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学而不思则罔罔:
⑶思而不学则殆殆: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
⑸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写出《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在《论语》八则中,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各有哪些论述?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八则中孔子的话:。

6.《论语》八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注意什么?
二、《寓言三则》
(一)《南辕北辙》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吾欲之楚欲:
⑵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虽:
⑶吾御者善御:
2、翻译句子。

⑴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⑵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南辕北辙》这篇短文的寓意是什么?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 《塞翁失马》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人皆吊之吊:
(2)居一年居:
(3)此独以跛之故独: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将《塞翁失马》这篇寓言概括为一个成语,并结合课文和实际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阿豺折箭》
1.解释下列词语
(1)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俄而:
(2)汝曹知否汝曹:
2.翻译下例句子。

(1)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


(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3.《阿豺折箭》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渡者之言》
1、解释加点词语。

(1)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束:(2)望城二里许.许:
(3)渡者熟.视小奚熟:(4)予愠为戏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2)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3、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四、《扁鹊见蔡桓公》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益:(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及:(5)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索:(6)桓侯遂死遂: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义为:
⑵火齐之所及也通,义为:
⑶汤熨之所及也通,义为:
3、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今义: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今义: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今义:
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看见桓侯时,远远看了一眼转身就跑。

B、桓侯故使人问之。

蔡桓公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C、臣是以无请也。

我因此不再问他的病情了。

6、请用原文回答:
⑴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

7、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
8、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
9.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
10.依据本文写出两个成语成语:、
五、《卖油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公亦以此自矜
..而立释担:
..自矜:有卖油翁释担
汝亦知.射乎知:无他,惟.手熟尔惟:
2、解释下列指定的词语:
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尔安敢轻吾射()
尔: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相照应的一句是()
A、释担而立B、睨之C、久而不去D、但微颔之
5、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
6、本文所阐述的道理下面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7、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8、“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9、文中哪几句反映了陈尧咨“以此自矜”之意?
六、《荒生借书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
(3)若业为吾所有业:
(4)余幼好书,家贫难致致:
(5)今黄生贫类余类:
(6)故有所览辄省记辄:
(7)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可惜:
(8)为一说,使与书俱俱:
2.翻译下列句子:
(1)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2)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3.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读书与借
书的看法。

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
一、1⑴怨恨⑵迷惑⑶疑惑⑷以……为耻⑸满足2、(1)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2)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3)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4)只读
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4、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注意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二、(一)1.⑴打算⑵即使⑶驾2.⑴你到楚国去,那为什么向着
北边走呢?⑵这些条件越
好,反而离楚国越来越远。

3.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认清努力的方向,如果行动与
目的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一定不能获得成功。

(体会略)
(二)1.⑷慰问⑸经过⑹只
2.(1)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
到了胡人的住地。

(2)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认识略。

(三)1.(1)不一会儿(2)你们2.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一支箭来。


(2)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

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
巩固。

3.团结就是力量。

三、1、(1)束:绑、捆绑(2)许:左右(3)熟:仔细(4)愠:抱怨、怨恨
2、(1)我若有所失,想想渡者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2)世上那些因为急躁而招致失败,到了傍晚还没有找到地方过夜的(情况)它们也像是
这样的呀!
3、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后,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也可用原文的句
子回答,如“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望城二里许”“渡者熟视小奚”。

4、欲速则不达
四、1、更加;同“旋”;特意;达到;寻找;于是2、略3、⑴跑;走路⑵问;求⑶把……
当作;认为4、(1)您的病在皮肤的纹理上,不治恐怕要越来越
厉害。

(2)医生喜欢给没
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5、B 6、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今在
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7、前者表明扁鹊责任心强,他的诊断是经过仔细观察病人的容貌
气色才作出的;后者从侧面表明桓侯的病情已重,已经无药可救了。

8、因为他讳疾忌医。

9.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意近即可)10.病入膏肓、讳疾忌医
五、1、骄傲自大;放下担子;懂得;只不过2、射:射箭;射箭的技术尔:同“耳”,罢了;代词,你
3、(1)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2)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

(3)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

4、D
5、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6、C
7、卖油翁。

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意近即可)
8、不行。

“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

换了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9、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⑵尔安敢轻吾射?
六1.⑴交给⑵不必谈及,不必说及⑶已经⑷得到⑸似,像(6)就(7)值得珍惜(8)在一起2.⑴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然而富贵人家读书的有几个人呢?
⑵有个姓张的藏有很多书,前往借,他不肯,回家之后在梦中就出现那种情形。

⑶这时候才慨叹借书看的人多么用心专一,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可珍惜啊!⑷知道幸与不幸,那么他读书也一定很专心,
还书也一定很快。

3.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用意: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尽快还书)。

看法:结合原文和实际来谈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