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思政元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色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思政元素)
本课程是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的-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科
技强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掌握颜色理论基本知识和颜色工业的比色评价方法,具备颜色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和图像复制质量的客观评价能
力。

三、课程目标
(一)素质(思政)目标
1 .了解光源及其呈色特性;
2 .掌握物体及其呈色特性
3 .掌握颜色视觉理论;
1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3 .培养学生执着专注、 4 .培养学生标准意识、 5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 (二)知识目标
勇于弘扬中华文化;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精益求精、 丝不苟、 规范意识、安全意识、 踏实耐心、团队协作、
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 科
技强国的工匠精神 服务质量职业意识; 表达沟
通的职业素质
4.理解颜色数字化的意义;
5.掌握颜色混合规律;
6.掌握颜色心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7.掌握显色表色系统和混合表色系统;
8.掌握颜色评价方法。

(三)能力目标
1.具备光谱能量分布曲线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2.具备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具备颜色比较、颜色编号查找的应用能力;
4.具备使用分光光度计和密度计测量及评价物体颜色能力;
5.具有较强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跟踪新技术和创新设计能力;
7.具有数字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满足印刷包装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对色彩基础的要求,各教学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融入与颜色技术相关的ISo国际标准、GB国家标准、CY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引入世界技能大赛印刷技术与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中对油墨配色的技能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颜色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了多个实训项目,由项目入手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通过技能训练引出相关概念与应用技巧,体现做中学、学中练的教学思路,突出实践性、趣味性、职业性,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设计理念,并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等内容。

通过企业调研,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本课程按照人类对颜色的认知历史以及应用逐步展开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单元模块,各模块之间呈现出递进与包容关系,将所需的颜色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入其中,每个单元知识点设计了相应实践项目,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突出实践性、趣味性、职业性,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设计理念:同时,根据每个项目的专业特点,从历史、时代和实践三条路径深挖思政、素质教育融入点,形成每一个项目的思政、素质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如下图所示。

(二)课程设计框架
01色的心理词性
图1"颜色技术基础”课程框架图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思维导图见附录)
(一)课程团队
教学团队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团队的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条件
课程实验与实训依托爱色丽全流程色彩管理实训室,主要配置系列分光光度计测色仪器、透射/反射密度计、展色仪、标准灯箱、油墨配色系统、Eyeone色彩管理套件等实训仪器及设备,将色彩数据化贯穿到设计与生产的每个环节,颜色问题可借助实验的方法追根溯源,培养学生颜色设计、颜色数据化的应用技术与管理能力。

本课程教学包含网络教学在线课程内容,理论部分基于职教云或学习通线上线下授课,需要依托移动终端或者连接以太网的计算机等。

课程实训内容需在爱色丽颜色全流程管理实训室进行,需要测试仪器、色彩测量软件及标准观察环境进行教学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用实训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

引入递进拓展教学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展和进阶,充分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

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小组教学法,实现组内互助、组间互助,对于基本项目,由组长负责组内或组间交流,共同完成,以小
组为单位计分,拓展项目按照组间合作方式,个人计分,这种课堂教学管理方式,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热情,并督促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营造很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2.教学手段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一次课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学生根据任务进行线上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课中教师主要针对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及重点难点集中讲授,并开展学生实操、互动讨论、递进拓展和小结测验等活动,达到运用知识、内化知识的目的:课后进行在线作业和辅导等活动。

(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教材选用
《印刷色彩》朱元泓、贺文琼、许向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
2.参考资料
a.《印刷色彩学》
3.资源开发与利用
表2教学资源一览表
1.教学评价思路
课程以学生学业质量为导向,结合课程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探索形成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学生评价主体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模式。

2.评价内容与标准
表3教学评价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