地关系思想,以人类为中心,环境本身失 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内在的价值,人地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 一种单向的线性过程,只不过作用的方向是从人到环境。 这两种极端都是把“人”和“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没有反 映出真正的“人地关系”。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环境客观作用和 人类主观能动作用认识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人地关 系理论。
三、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相对于自然因素而言,人为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快速的, 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影响的速度 和强度还将加快。 另外,人为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即可通过合 理利用土地,使土地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也可由于不 合理的利用引起土地退化。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多 方面的,几乎影响到了构成土地资源的各个自然构成要素。
5
一、人类文明与土地资源 (二)农业文明时代,农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大约10000年前,人类开始了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人类通 过刀耕火种,只能小规模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仍然相对较小。 大约7000年前,随着畜力的使用、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和水 利灌溉技术的掌握,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 高,人类越来越多地开始定居、开垦土地,进而出现了村庄、 城镇,开始了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改造以满足需求。此时, 人类开始进入文明阶段,形成农业文明时代。 肥沃的土地是文明起源的基础,灌溉是文明诞生的根源,古 文明就首先在地球上的西亚两河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中 国黄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诞生。但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 致土地退化、次生盐碱化、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使 得两河文明衰败。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构成要素
土地资源,是针对人类利用而言,因此,土地资源 也包含了人类利用、改造的经济社会属性。在一定 的自然基础条件下,土地资源利用结果直接受到经 济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 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 化速度的作用甚至大大超过自然演化过程。如改良 土地、平整土地、施肥等。
三、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影响热平衡和气候 气候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与下垫面共同作用的结 果。目前人类尚无法改变太阳辐射的收支状况及大 气环流的基本格局,但可通过改变下垫面来影响局 部区域的热量平衡和小气候。如砍伐森林、兴建城 市、扩大灌溉面积、排干沼泽水、修建水库等活动 不同程度地改变地表局部的反射率及水热条件而形 成各种小气候效应,其中被讨论最多的是城市的 “热岛效应”。
三、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构成土地资源的因素除了各种自然因素外,还包括过去和现 在人类活动的结果。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史,人们就开始对土 地资源的性质产生各种影响,而且它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其 他自然因素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人为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在逐步认识土地资源特点和规律的 基础上,可以利用并改造土地,最终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 土地资源。 其次,人为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也受着社 会制度、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 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为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有很大 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